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好吃的地方,
必有宝藏菜市场
第二天早上5点半起床,简单洗漱后集合出发。雷波县城正在旧城改造,整个县城都是施工现场,昨天还能通行的道路,今天就被铁皮围挡,可这完全阻隔不了我们那颗扑向集市寻宝的心,找到一个缺口,掀开铁皮,猫腰钻过去。中途还插进来一个彝族阿妈,叼着烟斗嬉笑着喃喃自语,胖胖的身材却灵活异常,一眨眼就钻过围栏了。
围栏两边完全是两个世界,钻过去就让我打开新世界。清晨6点的老城,狭窄的街道两旁,昏黄的路灯下,密密麻麻蹲着人,面前摆放着各种时蔬,有我知道名字的,更有我叫不出名字、甚至都没有见过的稀罕物。我这个人特别没出息,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总是喜欢逛菜市。昨晚也是一到县城就问当地朋友田刚,有没有早市可以逛。田刚给我们推荐了东街菜市,还特意嘱咐要早一点,7点以后就散场了。
在小城道路坡道上自发形成的早市
我顾不上同行的同事,一个人兴奋地四处闲逛。这是一条不到200米的坡道,路的尽头横着一条数百米的街道,顺着山势蜿蜒。道路两旁摆满了背篓竹筐,有的就铺了块塑料布,上面摆放着各种商品。大多是时令蔬菜瓜果,卖相也不像超市里那么均匀整齐,一看就是老百姓自家种的,大大小小什么样的都有。正是枇杷和胡豆上市的季节,笋子、蕨菜、刺龙苞、酸菜、豆豉,还有个老婆婆的竹筐里装满了牡丹花。望着比小孩子脸还大的牡丹花,我忍不住蹲下身,指着花问老婆婆,这个干什么用?老婆婆不会汉语,满脸沟壑,连比带划解释。我大致明白了,牡丹花打蛋汤,治头晕眼花。回到酒店后我搜索度娘,得到的答案是:牡丹花味苦、淡,性平,归肝经,具有活血调经的作用,主要用来治疗妇女月经不调以及经行腹痛等。虽然和卖花阿婆说的疗效不同,但总算是证明可食用有药效吧。
早市上卖牡丹花的婆婆
市场上还有很多卖笋子的,一问价格,10元。昨天路上看到的是批发价格,这里是零售价,合理。早上和我们一样早起逛市场的,除了瞌睡少的大爷大妈,还有一些是餐饮企业的采购或者商贩。田刚给我们介绍,来这个市场卖菜的菜农,大多选择早起,早上7点前就基本结束交易,把菜卖给菜贩后回家,7点以后基本上就是马路两侧的商铺菜贩,生意各做各,互不搅臊。
幸福的婆婆爷爷
我在市场拐角处看到一对彝族老夫妇,婆婆戴着一顶粉色的帽子,身穿一件藏蓝色的外套,坐在板凳上剥胡豆。她身边的爷爷歪戴着一顶时尚品牌棒球帽,马夹可能是拉丝坏了,用根绳子套上。老爷爷直接坐在地上,也在埋头剥胡豆。婆婆看到我拍照,不像有些老年人那么抗拒镜头,而是笑着给我打招呼:“你从哪里来的呀?这么早就来了啊。”语气中透露着和蔼,好像我们已经认识很久了一样拉着家常。我提出给她好好拍张照片,她整理了一下帽子,站起身,略显局促地站在那里面对镜头。为了让她更放松,我抓起摊子上的蒜苗塞给她,她接过去,咧着嘴笑着,举着蒜苗朝我看过来。“咔嚓”抓紧时间拍下婆婆的笑容,这一刻,我在一个陌生的县城老街,被一位陌生的婆婆的笑容治愈了。拍好照片,我把相机递过去给她看。爷爷也凑过来瞅瞅,看到屏幕上老伴的笑颜,爷爷边笑边点头,而婆婆不好意思地蒙着脸,靠在爷爷肩头,咯咯咯笑个不停。生活中有这样一位爱笑的婆婆陪伴,想必爷爷的一生也是充满温情和幸福吧。
笑颜如花的彝族婆婆,蒜苗在她手上都笑开了花
告别老人,我折返朝另一头走去。一路上看到路边店铺在开门,一碗碗的血豆腐重叠摆放,整头猪被片成两片,硕大的猪头散发着热气,还有面店机器隆隆声,各种款式的面条分门别类摆放着。走到一个散发着蒸笼热气的店铺旁,看到石磨在推着玉米浆,旁边的蒸笼上码放着各种形状的粑粑。看到买主来了,摊主停下手里的活路,凑过来问我要买啥,见我犹豫不决,又开始热情地介绍:“这是荞麦粑粑,那是玉米粑、还有苦荞粑。。。。。。”我们一样买了一个,大家分而食之。入口扎实绵密的口感,苦荞特别的苦味,先苦后香,让人回味无穷。
意外总是突如其来。爬上十几阶台阶后,我突然发现眼前出现一个牛头,吓了我一跳。只见牛头摆在塑料布上,舌头伸出,牛角已经被去掉了,头上的毛也褪去了,露出皮肤的青色,半睁的眸子散发着幽光。旁边挂着各部位的牛肉,黑色带毛的牛蹄、牛尾巴证明这是一头黑毛黄牛。摊贩热情地招呼,套着近乎说自己曾经在成都洞子口一带卖牛肉。那时候一天卖几头牛,现在一天都买不完一头。说着说着就开始给我兜售他的牛毛肚。确实是上好的鲜毛肚,拿来烫火锅简直不摆了。可惜我们是来采风的,只好忍痛逃离。
如此新鲜的牛毛肚,18元/斤
