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2--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2024-10-23 09:33   美国  
偈文:
◎随喜善法,自他同行,明从傍随喜,获福果;不逆他善,随顺他行,如实修行,内因外缘,自滋法髓,助他慧命。   

 

【经文讲解】
随喜善法,自他同行,明从傍随喜,获福果;不逆他善,随顺他行,如实修行,内因外缘,自滋法髓,助他慧命。      

 

 

 

 
  

 

各位菩萨,用心。用心闻法,如是闻而如实收获,请大家要用心!「随喜善法,自他同行,明从傍随喜,获福果」,我们用心体会它。这段这么长的时间,不就是一直在说随喜功德?虽然〈随喜功德品〉,已经告一段落了,延续下来的,也没有离开告诉大家随喜。随喜是一个美德,我们真的要培养出随喜这念心;随喜,我们的心才会开阔。我们自己对法生起了欢喜心,对法欢喜,应该我们要依教奉行,所以我们自己自受持法。受持法就是要入我们的心,我们要来应用法,用在我们的身上,是要如何恒持过来?所以发心立愿,自己好好修行,也得要成就他人,这才是佛陀的盼望,也才是佛陀一大事来人间教菩萨法。            

 

菩萨就是要救度众生,众生有心灵的苦,有外在种种的苦,这些苦就是因为,造业因缘集过来。度众生就是应众生内外之苦,要去为他们解除,这样才需要我们入人群;入人群,语言就是最好度众的工具,该说的话就是要说。我们想要帮助人的事情,我们要很诚心诚意,不是我知道就好,我也得要知道,让更多人来合同。这么多人,我们若没有让他们很清楚,他们心哪能够感动呢?没有感动的心,他们哪能够行动呢?有行动,没有感情不是菩萨,菩萨叫做「觉有情」。       

 

所以我们入人群,度化众生成菩萨,就是一个一个发心,一个一个愿意付出,这从我们发心立愿的第一个,就要开始。就像我们一个团体,什么人在带这个团体,这个人叫做第一个。这个人他若没有将这些法入心,没有将救苦救难的事情,放在心中,这就是再如何都没办法,将人的力量会合。因为菩萨没学法,哪有法得以度众生呢?所以我们要很用心。既发心,我们一定要培养着随喜心;这些事情要让很多人,来起这分欢喜心、同情心,能够投入去辅导众生的心,这样我们法在人间才有用。      

 

    
从这个第一人带一个团,这个团一直延续五十人,五十人跟前面那个人,心都能够合起来,就是要有这样,人人都能够做那个第一个人,能够带这五十个群,这样的佛法才会普遍,要不然佛法无法度入众生群中。所以我们要培养「随喜善法,自他同行」,我们自己做,也得要度他人与我们共同做,这叫做「自他同行」,「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这才叫做菩萨。我们现在起地凡夫──开始才出来而已,我们就是学在这个范围内,「随喜善法,自他同行」。这句话要用心。        

 

接下来还有,「明从傍随喜,获福果」。甚至我们还要很清楚,除了我们自己带的团队,我们要再赞叹其他的人带队;其他的人带队不会带,我要教他:「你应该这样、这样带,你这个团队才会齐。」这种不是我自己,旁边的人,我也同样,同样「从傍随喜」。不是只有我自己修,我要隔壁这个人,你也要这样修、你也要这样带,这样大家才有心得。「福果」就是心得。我们自己有感觉到了,欢喜了,当下即是福。若是带人不欢喜,你再如何辛苦都没有功德,因为没有得到感觉;没有得到感觉就是没有法喜,这样这个法就是没有入心。希望我们清楚、详细来了解。         

 

    
「不逆他善,随顺他行」。凡是善的,他是做善事,我们应该要共同合起来,随一个方向去走,这「不逆」。不逆就是随顺的意思,「不逆他善,随顺他行」,这不是我已经会带人了,我就唯我独尊,一直,自己的方法就一直去。若这样大家都唯我独尊,你们想,佛陀人间的法要如何传?要如何将法传入人间?所以人人必定要有这种,修法要得法喜。人,我们要彼此互相关怀,与人会合起来,「不逆他善,随顺他行」。最开始带头的人,他领导众生是这样走。        

 

所以我们「三皈依」,皈依僧,我们要懂得统理大众。统理大众是要如何统理?就是将心会合。佛法的方向,我们要正确向前走,人人能够带众,但是人人要有一个方向,同样的道理。「体解大道,发无上心」、「深入经藏,智慧如海」、「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彼此若有障碍,这已经分心出去了,分心就会彼此障碍,所以大家要很谨慎。我们要「如实修行,内因外缘」,既然发心要「如实修行」,发真实心,诚、正、信、实,这才有办法信、愿、行。「内因」就是,凭我们自己长久的发愿,这个因缘成熟,外面接触到佛法,接触到人生、众生苦,内外会合了,这个因缘是很重要。尽管你发心,外面若没有这个因缘,你也没有机会可做,所以我们要「如实修行,内因外缘」,我们要顾好。   

