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者:释成观法师、阿阇棃
日本高野山真言宗(东密)
第五十三世三国传灯灌顶阿阇棃
贤首宗兼慈恩宗第四十二世法脉传人
第一集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首先讲唯识学概论。因为百法明门论是属于唯识学,是法相宗的根本论典之一。在讲唯识学概论之前,首先要让我们知道百法明门论有什么重要性?第一,它是唯识学的根本论典。可是如果你不学唯识学,你好象就和这部论典没有什么关系。那么我就讲跟大部分人都有关系的问题:你想不想往生净土,想不想到阿弥陀佛那里去?想到阿弥陀佛那里去,但是你要到阿弥陀佛净土干什么?去了以后会有什么事情发生?你光是说要往生,你不知道往生以后到底发生什么事,对不对?一般人念佛求往生,往生以后要干什么都不知道,所以就糊理糊涂的。那么我告诉你:往生净土是为了要见佛、闻法、开悟。是为了这个目的,而不是去那里度假、旅游,也不是让你把那里当避风港。“哎呀,娑婆世界苦”,赶快躲到那里去,这样想就搞错了。所以,往生净土好像出国留学一样,到一个有更好的学术的地方去留学,那里的学术水准比较高、环境比较好,你可以亲身看到大善知识、名教授,最好的教授亲身跟你讲你要学的、要修的。这样有什么好?破解你的疑问,你很快就心开悟解。佛或是大菩萨,如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当面跟你说法,你看多好。佛菩萨身光很大,你一听法,佛菩萨就放光,你还没有听法,心已经明了,一听法马上就进去,马上就悟道。往生净土,上品上生是悟到无生法忍,上品中生也是,但上品中生要经历三劫,还要久一点。净土回向偈中“花开见佛悟无生”,上品上生是花开见佛就悟无生,马上就坐大莲花,马上就花开见佛;上品中生是去了净土以后要经过一阵子花才开,开了以后还要经过三劫才悟到无生法忍;上品下生是花开了以后,经过若干劫悟到百法明门,这中间还没有悟到之前是得意生身,就到诸佛国土去供养诸佛世尊,包括让诸佛加持,听诸佛说法。《阿弥陀经》:在晨朝的时候,盛众妙花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修行了几劫以后就悟了百法明门,这是上品下生的众生。上品上生就是甲上、上品中生就是甲、上品下生就是甲下,甲下的学生悟到百法明门,悟到百法明门的时候就通一切法相,通自心相以及通外界一切的法相,通通了解,这叫百法明门。百法代表一切法,一切法都明了,明了就是开悟,所以,百法明门论重要性在这里,即使到阿弥陀佛那里,你修、证、悟的还是这东西,悟到这东西以后才悟到无上正等正觉。
一、相宗的根本经典与传承
【要了解相宗(即法相宗、又称瑜伽宗,或唯识宗),也必须稍微了解一下中观学派;】大乘佛法分作两个部分:性宗跟相宗,性宗就是中观学派,相宗就是瑜伽学派。【因为正如唐代义净三藏在其所着《南海寄归内法传》中所言:“所云大乘,无过二种:一则中观,二乃瑜伽。中观则俗有真空,体虚如幻;瑜伽则外无内有,事皆唯识。”】所谓大乘佛法无过于两种:一则中观、二乃瑜伽,中观、瑜伽就是大乘佛法的两大支派。大部分大乘佛法都是属于性宗,像天台宗、华严宗、三论宗、禅宗都是属于性宗,都是讲悟真如本性;讲一切法相就是相宗。【中观则俗有真空】,中观学派所要研究的是世间法是真空,【体虚如幻】,一切法的体是空虚如幻,好象幻化一样。【瑜伽则外无内有】,瑜伽学派所研究的是外在的一切法是空,外空而内自有,【事皆唯识】。有就是有识,识是神识,神识就是八识,依唯识来讲,八识是有的,所以才会有作用。【由是可知,大乘佛法有二大法脉或学派,第一是中观学派,第二是瑜伽学派。中观学派是尊龙树菩萨为始祖,以其《中观论》及《十二门论》为根本论典,】性宗最重要的祖师就是龙树菩萨,龙树菩萨最重要的著作就是《中观论》及《十二门论》。【其后传至提婆菩萨,著有百论,即与龙树之二论合称三“论”;其传承者为罗睺罗跋多罗、青目、婆薮、佛护、青辨等。】其后传至他的弟子提婆菩萨,提婆菩萨著有《百论》,《百论》主要是破斥外道的。