迎面又碰到背着背篓的大叔。他的镜头感很强,在街头初遇时,我们就对着他一顿狂拍,没想到逛着逛着,又在街尾遇到他。他显然也是认出了我们,笑着打招呼。我问他怎么端着蔬菜到街尾来了,大叔一边摇头一边气愤地抱怨:“整个雷波城,广场修了一个又一个,一个比一个大,却连个像样的菜市都没有。老百姓造孽哦,天不亮就赶着来卖点儿菜,还要遭撵,看嘛这不是又遭撵起跑嘛,真的造孽!”什么?雷波没有一个固定的菜市场吗?老百姓的民生问题怎么解决呢?我扭头望向陪同我们采访的商务局同志,他无奈但证实了大叔的说法。看来,雷波县城的旧城改造工程,确实应该把菜市规划列入其内,切切实实解决老百姓的民生问题。
早上8点不到,路灯熄灭天大亮。回望坎下的东街市场,早上那些密密麻麻沿街摆摊的农户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两侧店铺纷纷开门营业。雷波的一天,周而复始又开始忙碌起来。
雷波芦笋
占据川渝80%的市场份额
半山坡上,成片的芦笋温室大棚
早餐后,我们踏上前往芦笋基地的旅程。途中,雷波商务局的同志介绍说,当地共建有3个芦笋基地,我们即将前往的是其中最大的一个,位于菁口乡。到了基地,远远望去,满山都是温室大棚,大概500多亩,这个体量确实有点大。
刚刚破土而出的芦笋嫩芽
跟随基地工作人员走进大棚,终于见到长在地里的芦笋什么样。平日我们只看过在超市销售的那种一捆捆绑得整整齐齐的芦笋,却没有见过这样“野放”田间地头的。没有我想象中如同韭菜花那样长的齐刷刷的状态,倒是稀稀拉拉零星冒头。只是这芦笋确实肥壮,一个都快赶上我两根指头粗,不知道口感如何。正寻思着,同行的程老师掰下一根芦笋,尝了之后惊呼:“这就可以当水果嘛,山东有水果萝卜,咱有水果芦笋啊。”听闻他的话,我将信将疑地掰了一根放进嘴里,淡淡的甘甜,口感清脆,确实还不错啊。
基地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这块大棚刚刚摘过,所以我们看不到太多。芦笋的生长周期大概10-15年,种下后前三年都是育苗和向下生长。三年后开始出苗收获,这一收就一发不可收拾,从3月底一直可以采到10月初,每亩大概可以采摘1800-2000斤,每天都要采,芦笋的生长速度比竹笋还要快。现在雷波的芦笋基地主要供给成渝市场,芦笋每斤在10-15元的价格,采摘后立刻送到冷藏室降温,分级打包后装箱运输。整个过程不超过6小时,经过冷链仓储运输的芦笋可以保存10-15天。
工人们正在打包装箱芦笋
我看着眼前一捆捆打包好的芦笋,问向基地工作人员:“你们这里的芦笋都是绿芦笋吗?有没有白芦笋啊?”因为我在法国的集市上,看到过一捆捆的白芦笋,法餐中也大量使用,价格还不便宜。听到我的问题,工作人员回答:“我们目前都是种植的绿芦笋。就像韭黄、葱黄的种植方法一样,在生长中人工干预遮光覆盖稻草处理即可,品种来说是同一个东西。”“那为什么不种白芦笋呢?口感更细嫩清甜,经济价值也更高啊。”“这个还是一个市场问题,我们的客户更接受绿芦笋。在云南有种白芦笋,价格要低于绿芦笋。况且我们这里是山地,如果要种白芦笋,意味着我要再码50厘米的土层,地理条件不允许啊。”工作人员解释道。原来如此,看来农产品从大地搬上餐桌,食材开发制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也许有一天,我们也能看到超市除了绿芦笋,还有白芦笋的存在吧。
法国集市上的白芦笋(图据网络)
在离开芦笋基地前,我注意到墙角堆放了像小山一样高的芦笋茎,这是捆扎后统一切下的,这个还有什么用吗?工作人员解释道:“我们的大棚灌溉用水是从山上引流来的山泉水,安置成自动灌溉系统。在山下我们还建了一个养殖场,里面有几十头牛和羊,这些就是给它们准备的,不会浪费。牛羊的粪便经过处理后又作为基肥施放在芦笋田地,供给肥料。”看来这个芦笋基地真的搞得好,实现了绿色农业。
芦笋学名石刁柏,又名龙须菜,是百合科天门冬属植物。芦笋具有鲜美芳香的口感,脆嫩可口。芦笋还有丰富的药效,尤其是芦笋的茎尖被誉为“菜中黄金”,富含钾、硒、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目前我国的芦笋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回程的车里,我和田刚探讨着芦笋做菜的思路,他信心满满地说,“陈老师,今天就给你搞几个芦笋菜尝尝!”
新鲜采摘的芦笋,搬上餐桌(菜品制作:田刚)
(未完待续)
话题
留言告诉我
你还知道雷波有什么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