 

我们要「自滋法髓,助他慧命」,自己要滋长,滋养出了法的精髓出来。我们尽管与佛同等真如本性,但是没有珍惜,烦恼不断累积,真如不断用烦恼来将它覆盖。我们现在已经有内因了,能够接触到佛法,能够有这样的因缘,我们若不懂得好好把握,借这个因缘来滋养我们的慧命,我们是空过。因为外面的境界,会合着我们的慧命,这叫做滋润,这样是法髓;法髓要借着外面的因缘,来让我们的慧命成长。   

 

如同一个不能自己造血的人,就是借着配对寻寻觅觅,几十万人当中才能够配对到,与我们相会合的这个髓缘,来增长我们。我们不知道到底几生世,失去了我们的慧命滋养,就是像一个病人,失去了造血的功能,生生世世都是凡夫,不断就是让我们,失慧命的烦恼无明。得到这个病,现在这样为大家譬喻,我们凡夫岂不就是失去了,如同一个病人,失去造血的功能呢?很不容易,多久多久的人间生命才能够再遇到菩萨行啊!     

 

    
这个因缘,让我们有机会看到众生苦,让我们有机会以众生为道场,这就是借他慧命,也是「助他慧命」。不论是借来的,我们是一位,缺造血(功能)的病人,我们寻觅到了、找到了,我们接受了,接受来滋养我们的生命。滋养慧命,这叫做法髓。我们有健康的法髓了,我们能够再帮助别人,也要去找,找到配对相合,同样他也能够增长慧命。与这个道理同样,自得、助他得,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随喜善法」的功德,「自他同行」的意思。       

 

凡夫,真的是历劫以来,我们就像那个,已经失去造血功能的人,我们是累生世这样一直消失掉,这个真如本性一直被覆盖掉了。很不简单今生此世得到了,我们若不懂得把握来滋养慧命,那真的是很可惜。所以需要「如实修行,内因外缘,自滋法髓,助他慧命」。请大家这段文要去用心,好好去研究到底为什么呢?这个法是在说什么?用这样来譬喻,大家有没有听懂?这就是要如何会事合理,大家用心。我们已经开始要准备入〈法师功德品〉了,因为这是本文,本文是一定要会合佛性,每一个法就是要会合在真如。所以这是本门的道理,看起来很浅,但是要了解起来很深,就像在这个法,总是要有这样的因缘。看看,在「熏法香」,大家在听法,认真听就有用途,没有认真听是「无法度」。          

 

那遥远的地方,地球的半边那一边──非洲,菩萨从美国、从台湾会合起来,到非洲去,他们去那个地方,就是非洲有无数无数苦难人,需要菩萨救度,菩萨一定要有法才能够度。菩萨的因缘来自一九九四年,那年我们台湾,整理很多的二手衣,就是旧衣,将它整理好送到非洲去。慈济人就是在那个地方,接触了这个因缘,开始在那里发放旧衣,但是他们很欢喜,心很有所得。       

 

所以那个期间开始,慈济人落实在本土,在那个地方就开始,一直将法延生下来,一直就是没有间歇。有一位周居士,周宪斌居士,他很精进、很资深,就是从那时一直延续关怀非洲。这次听经,他深深体会到,师父真的是拚命在为众生,要将《法华经》说到完。他深体师意,开始发心了,就是要将法遍布在非洲。他一直有这样的心愿,如何去找因缘来成就这项事情?他有一位就是太太的妹婿,与他就是姻亲,他想到他在马拉维。马拉维也是一个,非洲最最苦难、贫困的地方,所以他就这样二千四百公里,遥远哦!他迢迢去那个地方,去引度这个妹婿。这个妹婿林居士,他在那个当地有因缘,所以开始这样会合起来,一直为马拉维,要如何了解他们?要如何帮助他们?
有一次德本,与约堡慈济人会合起来,在那里办培训生活营。这个培训生活营结束了,慈济人在车站遇到一位年轻人,是马拉维当地的年轻人。我们的慈济人无人不度,就是去问他:「你从哪里来?」等等。他就说:「我是从马拉维来,我来这里出差,我将要回去。」就开始告诉他慈济……,等等,将慈济所有的法,就是在车里一直告诉他,说慈济人、慈济事、慈济的法。这位马拉维的年轻人,他就很欢喜,他就说:「若像这样的团体,我很愿意投入,我很愿意为贫困的人去付出。」就这样约定了。        

