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文:
◎无畏施,一切众生,无不皆贪生畏死;持戒护生爱物命,无杀害心之意念,使诸众生无所畏,安住身心得自在。财施,持戒人不犯他财物,且以己财,施与他人共享。法施,能为人说法,使得开悟。
《法华经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于汝意云何,是大施主,所得功德,宁为多不?弥勒白佛言:世尊!是人功德甚多,无量无边。若是施主,但施众生一切乐具,功德无量;何况令得阿罗汉果。」
◎「佛告弥勒:我今分明语汝,是人以一切乐具,施于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六趣众生,又令得阿罗汉果,所得功德,不如是第五十人。」
释义:
◎详释如是施主,所得几何功德,不如第五十人,随喜功德之少兮。
◎如是财物用以布施,唯能救一生世之苦,故不如闻如是妙法,能闻一偈深心信解,传如实法功德之大。
◎佛告弥勒,我今兮明语汝:佛欲显露,过现所说法,故曰我今兮明。
◎是人以一切乐具,施于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四百万亿,即喻四生。一一众生,各个自有一种世界。
◎六趣众生,又令得阿罗汉果:六度德行,施此六趣等,又令诸众生,证入四果罗汉,续佛慧命。
◎所得功德:加上所行,财、法、无畏三施,所获功德。
◎财施,持戒之人,不犯他人之财物,且以财施与。法施,能为人说法,使开悟得道也。无畏施,一切众生皆畏死,持戒之人,无杀害之心,使众生无所畏。
【经文讲解】
无畏施,一切众生无不皆贪生畏死;持戒护生爱物命,无杀害心之意念,使诸众生无所畏,安住身心得自在。财施,持戒人不犯他财物,且以己财,施与他人共享。法施,能为人说法,使得开悟。
各位,好好用心。我们布施,布施,要很用心体会「布施」的意义。我们从有相到无相,一直到内心理,如何能够用心走入人群,安抚众生,解劝众生,今生此世,甚至将法入心,让他们明了真理。若记得《无量义经》,布施,解决他种种的困难,「苦既拔已,复为说法」,这句常常提出来与大家分享。我们的心中,脑海中应该这句法,我们要很体会。《无量义经》的精髓,是《法华经》的解释。若记得《无量义经》中,每一句话,在《无量义经》说的时候,我们就能够将它连贯起来。
先看「财施,持戒人不犯他财物」。意思就是,我们真心懂得想要布施的人,绝对是对自己懂得自爱;会自爱的人就懂得防非止恶,防非止恶就是持戒的人。不对的事情,我们绝对不会去做。环境压迫来到我们的身边,像这样我们要如何去对付?绝对是用善,不是以牙还牙。防非止恶,止恶防非,就是我们的行为,绝对不会去犯了对人不利,这就是持戒的人。有这样的持戒的人,他才能够舍财,入人群无所染着。
就像这样的人,「不犯他财物」。不只是自己在人群中付出,他在利益中也不会去犯到别人。士、农、工、商,做事情,他绝对不会去占人的便宜,应该「不犯他财物」,不是我们的,就不是我们的,不该要得的,我们就不可,去侵占到人所应该有。所以,「财施,持戒人不犯他财物,且以己财施与他人共享。」不只是不会去侵犯他人,还要将自己的财物,与别人共享受。「我有,大家应该也全都要有;我享受得到,大家也要共同能够享受到」。不是贫富不均,是要人人同享,这样社会才能够祥和,这叫做财施。
还有法施,「法施,能为人说法,使得开悟」。所以我们不只是做好事,我们听法之后,还是要做一个说法的人。希望我们的法,与大家共同分享,希望我们知道,人人也知道,我们能够体悟法的道理,人人也同样,这叫做法施。最重要的,除了财施、法施,我们还要「无畏施」一切众生。因为我们既然财施了,也不侵他人,甚至我们还要再与大家,共享快乐,所拥有。所以一切安定他的心,解决他的困难,接下来,「苦既拔已,复为说法」,一直到了无畏施一切众生,让众生能够很安稳、很自在。
我们之前说过了八解脱,我们自己解脱,也要人人解脱。也不是,不是说,「我就是只有对人而已」,对一切的生物都一样。布施他之后,他又可以亲近我们,调伏一切众生,他知道我们不会害他。他还可以很亲近,这就是「无畏施」。我们能够亲近他,他能够亲近我们。因为我们知道,「一切众生无不皆贪生畏死」。将心比心,众生本来就是这样,我们若能够将心比心,了解所有的生物都是贪生,哪怕一条虫、一只蚂蚁,都是一样。
