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观法师讲解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讲述》
【天台小止观】讲解
第一百三十二集
释成观法师
讲于台北大毘卢寺
2012年8月20日
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提醒大家九月十五号报名参加“秽迹金刚灌顶法会”这是稀有难得的法宝。令自己能够免于魔事障难,除一切邪伪。速入清净的如来正法,修行最极清净庄严的如来正法菩提,自利利他。令如来正法久住于世。普令众生皆能速入无上菩提。
刚刚讲到戒定慧三无漏学,这个定等于是居中的环节一样,把戒跟慧都拉住。事实上在实修的时候,你可以感觉是以定力所持,所以持戒能清净。为什么?定力所持在一切六尘境中不起贪心,不会想要犯戒、破戒。远离犯戒、破戒让你能够持心不动就是有定力。很简单你看到《楞严经》一开始就是教起因缘,就是阿难定力不够,所以被摩登伽女的老妈给吸去了,差一点就破戒,那就是定力不够。虽然阿难你讲佛法他什么都知道,他知道的比任何人都多。所有阿罗汉所记得的经法没有他多。全部加起来恐怕也跟他差不多而已。但是定力不够不管用,境界来的时候就把持不住。所以在六尘境中你不能把持得住你的身心,你身心做不了主。种种的诱惑力,乃至于破坏力,不要说破坏力,光是诱惑力你就挡不住。阿难前面有摩登伽女之难,后面又有自在天王的之难。什么呢?世尊在树下入于禅定,阿难也在另外一棵树下入于禅定,那时候如来就想我欲入涅槃。他就用神力跟阿难讲说:我欲入涅槃。可是阿难因为定力不够被魔扰,就听不到佛的声音。佛讲了三次,阿难都听不到。如果魔没有来扰,阿难听到了。当然是要阿难定力够才不受魔扰。定力不够所以受魔扰听不到,所以就没有办法请佛住世。假设阿难听到了去请佛住世,佛会在多住几年,多久不晓得。但是因缘如是故。因为那个魔走了以后,阿难就出定了以后来跟佛请安,佛就跟他讲这个因缘,说因为你没有请佛住世,所以如来明日就要入涅槃(应该是三月后入涅槃,法师口误,编辑者注)。你到娑罗双树间去为我设床座,通知大众我准备入涅槃。这就说到定力。所以你的慧解再多,没有定力就没有实用。乃至于不能帮助自己,也更加不能帮助别人。
顺便再讲诸佛菩萨加持众生,乃至于度众生用什么力量?用三昧力。你看佛要讲任何一部经,起先都入一个三昧。有时候是在三昧中讲经,有时候是出了三昧在讲不一定。你看《地藏菩萨十轮经》佛说:此善男子,就指地藏菩萨。于每日晨朝入首楞伽摩定加持十方一切众生。用定力加持,用他的首楞伽摩三昧也就是首楞严定。加持当然有种种,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以三昧力。度众生也是以三昧力。乃至于因为三昧在示现神力。(阿阇黎在题板上画出三个相连的圆圈,中间的是定,左边的是慧,右边的是戒。)定表示是修行中一个关键就在这个定。这个定的重要性在哪里?因为我们讲的是小止观,止观就是定。定在佛法修行上化文字知解为真实道力。你有没有道力就是你的定力。你如果没有定力的话,那就还是一般的凡夫。凡夫经典可以看得懂,也可以读的很多,但是没有道力。他没有力量的。如我刚刚画的那个桥一样,你那个桥只有桥面没有桥墩。更进一步讲如果你有定力,你就已经入了贤人的境界。更进一步要证圣。所以由凡夫入贤人的境界由定力来决定。成贤、成圣由定力决定。乃至于你修行的高低,全都是定力的高低来决定的。因为你的定力深,所以你的知解也就越深越广,真正的深入你的八识田心。
