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正的念佛,只念一句佛号就好了这是错误的知见

文摘   2024-09-23 19:39   江苏  

              成观法师讲解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讲述》  


【天台小止观】讲解

第一百零八集

释成观法师

讲于台北大毘卢寺

2012年1月30日


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我们继续讲,这一段就是讲念佛观。善根发相。这我从来没讲过,现在讲,依经教讲。什么是念佛呢?念佛以最如实的义来讲,就是念佛法身、念佛报身、念佛化身、持名念佛,有四种念佛。念佛法身,这是正法时期的修法;念佛报身,这是像法时期的修法;念佛化身,这是末法初期的修法;现在末法已经过这么久了,所以是第四种「持名念佛」。所以持名念佛是不在其余三个里面,因为其余三个(念佛法身、念佛报身、念佛化身)都要「观想」。那现在众生根品钝了,心乱、根器钝,没办法「观」了,所以就有法师提倡说,就有人问:「请问师父要不要观?要不要作观想?」这位法师答说:「不用观!」事实上不是不用观,根本就观不起来。所以干脆就说不用观,但事实上不是不用观。因为观不起来、不会观,我之所以这样说不会观,因为连那「观想法」也失传了,懂吗?本来显宗跟密宗,都有观想法,乃至于不要说显宗跟密宗,小乘也有观想法,四念处就是观嘛!对不对?然后「五停心观」也是观嘛。所以外凡要作观、内凡也要作观;乃至于要修四圣谛的时候,也要作四圣谛观。对不对?都是「观」!所以佛法之所以厉害,就是因为它要作观。可是麻烦的就是,你要作观,你要入定。既使不入定,你心不能乱,不能很杂乱,否则你根本没办法观。对不对?所以中国因为密教早就灭掉了,而这个观呢,却是密教里面最擅长的。因为密教已经灭掉一千多年,所以也没有在提倡这个「观」。事实上打坐也要作「禅观」,是不是?作禅观,乃至于观心,这都是「观」。可惜就是因为密教早早就灭去了,所以大家对于跟密教渊源最深、最有关系的观想法,就非常非常陌生,好像是外层空间来的一样。不过,有幸我从高野山真言宗又请回来密法,这里面就有观想法。你修密法一定要观想,你若没有观想,那不知道在修什么。可以说是糊里胡涂、一塌糊涂。所以这「观想法」是修密法的prerequisite(先决条件)先修必备的,所以必须要知道,不是说:「要不要观?」而是说:「你会不会观?」你会观就观,你不会观,叫你观,你没办法,对不对?可是一般人都不知道什么叫「观」啊!对不对?我去年或前年去长春般若寺,讲了《十六观经》。那一段经讲得,对不起,我直言了,高潮迭起。全场都很High!可惜那卷录像录得并不十分成功,很可惜!否则那就是一片可以弘法利生的,尤其是把净土最核心的一个法──「十六观」给托出来了。以后有因缘我们再讲,不过,再讲的因缘就大概不一样了,大概没有办法那么High了!很可惜、很可惜!非常可惜!



好,所以你要说法,令法要振兴起来,障难非常的多,所以六祖大师说:「佛法难起」,就是这样子。明明讲得好好的,他就给你录得一塌糊涂。然后剪得一塌糊涂。真的是!上下根本接不太起来。然后那个录相,那影像很烂,烂得一塌糊,所以我都没有给你们看的原因,是这样子。希望有一天再讲一次,希望也能够有那样子的心情、那样子的环境,然后大家都很振奋。因为在观经里面教大家怎么观,然后乃至于教大家怎么念佛。



好!再讲到念佛,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面讲了性相圆融的起信论讲完以后,最后讲念佛。他说讲了这一义谛的法之后,要讲念佛。马鸣菩萨是禅宗的第十四代祖师,他着了这一部《大乘起信论》,是非常深的,是性相圆融的一部经。这一部经论,我把它称为小本的《楞伽经》。因为《楞伽经》是禅宗的最高境界,是达磨祖师从西天带来的,用来印心的,也是最高的。但是自从唐末以后,法相宗不昌盛,所以修法就没法「性相圆融」,法相宗(内容)很深,对不对?所以从六祖大师(按应是五祖之口误)以后,就完全以《金刚经》来印心,而偏于性宗。所以禅宗就少了相宗一个支柱,就没办法「性相圆融」了。所以这法就愈来愈少,就是这个缘故。马鸣菩萨这一部起信论,你若要看懂《楞伽经》,应该要先通达这部《大乘起信论》,因为它是小本的《楞伽经》。《楞伽经》也是性相圆融的,换句话说,这都是教人明心见性的。马鸣菩萨讲了这么深的经以后,就讲念佛,他讲为什么要讲念佛呢?他也劝大家念佛,为什么呢?因为他那个时代,是正法的末期。所以当时人的根器都还不错。他说之所以要劝大家念佛最主要目的是「防堕」,虽然说修种种高妙的法门、第一义谛法,可是就怕你没有真正修到那么好,然后来世不能得人身,就堕落三途。所以以防你不能往上或复得人身,所以你也修一些念佛法门。修一些净业、修一些念佛法门,然后到临终的时候,看势头不对,就念佛求往生,这样子你就不会堕落。

