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7-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2024-08-04 10:27   美国  
偈文:
◎佛成圣道之处,菩提心是道场,学道处为道场,调直正念道处,思惟入正行处,静澄心念境处,寂然心境道场。
《法华经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复能清净持戒,与柔和者而共同止,忍辱无瞋,志念坚固,常贵坐禅得诸深定,精进勇猛摄诸善法,利根智慧善答问难。」
◎「阿逸多!若我灭后,诸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是经典者,复有如是诸善功德。」
◎「当知是人已趣道场,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坐道树下。」
释义:
◎当知是人已趣道场,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知如是弘经修福菩萨行者,已趣向道场,去佛不远得近菩提。
◎此明行者兼行六度利他、为趣道场。起塔、造坊等为财施,赞三乘、说法华经为法施,合持戒、忍辱、禅定、精进、智慧为六度,多为利他而起,故为直趣菩提之场。
◎坐道树下:一切时中,心常在道,不曾动移,名之为坐。菩萨所发大菩提心,名为道树。
◎如来于树下成等正觉,是悟此妙法。今此行道人持诵此经,已趣向成道之场,已近无上菩提,已坐道树之下。
◎地水火风为四大,色香味触为四微,人身是由四大假合而有。四大又由四微所成,所以总称为八法。
【经文讲解】
佛成圣道之处,菩提心是道场,学道处为道场,调直正念道场,思惟入正行处,静澄心念境处,寂然心境道场。
用心体会。何处是「道场」?我们一直要找心,心所皈依处在哪里?佛陀成道那个地方,就开始他的皈依处,是哪里呢?是他成道的地方,菩提心,菩提心就是道场,菩提心又是在哪里?在我们自己的心。人人本具佛性,说来说去就是在我们自己。是啊!世间的问题再如何说,还是回归在我们自己。因为有我们自己,到底这个「我们自己」,几个字组合起来,「我们」这到底是什么?只是一个字「咱」。这个「咱」,念比较多遍的「咱」,念到最后这个「咱」字的意思,那就是「懒」啊!而「懒」是什么?「懒」是懈怠的「我们」,人人就是懈怠,「唉呀!你怎么这么懒」。「是啊,我若比较精进一点,我就会把握时间,分秒不空过。而我若想分秒不空过,有可能吗?」
光是一项「秒」要留得住,你们留不住,我抓不住。就是这样过,这样过了!用心的人,虽然时间是这样过,却是时间就成就一切。因为它是这样过,我们就是这样的用心,这样知觉;就是它这样过了,我们了解。开头我们不知,因为秒过了,我们增加一个常识;因为时间不断不断秒过去,所以我们的常识,不断不断累积成为智慧。善用时间,它虽然一直流过去就像水;水,我们要用它,水也同样一直流过去。但是我们有心,用水洗东西,我们的东西清净了;水虽然也流过了,但是东西清净了。时间虽然也过去,但是利用时间,法存在我们的心,增长我们的慧命,这就是我们要很用心。
「成佛圣道之处」,我们要自己问:成佛,哪一个地方,是佛他能够成佛的地方?哪一个地方,让我们能够觉悟的地方?找啊,佛陀成佛的地方,那棵树下,那个原点。佛陀在刹那间,与天地合而为一那个刹那间,那个觉悟是天体合一的觉悟,是永恒的。这个永恒的觉悟,他能够谈天说地,铺天盖地所有有形的物质,无不都是晓了分别,可以说法,这是佛对天地万物合为一体,那种的「觉」。所以这种的「觉」是从哪里来?「菩提心是道场」,就是人人的本具觉性。「菩提」叫做「觉」,本觉,人人本具那个心念。这在他的心念与天地合一,所以觉性启悟了,这就是佛的道场,他的心灵道场。这个道场到处说法,领导弟子。这些道场这么多,与天地万物合为一体,心又是在哪里?凡夫不觉,佛陀要告诉我们的。所以「有相无相,无不相」,天底下这么的多,这些相。而找相,相不可得,这就是「觉」。我们若全都能够了解这些道理,要再去哪里找?成就,了无一物,有什么呢?真的要找什么东西,还是身内、身外无一物。
但是,就是世间人,就是只有在那里执着,迷在「我们」,迷在「你」迷在「我」,很多,所以烦恼无明多!菩提心的道场,位置一直腾不出来;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的菩提心,那个位置还没有出来。所以我们学道处就是道场,念兹在兹。你在哪里学道?道又是什么?那个地方就是我们的道场。调直心,调直正念。我们过去也一段时间说,调直心会调直道,菩提大直道。我们的心也得要将它调好,因为我们的心很弯曲,心不直,所以那个很深的道理,我们没有办法去一针一线,这样穿过去,串联起来。这就是我们还不够用心。
就像「菩提禅心」(节目),我期待大爱电视台,将我们的人文也得要做得真,将「菩提禅心」去考据, 能够像在写一位成道者、学道者、传道者,真正他的过程、经历。我们若有时间看它,那就是他的故事。说故事,就是过去的历史。很用心听话,当下启悟,「哦,是这样,你这句,我对这句」,这叫做「启禅机」,禅机启了。一直到夜深人静,「我到底在这个地方这么多年,我到底得到什么呢?」好像心无住处,「什么叫做开悟?什么叫做坐禅会觉悟?什么叫做应机、逗机,就能够受教?