 

虽然离开那么远,不断不断在书信来往,彼此讯息,现在的信息很发达,彼此讯息就一直通。知道慈济是这样,所以他投入了,慢慢投入来了解。他就是在精进的时候,他更了解。回去了,从这样为他们的地方,他的兄弟、地方,说出了这件事情。他的哥哥听了之后,也觉得这是很好的事情,兄弟同心志,愿意为当地困难的人付出。所以因为这样,潘明水居士再到南非去之时,就给他们这个消息,所以就大家准备了。当地很资深的慈济人,等于是第一代的慈济人,总共十几个人到马拉维,他们二千四百公里的路,这样去了。       

 

    
看到,「哦!这个国家,苦难的人为何这么苦?」连他们本地人,第一代的志工都不敢相信。虽然他们在南非,虽然他们看过很多的苦难人,但是不曾看到,马拉维那个苦难的苦。可见他们这样的形容,我们就能够知道到底多苦呢?所以他们开始发心,要如何帮助呢?勘查,去勘察了,发现到这么可怜,到底要如何帮助起?看看第一个个案,一个老奶奶已经上年龄的,一个很可怜的老婆婆。这个老婆婆她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已经到他乡外里去了,另外一个儿子是,有时候精神病会发作。什么时候会发作呢?喝酒就发作,精神病。        

 

她住的那间房子,进去看,根本没有门,门都被封死了。他们在那个地方,要了解这位婆婆的家庭很困难,后来引导他进去这间房子里面,一无所有,脏乱、没有东西。这间房子根本不像房子,虽然有砖块叠起来,但是,就是通透的,所以这是摇摇欲坠的一间,很破烂,无法形容。连南非本地人都会觉得:为何这么苦?为何这么贫?不舍,要怎么办?   

 

开始就做,赶快替婆婆将这间房子整修起来。他们就在那个地方开始张罗,土啊、水泥啊,自己动手,赶快引领他们当地人。而当地人也很特殊,人人都很贫困,但是不计较,能够共同会合来做好事,他们欢喜。所以,贫人帮助贫人,付出力量,大家欢喜。所以慈济人在那里,买水泥混和土,那就是大家动员起来,帮这位婆婆,用他们的土法,水泥混和土涂墙壁,虽然是很粗糙,但是像一个家了。这大家看到,大家欢喜,尤其是这两个兄弟,麦克与查理这两个兄弟很欢喜,开始慈济就带一些当地志工,在这里发心立愿,人人要做好事。          

 

第二次慈济人再来了,准备一些要如何发放的东西。带着这些东西过去也是很辛苦,因为他们每次要过关,就要经过了检验,很多的检验,人的人体要检验,物资也要检验。因为那个地方很多的传染病,外地的人要进来,就是要先打预防针,就要出示这样的证明,才可以进去,何况这一次又带着东西进去,真的是很辛苦。这一次进去,除了要再勘察,要再去发放,这样的准备,重重、重重的辛苦。看到是「触目动心」,不是惊心,是动心,感动。     

 

开始去,那些人,愈来看到慈济人就愈友善,第一次、第二次大家看到有东西来,以为人人有份,他们也赶快要来排队。但是看到这么多人,他们就再告诉他们:「东西有限,你们是不是能够再让给更可怜的人?身体比较不好的人,有孩子比较需要的人,你们是不是能够让给他们呢?」他们很快就了解道理,自己就会这样纷纷退让出去,这是很不简单。第一次我看到这样的情形,剩下来几位,才有办法领到我们带去的东西。而那些没有东西可拿的人,也很欢喜,看到人家拿到东西很欢喜,愿意,他们要做这种,能够帮助人的人,才是真欢喜、有所得。我觉得他们那里的人很有智慧。要当志工,就给你们这件背心穿,大家拿到那件背心,志工的背心,那种的欢喜无法形容。           

 