刚刚讲戒,由定力所持那就持戒清净。定力所持慧解殊胜。那个慧会转成无漏慧。本来没有定力的慧是有漏慧,是文字知解的慧。有定力以后就变成无漏慧,就可以度烦恼、得解脱、度众生。这样定慧就合在一起了。另外刚刚讲忍,这是比较一般的讲法,忍是智的前身。智就是很纯粹的智慧。忍是还没有成为智慧之前的一个智慧前身的状态。差不多可以说是智慧的胚胎的意思。所以在通教里面修四谛观行,成就八忍八智十六心,然后八忍八智十六心再一刹那就证须陀洹果,成为圣人。那个是一般的讲法。但是这个忍在通教里面它是智慧的前身,可是在比较甚深的佛法里面忍就是智。为什么?因为这个忍有三忍:1、生忍——生就是众生。忍众生一切的污秽、染污,贪嗔痴三毒,乃至于五毒贪嗔痴慢嫉。所以见众生种种染污其心不动,乃至于毁谤、离间等等都不动心。那就是生忍,忍众生。不要说什么你这么呆我一看你就生气。一般人就能忍自己呆,不能忍别人呆。看到呆的人就特别不能忍特别生气。能够忍众生的愚痴、贪爱。你这么贪心看你好讨厌,这么贪财、贪色、贪名。别人贪绝对不行,我贪的话马马虎虎还可以。2、法忍——就是比较更高层次,忍一切法无常,忍苦、忍空、忍无我、不净。这个你知道了是可以,但是不容易忍。忍就要忍可,忍住了,可就是要OK。我说一切法无常OK no problem。一切众生污秽、一切众生苦、一切法苦,如果不能忍的话就变小乘了。人生即是苦不能忍,所以要自求度脱,赶快度脱这个苦。菩萨修行一切法苦,人生即是苦OK我接受。小乘人就是不能接受,所以要速求脱离、速求解脱。菩萨就不是,菩萨为什么能够OK?因为有大悲心、菩提心。所以撑住了不动,就好像大桥墩挡在河中间河流很强,或是杨子江、或是黄河、或是浊水心,尤其是浊水心又强又浊水流很强,那个桥墩很粗大所以冲不动。所以那个桥墩就是菩萨的菩提心,以菩提心支撑住令他心不动,忍可一切横逆河水的冲击。忍可人生即是苦、世间无常、一切法不净,这些都是否定、消极的。这些消极的一切全都可以忍可。所以苏东坡说: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所以不动。上求无上菩提不在乎目前的一切。为什么?菩提心在修定力,在修禅定就更加的坚定。而那个菩提心怎么样能坚定?其实还是禅定力把它撑住了。菩提心易退难发,一发了以后你如果没有后续的力量把它撑住,很快就退掉。怎么样撑住?那就是禅定力。有禅定力你的菩提心都能够撑得住。刚刚讲智慧。那么持戒、智慧全都要定力来支撑。所以生忍、法忍、无生法忍。这个法忍是见一切法有生灭,法有种种的相能够忍。法有什么相呢?法有苦、不净、无常种种相。更高一层智慧就见到无生法,一切法无生。见到一切法无生可是很难忍你知道吗?一切法无生,我们讲说我要证得无生法忍,喊一喊口号是很容易的。但是你真正看到无生法你会害怕。就好像你说看到一切法空会害怕。
3、无生法忍——能够忍一切法无生。怎么无生呢?这个无生就说生而无生。表面上那个相上都有,可是究竟来讲那个生灭都是虚妄,而能够忍可这个。忍可它表面虚妄的生灭相,而实际上它的本性是无生的。这样子的忍可叫无生法忍。而不是说所有的法都没有生起,不是这个意思。它有生起有那个相,但那个相都是虚妄、幻化的,所以等于没有。等于没有不是就是没有。就好像你看万花筒里面还是有花,可是它实在是没花,无花中现花。所以要能够忍可这样子的事情叫无生法忍。忍了以后就不动,这个不动里面包含观察,观察众生种种众生相而能够忍。观察就是智慧。一个是智慧,一个是禅定,所以定慧合在一起变成生忍,这是菩萨所修的定慧等修。法忍也是一样,观一切法苦、不净、无常、无我而得成于忍。无生法忍也是一样,观一切法无生而生,生而实无生得成于忍,叫做无生法忍。所以这里面讲著如来衣那个忍,是指这三种忍的忍。而不是八忍八智十六心那个忍。忍还有五种忍,《仁王般若波罗密多经》里面讲五忍:伏忍、信忍、顺忍、寂灭忍、无生忍。