其实要觉悟不是那么简单,受教是接受来了,对机用在生活中,触事会理。自己一直去经验,「道理是这样,我接触了这个事情,我体会到那个道理了」。佛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生命活多长,我们接受到佛法,我们能够日日听,日日受用,日日改变我们自己的习气。改变习气,法譬如水,水在那个地方不断在流,我们每天在用的东西,每天要清洗;每天在用的心,每天要去除烦恼。有什么杂念吗?杂念,有!今天有这样少分烦恼,赶紧法如水,洗干净,不用夜深人静在那里在烦恼,同样的道理。
有吸收下来的,我们要好好用心,存入我们的智库,寿量的智库,就是「寿量宝藏」,藏在我们的八识田中,带到来世、来生,这个因缘,还是又因缘成熟再续缘。意思就是说遇到的每一天,遇到的烦恼无明快放下,就是坏的缘,我们快消除;好的缘,我们要好好用着。人与人之间都不离开人与事,人、事、物之间,好、坏,我们要过滤,坏的放掉、除掉;好的,我们成为智慧。用这样来累积,成为我们的记忆。所以调直心,完全就是法存在内心,这叫做「调直正念」,这就是道处,这就是我们要走的路。心是我们的道场,学道要入心,也是我们的道场,我们人生的方向每天在过的,调直正念走在这条路上,这是我们行道处。我们时时要思考,这就是我们在坐禅,我们挑柴运水、开口动舌、吃饭喝茶,无不都是禅。这个「禅」,那就是思惟,静思惟,入正行处。说话的时候,心在口中,做事情的时候,心在手上,走路的时候,心在脚下,看东西,心在眼睛,无处不都是用心处。这就是我们要静思惟入正行处。
我们的心要常常保持着静澄的心念,心都常常要很澄清,这个境界就是我们的「心念境处」。都是寂然,心境就是我们的道场。把握时间过,这就是我们要很用心,对人、对事,记忆。就像记忆,每天这么忙要记何时的事情?我们过去的几年的几年前,做过什么事情吗?心念一转,想到,是哦!2001年元月初,总是萨尔瓦多,发生一件很大的事情,那就是地震,地震规模是七点四。很强大的地震,使得萨尔瓦多这样,整个灾情很大。慈济人很快速到萨尔瓦多,去紧急救灾,除了急难救灾之外,这些无家可归的人要怎么办?开始就为他们来想办法。政府拨土地,慈济为他们盖房子,这样展开了。就是隔年的元月,就是2002年,大爱第一村在萨尔瓦多启用了,又提供第二块的土地,同时规划,2003年就是第二村又完成。总共两个村合起来千多户,这一千几百户,全部。
从这样开始,萨尔瓦多那个地方就有种子,像萨尔瓦多曾经有过风灾、水灾连续,我们美国的慈济人去到那个地方承担,在那个地方带动。哪里有风灾,那个村里的人,大家互动起来,他们互动起来,他们开始就会供应热食,赶快大家,人托人的福,就这样聚集了资粮,开始就会供应热食。这是在那么遥远的地方,在那个地方,除了村民与村民之间互相照顾,同时我们继续也为他们盖学校。这都是美国慈济人很关心,一而再与我们这样一直合作,一直去帮助他们。
虑瑢从美国回来在会报,提起了萨尔瓦多。去看这些慈济村。我们过去为他们盖的学校,到现在,孩子带得很好。虽然那些人贫穷,穷没有穷孩子的教育,所以那孩子的教育的形象也很美,是很整齐哦!小小的小学生,他们穿得很端庄,深蓝色的裤,白色的衬衫,戴着领带,小小的!一二三四年级,很整齐。那种的教育,看了是很欢喜,小、中学,真的是很整齐,老师很用心教。而且在那个地方,虽然我们很少与他们互动,却是他们接受的那个恩,很感恩心,整个村是干干净净,这就是用感恩的心来爱这个村。但是,有的经济好的,家庭还保护得很好;经济不好的,当初我们为他们盖的是砖块屋,盖锌板,十多年了,一二十年了。锌板,有办法的人,锌板全都换了,有少数的人,房子已经老了,无法恢复。虑瑢他们与陈居士他们去看,这间房子漏雨了,虽然周围很干净,但是这样漏雨要怎么办?就是没有力量又再复修过,虑瑢就告诉他们:「你们是不是村帮村的人?」从其他国际间,他们互相帮助,一把米、一把米,都可以帮助更贫穷的人有饭吃,「而这屋顶,大家互助,稍微累积一下。」哦,知道了。
那位陈居士开始,他就呼吁村里的人,还有一点点力量的人,每个月三块(美元);将钱累积起来,一百多人这样合起来,终于那十几户,屋顶漏了,现在已经都将它翻修了。志工也是动员志工,这样上去屋顶去为他们盖,买材料,用志工,去帮助那种孤寡无依、很贫困的人。
