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1631-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2024-09-28 10:23
美国
偈文:
◎闻一偈经无量劫,谓如来智慧辩才,能演说一偈之义,经多劫无有穷尽;随机称性宣扬精妙,自在无碍辩才。经云:如来演一偈之义谛,经无量劫,义亦不尽。
《法华经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佛告弥勒:我今分明语汝,是人以一切乐具,施于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六趣众生,又令得阿罗汉果。」
◎「所得功德,不如是第五十人,闻法华经一偈随喜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
释义:
◎不如是第五十人,闻是法华经一偈,随喜功德,以多寡相形,喻木薪,如何比拟寸金;其贵贱价值相校量,则连城不易比量。
◎如是布施,不如闻经一偈,彼以其福,我以其慧,彼有其权。我有实法,即施充满四百万亿世界之诸珍,施有漏。然一念心含遍虚空法界之深心信解,随喜无涯。
◎论其教,则偏果,岂敌圆因。论其行,则事度,怎能等同理度。
◎论其理,我今分明语汝,则遂渐显明,同入大乘。论其人,则从麤识人,莫与深心细解,转识成智人比。
◎论法施,说权施教则易,说一实乘妙法则难。论法门则小乘与大乘差别。
◎如斯校量,彼布施之功狭而短;此随喜之德,广而长也,其功德岂算数所能知哉!
◎不如是第五十人,闻法华经一偈随喜功德:如是布施所获功德。
◎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次第减少,至于亿分之中,亦不及一。
◎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言随喜者,功德胜也。
【
经文讲解
】
闻一偈经无量劫,谓如来智慧辩才,能演说一偈之义,经多劫无有穷尽;随机称性宣扬精妙,自在无碍辩才。经云:如来演一偈之义谛,经无量劫,义亦不尽。
我们用心来看、听、感受。我们听一偈,一个精妙一句话,不论它是深或是浅,反正我们用心将它听进来。「闻一偈经无量劫,谓如来智慧辩才」,我们能够受用无穷。因为佛陀说法随机逗教,四十多年过了,现在开始讲《法华经》。佛陀所讲的《法华经》,他也是一样,要用什么方法,任何人来听,同样的受用?听起来好像很简单,用心去听,浅根机的人听起来,会觉得道理很丰富,根机深的人听起来是不简单。一句偈,用偈文来听它的深义,这是要看我们人人能够用心,用根机去接纳这句偈。一句偈好好用心,要经过了长时间,历久常新。就是说,不论你一句话,永远放在我们的心,哪怕经过很久的时间,这句在我们心中还是新的,让我们受用很大,所以叫做「闻一偈经无量劫」。
也就是说如来的智慧辩才,他「能演说一偈之义」。佛陀用他的
智慧
演说,哪怕其中取于一义,一句的道理,经过了无穷尽,时间不论是现在,一直到未来,从过去佛所说的法,我们听起来永远都是微妙。这部经已经离佛陀的时代二千多年,虽然后来才翻译的,但是它的经名,叫做《妙法莲华经》。所以这《妙法莲华经》,随着什么样的时代,随机称性来宣扬都是精妙,永远历久常新,都是精妙,只要我们用心。
因为有另外一本经这样说,「如来演一偈之义谛,经无量劫」,经过了多久多久的时间,「义亦不尽」。经历了这个时代,有再经过什么样什么样的变动,这个时代,有什么样的累积、累积,人世间事物,同样用这个一偈,再拿来也是同样应现在。不论众生多少根机、多少烦恼、多少的无明,这一句偈能够好好解释、受用,这应该就是历久常新的话。
譬如提起了缅甸,(二0一八年)大爱台的记者,再去到缅甸,去勘灾之后。看看,再回来到,十年前(二00八年),同样它也是在五月间,一场的大台风、大水灾,损失很大。不只是地上物损失,人的损失也不少。所以那时候,十年前了,我们与马来西亚赶快规画,慈济人力合起来,规画去为那个乡村发放稻种。
在那个装稻种的上面,那个袋子他们很用心,就将「静思语」的一句一句,不同的句子,他们就这样用几句,将它印在那个袋子上面。他们看到袋子上这些字句,他们很欢喜,因为他们将它译成缅甸的文。所以他们将这些稻种用掉了,这个袋子他们保存着,如藏宝一样,这样将它保藏得很好,常常都拿起来看一下。那只袋子,他保存着的,这一次再拿起来。他说:「我十年前,我领到的这包稻谷,这只袋子它就是印这样──『口说好话,身做好事,意存诚意』。」所以他们这三句话,对他们来说是很宝贵。
这次我们又去了,去是为了这次,受灾的灾情、灾民,那些旧的地方,我们再回过头去看。虽然这次没有受灾,但是他们再去探一探、看一看他们。这些农民很欢喜,「慈济人又来了」,「蓝天白云」会集过来了。有人就很慎重,拿着这只袋子展示出来说:「我当时这只袋子,我已经留着一直到现在,很宝贵。」有好几位留着,不一样的句子,大家收藏得很欢喜,拿出来给人家看,启发大家,说:「我也有啊!我的是『感恩、尊重、爱』。」就是各人不同。