最后还是无生忍。所以无生忍是很高的境界。什么叫无生忍?证到一切法不生不灭。一切法不生不灭是证到真如本性。因为证到真如本性,所以才能够见一切法真正的是不生不灭。但是在现象界上还是有生、住、异、灭。所以著如来衣就是著如来的忍辱铠。[坐如来座,]菩萨坐在如来的座上表示,恒常演说诸法勤行而不动。坐跟住就是不动的意思。你坐在那里听经也是一样,坐着要不动,你动来动去那就不叫坐。坐如来座,其心不动。常演说法不容易。你看我一个礼拜只讲四天,就已经很累,因为不注意运动就生病。所以佛菩萨实在很厉害。不晓得他们有没有跑步。不过我们知道的少林寺有少林拳。虽然禅宗是所谓的最不著相、最离相,但是达摩祖师所传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道,还是要注重动静调和,身心调和。因为禅宗就要静坐,静坐常常在坐,那都是静的,你可能身体的血气就不通畅。所以打打少林拳。少林拳是外家拳,它是不用运气的。那个就等于是一种激烈运动一样。那种激烈运动带动身体血液循环畅顺,所以你在打坐的时候也会比较能够进去。而且身体会比较舒服。还有一点顺便讲,因为你血气畅通腿比较不痛。这是一个大利多。你如果打坐腿很痛的人,表示你气不畅通,所以要多运动。而且也表示你坐得不够。你坐个二十分钟、三十分钟,那个暖身还不到,暖身要一个钟头。真正有一点境界是一个钟头以后的事。你那个车还没有暖,他就把它熄火了。下次还是要从新暖车。所以这就变成浪费汽油又增加空气污染。每一次就跟同修道友讲讲说,我每天都坐半个钟头知道吗?那半个钟头只暖车暖了一半而已。[则以如来庄严而自庄严。]用如来庄严自己身心的法门来庄严自己。譬如说修六度万行,成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好来庄严自身。成就五根、五力、三十七道品,乃至于十力、四无所谓、十八不共法庄严自心。[获得六根清净,]六根清净就六识也清净。根不清净识一定也不是清净。如果根清净了识一定也清净。因为根如果清净就不会随便攀缘,不随便攀缘乱识就不起,所以识就清净了。这一句话就包含了根识在里面。[入佛境界,]六根、六识清净,因此就入佛的清净界域。[于一切法无所染著,]所以就在一切法都没有任何染著。[一切佛法皆现在前,]有两个意思。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生灭既灭寂灭现前。现前就是现在前。现前的意思是:1、现前成就。也就是说当下就成就。2、随时可以取用。一切佛法就都罗列摆在你的前面,随时都可以用这叫现前。[成就念佛三昧。]这个念佛三昧是指,念佛法身功德的三昧。否则你看前面讲的境界都很高,行如来行,入如来室,著如来衣,坐如来座,以如来庄严而自庄严......都很高。最后反而变成成就念佛三昧,好像变成反高潮。文学批评里面有一个叫反高潮,就说先讲一个很高的高潮,高潮讲过了以后讲了一个很不关重要的东西,这叫反高潮。我讲一个例子譬如说,有一个人他很打拼,年轻有为就赚了几千亿,把华尔街一半都买下来,在各地都有几千万元美金的住宅。这讲完以后说,后来他到台湾买了一辆脚踏车,这就是反高潮。本来讲的很大,现在买了一个脚踏车。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前面讲的很大,结果后面讲了一个小小的。所以可见得念佛三昧不是小小的。这个念佛三昧不是所谓持名念佛,而是念佛法身的。而且这个念佛可以涵盖,但是不是指念阿弥陀佛。这个是念法身佛。因为成就念佛三昧,所以念念中都在佛的三昧加持力中,也就是在佛的本尊三昧里。(阿阇黎在一个圆圈里面画两个人,分别是佛和行者。)