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主讲者:释成观法师、阿阇棃
印、中、日三国传灯,日本高野山真言宗(东密)第五十三世灌顶阿阇棃
贤首宗兼慈恩宗第四十二世法脉传人
第八集
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放掌。
拿起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我们今天继续讲,上次讲到若了达一切法无我,你如果悟了通达,了达就是悟了通达一切法是无我的话,即不会妄执妄计一切法,那你就不会,妄就是虚妄,执就是执着,计上次讲过,计就是虚妄分别、或是错误的认知,就不会错误的认知一切法。以英文来讲就是miscomprchend。如果了达了一切法无我,就不会有这样错误的认知,因为没有错误的认知,所以就不会有虚妄执着。以自不执故,因为自己不执着的缘故,即得解脱,就会得到解脱,不执着才能解脱,不执着就是放,放了才能解脱。自得解脱亦解脱一切,自己能够解脱,也能解脱一切,为什么?因为你执着他人的话,你自己不得解脱,他人也不得解脱,你一放了以后你解脱,他也解脱。
这百法最先可分为两大类:大乘百法最开始可分成两大类,也就是有为法跟无为法,有为法中又可以分作四大类: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有为法我们上次讲过,有为法就是世间法,为就是造作,也就是有生死、生灭、有生死流转就称为有为,我们上次讲过了。接着看这一切法无我就是这一论,就是百法明门论的总纲。何等一切法?什么是一切法,一切法都包括哪些?云何为无我?云何就是为何,或是为什么,或是什么都可以,什么是无我,为什么是我无,为何说无我?说是谁说?是佛说,为何佛要说无我?这无我包括两种,一种是人无我、一种是法无我。以无我即是空,所以二无我也就人无我跟法无我就又称为人空即法空;还有,我就是主宰的意思,因为五蕴和合的人中,因为人是五蕴和合而成的,五蕴和合的人中间并没有一法可以主宰这个身体,所以称为人无我。法中也是一样,在法里面是没有一法是有主宰可以得的,法譬如说什么?譬如说色受想行识这都是法,色就是身体,我们身体有没有主宰?没有主宰,没有人能够做得了主,所以就是色无我。受就是感受,感受是什么?这个受是挺重要的,感受,你说我今天觉得很高兴,这个觉得就是感受,我觉得很高兴就是乐受,我今天觉得很难过,那就是苦受。我今天觉得很欢喜,那也是一种乐受之一,所以众生为什么会落于生死,最主要就是追求快乐跟逃避痛苦这两件事,对不对?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要追求快乐,我们每天不管是工作、娱乐也好,都是在追求什么?都是在追求快乐,乃至你从事种种的艺术、文学活动,乃至于运动、旅游、参加法会,都是为了什么?为了寻求心中的快乐,乃至于你去唱卡拉OK、到店里面吃东西、吃大餐,干什么?追求快乐,只是快乐的对象不一样:看电影是眼睛得到快乐,吃东西的时候舌头得到快乐、肚子也快乐了,追求性的满足也是一种快乐,那是身的触的快乐。所以人一天到晚忙来忙去干什么?就是希望追求快乐。
可是快乐又不常住,你满足以后再多的就不快乐了,譬如说人家请客你吃的很饱再要你吃就不快乐了,有的人要你喝酒,如果没受戒的人你可以喝一点酒,但是再喝多以后又给你灌就不快乐了,所以它都有一个程度,快乐不是恒常的,过多或过少都不快乐,让你吃吃的不过瘾也不快乐。众生忙来忙去都是为了什么?都是为了那个受。我不是讲一个快乐论,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一种感受,感受怎么来?感受通常以凡夫来讲都是自心、自身用五根去摄取外面的五尘,然后摄为已用的时候,消化它得到的那种感觉。如果是顺你的意的,那就快乐;但有时候也不顺意,你摄受的结果,譬如你看一个电影看了半天觉得窝囊,本来为了追求快乐那就不快乐,所以顺意的就称为乐,乐受;但人没办法常常都是有快乐,因为那些快乐的情景都是要有因缘,而且跟你的脾气、跟你的量都要吻合才有快乐,佛就是看到这个受字,这种感受对众生的重要,所以在心法里面特别提出一个受蕴,因为那有关众生的生死。
