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9-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2024-10-22 08:21   美国  
偈文:
◎累生尘劫因行蕴牵,受虚妄相声尘系缚;解脱无明烦恼枷锁,心口常时持赞扬法。菩萨以六度圆俱,故闻听返妄入真,是则谓声尘解脱,须臾闻欢喜得福。
《法华经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若有劝一人,将引听法华,言此经深妙,千万劫难遇,即受教往听,乃至须臾闻,斯人之福报,今当分别说。」
◎「世世无口患,齿不疎黄黑,唇不厚褰缺,无有可恶相,舌不干黑短,鼻高修且直,额广而平正,面目悉端严。」
◎「为人所喜见,口气无臭秽,优钵华之香、常从其口出。」
◎「为人所喜见,口气无臭秽,优钵华之香、常从其口出。」
◎若故诣僧坊,欲听法华经,须臾闻欢喜,今当说其福。」
释义:
◎为人所喜见,口气无臭秽:其身庄严相,甚是可贵,实不可得,为人喜见。以口善故,以常时随喜赞扬,闻修劝听无间,故无有秽气。
◎优钵华之香、常从其口出:口中常出如青莲华香。亦云优钵华。
经文讲解
累生尘劫因行蕴牵,受虚妄相声尘系缚;解脱无明烦恼枷锁,心口常时持赞扬法。菩萨以六度圆俱,故闻听返妄入真,是则谓声尘解脱,须臾闻欢喜得福。
好好用心,体会、了解。「累生尘劫因行蕴牵」。我们到底是生几生世了,时间多长久了?我们不知道。累生累世,生生世世烦恼一直缠来,这一层一层的时间,烦恼愈来愈多,因为我们众生一直就是在无明中。人与人互相所结的缘,计较愈多,这是觉得人生所以这么的冷漠,彼此之间这么多的口舌,彼此一直牵缠,这实在是很无奈。简单的几句话就能够相通了、能够清楚、能够明了,但是就是因为这个声音、口气,总是彼此之间,这个情就愈缠愈结愈深,这全都是我们说话,到底是说清楚?不清楚?了解?不了解?这就在那里牵缠。这是累生世就在我们心中、我们的意识中总是一直,台湾人说「膏膏缠」,就是这样一直缠下去,时间拖愈久,缠的事情愈多。
所以「因行蕴牵」;行蕴,大家都要很注意行蕴,「行蕴」是我们每一天的每秒钟;行蕴,我们不断自己的身体,一直随着行蕴磨灭掉了。是日已过、是时已过、是秒已过,我们的生命随着时间这样过,却是我们的业力、烦恼无明,也是随着这个行蕴在增加,我们随时就是在时间制造无明,在时间增添烦恼。时间,我们若没有把握好,我们的心念丝毫偏差,若这样我们就受这个行蕴,将我们缠住,无明就愈来愈多。
而同这个时间,利用生命,把握时间,菩萨道路,我们若对准走,我们就是愈走愈进步。我们与众生说的话,人人互动,缘是愈结愈深,很深的好缘;这种累生世有缘、好缘不断累积,这就是时间。所以会常常告诉大家,「差毫厘,失千里」,这个意思就是,时间与我们的心灵动向,时间是将我们的生命,一直磨灭掉了。而我们的心若一点点不准,我们的烦恼就愈缠愈多;而我们若心向力对准了,我们就是把握时间,利益众生,与众生结好缘,来生相度。
我们就要好好很用心,要记得「累生尘劫」,表示时间很长久,时间愈长愈久,尘、烦恼就愈卡愈多。我们若哪一个角落,时间愈久没有去打扫,那个灰尘是愈来愈厚,同样的道理。我们因这个行蕴,因为时间愈拖愈久,自然我们好、坏缘,就是在这个地方增加。而我们的生命没有好好把握,我们失去了很多度生的缘。我们若是方向不对,生命愈长,我们就造罪愈深,不知大家听得懂吗?总是好好地把握时间利用生命,方向对准,要分秒不空过,就是这样这么简单,时时告诉过大家了。其中好好去用心,那就是注意我们每天日常生活,分秒时间。
