“矮子面”的故事

文摘   美食   2024-05-16 08:03   四川  

叙永古称永宁,因永宁河流经全境而得名。永宁河穿城而过,把叙永城分为东西两个城区,在城中就能听到永宁河滔滔的流水声。叙永在春秋战国时,属夜郎国地,西汉时期就是云贵川交界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重镇,自唐羁縻蔺州开始,已有一千多年建城历史。自明朝洪武年间景川候曹震,对江门峡进行了拓宽、浚治,使载重八十吨乃至近百吨的木船能从长江纳溪段的永宁河口,逆流而上,航行到叙永外西管驿嘴码头,这就使川盐途经此地出川。叙永地处川、黔、滇三省交界,过去是川盐四大口岸之一,是云贵南来入川的第一城,素有“川南门户”、“鸡鸣三省”之称。抗战期间,叙永成为西南联大分校所在地,700多名师生在这里度过一段难忘的时光,也曾和我一样品尝过叙永豆汤面。

被永宁河一分为二的叙永城(图片提供:刘朝勇)

叙永豆汤面的豆汤是用干豌豆泡涨后煮出沙但不走沙的程度,也就是我们俗称的“𤆵豌豆”,𤆵而不烂、圆润如珠、入口即化,配上肉哨、骨汤而成。叙永豆汤面大多是清汤,桌子上摆放有炒过的煳辣子海椒或红油、酱油、米醋,盛酱油和米醋的玻璃瓶也有讲究—— “高醋矮酱油”以示区别,方便客人自由添加。等待面上桌的间隙,夹一碟泡菜配一杯豆浆,把胃口打开。不一会儿,一碗热气腾腾的豆汤面就端到面前。

“要想面条香,全靠一锅汤”。叙永县城分布着200多家大大小小的面馆,各家汤的熬制,都有自己的名堂。我们在走访中发现有人用猪棒子骨、有人用鸡架猪骨、还有人用猪腮帮骨来熬汤,目的都是一个,为了熬出一碗配得上叙永豆汤面的鲜汤。

叙永豆汤面(拍摄于罗汉小吃)

正宗豆汤面的秘诀在于“一豆、二汤、三面、四哨子、五‘底板’(佐料)”。很多当地人把豆汤面当成早餐首选,在采访拍摄中,看到不少当地人操着方言,一边走进店,一边冲着档口喊:“二两豆汤”。叙永当地土生土长的赵光裕老师对叙永旧时的诸多故事记忆深刻,他就是叙永历史的“活字典”。为了探访更多关于叙永历史上的面馆相关内容,我们辗转找到赵老师,他出生于1938年,今年已是86岁高龄。赵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他记忆中的“矮子面”。

讲述者:赵光裕老师

赵光裕:1938年出生,四川叙永人。曾在宜珙铁路工作,后到叙永县自来水公司工作。先后担任该司业务股长、营业股长、安装队长、工会主席,1999年退休。1984一2005年先后当选叙永镇、叙永县、泸州市人大代表,叙永县、泸州市政协委员。

以下内容为赵老师口述,小妖整理。

“大约是1947年吧,富顺县有个姓熊的,外号‘熊矮子’来我们叙永县卖面。熊矮子本名叫什么,大家都不知道。因其生得矮小壮实,加上‘矮子面’的招牌,大家就称呼他熊矮子。为什么我不说开面馆呢?因为他经营的就是“担担面”,用木头打造的一副行头,大概两米长的扁担,一头是“灶披间”,两尺见方三尺高,炉子上面支了口鼎锅煮面,旁边还有个盛放着𤆵碗豆豆汤的小锅,面板上插着竹篓、汤勺、长筷子,最下层是煤炭。另一头是层层机关的操作台,也是两尺见方三尺高,桌面上放着各种调料,另外几格抽屉放着客用碗筷、面条、抄手、时蔬。