众生就是为了追求种种快乐,有的是真正的快乐,有的是虚妄的快乐,有的是颠倒的快乐,众生就是为了追求这个快乐,而天天打拼。譬如有的人追求事业,但有些大企业家他追求的不是他财富的多少,他的快乐不是财富的多少,因为他的财富已经没有办法算了,不能用手算,用电脑都要算半天。他的快乐是他怎么样经营那些钱财,然后用那些钱财去买更多的钱财,然后他经营成功乃至于他怎么样支配他的员工,他支配的很好,营运成功的那种快乐。所以那些大企业家已经不是在追求金钱了,我们换句话讲是一种金钱的游戏,以及金钱所延伸的那些附带的价值,不是金钱本身的价值,而是附带的价值。所以企业家追求的就是这种快乐,如果以佛法讲很虚妄,而且那种快乐有的是看得到,有的是看不到的,有的看不到是什么?能看到就是股票的曲线又上去了,又红色、绿色,是这样子的。因为众生所追求的就是乐受,所逃避的、不要的、去掉的就是苦受,所以这个受字特别重要。色法很难改变,这个是报身,正报身,没办法改变,当然可以改进,譬如运动、饮食、营养、卫生去改变他的体质、状况,但是大体不会变太多,可是这个是色法,身体。但是那个心法就很不一样,心法可以大大的改变,但是能不能改变要看缘,要有缘份,要有善知识的指引,最大善知识那就是佛了,善知识以及佛经、三宝的接引。
色、受、想,想为什么在第三个?因为你要晓得,那个受是怎么来的?受是依靠想来的,同样的一样感受但是你怎么想,你怎么想才会有怎么样的感受。譬如一件事情你作乐想,把它当作一种快乐来想那就会起乐受,作乐想就起乐受;可是那个做乐想那件事情不见得一定是快乐的,只是你这么想而已。譬如我初一、初二就疯足球,每天一下课就抱着足球到操场去踢,踢的累半死觉得很快乐。大太阳下、星期天就抱一个足球绕操场、跑操场,那很累,可是觉得很快乐,为什么?因为我把那件事情作乐想。抱着足球我们校园里面有很多树,我就带着球绕树,绕来绕去、左绕右绕、S形绕,如果绕的很好就觉得很快乐,可是你们旁观的人看那有什么快乐,累半死,大太阳下,但是我把那件事情当乐想。这还没有什么,我就拿一个足球对着墙壁踢过去它弹回来,再踢过去再弹回来;踢过去弹回来的时候要设法把它定住,有时候它弹高了脚要跳起来把它拉下来,有时候是直的比较低的,有时候用脚的内侧、外侧把它定下来等等,有时候用肚子一缩把它定下来、有时候有肩膀把它定下来,就弄那个玩意,因为我在高中是足球校队。就自得其乐作乐想,但那个有什么快乐,你们看这有什么快乐,很机械,但我就作乐想,所以觉得很快乐。
乃至于种种运动,种种活动都一样,都是因为我们把它作乐想,所以有快乐。譬如我们学书法的,他拿起笔就很快乐,可我告诉你我就最讨厌写毛笔,写毛笔对我来讲是一种最大的受罪,我从小写毛笔的时候一写不只是纸上有墨,全身、书包都有墨,就知道我那一天学校上毛笔课。你就知道每个人性向不一样,你会以什么为乐,你作乐想所以得乐受。
行呢?行就是心行,所以就变成倒过来。受是从想来的,想是从行来,行是什么?行就是心的运作叫做行。我们众生为什么会有感受?是因为你怎么想,你怎么想,你若以乐来想,把它当作快乐来想就得乐受,把它当作苦来想就是苦受。譬如我以前读中学的时候读书读一读就会起来做俯地挺身跟兔子跳,自己就在那边跳跳就觉得很快乐,不知道为什么,也没有人教我,就很奇怪,我因为把它当乐想就会快乐,所以受是从想来的,想是从哪来?从行来的,行就是心行,心的那种运作意思,这个是整体。心行怎么来?心行是从心识来的,心识就是心的本体,为什么讲这个?因为受想行识就是我们的心,识是心体,这三个是心的作用。从这个心的本体跟心的作用来看,哪一个是能够作得了主?