行者入于行者的三昧,因为行者念佛,佛就是本尊,本尊有三昧就把他照起来了,所以他住于本尊三昧之中。这个本尊三昧就好像一个防弹车一样,或者是保护伞,你住在里面非常的安乐、非常的安全,一切烦恼所不能侵、一切邪魔外道所不能入。因为你有行者三昧,引得本尊三昧把你覆盖住了。我一向最不会画图,也最讨厌画图。我读高中的时候一学期的画,都是最后一天才一起交,一交交好几张。老师也都不太计较。现在大概不能了。一切佛法皆现在前成就念佛三昧。念佛的意思就是佛念。什么意思?他的念头都是佛,以佛为念没有别的就叫念佛。
下面的释文我们就挑着讲。
释文[此下文亦是引经赞其功德。上来既修圆顿止观,安住大乘,则念念流入萨婆若海,即是行如来行,入如来室,著如来衣,坐如来座。如来行者,谓无一行不是如来行,一行一切行,一切行一行,行者至此,能行同如来,故名行如来行;如来衣者,忍辱柔和是;如来座者,诸法空是,如来室者,大慈悲是。其中亦有分别不同:大慈悲室,若就同体,即法身;若被众生,即解脱;能令众生会于同体,即般若。忍辱衣者,遮覆为义,若就能即般若,所覆即法身,和光利物,即解脱。诸法空坐,亦有能坐所坐,能坐即般若,所坐即法身,身座冥称即解脱。经云:‘如来以衣覆之。’又云:‘肩所荷担。’又云:‘与如来共宿。’此通约圣流,自利利他,以明衣座室故。]
[法华文句云:‘利物以慈悲为首,涉有以忍辱为基,说法以亡我为本。’]法华文句是智者大师的著作。法华三大部就是: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听说他们以前学天台的,这三大部全都要背的。而且智者大师又很会写文章,就写很长很长。这么大一部天台宗的弟子都必须要背起来。‘利物以慈悲为首’,这个物是仁的意思,仁跟物是一样的。仁民爱物那个物不是东西,也是仁的意思。所以孔子讲仁民爱物,仁民就是对人民老百姓要有仁心。爱物不是叫你去爱财,贪东西。所以利物也是利人。利人以慈悲为首,你要利益众生以慈悲为首。‘涉有以忍辱为基’,有还是众生,因为众生是三有。涉就是跟众生交接称为涉有。要以忍辱当作基础。‘说法以亡我为本。’这个亡不念亡,如果老古板的要计较应该念亡(wú)。亡的意思就是无,以无我为本。要以无我持心来说法。
[又云:‘一切善法慈悲为本,忍辱第一,道无相最上。’皆明衣座室之功能。今行者,著如来衣,入如来室,坐如来座者,正显念念入于圣流,非前凡小可比也,是则以如来庄严而自庄严。如来庄严,不外乎福慧二德,六度为能庄严,法身为所庄严,能所不二,即妙庄严,约止观则以一心三观为能庄严,一境三谛,为所庄严,]
[故经云:‘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佛是小乘还是大乘?佛当然是大乘。所以你看看如果佛不是大乘怎么会有佛法。他早就入涅槃他也不说法了。末世众生愚痴心邪,才提倡大乘非佛说。如果大乘非佛说,谁说的?佛是不是大乘?佛当然是大乘。因为佛是大乘才会讲出种种法。如果佛是小乘恐怕连小乘法也不会有了。因为佛一证了菩提以后,他是小乘所以他就入涅槃,他不度众生了。所以这就很明白很简单的一句话,佛如果是小乘就入涅槃,也就没有一切佛法,也没有佛教。所以这些人愚痴误导众生,而且谤佛、谤法。这罪障很重的,生生世世不得智慧,乃至愚痴、无明、目盲、耳聋,都是这样毁佛、谤法的罪报。‘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如其所得法什么意思呢?其就是佛。用他自己所证得的法,以此来‘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所以佛自住大乘,为说诸乘,为众生说种种乘这样。