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观法师讲解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讲述》
【天台小止观】讲解
第一百二十九集
释成观法师
讲于 台北大毘卢寺
2012年8月13日
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我们今天开始再继续讲小止观。这一段上次讲到一半,但是我们还是要从头讲一次才接的下去。[云何修中道正观?]如何修中道正观?[若体知心性非真非假,]因为心性是离于真假。为什么呢?因为真假都是个名并没有实体。心性他会显现一些真法或是假法的作用。但是他本体是没有真假。举一个例子我们说好人、坏人这样对不对?不对。人没有好坏,人没有善恶,但能造善恶。人就是一个人,不管是以他的身来讲,或是以心来讲。这个身心本身是中性的,人无善恶能造善恶。同样的心性无善恶能造善恶。所以这个心性非真非假。这个假就是妄,非真非妄。再进一步讲为什么心性非真?因为如果性是真的,他就不应该能够产生假法。如果性真正是只有真的,那么它应该是不会产生假法。反过来心性非假,可是如果心性真的都不假,但为什么会产生假法?它因为会产生真法,所以非假。它因为会产生假法,所以非真。所以非真非假。事实上它离于真假。这样子的观法就离于真妄的分别取着。[息缘‘真假之心’]这样子叫息缘真假之心。息就是息止。息止你缘取真假之心的这种观。[名之为正观。]在正的后面加观。所以正观不是缘真心去观,也不是缘假心去观。当然这个是层次的问题。这个现在是最高层次的观法。低层次的观法先观假观,一切法虚妄。为什么要先观一切法虚妄呢?令你产生对世间一切的妄相、一切的染污离贪着,令你厌离。所以就离染无垢,那你就不会被染着了。那时候本来是修假观,现在修真观。离染了以后才能修真观。你直接修真观会变成破法,会落断灭。你说那一切都是真的可以乱搞。现在已经观了一切虚妄幻化以后就不再染着,因此进一步观一切皆真。本来观一切皆妄,接着离染了观一切皆真,一切皆真的时候变成把原来否定的、消极的,这种态度转为积极的。所以一切皆真以后就肯定一切法相、一切法性、一切众生性,所有法界性全都肯定,全都是真的。因为以此真观的关系观一切皆真,所以起更进一步的大悲心愿度化众生。因为一切众生都其心究竟皆真,所以值得度化。你如果原来观的一切皆妄呢?就变成有一点消极,然后会悲观、会厌离。你看大家但是虚妄的讨厌嘛,就厌离。厌离是好也是坏,因为它是偏向小乘性的自求解脱。如果观幻化观、观假观的话,光是观假观就会有厌离心,因为厌离会自求解脱。自求解脱到了很确定、很究竟的时候就变成小乘。即使你是作大乘的不净观、九想观,同样的会变成小乘的心态。因为你怎么会喜欢污垢的东西呢?叫你观污垢、污秽的东西就让你不要贪着。为什么叫你不要贪着?因为无始世来一直贪着,所以不得解脱。现在如来教你先舍俗、舍染、离垢,所以观假观。而这假观不只是观而已,事实上它也是发相之一,法真的是有这样的现象是污秽相。那么观了法的污秽相以后心起厌离,因此离染、离垢。然后在观法的另外一方面,本来是观法相是幻假虚妄污染,现在观法的性是观内层。外层外表的表相是虚妄幻化,可是它的内层,它的本性是真体。现在因为有假观的根基,以及他的智慧,所以能够更深入的从幻假之相观入真性。所以你一来就要观那个真性,也是观不来的。那也只是一个文字言说,你没有办法真正的起真智观察,更何况说体会。所以得到幻智或者是如幻智的时候,才能够以如幻智进去,更深一层去照见真如就真观。等到照见真如、真观的时候就起真如观。这个即然是真,因此相对的如果有真就会有假。第三步是更进一步的双离真假。