「受虚妄相声尘系缚」。我们在这个当中「行蕴」,时间愈过愈快,我们所造作的业愈增愈多,所以这是从哪里来呢?就是受这个虚妄相。虚妄啊,我们人生才多久呢?计较什么?我们全都是没有一个定相,这常常说过,昨天的我岂是今天的我?不是了。是那个微细的蕴,很微细那个行蕴,很微细。所以每一天的新陈代谢,每一秒钟的磨灭,大家都没有感觉。世间的形象无时无刻都在变,所以有变了就是虚,所以叫做「虚妄相」。这东西久来都会变,就像,「来,这项东西你帮我看一下。现在电脑这是为何又卡住了?」就说:「现在又更新了。」「唉呀,常常在更新。」我们不知不觉,现在科技发达,这么发达的科技,在哪里更新呢?多少人手拿着这个平板,这才记得没有多久,再一段时间又一直更新过。这在多远的地方更新呢?我们不知道,随时都在变化。
也是很不可思议,它能够将很多的东西、文字等等,能够将它累积、累积,这些文字若要用纸张来印刷,可能好几个大空间都放不下,但是在这个地方,电脑将它浓缩。科技,到底将我这些东西拿去哪里?常常就是这样在问:「我这些东西,我写好了,怎么去哪里了?来啊,快来帮我看。」「有啊,还在。」「在哪里呢?」又开出来,果然还在。但是,这是这样多变化,「有啦!还在。」「在哪里啊?」看不到,没有实体,它是幻化。这时候科技已经将这些东西都幻化掉了。
在我们的心念,我想到要这样写,这也是心念也看不到,心念拿出来,写了;写完,我到底写多少呢?以前还有实体,去翻一翻,很实在,拿来看还可以看,现在已经是无形无相可看。你想,这岂不是虚妄相,无形无相,你明明就有放进去,到底这些东西又在哪里?所以声尘也是一样,我现在在这里很出力在说话,它也能够同这秒钟,已经在无数百公里,无数千公里,我这样的声音,他们都已听到了。精进的菩萨,要听师父来讲法,他们一大早天未亮就要去集合,在定点一个地方,坐着听。
苗栗的菩萨回来就这样告诉我:「我们每天都在薰法,虽然我们园区在改建,有地方用到没地方,我们一天都舍不得漏掉。我们去向工务组借一个角落,很简单,也还会漏水,我们也是没有停歇。」在这个PowerPoint就出来了,果然在这么简陋的地方,大家在那里听法,很认真笔记。像这样他们也很认真。到底这个声音,他们就是要听到,听到他们才有办法笔记。台湾是这样,离开台湾又是多少地方在听?多少千公里的远隔,他们也听得到,这是声尘。而这个声尘也是受现在的科技,这样在传播。其实不要说在很远,现在在这里,这个机器在哪一个地方出状况,我坐这里,你们坐在前面,可能连这个空间里面,想要听清楚都难。现在科技若连贯得起来,无数千公里,他们就是同样听到。
所以这个声尘,听到欢喜这个法,「哦,师父说的这些,就是我们平时做到了,原来这是法。」大家法喜充满。「哎呀,过去不知道,我现在开始要改了。」转变一个人生也是皆大欢喜,这就是经过了声音。但是有的人与人之间互相听到,互相一句话挂碍,声尘将我们缠住了,一句话放不下,听来的放不下;自己说出去的也不安心,这全都是声尘。所以说「虚妄相」,以及「声尘系缚」,这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看得到的,我们听得到的,我们都受这些将我们缠住,缚住,这是我们的人生。要怎么办呢?听法,了解以后,那就是「解脱无明烦恼枷锁」。我们若听法,自然我们就放下了,道理我清楚了,这样烦恼无明的绳索,我们就将它解开了,解脱了。
有的人过去一直放不下、放不下。道理清楚了,哎呀,放下了。让他放不下的,也解脱了,自己放下,烦恼的绳索也解除了,这岂不是皆大欢喜?这就是得到法之后,我们开解了我们的心,这就是解脱了,「解脱无明烦恼枷锁」。其实这么快,转一个心念就过了。所以「心口常时持赞扬法」,我们要自己常常记得,不要说话说了之后才来后悔,烦恼缠在心中,我们要常常训练,训练如何能够常常来赞扬法。我们现在的〈随喜功德品〉,难道不就是教我们,如何要多赞叹法,随喜,随喜赞叹,这个功德,我们应该也知道。