我们若能够这样体会,体会这个大道理,所以我们「皈依佛,体解大道」。道理要知道,就是一切一切都要通彻。我们知道要放生、要护生,但是我们要护生,就要了解生命。生命,众生哪怕小小的,我们也要去体解牠,牠就是贪生畏死,都是很顾自己的生命,这个道理我们也要很了解。何况我们是要做一个持戒、护生、爱物的人。我们更加要了解生物中性命,人人、每一种的生类都是一样,争取生、畏惧死,这每一种生物都一样。
所以,我们既无杀害众生的心意,那就能够「使诸众生无所畏」。人怕虫、虫怕人;人怕虎、狮,其实猛兽如虎、如狮,牠们是怕人。蛇是为什么看到人就要咬?因为牠怕人打牠。同样都是对自己预防、保护自己,任何生物都是一样。所以,我们要如何做到无杀害心?无杀害的心,连一点意念都没有,这种打从内心的诚意,对待生物命,所以,「使诸众生无所畏」。这个世间一定,人与人之间、人与一切物,若能够将这个心念──看到东西,我们就杀牠。因为你怕牠,所以你杀牠;你愈杀,牠看到人愈怕,牠就会反扑,造成了生态,这种互相、彼此的防自己,防卫自己的生命,就是去侵犯别人的生态,所以这就是生物。
包括人在内,有这种的心态,你怕我、我怕你,是因为我看到你害怕,所以我要杀你;牠怕我们,是因为牠怕我们杀牠,所以牠先杀我们,这叫做生态。互相害命,都是害怕才会互相伤害。所以我们要如何能够使众生,彼此无畏?你不怕我、我也不怕你;你要亲近我,我也要亲近你,彼此互动互爱、互相疼惜。这就是「使诸众生无所畏,安住身心得自在」,这就是无所畏心,也是无所畏施。
我们若能够养成了这种,彼此之间没有伤害而相爱,这自然天下生态就能够和平了。当然,要做到这样的心态,实在不简单。看到蚊子来,将牠拨开了,牠还是又在那里缠着你,嗡嗡叫,还是在你的身边;若是再叮到你时,总是一个闪念,那个「闪」,那一下子的时间,你的手就自然不是赶牠,就打下去。这不耐,已经不耐烦了,也怕牠咬我们。这要如何能够培养自己的心,到达那种耐得烦、经得爱,这是很困难,不过,这叫做修行。
这种修行也很不简单,要到达他人与我们都一样,其他的生物与我们也一样,这实在是很不简单。不过,有办法防范,蚊虫多就是卫生差,牠就是在这个很不好的环境、不好的卫生,牠才会生出来,才会引起我们这种烦,而一念,闪出一念,这样很轻易伸手。这全都是外在的环境。现在这些动物怎么会那么多呢?因为人的口福,我们若给牠们很自然的生态,就没有这么多的东西会困扰人。总而言之,我们要从财施、法施,我们要顾虑到,也得要培养无畏施,这我们要很用心连贯。因为佛经若在说也是一样,要疼惜一切生命,所以我们要很了解。
前面的经文,释迦牟尼佛已经为弥勒菩萨,解释了随喜功德。随喜,不只是随喜而已,还能够随他作,之后佛陀怕弥勒还没有很清楚。弥勒菩萨又要更深一层来了解,佛陀还是要再详细来回答。接下来这段文,弥勒菩萨向佛陀再请教,因为他是将来将要成佛,现在这个世界的众生,他要顾好,他要与众生结很好的缘。了解法要传下去,还有一段很长的时间,不过,还是从这时候就要了解,现在佛陀为现在人要说的法,因为他现在要交接的准备了。时间虽然还很长,但是这种交接,我们人也是一样,这个志业体到底要如何做,准备要有交接。所以有什么事情不懂要赶紧问,要交接给人的人,现在就要赶紧教,这段时间要连接得好。
所以,弥勒菩萨是将来成佛,现在每一种法都要为众生请法,让大家要传法,要更加清楚一点。所以弥勒菩萨在这些,佛陀说的这么微细的事情,如何去做有功德,功德要如何分别;哪怕是佛陀已经一一回答,弥勒菩萨还要详细再问,所以他就说:「世尊!是人功德甚多。」因为佛陀问:「是多或是不多?」弥勒菩萨就说:「很多,做这么多的付出,很多功德,功德无量啊。」
「若是施主」,这在付出的人,做功德的人,「但施众生一切乐具」,功德就已经无量,「何况令得阿罗汉果」。你能够施一般的众生,让众生得安稳,让他们有余的东西,生活没有顾虑,这种「一切乐具」,这个功德就已经很多了,何况能够令得阿罗汉果,这个功德更加大。这是弥勒菩萨来回答佛陀。
因为前面也说过了四果罗汉,他已经得到法,一切的法,佛陀为他们分析解说的法,该得都得了,已经得到「无学」的境界。该学的小乘法全都学完了,这种的四果罗汉,也是人生中的福田。因为他很用心修行,烦恼去除,法看清楚,苦、集、灭、道,人生来去都清楚了。现在仅仅缺一项──六度万行,他们要再精进,若能够让众生得阿罗汉果,功德就已经不少了,无量。