相同的,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面,也是劝大家要念佛,因为他是八宗的共祖,那《大智度论》是讲般若的,是很高的修行法门的,可是龙树菩萨也劝大家念佛,也是同样的意思,就是「防堕」。防止你堕落三恶道、三途。所以这个「防堕」,我给他一个现代的讲法是:「买保险」。保险的种类很多对不对?终生保险、旅游保险、健康保险、医疗保险…等等;所以念佛等于是买个保险,所以即使你修很多其他的法门,「念佛」这一个保险也买一买,也是不错的了。我也念佛,但是我念佛不是为了要保险,我就是喜欢各种法门,然后把它弄得通一点,觉得很快乐。种种修行都是很快乐的事情,你如果会修的话,包括念佛也是一样。无形中它就产生一种快乐。不过你要念的快乐,其他方法都不说。方法当然要讲求啦,你要怎么「念」?、怎么「修」?那个方法是要讲求的。但最重要的是什么呢?用心、专心、如法。那你就会产生快乐。如果不这样子的话,你不但不能得到好处、得到快乐,你恐怕还要造罪,然后乌烟瘴气的都会。

所以马鸣菩萨、龙树菩萨劝人念佛,修念佛法门,当然不是指修念法身佛那个观想的念佛法门,因为观想的念佛法,不论观法身、报身,乃至于化身佛,那个都是净土十六观里面的「作佛法门」──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个「作」是什么?就是make(制造)或是become(成为)。你在自心里面制造一尊佛出来,把这个自心制造成一尊佛,把这个心当作黏土,然后捏出一尊佛像出来,对不对?观自心是佛(make)以后,就观自心作佛(become),成佛就作佛了。所以那「作佛」的意思就是「成佛」,所以那三种观佛法门是作佛的法门。但光是持名念佛不行,那是乘阿弥陀佛的本愿力,往生净土,所以念佛求往生。只能这样子而已,所以念佛求往生,它的成就是可以申请到I—20(留学的入学许可),但是三种观想佛的法门──法、报、化三身佛的念佛法门,却是「即身成就」,即身作佛的法门。不需要去留洋。



那我甚至这样跟你讲,不管是大乘、小乘,就以大乘来讲,大乘十宗里面,除了净土宗以外,全都是讲「现证」的,也就是要现身成就。不是来世或是到那一个国土以后再成就,不是。只有末法时期的净土宗才这样子,求念佛往生。但是正法时期的净土宗念佛法门,是要即身成就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现身就要成就,所以是「现证」法门。所以你看,禅宗,要「见性成佛」,这是「现证」;唯识宗,它也是要「现证」的。现证、现观,所以有一部经叫「现观庄严论」;然后,密宗那不用说了,讲「即身成佛」。其它各宗各派也都是「现证」的。即使是小乘,也是「现证」,而不是说等以后再说。如果以后再说,念佛求生西方,有两个:


一、你的根器不够。没办法修比「持名念佛」更多的东西,那就只好「持名念佛」。总算是学佛嘛,「持名念佛」一方面持戒、受持戒法,然后持名念佛。

二、因缘未到或因缘不具足。因缘不具足分自他两种:(1)自己的因缘没有成熟,虽然有好的根器,但是还没有到成熟的地步,所以你显不出来。那时候就修一些简单的法,也可以;(2)他因缘不足。虽然自己有根基,但因缘不好,碰不到善知识,所以你学不到法。你没有善知识教导,学不到法,不会学、不会修啊,那有什么办法。所以那个时候,也就只好「持名念佛」,只能这样子。这个是如实说。