所以这段文又说,「菩萨以六度圆俱」,我们人人都在修菩萨行,所以菩萨六度圆俱,六度万行。我们都在世间一切都能够圆满,修菩萨行者入人群,边学边劝人,这叫做「学菩萨法」。而在人群中有苦难,我们尽量把握时间,应用物质去付出,舍,舍去我们的贪念;付出,付出的,能够解脱众生的苦难,这就是「六度万行」。
千层万般人间苦,而我们也得要用心、用法去对治,这都已经经历很久了,方法很清楚,所以叫做「六度圆俱」。我们在人群中没有挂碍了,不论是什么样的境界;顺境、逆境,我们心都很圆融面对。所以「故闻听返妄入真」,我们这个妄将它移走掉,我们的心就是赶快回归我们的真如本性。我们的妄念无明,刚刚说过了,生生世世重重迭迭,我们现在菩萨行若过来了,我们都知道这就是,原来是虚妄相。这清楚了解,我们所听的世间杂音,我们一闻能够清楚了解,这是虚妄的杂音,我们将它去除。这是真实法,我们要很珍惜。能够珍惜真实法,我们就入真了,我们的真如本性让我们找到了,而妄念这些烦恼、无明,一并扫除掉了。所以这听法,我们平时真的要用心。
对的,我们将它用心拿来利用。现在常常听到(志工)早会,有的师父,他们也会懂得早上说的法,利用现在的事相再来做分析,劝人说:「我们就不要这样。有人这么好,你看,有事情及时爱的心量,人很多及时在付出。原来社会有这么多好人。」这也懂得即时将它用上去,这就是赞叹。将这些世间相很清楚,这就是「返妄」,自己的内心很了解,这叫做回归真如。到底自己有没有了解呢?或者是这样就是利口辩才呢?这就只有自己才有办法知道。
所以「是则谓声尘解脱」,我们若懂得听法,无明的将它去除,真实法放在心中,这样就是「声尘解脱」。听得很清楚,因为我们入人群,人看多了,声音也听很多了,是真是假,我们都很清楚,所以这个声尘,从这个虚妄的声音,成为了真实法,让我们能够很清楚,这叫做解脱。因为声,所以我们才能明白。声音,若去传播这个「妄」,妄言、绮语、两舌、恶口,用这种的形态来传声音,就是无明烦恼愈缠愈多。而我们若同样这个声尘,这个声音完全来自分析道理,道理说清楚了,我们的烦恼也解除了。这同样都叫做声尘,有的声尘让我们解脱,有的声尘让我们无明烦恼。
所以,不论是什么样的声尘,是真实法,「须臾闻欢喜得福」。我们是要去听,那些无明烦恼的声尘,还是要来听这个真如实理,真实法的声音呢?若是真实道理的声音,听到、接触到,心开意解了,这样烦恼去除,佛法放在我们的心,我们就来生来世或者是这辈子,我们就转变了。道理通了,也透彻,了解了,自然世间的烦恼,我们不在意将它放下了,这样时时都是欢喜。所以,「欢喜得福」,因为我们了解法,我们所做的都是为人生造福,这是因为听法来,要用心去体会。
所以说这么的多,无非也要让大家知道,我们一直要如何劝人听,是要如何听法有什么样的好处?我们听法能够去无明,回归真实真如的本性来,所以它有功德。
看前面的经文就是这么说:「若有劝一人,将引听法华,言此经深妙,千万劫难遇,即受教往听,乃至须臾闻,斯人之福报,今当分别说。
这是我们前面说过了,只要我们能够劝人:来听《法华经》。《法华经》是成佛之道,我们要去学做菩萨,我们要学成佛,我们就要来听这部经。这部经就是很深、微妙的法,我们要好好去听。这是千万劫难遇的,因为很长久在听法,很难得听到这么深奥而且这么的分明,让我们了解,学佛如何才能够真实法入心,这是很难遭遇。」这个人也说:「哦,这么难得,来,我跟你去听。或者是你告诉我在哪里听的?」这「即受教往听」,所以听了之后,很短的时间听到了,他就欢喜,开始听就欢喜了。这个人很有善根,应这个根机,他一触就明白了。自己,他知道方向要如何走,去造福人群,所以这个人很不简单。