佛陀再更详细,向弥勒菩萨这样说:「佛告弥勒:我今分明语汝,是人以一切乐具,施于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六趣众生,又令得阿罗汉果,所得功德,不如是第五十人。」
再向你说更清楚。这些布施的人,他是布施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那么宽的世界的六趣众生,不是只有救人。六趣就是六道的众生,已经普遍都布施。
又令得阿罗汉果,这种的功德真的是很大、很大。
这就是要再为我们详细解释,「如是施主」,能够这样这么普遍众生界;众生界所能布施,他都有布施到,这种的大施主,所得的功德到底有多少?要再详细说过。这些功德若全都说起来,「不如第五十人」,这传法的人「第五十人」;所说的「五十人」,是直的,一代过一代;这一代传这一代人,这一代人又传第二代人,第二代传第三代人,一代一代一直传,传到第五十代人,所以叫做「第五十人」。这真的很不容易。
这一代的人在做,第二代不一定肯定。能够看到有人在受证的时候,在分享:「这位就是我的孩子、我的媳妇,来受证;还不只,还有我的女儿、我的女婿;还不只,我的孙子,孙子的孩子。这些都是我现在这样,将他们度来。」这一家人有孩子、有孙子,孙子又将要抱小孩了,这已经三代人。这三代人不只是认同、肯定,也再来接受,这是已经三代人了。但是有的第二代,就已经很不能接受。能够在现在看到的三代人,连手上在抱的,也盼望他手抱的幼儿,将来也是在这个家庭,这样的气氛下,让他成长来接受。这样一代一代,不只是接受,又懂得做;不只是懂得做,还愿意听,又听得很欢喜、入心,又能够将法再与别人分享,教人做;见作、自作、教他作,与人共作。这种已度、当度、未度;已成就、当成就、未成就,这样一代一代,要如何将他培养下去。
这随喜功德,前面说救那么多,六道众生全都救了。这个大施主有福,让众生得阿罗汉果,那个「第五十人」,能够闻法、说法、传法,能够一代一代又传下去,那位大施主,和这个「第五十人」还比不上。可见《法华经》,闻法者、说法者、传法者的重要。〈法师品〉开始,佛陀就为法募人,在劝募菩萨要发心了。可见大乘法要一代一代,生生世世一直传。要不然,只是一生世很快过。
「如是财物用以布施,唯能救一生一世之苦」。我们财物布施只是给他,解决他这一生世的苦。这样不如听法,听这个妙法,「能闻一偈深心信解」。我们要布施,我们要先要有听法,我们这个法,我们为什么去布施?布施出去,我们要达到「三轮体空」。大家这个方法了解,深心信解。常常听到:「你们为何要做得那么辛苦?」「师父说的。」「师父说的,你们就做得这样啊?」「师父说的没有错,叫我们对,做就对了!」他们这么简单,师父说的,相信师父说,做就对了。是啊,对的法,做就对了。你若能够直接就了解,了解这个道理是这样。这么多、这么多,你是要如何去救人?你若没有身体力行,你如何听法,就是这样听,这样过。所以听法,闻一偈、一句,就能够深心信解。
常常说,我六个字「为佛教,为众生」,是深心信解。真的,我都无法去知道,到底里面著作那么多,无法去翻、去看,总是时间来不及。佛教要如何让人公认?看得到佛教在世间应用,不是光在世间让人看到,「就是这样的形象!」不是。你们所看到的形象,其中真理的功能,是那个良能发挥出来的功能。所以佛法对人类帮助很大。所以要让人认识法,你要先对人,让人有感觉「那是佛教,佛教慈济功德会」。你若没去与他接触,他连「佛教」两字都不会说。你要先让他看「佛教」、「慈济功德会」。
所以你布施付出去,那就是有功德,先将这个大纲文字先浮出来,先让他知道,帮助你是佛教。所以先对众生,将人邀集过来。佛教,现在佛教在很多的国家,那些国家完全不曾听到佛教,不知道世间还有这样的宗教。佛教带着爱出去了,应众生最最需要的时候,你去安他的身、安他的生活。这个时候让他体会到,原来这个宗教,就是这样对人群有帮助。这就是那个时候,深心信解,「为佛教,为众生」;总是如何让佛法与人群,能够接触,「能闻一偈深心信解」,很重要。所以「传如是法,功德之大」。不要去损害到佛教的名誉,还能够为佛教表态出了,佛教对人类的重要,这才是真正弘法的人。佛陀教菩萨法,就是希望我们了解,菩萨道如何走。不只是身体力行走,又能够与大家分享,我们就是这样做。