《中观论》、《十二门论》以及提婆菩萨的《百论》合称三论,这三论到中国以后就成立了三论宗。其传承者为罗睺罗跋多罗论师、青目论师、婆薮论师、佛护论师、青辨论师等,也是菩萨。【在中国之弘传者则为鸠摩罗什,】鸠摩罗什是译师,《法华经》、《阿弥陀经》、《金刚经》都是他翻译的,他翻译的很好、很顺口。【至唐·吉藏大师而集其大成,因而开创三论宗。此处所说的中观学派是狭义的中观派;此派虽名“中观”,实是以空观(第一义空、一切法空)而涵摄空、假、中三观,故名“中观”,】性宗因为主要是讲第一义空,一切法空,所以【又称“空宗”。其根本经典为般若诸经与三论。】般若系的经典如《大般若经》六百部以及《放光般若》、《小品般若》,《金刚经》就是大般若经其中的一品;三论都是性宗的根本经典。【广义的中观学或空宗,则包括天台宗、华严宗、禅宗等,因为这些宗派都以中观学派的创始者】龙树菩萨【及其经典为立宗之主要根据,故在大乘八大宗中,除法相宗与律宗外,其余诸宗派基本上都属性宗(空宗)所摄,以其相对于“相宗”】而言,唯识学就是相宗,【且研习法之本性,故又称为“性宗”。】
因为要了解相宗,所以要先了解性宗。相宗又称法相宗,【至于法相宗(或瑜伽宗)最主要的经典则为“一经一论”:《解深密经》与《瑜伽师地论》。】唯识学最根本的圣典一经一论:一经就是《解深密经》与一论就是《瑜伽师地论》。《解深密经》是佛说的;《瑜伽师地论》是弥勒菩萨说,无着菩萨把它记下来,这是最根本最根本的经典。如果以传承来讲,【其根本经典,根据《成唯识论述记》,则为六经十一论】唯识学总共有六经十一论是根本经典:【A、六经——1.《解深密经》、2.《华严经》、3.《密严经》(又名《厚严经》)、4.《楞伽经》、5.《如来出现功德经》、6.《大乘阿毘达磨经》】最后二经未译成汉文,只有前面四部翻译成中文,都是很深的经典。因为都是性相融合在一起,性的部分道理很深,相的体系又很精深、精奥,所以很难学。《华严经》的相宗部分是没有那么多,但还是性相合在一起。【B、十一论——瑜伽师地论(弥勒菩萨说)、显扬圣教论、大乘庄严经论、大乘阿毘达磨集论、摄大乘论(以上无着菩萨造)、辨中边论(本颂弥勒菩萨说,世亲造释论)、分别瑜伽论(本颂亦弥勒菩萨说,世亲造释论、此论未传译)、唯识二十论(世亲造)、十地经论(世亲造,系解释华严经十地品者)、集量论(陈那菩萨造、义净译、已亡佚,系因明学之论典、发挥现比二量、及识之三分说)、观所缘缘论(陈那造)】我已经把《观所缘缘论》注解出来,准备很快出版。【由此可知,瑜伽宗的根本经典,其中之六经皆是佛说;其十一论,则为菩萨说或造,造就是作的意思,包括弥勒、无着、世亲、陈那等。】
【至于瑜伽宗的传承,除了世尊与弥勒菩萨外,主要是无着与世亲二菩萨等。无着菩萨系在佛灭后九百年顷,诞生于北印度犍陀罗国,出家后证入初地,凭神通力上升兜率陀天,亲聆弥勒菩萨说法,悟得缘生无性的大乘空义,】后来他【受请弥勒菩萨于中夜降种于其中印度阿腧陀国之禅堂,】在他住的地方为他说法,弥勒菩萨慈悲,就下来【为】他说了【五】部【论(即瑜伽师地论、】总共一百卷【分别瑜伽论颂、大乘庄严经论颂、辨中边论颂、王法正理论)。无着菩萨又秉承弥勒菩萨所说之要旨,造显扬圣教论、大乘庄严经论、大乘阿毘达磨集论、摄大乘论等,】这些都是很重要的论典。【世亲系无着之弟,起初修学小乘,】无着菩萨的弟弟是世亲,世亲菩萨起初修学小乘,【后受无着菩萨所化,皈依大乘,】世亲菩萨本来修小乘,就弘扬小乘,写了很多小乘的东西,还譭谤大乘,后来他哥哥度化他信了大乘,为了要忏悔就要割自己的舌头,他哥哥就说为什么要割舌头?他说因为我譭谤大乘,弘扬小乘,罪恶很深,都是用这个舌头做的。(无着菩萨讲)你以前用舌头譭谤大乘,现在就用舌头弘扬大乘,割掉舌头对大乘也没有好处,所以你再用这个舌头将功补过,弘扬大乘。所以他就很努力的作了很多的论典,总共接近一百部,被称为百部论主。在佛教界这是很有名的一件事情。世亲菩萨【皈依大乘,并承无着之教,大弘大乘教法,名为百论之主,著有:摄大乘论释、十地经论、辨中边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等。尤其是唯识三十颂对中土更有莫大影响,因为世亲造颂后,】只有偈颂体,来不及作论,用白话把它解释一下,就过世了。