都作不了主。为什么?你对某一件事情要觉得快乐,这由得了你吗?由不了你,譬如你为什么喜欢吃红豆?这没有理由,我就是喜欢吃。你为什么喜欢吃橄榄?我很讨厌吃橄榄,这个都没有理由的,这就业习力。业习力是无明的,你喜欢吃橄榄就对吃橄榄有乐受,你对吃橄榄的咀嚼,它的味等等起乐想。为什么会起这个乐想?因为当你在咀嚼的时候你心的运作的整个过程,让你起那种想法。那你的心为什么会喜欢这种方式?因为你的心识,你的心识里面储藏了一些业力在里面,已经没有办法分析解释,业力的推动在你的业识里面推动,让你产生那样子的心行,或是运作方式。所以你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对什么会感觉快乐不快乐都由不得你。乃至于为什么你也不愁吃也不愁穿但就很忧郁,甚至得忧郁症、燥郁症,为什么?依你的条件来讲应该是很满足、很快乐的人生,为什么觉得压力很大?很多时候是由不得你,是你自己所修的业力的结果。你心里面要怎么想主要都是由于外境,所以不要怪外境,完全是自心,我们修行人为什么要研究这个?因为要了解自心跟外境这种中间的所谓的互动的那种关系。了解了以后不是外境有什么问题,而是你怎么样去摄取它、对待它。因为同样的外境有人没问题,有些人就有问题,为什么?没有问题人就是有一些是正常的、或是说他是业力的关系。所以主要不在外境,不要想要去改变外境,因为外境就是这样子,你能够改变是要改变你的自心,可是你要改变自心怎么改变,就很难,你要转变你的业识,一步一步来,你越了解的越多你就越会做,这样子。
讲到最后的一个佛法修行的总要诀就是一个转字,转识为智,转烦恼为菩提,乃至于如果是出家人转法轮也是转,转法轮度众生都是要靠这个转字。但是要转法轮度众生之前自心要能够转自己的业识,你怎么样能转?你要对整个自心跟情景都要了解,你不了解怎么转?所以必须要解,要了解;解是怎么来的?解是由于慧,智慧,因为有智慧所以能够解,因为解了所以能够转。我再重复一次,我不是决定要把这部经好好讲清楚,这样一讲不只是讲相宗而已,这整个全体的佛法。
看五位百法,一切法分为五个重要分类,五大类,看论:一切法者略有五种,一者心法,二者心所有法,三者色法,四者心不相应行法,五者无为法。先把经文顺一下,这宇宙间的一切法,所有的法大略的区分为五种,哪五种?以下第一种就是心法,心法就是所谓精神的法,精神界有情的心,精神界的法叫心法。第二个心所有法,心所有法就是有情的心的运作内容,你的心怎么样去运作,这个叫心所有法。三者色法,色法就是物质界的法,也就是无情界的地水火风、山河大地、草木瓦石,这些都是物质界。第四种是心不相应行法,主要是那个行字,也就是它也是心行,心的一种功用,只不过它跟心王有些条件不相合,所以不相应,下面详细解释。第五个就是无为法,上次讲过,为就是造作,造作就是自作、自造,但是无为法是专有名词,等一下我们讲到这段详细的讲,因为关于无为法一般就很有误解。
我们看大乘五位百法表,下面有一切法,一切法可以世俗一点可以加宇宙间的一切法,这宇宙间的一切法分作两大类:有为法跟无为法,什么叫有为法?世间法就对了,世间法或是凡夫法也可以;无为法是什么?无为法相对的就是出世间法,就是圣人的法。刚刚讲凡夫法,你可以写凡夫生死法,无为法就是圣人解脱法。这两大类再分成五大类就是五位百法: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124叫心法,3是色法,色法就是物质界,心法就是精神界。物质界跟精神界合在一起全都是世间法、凡夫法,第5个才是圣人境界的无为法。
好,看注释
一、略有五种:
大略来说有五种,这就是如果要细分的话还可以很多很多类,现在大致的把这个宇宙间的物,东西有多少?太多了,你要分类分成五个多不多?不算多,很少,所以是大致分一下,如果要细分不得了,所以现在只是大致分一下。
二、心法:
心法又称为心王,也就是八识,八种识,第八阿赖耶识、第七末那识、第六意识,眼耳鼻舌身前五识,这八种识。为什么八识又称为心王?因为心好像王一样,它领导一切,领导整个心的功用,一切心的功用是由它而起,所以称为心王。这心法也就是一切万法的本源,一切万法皆从心法生起来,所以经里面说:心生故一切法生,心灭故一切法灭。如果你心生起来的时候,一切法,一切跟它有相关的法都会生起来。若你心灭,你某一种心灭掉以后,不是一切心而是一种心,你一种心灭了以后,然后一切法就都灭了,这句话以前我都不会想要讲,但还是要讲,要不然你都不懂。什么心生?譬如欢喜心,欢喜心生起来以后跟欢喜心相应相同的很多它就会跟着全都起来,所以叫心生就一切法,一切跟欢喜心有关系的都起来了。欢喜心生起来,这种欢喜不是世间欢喜,是佛法的欢喜,你念经、诵咒或是参加法会参加护摩很欢喜,那个欢喜心生起来以后有什么其它东西跟着生起来,我告诉你。你欢喜心生起来以后你那快乐的乐受就起来,你就觉得很快乐,譬如我们刚刚念阿弥陀佛我们念很快乐、很欢喜那就乐受起来,为什么有乐受?因为有乐想。还有乐思惟,什么乐思惟,当然你要有观想才行,你一边念阿弥陀佛圣号,一边观想阿弥陀佛的圣像有没有?有的举手,如果有的话就称为乐思,就是思了。因为乐的思惟所以想乐想、起乐受,因为你念佛的一念欢喜心起来了,乐受乐想乐思,乃至清净的清净受、清净想、清净思都会起来。别境中欲,想要修行的欲,这个当然是清净之欲,所以你念佛念到很欢喜的时候就有想要多念一些,愈念愈快乐,好象滚雪球越滚越大。所以我们每次念佛不会只念一下下就完了,就比一下下多一下下,稍微久一点,当然不能说欲罢不能,只是多念一些,这个想要多念一些那就是欲,念佛之欲就会起来。欲是什么?换一个通俗一点讲法就是胃口,你念佛的胃口开了,就会多吃一些,那就多念一些。
圣解很难,得到殊胜的理解,这个是有所证悟的境界,这个刚刚念一点佛大概不会有了。念,念心也就当然是起来,念是什么意思?专一不散就是念,一念专一不散,你刚刚念佛是不是念得很专心?那就得念。下面你就懂了,定,你要得定之前要先得念,也就是一心不乱,那个念的意思就是一心不乱,所以要得念心。得念心以后才得定心,你刚刚念的是不是很专一、很专心?很专心就是得定心,不是得定,是得定心而已。得定心如果真正念的很好的时候又会产生一些智慧出来就得慧心,这样懂吧。接着因为你念佛欢喜的关系,产生这些这么多法。接着看善,你在念佛的时候一定会信,你心中会信阿弥陀佛才会念的起劲,你若不信阿弥陀佛你会念那么起劲,不可能嘛。惭愧不一定,你念到自己很惭愧这不一定,你要念佛是欢喜,通常不会有惭愧心起来,通常念佛都是正向,信心会增强。当时你的心当然是无贪,你在念佛念那么好的时候也不会有嗔怒,所以当下是无嗔;当下那个愚痴心也没有起来所以就无痴,当下因为念的很起劲,回去也要这样念才行,所以就很精进,勇猛,所以念佛绝对不要念的很慢,(台语)摇篮曲,念佛不要念这样,阿弥陀佛。精进,轻安一定有,不放逸,因为你念的摄心专念,就不放逸了。行舍不害,行舍就是能舍,能舍什么?舍烦恼,因为你摄心专一在念佛,你就不会去抓取你心中的烦恼,也不会去想一些烦恼的事,所以你当时就放弃了,行舍就是放掉,放掉心中的烦恼。不害,你这个时候当然不会想要害众生,这个害是伤害的意思。
看第四项烦恼,你在念佛的时候贪嗔痴慢疑这些烦恼都不会有了,随烦恼也不会有了,所以二十个随烦恼也不会有。不定,悔,你要想一起令你很懊悔的事情,这个悔不是指那些好的忏悔的悔,是懊悔。譬如说你中了乐透,可是你只买了两张,那就懊悔,你一边念佛一边想,那就是一种悔,懊悔不是忏悔,不定的悔是那种。你念佛念那么好不会打磕睡,就没有睡;寻伺是指心的那个比较微细的动乱的相。所以这就是为了要解释心生故一些法生,当你念佛念的很专心,欢喜心起来的时候,你看一切善法都跟着起来;但是心灭故一切法灭,等到你出了大毘卢寺回到家里跟你老公讲一句什么不对头的话,刚刚欢喜心全都没有了。刚刚念佛的欢喜全都不见了,欢喜心灭,刚刚一切好的法、一切善法全都灭,这样懂吗?