再下去还是前面说过了:「世世无口患,齿不疎黄黑,唇不厚褰缺,无有可恶相,舌不干黑短,鼻高修且直,额广而平正,面目悉端严。
这就是在告诉我们,我们若是能够常常劝人听经,常常赞叹人,这个人他有因有缘,当然他就有果有报,这个因缘果报,他将来生「世世无口患」。他就能够生生世世,能够无口患等等,牙齿等等都很整齐,嘴唇也是这样刚刚好,也没有欠缺。「无有可恶相」,让人看到就是很有缘、很欢喜;说话嘴不干,就是这样说话也很流利。所以我们就要知道,如何修口业。而且面相「鼻高修且直」。这鼻子,一个五官最明显的就是鼻子,鼻子的作用也很多,最重要我们要呼吸也是鼻子,它有相、有功能。所以「额广而平正」,额头都很展开,没有这样皱皱的,脸总是这样很端严,这就是过去的经文。
下面接下来就是这样说:「为人所喜见,口气无臭秽,优钵华之香、常从其口出。」
这个人他的这个脸孔,一张脸七个孔,就是我们在这一个面相之中,之前有缺陷的,只要我们常常来赞叹、说好话、劝人听经,自然人「为人所喜见」。大家很有人缘,今天见面,又希望明天能够见面,常常见面。互相在说话,话很投机,没有妨碍到耳朵,我们听来都很顺。所以口气很好,当然这个地方说没有臭秽。有的人说话等等,到底如何说话,人家怎么听怎么欢喜,那个气氛也会很好。
所以「其身庄严相」。不只是只有一张脸孔,我们要接近人,让人觉得这个身,很庄严、很干净,说话的口气等等,都觉得很清净,所以「其身庄严相」,都没有缺点。「甚是可贵」,真的是很可贵。「实不可得」,很难得,真的是很难得,要能够有这么具足,整个面相、身体,能够这么清净,这个相貌这么好,真的是「甚是可贵」。这是富贵相,很希妙的这个形相,「实不可得」;是很难得,为人所喜见。所以「以口善故」。就是因为我们口善、没有恶口,都是劝人好、劝人听经,自己也会说,也会劝人去听。
或者是很多人的烦恼,我们能够替他劝解,让他打开内心的忧郁、烦恼,这全都是「口善故」。「以常时随喜赞叹」。平时就是这样随喜人、赞叹人,赞扬大家:你们说得好,而你也听得好,你也做得好。常常这样赞叹人。自己是「闻修劝听」;我们自己也在听,我们自己也在修行,我们还劝别人去听,不间断时时都是这样。因为我们有口可以发出声音,这我们都做得到,很简单,这是一个修养。能够时时口善,自己说法也劝人去听法,这样不间断。「故无有臭气」,嘴巴就不会这样臭等等,口气会很好。
所以「优钵华之香、常从其口出」,「口中常出如青莲华香」一样,青莲花叫做「优钵华」。这就是我们要好好用心去体会。就像过去在阿育王的时代,因为他信佛,他很喜欢供养。他有一次请了很多的僧人,不论是年轻或者是年纪大,他都很恭敬,将他们请来皇宫供养。
其中有一位比丘,国王靠近他的面前来,亲手要供养,他一开口,向国王低下开口时,为何一阵很优雅的气味?很有香气,这个香气无法形容,非常的幽香,很香的气味。这位国王他内心就怀疑:这个比丘还这么年轻,为何嘴中一直含着,什么样的香气,含在他的嘴里?以前有制度,几岁到几岁才能够享受什么。他就这样想,口就说出来:「这位年轻的修行者,这么年轻怎么含这种的香气?」这位比丘就赶快向他解释:「不是,我嘴里并没有含什么东西。」
国王就不相信,「来,来,来,拿水让他漱口,里面若有含着什么样的香气,漱口漱出来。」他一漱再漱,总是这个香气还是一直从口中出,那么国王就是觉得很不可思议。这位比丘就开始说:「不是我的嘴中,有含什么样的香气,没有。」说过去的因缘,就是在过去迦叶佛的时代,那个时代人寿二万岁,那时候有在讲法;迦叶佛说法时,那时我也在座,也在那个地方赞叹。听法之后,赞叹佛的法是真实微妙,赞叹人人要来听法,这个时间过程很久,在这个法会中。