末法众生就是因为心污秽,所以跟污秽的法很容易相应,如干柴烈火一样。讲到毁佛谤法的东西,就特别很多人响应。这都是没有善根的人才会这样子。有善根的人一听都会觉得奇怪、不对。但是有很多人就喜欢、赞叹、弘扬所谓的大乘非佛说。这个起源是日本人。日本人因为佛法败坏,他们每一个宗派都有宗本山,宗本山都办了大学,然后也可以读学位。读学位干什么?那就要写论文,写论文就要出奇制胜。你如果不出奇制胜没有卖点。这就是把佛法变成名跟利的一个工具,所产生一个很坏的副作用。就变成都是学术研究,缺点就在这里。学术研究你不能都是这样平平实实的,大家都这样作,你那个论文也不会过。你一定要有点出奇制胜才行,有一点点不同于人的说法,最好是能够耸动人的地方。但是道是平实的。
[即此义也。末世众生,根机浅薄,欲修一心三观,行如来行,以如来庄严而自庄严,是为甚难,若修念佛,较易成就。正念佛时,即一心三观,能念之心空寂,即空观;所念之佛历明,即假观;非空非假,即中道观;念至一心不乱,则一心三观自然现前,此时所念如所言,所言如所念,即是行如来行。正念佛时,常怀惭愧之心,又不为外境所动,即行忍辱行;念佛之时,发愿自度度他,即是大慈悲室;念佛之时,念念与佛相应,看空一切,不为尘世所羁累,即行如来座;一句弥陀,无量光寿,光即智德庄严,寿即福德庄严,光寿不二,即是妙庄严;一句弥陀,即是行如来行,即是庄严如来;一句弥陀,如摩尼宝,面面皆圆;一句弥陀,如甘露水,滴滴皆甜,世人明哲,请尝试之。获得六根清净者:我等众生,眼为色所染,耳为声所染,乃至意为法尘所染,见不超色,耳不越声,六根悉不清净;若行人修观至相似分证位,初信即断见惑显真理,二信至七信,断思惑尽,不为三界六尘所染,此时六根互用,眼不特见色,而能听声,舌不特别味,而亦能知法,故获六根清净入佛境界。然佛之境界,即是空假中三观,圆三谛理,即大寂灭之境界也。]
[古云:‘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这个意就是心。如果你想要知道佛的境界,就应该清净你的心,让你的心象虚空一样。虚空是无杂无染,因为清净无杂无染、无所染著,所以才能够跟佛清净的境界相应,净其意如虚空。[又云:‘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是则于一切法无所染著,一切好境,不生贪爱,一切恶境,不生憎厌,了达好恶平等,憎爱一如,所谓:‘百花丛里过,一叶不沾身。’此时一切佛法,皆现在前,成就念佛三昧,即是一心三观,念念与佛相应,得大自在也。]
正文[安住首楞严定,则是普现色身三昧。普入十方佛土,教化众生,严净一切佛刹,供养十方诸佛,受持一切诸佛法藏,具足一切诸行波罗密,悟入大菩萨位。则与普贤、文殊为其等侣。]这个称为小止观,其实是大止观的精华。由于止观的方便,导修行人入究竟的大乘。所以不是得到一点点禅定为满足。因为修习止观到后来就安住首楞严定。这个首楞严定是什么人修的?大菩萨都要修的。首楞严定是佛定。但是是大菩萨都要修的。大菩萨大部分也成就,但就是没有那么深。你看智者大师他就是得道之人,他讲的话就都完全符合佛智,符合大乘最深的义谛第一义谛。所以不是表面的一些小行、小修为主。[安住首楞严定,]你要住而且要安住才行。因为安住所以不会不安,所以就不会想要动。[则是普现色身三昧。]这个又是大菩萨的境界。首楞严定到后来就可以是普现色身,就是所谓千百亿化身。[普入十方佛土,]因为能够千百亿化身,所以普入十方佛土。不是只有一尊本尊说你一个人去普入十方佛土。因为普现色身所以就千百亿化身同时都去参十方如来,去顶礼世尊、供养世尊、请教世尊教他一两个绝招。每一尊世尊他都有不同的专长。这样一参下来以后,很快就变成武林高手。[教化众生,]普入十方国土教化众生。