同样还有这心生不一定是好心生,我们现在讲如果说是嗔怒的心生,那也有,嗔怒的心如果起来以后也有很多坏的法都跟着起来了。譬如你若嗔恨心起来,受就是苦受,苦受法就起来了,苦想、苦思也起来,苦思就是都是想一些难过的事情。别境里面欲就没有了,欲、圣解、念定慧全都没有了,因为都是好的东西。因为你心里嗔恚所以这些好的东西全都不会有,善法也全都不会有,信、惭愧、轻安全都完了,一把火把功德林全都烧光。剩下的都是什么?烦恼、随烦恼都起来了,烦恼:贪嗔痴慢疑、恶见,不一定如果是嗔怒的话嗔就起来,跟嗔有关系的贪就起来,就与嗔具生,贪,因为你现在是嗔怒,所以就与嗔具生贪,跟嗔同时生起来的那个贪就会起来。与嗔具生痴也会起来,与嗔具生慢也会起来,与嗔具生疑也会起来,与嗔具生恶见也会起来。烦恼也是一样,嗔跟恨就是嗔一类的,那些都会跟着起来。因为生气的关系,我们就看最后一个好了,忿恨覆恼,因为你嗔怒就会恼,心里面就很恼,悭是什么?悭就是小气,这个时候人家要问你什么法上的问题:啊没有心情啦,对不对?你就不会想要讲。或是请你帮我做什么事,没空。诳呢?因为嗔怒的关系有时候会骗人,等等种种恶法都会起来,乃至于懈怠、放逸,你生气的时候还会想要做功课?明天再跟阿阇梨请假好了,午休,放逸、懈怠、散乱都起来,这些都是与嗔具生。恶念起来的时候,种种噁心都起来,心生故种种法生,噁心生故种种恶法生。反过来如果噁心灭了,这些种种恶法也就都灭了,很生气,气的半死,睡一觉明天早晨都忘了,那就所有的恶法都忘掉,不过有的人不一样,有的人可以一气气五天、七天,然后那个脸都很庄严、很严肃,都禁语,跟老公或是老婆禁语。那种是最可怕的,冷战会令人发疯,与其冷战不如热战,好好的打一场,打伤了去看医生,家具打坏了再买,比较快。要不然一冷战相续两个月,这个会疯掉,那就是什么?精神虐待。
心生故一切法生,心灭故一切法灭,这样这句话懂了,以前念这句话像唱山歌一样,我以前都不会想要要讲这个,因为应该懂的,其实不会懂的。所以你看唯识很好,你若不这样分析、分解的话,你如何懂这一句经句的意思,没办法懂。当然我也因为深入里面去研究所以我也能把它弄差不多通达了,所以才能这样跟你们解释,否则我自己知道跟要告诉你是两回事,当老师的就知道,自己不是完完全全融会贯通的话没有办法讲的让人家也懂,那如果学生不懂就表示老师自己也没有搞的很懂。而一切法皆是心识之所变现,这一切法都是我们的心变出来的,我们的心好像魔术师一样,从一条手帕就一个兔子出来,把兔子一盖变成一只猪出来。因此唯识学中称心识为能变,我们这个心能变的魔术师。而一切法为所变,那就所变的兔子跟猪。又以一切法皆是心识所变现,所以除了心识以外没有东西可得。我们还是用魔术师来讲,那魔术师他所有的就是他的手法而已,只有一条手帕,那个手帕是真的,但是那个兔子、跟猪都是骗人的,不是他变出来,本来就有的,他只是障眼法,所以无的少法可得;并没有真正兔子或猪是他变的,无有少法可得,那个都是什么?虚妄幻化。什么叫无有少法可得?就是虚妄幻化,虚就是不实,妄就是不真,幻化就如幻变化这样,所以我们心可以变化一切东西出来,但都是不真不实。一切法皆是自心现影像,自己心里面所现出来,外面实在是没有了,譬如如同做梦一样,什么叫梦境?梦境就是自心现,自己心里面现出来一切境界,自心现或自心见。什么叫自心见?你自己心里面看到自己的东西,譬如你做梦的时候看到种种境界那就是自心所见,意思就是外面的人看不到,因为外面没有这些东西。可是你在做梦的时候很真实,怎么样?你捡到两百万,你中了乐透,要不然就是你被人追杀都很真实,醒来还吓得半死,或梦到鬼,但是别人都没有看到,别人看不到,自心所现。捡到两百万,醒来什么也没,那都是虚妄的,自心所现或自心所见,什么见?在梦中见到一捆一捆的新台币一千块,那就自心所见,但那是虚妄见,不是实有。所以叫自心的相分,自心所现的相,相分就是所现的相,所以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都是心幻化出来,叫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一切万法变来变去也都是我们八识所变现,所以叫万法唯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