连真也不取着,为什么?因为你观真的时候,你一定是一心向着真。所以对于有一些你比较确定认为是假的东西,你就更加的会深恶痛绝。譬如说一切外道。你观真观的时候,因为你更加对真观这个真性一心趨入舍此无二。所以你就会坚固执着,但是择善固执了。可是因为择善固执的关系,你就会对一切的假法特别的敏感、特别的排斥、特别的反感。那时候也因为这样子,所以对于要度脱无量众生就会有所限制,只能够度脱跟你相近的,也就是说跟真性相近、跟真性有缘的。如果是跟真性很远或是相反的,你就看也不看。他就肯定是没希望了。所以你就说好了不管你了,在心里面对这一些有情就会修舍。这么看来就是说修假观是完全不度众生的。修假观的时候因为是不净观。修真观的时候就会有大悲心要度有情,但多半是要度跟正法有缘的有情。所以这变成也是还有一些缺点。要第三步真假通观或是真假皆舍,同舍同观同时的。真假同舍,真假同观那个就是正观。因为真假通观就包含了真观跟假观同时存在。所以肯定真和假都是存在,都是值得、都是必要的。因为一个是性一个是相。所以肯定法的性相,相染性净,所以皆不舍。因为你舍了相性也不在了。你只要取性不取相也不可能。但是你又不能执着性与相。为什么?因为你明知众生性是真的,可是他的相是假的。他的性可以是很真真的,但是众生的相实在是很讨厌。为什么?愚痴相、贪爱相、嫉妒相、嗔恨相,种种相都不是很可爱相。但是你知道这一切众生,不可爱相的根底是从他真性所发。所以大菩萨度众生就必须要全盘都收。你不能只要他的性,不要他的相。因为众生没有那个相,他就不是众生了。他不是众生也不需要你度。所以中道不是圆融是圆满。中道双摄真假,双舍真假,所以名之为正观。
[谛观心性非空非假,]心的本性不可以说是空,也不可以说是假。但是它会产生真假的相。[而不坏空假之法。]这样照了之后,以慈悲故不坏空假之法。这个讲的是大菩萨,当然也可以讲一般人。大菩萨不坏空假之法,也就是说不与神通力改变空假的相。譬如说我看你人是不错,可是鼻子没那么好看,我就给你整容一下,类似这样的意思。或是改变一个人的相状、或是改变任何事情的情状,用神力来改变他的状态。他看到某一些事情或是人物,有情、无情的形态相状他觉得不满意,因此他要把他改变改变,他作得到的,这个叫做坏法相。坏法相就是坏因果。你看《般若经》里面讲到,不坏法相那个不坏就是指这个。但是我们一般人是没有这个能耐,可是我们一般人也可以坏法。怎么坏呢?就是破坏,也就是诽谤。因为自己依照自己的一偏之见,或是一部分片面的知解,就随便乱讲。譬如说实无真假之心,心性非真非假,你就去乱讲,让人家望文生义或是断章取义,说心性非真非假,所以心性是空的或是怎么样,让人误解就破坏他的善根、破坏他的知见那就坏法相。那个是在知解上,是一般凡夫人会作到的坏法相的事。事实上他只是坏法,而不是坏法相。坏法破坏法。这里讲的却是菩萨的境界,不以神力改变即定、即成的法相,也就说随顺法性。法应该是怎么样就让它怎么样,不以自己的我见去改变它的形态、它的相貌,乃至于它的内容。[若能如是照了,则于自己心性通达中道,圆照二谛,]如果能够这样的以智慧观照明了,则在自己心性中通达中道。这个中道有两个意思:1、左右中不偏不倚叫中道。不偏左道也不偏右道叫做中道。这个一来是智慧,二来也是定力。就好像走钢索的人,你要有那个技术、技巧,你才能够走在钢索上不偏不倚,而且不会掉下去。你偏左一点点也不行,偏右一点点也不行。所以一般有钢索的人都拿一个平衡杆。那个平衡杆以佛法来讲就是般若大智,用般若大智来平衡你所走的方向。因为有般若为导,所以能够维持三昧就有定力,就不会偏左偏右而掉下去。这个是中道的第一个意思。它是不偏左也不偏右,所以中道是名为不偏。2、中道是含摄的意思。含左也含右叫做中道。