[严净一切佛刹,]另外一句话金刚经讲庄严佛土,这里就讲严净一切佛刹一样的意思。当然严净佛土又更加清楚明白。什么是严净一切佛刹呢?严净实行时候的次第应该是倒过来,是先净再严。净佛土就是令一切佛刹皆悉清净,表示没有众生受苦。为什么没有受苦?因为没有烦恼。所以能灭一切众生的烦恼。你看看这就是大菩萨。你不要说灭众生烦恼,连自己的烦恼都灭不了。而且烦恼在我们的心中,谁也摸不到掏不着怎么灭?只有用三昧力灭。那个三昧力比镭射还要厉害,灭一切烦恼。没有众生受苦所以叫做净。有受苦、有烦恼,就有三界又有三恶道,所以令一切世界都没有三恶道,就没有众生受苦。我是简单的讲。然后恒受妙乐,这个开始庄严了,因为净了以后开始庄严了。先得乐然后法身成就,报化庄严,这就叫做严净佛土,或是庄严佛土。佛土如果有众生受苦,有三恶道就一定不庄严。要庄严先清净,清净就是众生不受苦,众生不受苦就是没有烦恼。所以要先替众生灭烦恼,或是教导众生令灭烦恼。这是菩萨的工作。[供养十方诸佛,受持一切诸佛法藏,具足一切诸行波罗密,]诸行波罗密就是六度万恒的波罗密。不只是六波罗密,而是万行都变成波罗密。所以叫诸行波罗密。你要念成诸行(hèng)也可以。[悟入大菩萨位。]你看这个真的是耸动人心。[则与普贤、文殊为其等侣。]跟普贤菩萨、文殊菩萨我们都是同修道友。等侣平等的道侣。你看智者大师借着止观而导众生发菩提心,修菩萨道,入菩萨行,成就大菩萨位究竟菩提。所以又回到讲那句话,有弟子问我说:我跟着阿阇黎学了二十多年,显、密、性、相都学,可是我自己觉得恐怕不是那个根器,不能跟着阿阇黎入密严净土。所以我还是想要改修净土法门。因为我不知道阿阇黎这样教我们,是要带我们到哪里去?到哪里去,就到智者大师所说的这里去。这是哪里?这就是无上菩提道。牵着你的手,我这二十多年来困心衡虑用心良苦,用种种的方便引导你们走这条路。你在不知不觉中,你就已经走入了无上菩提道,你都还不自知、还不自觉。这就是我的厉害。如果让你自知自觉你恐怕一开始就不肯上道。为什么?因为你很不上道。上了道你还想要退道。二十多年来我就这样子慢慢的长养你,令你上了菩提道。一般大部分人都因为命好,不用自己这样子奋斗去求什么菩提道。我就这样子慢慢不知不觉的把你引上道了。一般人也就因为很信任我,只要是阿阇黎教的他都没问题。这个是说一般人。但是偶尔有几个人他就不放心、不安心,一定要为自己找到一个确定的去处。你看这些大菩萨他有没有说要哪一个去处?我跟你讲,你如果往生净土等于是移民西方国土。那就是要申请阿弥陀佛的绿卡。但是你要修无上菩提,你说你不申请绿卡也可以,你说你有所有国土的绿卡也可以,你是法界公民。你那一本passport(护照)到处都可以公用,而且落地签证。所以菩萨修行一开始就要修无我,以无我法具修一切佛法,为法、为教、为众生成就无量福智,而不为己。因为你发心为菩提,所以你必须要以无我来修。你有我,你不要说是成就菩提,你连小乘都没有办法成就。因为你那个我相不能断,所以我执贪爱一定都存在,还是一个凡夫。以无所得心,修一切法,故得一切法,一切智。你问说我带你到哪里去?我带你到这里来,发菩提心,修菩萨道,利乐一切有情(临终回向或者念念回向)你如果不念念回向,也临终回向,你就一直这样修这样修,只为耕耘不为收获这就是菩萨。到临终的时候回向,我要到十方净土去就去了。十方净土随意游往。那时候我到东方净土、西方净土,然后其中间到西方净土去,查查看有几个去了几个没去。所以发菩提心,修菩萨道,利乐一切有情,如果这样的话,十方净土随意游往。这是经上讲的。你问我要到哪里去?只要是诸佛净土我都要想去。你看这里面讲供养十方诸佛。还有你如果真正发菩提心,你就根本不担心了,而且这个事情根本也不是问题,也不在意。为什么?因为你真正发菩提心了,你绝对没问题。