佛法是无量无边的,所以「持名念佛」我刚刚有显示,它是最后一个,乃至它只可名为念佛法门,但事实上它只是一个很小、很小的法门。如果以《楞严经》来讲。可是有人说:「只要持一句佛号就好了」,那我现在要说(以前没说过,我现在要讲):「这一个讲法是不正确的。」为什么呢?如果只持一个佛号就好,那其他都不用,也不鼓励人家看经、深入经藏、研究种种经藏,乃至深入大智慧,那佛干嘛讲了四十九年的经?他干脆一开始就讲:「念四字佛号就好了!」或「念六字佛号就好了!」那我老人家也可以休息了!对不对?所以他讲了四十九年干什么?他那么辛苦干什么?他不是白搞了吗?所以,那你看,所以喊「只念一句佛号就好」,那佛讲四十九年,大藏五千部都跟你没关系。然后很明显的呢,你不要说你学禅宗,或是学密宗,你光学一宗而已,很多问题你没办法解决。那你若学性宗,相宗不了解,你很多地方也是死角,你没办法解决。很多问题没办法解决。然后很多实际的、理论的,也都没办法理解。乃至我们实生活上要解决的问题,也没有办法,你用种种的经论、道理,去对付外在的一切环境,乃至对付自心所起的种种烦恼,有时候都还不够,更何况只是一句佛号?如何能够?是没有办法的。这个理论上就不对。



还有,提倡说只念一句佛号的人,却自己讲了很多的经,这个不是矛盾吗?那你讲了,让谁听嘛?是不是?所以这很奇怪!末法时期就是很奇怪。好,那一句佛号就可以了,你只要持一句佛号,好!这一句佛号是什么?就是《楞严经》上所讲的:「将一海沤,目为全潮。」「海沤」为海水中的一个水泡。你将海中的一个水泡,当作全体大海!「全潮」即全体大海。所以一句佛号跟佛的大藏五千部,显密性相诸法相比,那就是一个水泡而已嘛!