就像(二0一八年)缅甸的大水灾,有的人淹了两个多月,农作物完全损害掉了。那些人、那些农民是借贷款,高利息,这样买种子来撒种。已经负债了,盼望稻子能够有收成,能够还债务,能够养一家人能不受挨饿,这个雨水将他的稻子都淹掉了,农作物都损坏了,这些贫困的人,雪上加霜。看到他们一片荒废的土地,听到他们很心酸,那种背负着债务没得吃。问他们:「你们这样要怎么办?你们这些米,这些稻种,你们都吃完了,你们再接下来要怎么办?」「唉唷,我们若有饼干,我们吃饼干。」「你们的饼干,这些饼干若吃完了。饼干吃完了,你们要怎么办?」「我们喝水就好了。」老人说出了这么无奈的心声。但是他不敢盼望,世间有人会去帮助他们,因为他们长期以来,就是生活在这样,人人都贫困,人人顾自己都没有办法,哪有办法去帮助他们呢?所以,这种很心酸、无奈。
气候、气象是这样,让他们下大雨,浸两个多月。听到马来西亚(慈济)菩萨,他说去到那个地方,要去他们家的上面;他们是住高脚屋,都已经没有墙壁,不是墙壁、不是屋顶了,但是他们就是这样住。要上去,他很担忧,「我上去,若将屋子踏陷下去,要怎么办?」下来的时候,阿嬷看到他这么诚意。这么好,都没有求什么,牵着这位菩萨,慈诚菩萨,牵着他的手舍不得放,一直抚摸他、一直抚摸。他就说:「阿嬷,您为何将我牵得紧紧的?」她说:「摸起来很好,我们这里不曾看过,像你这样胖胖的。摸着你的手,哦,很好。」她这样就满足了。
他们那里,大家都很瘦,不曾看到这样胖胖的。其实她(说)的胖胖,在我们这里来看也是中等。却是在缅甸,他们就觉得摸到这双手,不是骨头,是真正手有肉。阿嬷这样将他紧紧牵着,一直抚摸、一直抚摸。你看,不曾看到外来的人,表达这么的温和,去关心他们;他们说:「我们不知道你们会帮助我们,不过你们来看我们,我们就很满意了;你们来听我们有话无处说,我们就已经很欢喜了。」所以,他们去听很多很多,听起来很心酸,但是我觉得很佩服。
接下来这段文,佛陀要很详细来分析。所以,「佛告弥勒:我今分明语汝」。
这就是显露出了,过去佛陀所讲的法,到现在来要为大家分析:过去的,说救济六道众生,六趣众生,时间很长久,一直比较到传法,闻及传法,真实法要传下去,那个功德去比较,叫做「分明」。
所以,「是人以一切乐具,施于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
「四百万亿」,就是譬喻在四生,都将他合起来,卵生、胎生、湿生、化生。若这些众生、这些生灵,都将他们合起来,「四百万亿」,每一个、每一种的众生,都有他的世界。这「四百万亿」,是很多,不同类的世界。这些生命世界,他们,我们去布施他们,去疼爱他们,能够保护他们的心灵。
所以刚才说,财施、法施,对人若能够多无畏施,让这「四百万亿」,胎生、化生……等等,这四生有无量数的生命,他们也不要怕我们,我们也不怕他们,这种的无畏施。这是三施平行。所以这在四生,在我们现在就能够看到,胎生、卵生、湿生、化生,这我们现在都知道。何况在六道之中,天、人、地狱、饿鬼、畜生,加上阿修罗,这六趣的众生。「又令得阿罗汉果」。
这些众生我们都有布施到了,只是救他一时、一世,不够,还是「苦既拔已,复为说法」, 《无量义经》这样说。令诸众生闻法,能够入四果罗汉,「续佛慧命」。这些四果罗汉都是这样过来,能够传法慧命。
所以,所得功德,加上了继续行财施、法施这两种的功德,再加上了无畏施。若能够这样,这就是功德。
「财施」,持戒的人「不犯他人之财物」。前面大纲就说过了。所以还能够与人分享。而「法施」呢?「能为人说法」,能够让大家体悟到与我们一样,了解佛法道理的人。所以,我们闻法者,也要学会为说法者。「无畏施,一切众生皆畏死」。我们要很体会,全都贪生怕死。所以,我们持戒的人,「无杀害之心」,也使众生,让他们无所畏。我们一定要好好让人家了解,有依靠的心,而且全无畏惧的心,这才是真正我们学佛。
学佛持戒能够接受佛法,接受之后,我们再传真实法;大、小法清楚了解,这才是我们真正要学的。所以很多,帮助很多的众生,还不如传法,到第五十代那个人的传,所以要好好用心,我们若没有在法中用心,哪有办法入人群去完成慧命呢?去延续慧命,所以要请大家时时多用心!
本文选自: 静思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