甚至离开法会也时时赞叹佛法难遭遇,时时劝人去听经。这是我过去就是在迦叶佛时代,那个时代一直以来,我生生世世,就是同样没有离开这个道,同样修法,也是自己自持、自说,劝人听闻,这是我过去就是这样过来的。
国王听了之后,愈是觉得恭敬,恭敬因缘果报,修行果然不差,这就是他一段证明。证明听经闻法,今生常常赞叹法,来生我们也是时时能说法;不只是时时能说法,又是口气常常香,这就是我们要修行,如是因,如是缘、果报。
所以下面接下来:「若故诣僧坊,欲听法华经,须臾闻欢喜,今当说其福。
这段文就是这样说过来。到僧坊去就是这样听,劝人去听;听到「须臾闻」,不论是在出家人的地方听,或者是在一般地方听,我们现听就起了欢喜心,须臾就是很短暂的时间,这样一触就欢喜,心转了,烦恼开了,自然放下一切,所得到就是满心欢喜,法喜充满,这功德就很大。
所以,佛在这个偈文之中说,「今当说其福」。现在开始大家若清楚,现在开始就能够去分析,宣扬佛法,劝人听法,这个功德很大,很难量。那个功德的量到底有多大呢?实在是无法去估计。这就是《法华经》随喜功德,我们要很清楚。听经,这个声音是从人口中的声音传出来,听是听入我们人人的耳根,人人的耳根与声尘接触,是真实法转变我们的心。我们过去就是满心烦恼,现在听法之后,转一个念去除烦恼,放下,放下了我们这个心,无明的绳索,我们都将它放下,解开了,这就是听法的好处。
甚至佛法永远永远,就是经千古而不变,在人的生活中,能够时时引导人人向善,解开了人间困扰。这世间人祸、天灾等等,难道不就是从人开始造作?人会开始造作,是因为我们的心,心尘、烦恼,我们累生累世,我们的心卡着很多的无明烦恼,长时间这全都是一念心起。所以这念心起,也会鼓舞人去开发、破坏山林等等,这是对天地间污染以及破坏,这也是要从声尘不断去鼓舞,累积时间,小小挖一个洞,变成了整座山都推平,同样的道理,这都是用时间。
那么我们好好听好法,将道理听进去,不只是不破坏还能够保护它。人一张嘴吃尽了天下众生命,过去有一位菩萨很想要来修行,她想通了要来修行,但是太慢了。在癌症末期常常都在忏悔,在医院一直告诉人家:「不论在法国、英国,有一道菜我听到,我坐飞机专程去吃这道菜。」一直常常听她在叙说过去。她的因缘果报,自己忏悔,在医院里面,不断不断说她过去人生。这是为何?怎么会这样一直沉迷下去,是听人说,自己想要享受,想要去试试看。我们人的无明,难道不就是这样来的吗?所以长久的时间就牵缠我们,造业愈来愈深,在虚妄相之中在那里沉迷。
各位菩萨,我们真的要解脱,要解脱无明。这些声尘我们若都清楚,我们要取着,清净真实理的声尘去追求,不要还在那个污染声尘中,还在那个地方,在翻绞着这些无明,这很可怕。我们在人生,唯有人身可以得法,离开人的身体,人道离开了,我们若万一在畜生道,那就无法可听了。我们要相信。阿育王他也说:「唉呀,因果啦,奇妙啊,妙在因缘果报!」听,真要自我警惕,同样的道理,听法就是要自我警惕。福报,福,多少福?有警惕心自然喜于听法;听了之后明白道理,也乐于为人说法;能够为人说法,再劝人有这样深妙的法,你要再听,这难得不就是净化人心、祥和社会,自然天下就减少灾难。所以我们仅仅一个声尘,我们能够去往那个声尘的方向,去找出业力或者是功德。我们要时时多用心!
本文选自: 静思电子书 
              

 

    

静寂清澄
「静寂」即心不动念,心念清静,心能平静,智慧就会明朗,判断力也就会增强,好比一面明镜,自然能清淨地映照外境,犹如清静的湖水可以映照明月. 菩萨的志愿要如青松一样,经得起风雨的考验,更要有将强的魄力,勇于接受磨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