所以我刚刚讲说,除非因缘不具足,自己因缘不具足或是善知识的因缘不具足,在那情况下,光是持一个佛号,可以;另外还有一种情形,只持一句佛号:懒惰、没有发心。就这样子。你不要认为发心很容易吔,发心很难啊!你发心要学一样东西,要修一样东西,除非你修得很好的时候,会很快乐,对不对?但是你开始学的时候,也是辛苦啊!不过,若你喜欢的话,也不会觉得辛苦。是不是?我初发心的时候,事实上初发心的时候学,是最快乐的时候。等你把一样东西学会了以后,就渐渐…本来是爬坡,到学会了以后,就好像上了平原一样,那时候就没那么刺激、就没那么快乐了。就好像大家都学过英文,对不对?最快乐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呢?初一。初一大家考试都一百分,天天都有进步。今天老师教一点,你又多学一些。明天老师教一点,你又多学一些。还有什么呢?像学游泳。开始学的时候,也都天天都有进步,对不对?然后进到某一个程度,不动了。就变成「不动明王」了。那个时候就变成开始不太好玩了,这样子,是不是?除非你是那种有游泳细胞的人。一直学就一直进步,然后接着是学游泳的体力啊、可以游得愈久愈远,这样子。普通人他也学游泳,搞了半天只会潜水。头一伸出来就沈下去了。那就不太好玩,对不对?好了,因为是末法时期,所以我必须讲,因为法就这样一直沉沦、沉沦…然后大家把一点点法当作「全体大法」,这个是不正确的,所以这个知见一定要建立起来。然后你要发心、你要学佛。学佛你就要三皈依,三皈依仪里面最后回向发愿(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天天都在喊,喊假的。口不应心。你要「法门无量誓愿学」,才能「佛道无上誓愿成」。你没有法门,如何成佛道呢?你如何成佛?没有法如何成佛?佛是从法来的。不是说我们要修法才能成佛,连佛也是修法才能成佛的,以法而成佛、以法而作佛。佛之所以地位高,就是因为他有法,有法能令众生断烦恼、度轮回、得菩提,对不对?这些法都是做这个用的。而且需要有无量无边的法,这是菩萨发心,那你怎么能够劝人说:「只要念一句佛号就好!」这简直就是在令人退心。不赞成人发无量心,发法门无量誓愿学的四弘誓愿,所以与此相违背。所以这种知见是不正确的,我必须要在这里明白地提出来,让大家了解。这是我第一次提,以后也不会再提。因为当今,光是念佛的人太多了,势力强大。每个人吐一个口水,我死掉了。但是,实话还是要说,我们是照理来说。我们不是漫骂,也不是叫嚣,而且相反的,是劝大家要发心,真正学佛。不要学一点点,「学少为足」、学表相、学到门坎为止,这样子。连门都不要进。佛在《法华经》里面不是说那些增上慢人是什么?「得少为足」,对不对?现在末世的众生是:「学少为足」,学一点点,他就满足了。为什么?你知道吗?因为他的胃不好,所以不能吃很多东西,而且是「少量少餐」。「散心念佛」、「少量少餐」。如果是「少量多餐」还好,吃多了还是多嘛,这个「少量少餐」,就只是吃一点点。你看我讲《大ri经疏》里面,什么都有,显密性相都有。所以你要把《大ri经疏》搞懂,你就显密性相都要懂。那你若要把念佛法门的根本精神、最重要、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能够这样通达进去的,你就不会说:「学少为足」。所以净土十六观是怎么观的?当然是在「定中观」嘛,你不得定怎么观?所以你先修定,你用种种方便都可以,念佛、数息啊,都可以,然后入定以后再开始修净土十六观。其实每一观都是很深的,但是你想,我现在跟你们讲一个很有意思的一句话,净土第一观是什么观?「日轮观」或「日观」,真言宗的第一大观是什么观?「月轮观」!有意思吧!一个是「日」、一个是「月」,都是一个基本的、根本的观法。很难的!所以你真正要学会净土宗,还要会观日落的日轮,不是大太阳的时候。然后,这日落的日轮有什么奇怪,你知道吗?第一个,你可以直接看,不会伤眼;然后,日落的日轮有光、有热,所以知道这念佛法门也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就跟「月轮观」互相映照。真言宗的「月轮观」呢?你观了以后可以让你的心「清心如月」,月也是很光明,而又很清心,所以这里面就「有悲有智」,对不对?它那月亮的光呢,就是智慧;它的清凉,就是「悲」。就是因为它的清凉,所以带给大地很清凉,所以有露水,露水滋长一切万物。然后令一切众生,有情无情在夜间舒息;接着,念佛的日轮观是怎么回事?因为它是傍晚的落日,虽然有光,但是不是很强,虽然有热,也不是很强,所以光与热也是象征着「悲、智」。「光」是智,「热」是悲。所以这就很巧妙,因此你说念佛法门简单,其实也不简单。那是指持名念佛,稍微简单,现在也不简单了,可是它跟密教是接轨的。你看到没有?所以你如果会净土的日轮观,你就会密教的月轮观。然后你会月轮观,再作阿字观就很容易了。懂吗?阿字观就一切法本不生,那个就很高的境界了,对不对?为什么?你若观成了,你就入不生不灭的境界。你观月轮还有月轮,你观日轮还是有日轮,但是入于法的实相本体──不生不灭,这是一切诸佛法身出处。



所以,你说学一点点,其他都不用学。这个不好,坏众生的发心。我总是希望大家,就好像我是个老妈,总希望说:「你们这些孩子们,多吃一点、多吃一点…这样子可以长得肥肥胖胖的」不要变成痴胖了!能吃就多吃一点,不能吃,没有营养,所以长得瘦巴巴的──「得猴损」〈台语.形容一孩子养得不好,发育不良,其形如小猴,干瘪瘦巴,好像得了瘦皮猴病般〉所以:「如来法食,亦复如是──多多益「膳」、长养法身、入于究竟。」怕就怕你食物不够,皮包骨,长得不像个人样,就像个猴样儿。



所以,对不起,恕我大胆讲一句话,我今依法乘佛威神之力,弘宣正知见。就好像禅宗六祖大师说:「唯说见性法,出世破邪宗!」就这样子。所以末法时期是很乱的,心不要乱,你要把握住。真正经教里面所说的,不要违背。然后你自己才能够长养善根、长养法身,然后才能入于究竟。不要只学到门口就好了。然后在门口往里面望一望,就说:「啊!我到了、我到了!」到了只是到门口,还没进去。还没入门哩!好,往下看。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但是心作佛之实现,贵在当人自修,如鱼在水中,冷暖自知身!」「当人」即本人。接着,(论文)

复次,行者因修止观故,若得身心澄净,或发无常、苦、空、无我、不净、世间可厌、食不净相、死离尽想、念佛、法、僧、戒、舍、天、念处、正勤、如意、根力、觉道、空、无相、无作、六度、诸波罗密、神通、变化等,一切法门发相,是中应广分别。故经云: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复次,行者因修止观故,若得身心澄净】:接着,行者因为修止观的关系,若得「身心澄净」,澄是指沈淀,心水沈淀,然后澄清了,所以心清净。