白天他把面担担搁在家门前,招徕买主,晚上才把面担担挑到一家叫‘玉华春’的糖果店门口摆摊卖面,他在面担担的上方挂一块黑漆木板,写上‘富顺矮子面’,算是他的招牌。矮子租住的房屋在今天的察院巷糖酒公司宿舍一侧,紧邻我家花园边。平日里熊家的杀鸡声、斩肉哨子的声音都听得清清楚楚,鸡汤香味也时不时飘到我家,勾引馋虫。我家有时客人打牌时饿了,就吼一声:‘熊矮子,煮四碗面来。’那边答应着,不一会儿,就把面端过来了。一来二去,我也就跟他熟悉了。据熊矮子口述,他原本在富顺县城卖面,日子过得平常。因他的生意比附近几家都好,遭其妒嫉,时不时有些社会上的混混来捣乱,生意难以为继。一个朋友建议他来叙永,说叙永是水码头,又通公路(解放前一个地方通公路,是该地经济发达的标志之一),他听从建议,举家搬到叙永,寻租察院巷居住,位置在今糖酒烟草公司宿舍一带。是坐店卖面还是挑担流动?因他带的钱不多,租房时除房租之外尚要一笔顶首(押金),一番思忖后他决定降低风险卖担担面。熊矮子卖面的种类有:炖鸡面、鸡丝面、杂酱面、豆汤面(到叙永后加的新品种)、麻油素面、味精素面、抄手、红油水饺。面条是他购买的市售手摇擀面机制面,宽面用来做素面;二叶子面用来做豆汤面,细面则是用作鸡丝面、杂酱面等。过去很讲究,吃什么浇头的面要搭配不同粗细品种的面条,叙永有句戏弄人的俗语说:‘不要脸,吃宽面’。汤有两锅汤:一是纯鸡汤,用于炖鸡面和鸡丝面;一是猪大骨、杂骨、猪蹄一起慢火煨制的鲜汤。在熬汤上,熊矮子颇费心思,选品质好的活鸡在家笼养,保证三天的备料。在熬大骨汤时,除了用猪大骨和杂骨外,还用了部份猪蹄,因此熬出来的汤美味可口,有些顾客甚至吃完了面还要加钱买碗汤喝。由于吊汤用鸡和猪蹄,为了物尽其用,熊矮子增加了两个品种:白砍鸡和凉拌猪蹄。老顾客吃面之余还要喊他再拌点儿鸡或者猪蹄,他就把原料宰成小块,将就面摊子上现有的佐料拌好。

根据赵老师讲述内容绘制的“矮子面”面担担(绘图:小妖)

由于货真价实、面的味道好,经营灵活,所以矮子面生意很好。那时候我经常看到这位个头矮小的熊矮子挑起那百八十斤的面担担,行走在叙永的街巷里,健步如飞。除熊矮子外,他的妻子和妹妹也协助打下手,一家三口每天忙碌而充实,后来生意忙不过来,还请了个帮工。解放后,熊矮子继续卖面,大约是1953年左右病故。他的妻子领着小姑继续卖面为生,饮食行业公私合营时,两姑嫂加入合营合作店,纳入叙永县蔬菜饮食服务公司管理。”

——赵光裕老师口述实录内容

读罢熊矮子精心经营他的面担担的故事,不由感慨:与之相比现在的人,做饮食少了些认真。熊矮子当时每天杀鸡熬汤,仔细准备调料。炒哨子都不像现在有些店瞎胡闹,把哨子熬成油渣了。人家熊矮子是守着锅边,把哨子炒出香味,肉末刚刚吐油立即掺汤,慢慢收汁,亮锅亮油,出锅前还要打个鸡蛋液进去,一来自然增稠收汁,二来增鲜提味。熊矮子来到叙永后,入乡随俗,看到当地人爱吃豆汤面,他也琢磨着增加了这个品种。他选用当地特产大白豌豆,是生长在叙永当地金鹅池、回龙场一带叫油沙坡的土壤上。其他地区黄泥土上长出的豌豆不容易炖𤆵,要得罪买主。大白豌豆经过选豆、泡豆,和大骨、杂骨、猪蹄等一起炖煮,使鲜汤增加豌豆香味,也使𤆵豌豆更有油气。炖煮时要守在锅边,看到刚刚走沙时就要捞出来,放在一个小锅里,在煮面的鼎锅旁㸆起,似开非开,保持温度。当客人点面后,煮面、打好底板、面条出锅前烫两片莴笋叶子,挑面,用一把专用勺子舀一勺𤆵豌豆,手顺势一簸,豌豆就听话地散开在面碗尖尖,煞是好看,同样的手法再舀一勺肉哨。爽滑的面条、冒着热气的𤆵豌豆和肉哨、鲜绿的时蔬、浓郁的鲜汤,让人大快朵颐,这碗豆汤面永远都留在老叙永人的记忆里。

《四川烹饪》记者采访拍摄豆汤面

感谢刘朝勇老师、赵光裕老师在本文写作中给予的大力支持,顿首叩谢。‍‍‍

川菜寻游记
从日常的川菜口述历史记录工作中挖掘出来的川菜瑰宝,自己工作中的心得体会,真实地呈现在您眼前。川菜不仅只有菜,更有菜后面的人和历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