其中有一位酋长,开始来的时候,他很不相信。「你们这是在做什么?」潘居士就慢慢地引导他,说出了慈济,「来,你们可以为我们带路,去看苦难人。」他用高姿态,「好,你们若要看苦难人,我陪你们去。」翻越过了一个小山丘,那边更加苦,确实更加苦,苦得无法可形容。慈济人就是凭着他们,那种虔诚、爱的态度,去接近那些苦难人之时,那种弯下腰来,不怕他臭,不怕他肮脏,这样在肤慰着。人坐在地上,慈济人也与他们一样,哪怕是华人、慈济人,也是与他们都一样,这位酋长他感动了。潘明水说:「就像这样,你有想要做吗?」他开始点头。「来,要做也同样蹲下来,与我们一样来关心他,来说话,来。」真的与慈济人一样放下身段,坐在地上与他们说话了。之后,潘居士就说:「这样你要加入志工的队伍吗?」很欢喜。    
他要穿那件志工背心,他一接到了,志工背心不是有一个钮扣吗?这还未打开,他这样接到这个东西,欢喜得不会打开,那件背心的钮扣,这样就要将它穿上去了。潘明水才为他解开那个钮扣,开始为他穿上这件志工背心,开始降伏了那个骄傲的心,与慈济人一样开始去做慈济事。这就是爱能够降伏,善能够彼此同行,这种「如实修行,内外因缘」,这就是了。但是要有需要开始初发心,他,周居士,他体会到师父是在拖命,想要完成这个法,为了要让人人能够了解。在遥远的地方,半个地球的那一边,他们愿意这样做。发心有要传法,就有人会跟,有人会到达,不论它多远的路,二千四百公里,来回这样愿意付出。你们想,这岂不就是闻法、传法呢?岂不就是随喜功德?        

 

在自己的地方,德本到约堡就有几百公里的路,他们常常来来回回在那里集合,在那里已经培养出当地的志工。慈济会跨越了国际,已经引导七个国家,现在(2018年)已经第八个国家。这个地方已经是很贫困,他们也将法引入这个地方去了。我们相信对这个地方,我们若再去了解它,在这里要去广度众生,有爱心到达,就有物资帮助的地方,有物资到达、有精神理念支援那个地方,那块土地,自然就能够撒下那颗种子。所以菩萨,人人就是菩萨,我们应该要很用心,将我们这法,已经在〈随喜功德品〉,要如何将这个法听了之后,「随喜」这两字,要如何去随喜?什么叫做功德?光是一个随喜就有功德吗?你没有去用功,你自己的内心不修、外不行,这样有功德吗?光是听就能够得吗?不是这样。一定听了之后要自受持,自受持之后要再传;传了之后要再随喜,要从第一位一直到第五十位。        

 

这不是仅仅说,「我告诉你、你告诉他」这样的五十位,不是。这就是发心,你将他顾到让他有办法发心。就像我们的委员,发挥了委员的功能,说给会员听,会员发心愿意来当委员;受证之后,又能够去召集会员,是这样一群带过一群,一代传过一代啊!这才是真的叫做「随喜功德」。慈济在几十年来有办法这样,四大志业在台湾完成,又能够跨国,九十几个国家去救灾,五十几个国家,经营、播种、落实种子。能够这样,若不是有资深,第一、二、三人开始,由他们每一个人就是第一个人,去这样阵阵、群群,这样不断不断去传、去号召,去人人点点滴滴去会集,我们哪有办法去做这么多事情?         

 

所以资深菩萨人人都是五十人,人人,他所度化的是无数人,甚至就地耕作,播善种子,播多少了呢?看看,南非从一九九四年,几个货柜的旧衣送去,他们接触到这些东西,开始发心发放。面对着那么的多,需要旧衣的贫困的人,他们就开始,一接触到就抱着不忍之心,开始自动投入,组成了这个志工的团队。大家有志一同,就慈济这个模型开始一直展开了,与台湾慈济人,不断很密切的互动,从这样,台湾帮助在南非,南非开始经营到国外,这样延续非洲八个国家了。
各位,这就是叫做随喜功德,这样一直延生出去,这才是真正我们听经的目的。所以要好好很用心,用心在「随喜善法,自他同行」,很重要,大家记入心。「明从旁随喜,获福果」,你若没有从旁边延生出去,让人人有那个因缘听到,有那个因缘互相勉励来完成,这没有从旁边这样延生,你只是直的,不够,还是要宽的走。所以,不论从深的、从横的,全都要有人人彼此。但是我们要有一个规则,一定要顺这个规矩,「不逆他善,随顺他行」。如果没有,哪有今天这样呢?这个大团体在这个地方,能够做到地球上多少国家,要走过一半地球的国家了,所以我们应该要遵守这个规则。所以,「如实修行」,内外因缘,我们就要好好把握,才有办法「自滋法髓,助他慧命」。         

 

希望今天这一个大纲,是不是很用心去想想看,若没有好好用心,听法等于是浪费时间。我们时间已经很紧逼,来不及了,我也是拖命说,大家也得要利用生命,好好地听法,所以人人要时时多用心!        

 

本文选自: 静思电子书

         

 

    

静寂清澄
「静寂」即心不动念,心念清静,心能平静,智慧就会明朗,判断力也就会增强,好比一面明镜,自然能清淨地映照外境,犹如清静的湖水可以映照明月. 菩萨的志愿要如青松一样,经得起风雨的考验,更要有将强的魄力,勇于接受磨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