【或发「无常、苦、空、无我、不净、世间可厌、食不净相、死离尽想」】:你从无常这里加一个上引号,死离尽想加一个下引号。无常、苦、空、无我,这是四念处观里面的,也就是说,你往昔有修过四念处观,今世修止观,所以它(四念处观)又浮现了,浮现而且会发出来,像什么呢?像发痲疹一样。它会有现象的。那你就像《心经》里面所说的:「照见五蕴皆空」那时候一发出来,你就看到了。然后就会照见无常、苦、空、无我。而且这个时候,你不需要着意作观,你知道吗?你不需要特别去想无常、苦、空、无我,你光是修止观,然后就打通关了,你知道吗?就好像德州人挖油井,挖下去就喷出来了!对不对?有没有看过「巨人」(The Giant)那部电影?就是洛赫逊跟伊丽沙白泰勒主演的那部电影,里面有一个人,他在德州走路的时候,有个地方一踩就陷下去了,结果那个不是臭泥巴,你知道吗?而是石油。原油由地下冒上来,跟泥土混在一起,就发了。所以善根「发」相。那个踩的人也不是故意的,好像无意中就踩上去。简单讲一下,那个人有一个名字,他也是很有名的大明星主演的,他是在洛赫逊他们家,作工头的,然后洛赫逊家有一位姐姐有块地,这个人因为做得不错,她很喜欢他,姐姐死掉的时候,因为他们家地很多,就把这块地送给他。可是那块地其实是他们所有地里面最差的一块,但那位工头是个外人嘛,所以也不能给太好的地。结果谁晓得,我也不会玩麻将,什么红中、白板,就「发」了!他跟洛赫逊吵了一架,然后回家的时候,那块地只盖了一栋铁皮屋之类的房子,然后走走走,一踩,整个地陷下去了。然后腿拔出来,闻那个味道,哇!black gold(黑金)!十几年前台湾有「黑金」对不对?就发了。所以,修止观的善根发相,就这样子。你不是作意去作的,但是往昔有那个业力种子在,然后,因为止观心澄净的关系,所以就不可思议地「发」起来了。所以这个是往昔修「无常、苦、空、无我」四念处观;接着,「不净、世间可厌、食不净相、死离尽想」这些都是不净观。所以虽然前面四个与这四个合在一起,但是又分成两组。前面是「四念处」,后面是「不净观」。所以往昔有修这些,所以今世又浮出来了。所以一浮出来,就像中了大乐透般。



【念佛、法、僧、戒、舍、天】:这是往昔修「六念」善根,今世修止观,所以就浮起来了。种子起现行。善根发相的「发」是发起现行。本来是过去世的种子,现在发起现行之相,所以叫「发相」。接着,

【念处、正勤、如意、根、力、觉、道、】:把根与力之间打个「顿(、)」号,觉与道之间也打个顿号(、);所以四念处(前面加个四字)、四正勤(前面加个四字)、四如意足(如意前面加个四字,在足后面则加一个足字)、五根(根前面加一个五字)、五力(力前面加一个五字)、觉即(七觉支)、道即(八正道)。这些加起来,称为三十七助道品。此「道」指菩提道。这三十七种都是帮助菩提道的。

【空、无相、无作】:称之为三解脱门。老一辈的都说「解」要念成「谢」,我就不信这个。因为解脱就解脱嘛,为什么念成「谢脱」?好奇怪。这可以说是佛法里的多音字,你查字典查不到的。没有谢脱这个音。所以他谢他的脱,我还是解脱。

【六度、诸波罗密、三昧神通变化等,】:六度诸波罗蜜,这是大乘法;神通是指六神通。诸波罗密,你可以写个十波罗密。显教讲六度,但是密教以及《华严经》都是讲十度。(檀、戒、忍、进、禅、慧、方(便)、愿、力、智),所以十波罗密是更加上乘的,《华严经》及其他大经,都讲十波罗密。以及六神通变化等,这些都是过去世有修,今生修止观时现出来。



【一切法门发相,是中应广分别】:

【故经云: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也就是你把心摄在一处,「制心一处」就是指得定,得定以后,无事不办,这个事是指修行的事。修、断、证都由制心一处,也就是说,由心得定,而能够办。所以得定是最重要的工具。好!


回向

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道。


众生皆有佛性
本公众号主要发布一些学佛的文章,视频利益众生,南无阿弥陀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