这就是用调直心。就是学来,接受到是感恩心,这个感恩心,将这个村将它顾得很好,这表示感恩,爱这个村,这也「调直」。一、二十年后,有的孤寡无依,屋顶已经漏了,现在只是点他一下,人人三块(美元),可以为这十几户,这样给他们孤寡无依的人,安稳乐处。这「苦既拔已,复为说法」,众生是苦,我们给众生的安稳乐处,借力使力。
道理是这样,只要我们「学道处为道场」。如何学,今天学什么,我就会心得,我懂得用什么方法来帮助人。点他一下,「我受到了,我就这样启动一下」。启动起来了,大家的力合起来就这样做,这难道不就是人借人的力。这个原动力就是从心得,听到了,这是法落实生活,有这个事情,有这样的人,触事会理。这都是很简单的事情。不过,这样说起来,不也是一条「道」? 
所以「思惟入正行处」。想,路要这样走过来,只要我们的心就是一片清净,自然我们的思考、思惟,就是力量,这「寂然心境道场」,不是叫你的心都空掉,而你就去,光是坐禅,光是去问法就好了,光是知道这句对那句,这样就好了。不是,你话若说很多,做不到也是空;听很多,不懂道理也是空。
各位,真正学来就是要做,做了就实,这就是真实道场,这叫做真实法。请大家要很清楚,入佛知见,法就是要让我们用,要多用心!
所以前面的经文说:「复能清净持戒,与柔和者而共同止,忍辱无瞋,志念坚固,常贵坐禅得诸深定,精进勇猛摄诸善法,利根智慧善答问难。
法就是这样,不是,只是你来问难,问,就是故意要来刁难,不是只是学了要去故意刁难人,或者是我们只是在那里应付,让人刁难,来问我们,我们回答而已,不是这样而已。所以我们真的要很用心,落实,实做应用,就有话可回答。若问空,答空都没有用。所以我们要很用心身体力行。
「阿逸多!若我灭后,诸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是经典者,复有如是诸善功德。
「阿逸多」那就是弥勒菩萨,我若灭度之后,有这样的善男子、善女人,懂得这样的读经,这样写经、抄经,教人读、教人写,最重要的教人弘传、持法,这样的人有很多的功德。下面就又说,因为这品叫做〈分别功德品〉。
接下来这段经文就说:「当知是人已趣道场,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坐道树下。」 
要知道,这些人,前面我们都说过了,抄经、写经等等这些人,最重要就是受持法的人。这些受持法的人,那就是已经「已趣道场」。「趣」就是「向」,趣向,已经向这个菩提道去了。方向正确,那就容易接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就是向着无上正等正觉的道路走,现在才是朝向,向方向正确。
所以应该要知道,这就是「弘经修福菩萨行者」。不是只有在那里读经、诵经而已,最重要的就是「弘经修福」。因为菩萨是六度万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缺一不可。一个人做不了,最重要的就是要入人群教人做,人人都要会做,这就是弘经修福菩萨行。
修福就是要入人群,与人人都是结好缘的,结好缘就是修福,这引导人去造福业,这全都叫做修福。这已经在修福,就是向菩提道,所以「已趣向道场」。这个方向是正确的,懂得入人群,懂得去利益众生,懂得引导众生利益人群,「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这就对了。所以「已趣向道场,去佛不远得近菩提」了。开始,只要你方向对了,不怕路远。
这就是很明确说是「行者兼行六度利他」。你要修行,你发心出家了,你弃舍小家庭是面向大家庭,所以你修行,一定要「兼行六度利他」,这叫做「趣道场」。不是修行就是独善其身,你一定要再入人群。虽然离开小家庭,但是你要进去的是大家庭;小小家庭的几个亲人,你要进去的是天下众生无不都是己亲,这是大家庭,这是趣向道场。起塔、造僧坊等等。就去财施。其实财施就是尽我们的力量。所以「赞三乘、说法华经」,这都叫做「法施」。有形的东西都叫做财施,无形的东西都叫做法施。用法,弘法度众生,这叫做「法度」,「有法度」。这我有办法,有办法「有法度」,我有法可以度人。不是,这个东西我有办法做,不是这样,是「有法度人」。小的,有办法做,我一个人就足够了。不是哦!我们要做大的事情,是用法去度人。所以「有法度」。