为什么?因为你是好学生,考学一定考得去。就是因为不好好用功才会担心。好学生然后很用功就不担心了。最差最差最后一个志愿总会考上吧。不过现在世界不一样了,再差的人也会考上学校太多了。所以就是这一句话,你好好修行真正的发菩提心,修菩萨道,利乐一切有情,十方净土随意游往。我就这么说你如果今生自己的因缘,乃至于根器真正没有那么大,可以真正直接利乐一切有情的话,你如果跟着一位大德,或是一位师父,然后他可以利乐一切有情你护持他,等于是你在利乐一切有情。你看看释迦世尊成佛的时候,那一些菩萨、声闻、居士乃至于龙天护法,去护法的都是在利乐有情。他是在护持释迦牟尼佛的佛,可是他也就是在利乐有情,他就是在行菩萨道。所以不一定是拘执说你直接的利乐有情,间接的也是在利乐有情,修其善根成就菩提。乃至于譬如说你见到有弘扬正法的师父,你去护持他的法、护持他的道场、或是护持他讲经的资料、书籍,现在有那些CD、DVD你帮助助印、助录、助刻,那个都是在利乐有情护持正法。所以那个都是你在修菩萨道。以此因缘你将来就往上增上这样。一切都有因果、因缘的。因一定要种下去。每一个佛、一位菩萨或是大德,他的法能够生起都不是容易的,也不是一个单一的条件。所谓的法不孤起,仗缘方生。所以有种种的因缘和合成就,一切都是需要的。举一个例子来讲譬如说我想讲经,可是没有人听经,那我讲给谁听一样的意思。你讲经一定要有人听。你想要利益别人,可是没有人要让你利益,那不是很惨吗?那个也是因缘。因为过去跟众生结的法缘太少,所以今世众生的缘才比较少的原因这样子。但是众生的缘要有缘,可是最好不只是众生缘,要众生的法缘。否则护持的人很多,可是能够听受你法的人很少,那有什么用?大家都是来赶热闹。所以能够跟你结法缘,听受你的法,然后依着法修行,这样子才是真正的护持。
所以修行一定要离相。你离相离什么?譬如说你想要往生净土,那也是一个相。你需要知道,我现在给你讲一个真实的。什么是阿弥陀佛的净土呢?它是阿弥陀佛的化土。什么是化土呢?阿弥陀佛变化所作。所以他化出来的。为什么要化这个净土呢?因为他要度化众生。化了这个净土以后,众生才会来生。就好像阿弥陀佛他是建筑商,他盖了很多的国民住宅。所以众生去申请就可以去住了,而且又很便宜。虽然讲净土的人也讲说那个是什么常寂光土。我跟你讲常寂光土是你看不到的。那个是法身境界叫常寂光土。你看到的金银、琉璃、砗磲、玛瑙、莲花池、八功德水等等,那个都是化土的东西。或是还有讲实报庄严土。阿弥陀佛的土跟十方诸佛的土是一样的。有三种:1、常寂光土——法身自受用土。所以是法身自受用境界。2、实报庄严土——是报身佛的境界。报身佛的境界是现给十地大菩萨看的。化土是给一般众生乃至于凡夫小乘,以及权教菩萨。所以报身的实报庄严土一般凡夫众生是,看不到也没办法进去。常寂光土是阿弥陀佛自受用土,或是十方诸佛自受用土。你也没办法见、没办法知。唯一能够见的就是化土。所以在经里面讲,释迦牟尼佛他的化土是娑婆国土,就有人说他的国土跟阿弥陀佛国土,或是其他的国土比起来,怎么这么脏乱、这么差呢?佛就从他的佛座把右脚申下来,右大拇指一点到地,地就变成跟阿弥陀佛国土一样清净庄严,金银、琉璃等等都有。那个就是实报庄严土,也还不是法身的常寂光土。所以他就马上把它转了。但是他相上现出来的是娑婆国土。娑婆国土是众生的业力所成。但是这也就显得释迦如来特别的慈悲,为了要度这些刚强、难调的众生。所以一再一再的到这个娑婆国土来度众生。到现在已经八千次了。我们不要说学佛,我们先学菩萨。学到最后如智者大师所说的,具足一切诸行波罗密,悟入大菩萨位,跟普贤、文殊当好朋友。然后我们就可以喊一声普贤师兄。
回向
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