第一种不偏不取叫做中道,这种中道是菩萨的中道。第二种是含摄的中道,是佛的中道。佛把左右都含摄进来,但是他同时也不取。所以含摄而不取这是更高阶层的,是佛的中道。所以能够如是照了,就在自己心性中通达中道,圆照二谛。二谛是指真谛跟俗谛,真谛就是佛法,俗谛就是世间法。学佛法但是到后来还是要返回来用在世间事上。所以不是说超脱就好了,超脱了还得回来才圆满,才能成佛。超脱了不再回来小乘人。所以一定要圆照二谛,虽证真谛不舍俗谛这是菩萨修行。不舍俗谛就是不舍世俗。学佛通达了佛法以后,还要通达世间法,不能学了一个呆呆这样子。对世间人都不理解,也没办法沟通,一要跟人家沟通的时候就讲的都是佛语,引的都是佛经。人家听不懂就怪人家业障深重。所以学了佛不能讲话都是圣人的话,还要讲一点俗话。对世间一切的尝试,我强调这个尝试,什么尝试呢?一般人的生活、工作、政治、经济这些都要知道。你不要去追求。那个是事前都准备好的。你不要学了佛出了家以后,再来一天到晚去搞俗谛。那个都应该是了然于心。乃至于各种学术都能通达,才能够引导众生。因为那些都是俗人所贪爱、尊崇的东西。你要让他了解说这些东西不值得,那样花时间去追求。为什么?你就说因为我追求过,所以那个东西没什么价值。你如果没有追求过你不通达,你说叫人家不要追求,因为你自己不会。所以因为你自己通达了,说这不值得追求。就好像世尊他已经都通达,所有的外道法、世间法,然后才舍,跟人家讲他也才能够讲的很深入、很透彻。告诉人家说这个不值得追求,世间都是苦。这一追求追求到后来也不是乐。开始的时候也许会有一点点乐,但是到后来也就麻痹了,到后来尤其是跟名利挂钩了以后都变成苦了。但是世间法到后来都很难跳脱出名利的范围,都在名利的掌握之中,那个都是苦。所以要懂得菩萨修行必须也要通达俗谛,当然也要通达佛法。因此菩萨修行不舍俗谛,以不舍世间人故。因为俗谛是世间人所尊崇、所奉行。譬如说大家要尊崇儒家的道理,那我们也必须要知道,它的好处、它的坏处。晓以大义最后归结都说我们如来的法最好,一定要这样子。你不能光是肯定,但是你要能说得出道理来。譬如说我将要在下一季讲《金刚经》,(英汉双语)讲经的时候人家问我说:所有的一切宗教都是好的,怎么知道哪一个最好?所有的宗教都说他们是最好的,我下一次就会讲苏格拉底,我会把他讲的一文不值。苏格拉底被称为西方最有智慧的人。但是在我的宣讲之下他会变成一个呆子。我依柏拉图的著作跟他所说的话去证明,不是我乱讲。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这个你要让人家能够信服,而举得出来例子。接着所有圆照真俗二谛。[若能于自心见中道二谛,]见就是照见。照见中道圆融的真俗二谛。二谛就是真俗二谛。你在自心中照见中道真俗二谛是圆融的。[则见一切诸法中道二谛,]也能够照见一切诸法中道圆融的真俗二谛。所以中道应该是圆融的。第一种中道刚刚讲是左右两边就是二边,中道是离于二边的。离于二边就是舍二边。但是这是第一初步的中道。究竟的中道是圆摄二边的。所以不是舍。起先的时候是要舍离,到后来就要圆摄,圆满的摄持。
[亦不取中道二谛,]你看智者大师讲的就跟我讲的是一样。或者应该反过来说,我讲的跟智者大师所讲的意思是一样。最后就回到圆摄了就不取,然后含融。[以决定性不可得故,]决定性你不要看字很简单,这很深。决定有两个意思:行者心自决定。你自己决定了不去得那个法。法性决定如是不可得。确定的意思。因此就观了、觉悟而不取。[是名中道正观。]这个叫做中道正观。观了、觉悟而不取,那个不取是很重要的。如果一取了就破坏那个觉悟,就转觉为不觉。
回向
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