这布施,我们应该「合持戒、忍辱、禅定、精进、智慧为六度」,总是「六度」我们都要做。「多为利他而起」,这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都要涵盖。这六项,细目排出来,那就是万行。普天之下,你要做的好事,要修的善行,不离开这些。尤其是自利也是利他,你在帮助人的同时就已经成就自己。所以自利利他,故为直趣菩提道场。你在行动的过程,就已经成就你自己,所以方向正确。
「一切时中」就是分秒间,你的心一直一直都没有动过。刚才说挑柴运水无不是禅,不论是你在行动,心总是不动,这就是禅,就是我们心定的功夫,所以「名之为坐」。「菩萨所发大菩提心,名为道树」。道的树,只要我们发大菩提心,菩提道场就是在我们的心中,我们的心就是菩提场。
所以「如来于树下成等正觉,是悟此妙法」。他在印度,在那个菩提树下,在那个地方觉悟;菩提,称为菩提场。其实我们菩萨在行道,无不都是人人心中的菩提,我们人人都有这样的菩提树,人人都有菩提场。只要我们所在行道的过程,心没有动,专心一志,从无后悔,发心在初念间,没有后悔过,这就是在禅定中,这就是妙法,这已经觉悟了。从我们初发心那一念间,我们就觉悟了,在这个觉悟,心没有摇动过,依照这个法直走。所以「今此行道人持诵此经」。现在,在修行的人说诵这部经,也同样,我们走过的路是这样,不是经的文字,是我们每天在走的路,我们的过程。
刚才在说,想到萨尔瓦多,这也是一个过程,菩萨道的过程。有一群的菩萨,来来回回在这条路上,不论是美国去、台湾会合,来来去去,这二三年间成就那里,这样两个村,一千多户。
过去的算历史,历史有长短。我刚才走进来,是已经刚才的历史了,现在,我在说话是现在,分秒过去,分秒历史,成为历史了。同样的道理,佛陀离我们二千多年,是历史,时间长。我们现在还在过的,分秒累积也是历史。你用心,这个分秒就是在,历史在;你没有用心就是空过的。这历史再走过来,美国回来分享他们在国际间,走过又再去,回来的感觉,那全都是历史。总是,我们要知道「行道」,这就是菩萨所经营的道路,走过的路,回顾回来,这全都是道,我们还是一心向前走,这就是接近我们想要到的。而要到的,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继续走,就是一心,还是没有动摇,还是在菩提场里。这是大家要很用心去参,不用坐着参,行、住、坐、卧都能够去体会。
「今此行道人持诵此经」。我们日常在做的都是在「念经」,说过去,再感受现在,再为未来,这全都是「经」经历。所以「已趣向成道之场」,只要我们的方向没有偏差。所以「已近无上菩提,已坐道树之下」。我们要很用心去向前前进。这就是我们要用心,坐树下。
所以「地」。很多的事情,没有离开四大、四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色、声、香、味、触,这都是很微小,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什么有这四种的「微」,给我们的感觉?就是这个感觉让我们起心动念。什么在起心动念?是这个身体。身体,你看,地、水、火、风「四大」会合起来有这个身体,身体就离不开了这「四微」。这「四大」「四微」,合起来叫做「八法」。
各位,法,这个法总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那个境界中而没有感觉,这叫做法。好好地很去用心,我们在日常的过程中,我们要好好体会,分秒无不都是在我们的用功处。我们若心用功了,我们的心就是道场,所以大家要很用心去体会。要去哪里参禅?要去哪里修行?当下就是修行的地方。所以妙法,妙在示法,让我们在生活中能够体会到,这就会很欢喜,体会不到是很懊恼。是不是大家有体会到法,欢喜的又是有多少轻安自在?沉重、烦恼的又是多少?请大家自问自己,心即是道场自问处,请大家要多用心!
本文选自: 静思电子书  
               

静寂清澄
「静寂」即心不动念,心念清静,心能平静,智慧就会明朗,判断力也就会增强,好比一面明镜,自然能清淨地映照外境,犹如清静的湖水可以映照明月. 菩萨的志愿要如青松一样,经得起风雨的考验,更要有将强的魄力,勇于接受磨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