后来【有十大论师(护法、德慧、安慧、亲胜、难陀、净月、火辨、胜友、最胜子、智月)先后造释论以解释颂文,】来解释这部唯识三十颂,可见这部《唯识三十颂》有多重要。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瑜伽师地论》太广,有一百卷,而大藏经字那么小,光是看一页都要看好久,尤其道理又那么深,所以一般人很难能够进去。世亲菩萨慈悲,把《瑜伽师地论》的精要写成一个颂文,就是《唯识三十颂》,所以《唯识三十颂》就是《瑜伽师地论》的精要,但是他还来不及再写论文就过世了。因为十大论师每个人都写了一个唯识三十颂论来弘扬这个道理,【于是瑜伽宗风遂披靡全印。即师事护法之门人戒贤,具得其师承。】唐代玄奘法师入印求法,就拜护法的门人戒贤才得到师承,所以玄奘法师是亲承得法相宗的传承。西游记唐三藏取经,三藏就是指玄奘法师,三藏取经是到印度去取什么经?就是取法相宗的经。因为玄奘到印度去的时候,印度最风行最盛行的佛法就是法相宗,所以他到那烂陀大学亲近戒贤法师所学的就是这东西,所以他能够通《瑜伽师地论》。他翻译出来的《大毗婆沙论》也是一百卷,也是大部头。三藏取经所取的经,所修的法就是这个东西,以相宗为主体,当然性宗也有。不过西游记是胡说的、骗人的,那是小说,但是你们要知道真正的三藏取经是取这个,身为佛弟子不要连这个都不知道。因为玄奘大师学通了法相宗,也包括佛法的论辩,所以他以优等生在那烂陀寺大学毕业以后,他的辩论在古印度没有人辩得过他。那时候古印度有很多国家,每一个国家的国王都很优待他、优礼他,出入都是好象大官有仪仗跟着走,国王都亲自迎,亲自送。这也是华僧到印度的光荣,虽然留学印度出家众很多,但像玄奘法师这样优秀的很少。他【返唐之后,翻传本宗经论】唯识宗的经论,【弘宣法相唯识之旨。并杂揉十大论师解释唯识三十颂之论文,而成“成唯识论”,因而成立法相宗。因此中土的法相宗,简言之,即是依五位百法,判别有为、无为之诸法,而修证一切唯识之旨的教法。】【继承玄奘大师唯识之教者颇众,】有很多人,【其著名者为:窥基、神防、嘉尚、普光、神泰、法宝、玄应、玄范、辨机、彦悰、圆测等。】这些都是很有名的,都是学有成就的,尤其是【窥基大师为绍承玄奘之嫡统,住长安大慈恩寺,世称慈恩大师,故法相宗亦时称慈恩宗。新罗(古韩国名)僧太贤】有一位出家众太贤法师【从圆测之弟子道证学法,著有唯识论古迹,世称为“海东瑜伽之祖”。】海东就是指朝鲜。
【以上为狭义的法相宗之根本经典与传承。至于广义的“法相”,则泛指大乘唯识宗、小乘具舍宗、以及六足论、发智论、大毘婆娑论等。兹将以上所说,简单表解如下:瑜伽学派的传承,释尊——弥勒——无着——世亲——陈那——无性——护法——戒贤——玄奘】,只有玄奘是中国人,其余都是印度人。【大乘佛法有中观学派(性宗),有瑜伽学派(相宗)。中观学派的祖师是龙树、提婆等,根本论典是般若诸经、三论,依这些经典而建立有三论宗、华严宗、天台宗、禅宗。瑜伽学派(相宗)的祖师是弥勒、无着、世亲等,所依据的经典就是华严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等。】既然讲到法的传承,我也讲讲我个人在法上的传承。在密法方面,我是高野山真言宗五十三世传法灌顶阿阇梨,准确的说应该是三国传灯阿阇梨,三国是指印度、中国、日本三国,我再到美国传法就变四国传灯,所以我在密教上有很好的传承。在显教方面,我也有很好的传承,我的剃度恩师是上显下明老和尚,他是天台宗的第四十五代传人,所以我的出身很不错,因缘很好。显明老和尚有几样东西是一级棒的:第一,讲经说法一级棒,老一辈谈到他讲经就竖大拇指;第二,法器一级棒,什么法器都会,种种佛事、仪轨都是一级棒;第三,天台宗的教法一级棒。讲到天台宗的传承,家师是显明老和尚,他的师父是宝静老和尚,宝静老和尚的师父是谛闲老和尚。天台宗还有另外一个传承,谛闲老和尚传给倓虚法师。因为讲到传承,所以顺便让你们也知道你们出身贵胄。显明老和尚有传给觉光长老,觉光长老是香港佛教协会的会长,觉光长老把天台宗的法传给一位台湾的法师,据说如是。显明老和尚的师父是天台宗的宝静法师,传承天台宗的法脉,他的剃度恩师则是曹洞宗的传承,所以我的传承里面也有曹洞宗的成份。在法上,我觉得我很幸运,当然你们也很幸运。【最后,从瑜伽宗的根本经典之六经来看,除了最后二经中土未译外,其余四经(解深密经、华严经、密严经、楞伽经),皆是所谓“性相圆融”,】什么叫性相圆融?譬如《楞伽经》里面有性宗的部分,也有相宗的部分,而且性跟相两种道理是融合在一起,叫性相圆融。有些经典是专门研讨性的东西,譬如《金刚经》是讲法性的,《六祖坛经》是讲真如本性的,《圆觉经》是讲真如本性的。另外一些经典是专门讲法相的,譬如《瑜伽师地论》专门讲法相的,《百法明门论》是讲法相的。但有一些大经是性相有交集,而且是密切结合,分不开的,是性相圆融或性相融合在一体。所以,你要学这四部经典,必须分开来学,性宗通了,相宗也通了,然后才能够去学,去通达其中的一部经,譬如《楞伽经》、《解深密经》、或《密严经》等。所以,【亦即,有性有相,并非纯是法性、法相之学。更有进者,这四部经同时也是性宗的根本经典;】解深密经、华严经、密严经、楞伽经这几部经不仅是相宗的根本经典,也是性宗的根本经典。我已经把《楞伽经》注出来了,《楞伽经义贯》是在我以前闭关的时候注的,那时候还没出家,从1984年到1987年,闭关三年写的。【尤其是楞伽经,更是禅宗达摩祖师傅以印心的(直到六祖改成金刚经)。这大家知道,所以楞伽经又是性宗、又是相宗,可见,即使在禅宗的正法眼藏用以印心的,在六祖以前,本是性相圆融、性相不分的。不但性相不分,而且也是显密不分的:】为什么说显密不分?譬如有些经典很明显是显教,有些经典很明显是密教,刚刚讲有些经典是性相合在一起,有性宗的部分,也有相宗的部分,是分不开的,所以有些经典也是显密不分的。像【华严、密严、解深密】里面也有显教部分,也有密教部分,而且显密是合在一起,密切结合,【乃至楞伽也是显密二教所共尊的。然而其后,以众生根器转钝,不堪受持全体大法,】没有办法一次受持整体大法,后人祖师就【因此分门修学,各擅其长。】祖师都有各擅长处,分科了,【然而依法之本源与发展来看,此系不得已之事,并非法本有分派,而实系人根转浅所致,才会这样:并非法有二种、三种或多种;种种法教实系如来法身之一体;众生不堪全体大法,故别受其部分之法。然其要者,若欲求无上菩提,】你最好各宗都能修,都能通达。因为你要成就无上菩提,要成佛,不能只通达一部分法,法门无量誓愿学,所以不能只学一部分。
【切莫以自所修学之一部分法,或性或相、或显或密,执摸象之解而言:“这就是如来法的全部!”】瞎子摸象这个典故是出自《大般涅槃经》。佛解释佛性,佛说一切众生都不了解什么叫佛性,有的人就依照自己所看到的那一部分说那就是佛性,就好像没有眼睛的瞎子去摸象。人家告诉他这是一只象,他说我看看象长什么样,因为他没有眼睛,所以就用手去摸。有的人摸到象的鼻子,就说原来像是长的长长的;有的人摸到象的大腿,就说原来像是长的粗粗的;有的人摸到象的身体,有的人摸到象的头,有的人摸到象的牙、有的摸到象的尾巴,各自有各自的理解就执以为真,就说象原来长这样子。他们讲的都没有错,但只是象的一部分而非全体,执一体以为全体就是瞎子摸象。因为只摸到一部分就认为是全部,【因而得少为足,甚或是自非他,】自己以为自己是对的,并说别人是错的。为什么?因为我摸到的象牙是弯弯的、光滑的,但你摸到的象腿不是光滑的、细细的而是粗粗的、扎扎的,所以两个人意见不一样就吵起来,甚至打起来,这就是瞎子摸象的结果,彼此互相不认同。你见到道的相跟我见到道的相不一样,所以我们俩就打起来,就各执一偏之见而争执,【种种妄想分别,乃至互相攻讦、诤斗,如是即是迷人,枉受辛勤,不能入于正理。】所以不要执佛法的一部分为佛法的全体。数学上有一个最基本的概念:部分不等于全体,这也是逻辑学上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同样的,学佛也是一样,你学了一部分的佛法不要把它当做是全体佛法,除了要有智慧以外还要有心量,也就是承认自己所学的并不是所有的佛法,这样才有可能不认一部分佛法为全体佛法。
回向: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