所以大家在那里看得很欢喜,大家分享如何感恩、尊重、爱,如何看人要说好话;知道我们的身,就是要去做好事;我们的心意,要常常存好念。这样他会觉得他的人生转过来,过去的脾气、过去对人等等,等等,他们就会在那里互相分享。所得到的这几句简单的话,他们到这时候还是,大家还常常拿起来看,大家都是这样欢喜相传。我们为了去帮助他们,多用一点点心,在那只袋子,我们再另外分装,将它分开,大家比较好扛。所以那只袋子再分装过,我们就印,多印几个字。这样不只是应他们一时的急难,他们的地上能够顺着季节,有稻种得以及时撒下去,风调雨顺,家家丰收。
他们还懂得,不少人哦,将他们的稻子,还有的人拨一些再
来
捐给慈济,慈济能够再将它,辗转又再分给别人。这是在那里,他们的辗转再捐赠。尤其是这些法,几句话,影响他们身行好事、心存善念,所以有福同享,他们能够做到这样,翻转人生。一直传到现在,缅甸有很多的故事,转变他们的心念,就转变他们的人生。就像「一把米」,几百户,他们每一天一把米,他们能够去帮助五、六十户。
想想看,十个人合起来,也能够帮助一个家庭;轻轻的一把米,自己每一天八分饱就好,两分能够帮助人,所以十个人就这样捐一把米。现在这五、六十户,实在是贫中之贫,老、残又病,寡妇、孤儿这就有所依靠了。这就是不是只有物资给他们,还有一两句话给他们,他们受用无穷,这也是《无量义经》,就是救济他、安定他,「苦既拔已,复为说法」。同样的道理,现在《法华经》来到这里也是。
前面就说:「佛告弥勒:我今分明语汝,是人以一切乐具,施于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六趣众生,又令得阿罗汉果,所得功德。」
佛陀又再向弥勒菩萨这样说:「我现在很慎重回答你。」「语汝」就是很分明、很慎重,再为你分析。是这样的人,能够用很长久的时间、很普遍去布施。「四百万亿」,大家还记得吗?是(喻)四生,无量种的生命,就像这样。而这些无量种的生命,用很长的时间照顾他,因为每一种的生命,都有他不相同的世界。就像人有人的世界,蚊子有蚊子的世界。同样,蚊子与人,有时候蚊子来咬人,是因为牠的需要。牠叮你一下,牠全身就是用这一点点,在人的身上这样叮一下,吸去那一点点的血,牠就能够延续牠的生命。
但是对人来说,被蚊子叮到很辛苦,因为很痒,叮一下,我们的心很不舒服。尤其是这时候,常常说登革热或者是传染病,这就是蚊子,都在
那个
肮脏的地方,所以容易感染到人。现在要如何让这些蚊子牠的环境,没有那个环境,可再孳生蚊子、蚊虫?唯有还是一样要人。人去疼惜牠,整理好环境,很自然不要再繁殖,自然的生活。这样人也会较轻松。所以说起来,不论每一种的生物世界,牠有牠的世界,你若是人类去破坏牠的世界,所造作出来就是污染。在蚊子,牠的身上还是同样受污染,来叮人,人就同样受感染。这是一种众生循环,这个生活,所以叫做六趣轮转。我们一直在那里在轮转,这实在是人生。
我们要如何从佛典中,能够吸收「一」,我们来感悟百千万种?一句的偈言、一句的经典之中,我们看来没有什么,数字算一算就过了。其实哪怕是说数字,也有它很深、很大、很广泛的道理。所以,「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很多种生类的世界,无法去分析牠们的世界。所以牠们的世界在六趣中,就是人为牠们造出了六趣。六趣,大家都很清楚。要让牠们比较快乐的生活,自然又快乐,或者是要让牠们很烦躁,阿修罗的生活?到处在人的身边,不是一只,很多只在那里飞,嗡嗡叫,牠就不咬你,但是就是要让你很不自在,这阿修罗来扰乱人生活的自在。或者是要让牠们在这样,归纳在牠们的境界里,或者是造作一些很不好的环境,让牠们好像在地狱里。牠们也会在饿鬼中,牠们很饥饿。
有的蚊子还没有叮到,就被我们打到了,人类啊!有叮到人的蚊子,打下去有血,没有叮到人的蚊子打下去就是没有血,不知道牠多么饥饿,全身就是没有血了,所以这
好
像在饿鬼中。当然对人类来说牠们是异类,是归入在畜生。总而言之,这就是六趣的众生,从数字之中,我们能够看出无量,很多很多的无量。
所以我们这样在庇护着、爱护众生,「又令得阿罗汉果」,从初果一直到四果了。这个功德到底要如何来解释?佛陀开始就譬喻。
「所得功德,不如是第五十人,闻法华经一偈随喜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
就是说你救那些众生,我们用尽爱心,如何去救他、疼他,这样在做,还不如你好好用心,听《法华经》,一偈随喜,甚至已经传到第五十个人;他又听《法华经》的随喜功德。这些功德来比较,就是「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好像用爱心来疼惜这些,那些有功德不是没有功德,但是那些功德还不如听一句、一偈,而且能够传到第五十人,同样这样在听、这样在接受、这样在传,还是功德很大。
所以,「不如是第五十人,闻是法华经一偈,随喜功德」。就是我们做那么广、做那么多,还是回归回来,我们听经很重要。一偈就是简单,将长行文重说的一偈。因为长行文说完了,重复说偈文,那就是再延伸道理,用简单,重复前面再延伸的道理,这叫做偈文。所以若能够这样随喜,听到,我们也欢喜,这样的功德,这「以多寡相形」,是多或是少呢?来做比较,来比较就像一堆的柴堆,就是将要烧火的柴一大堆,是要如何与一寸金子,来比它的贵贱价值,去比它的量呢?一大堆的柴火在那里,而这一大堆的柴火,与一寸的金子,要来问:「是这一寸的金子比较有价值,或是这一大堆的柴火,比较有价值呢?」就是用这样来比较,当然这块金子,是比这一大堆的柴火,是要如何比?当然金子有价值多了,那价值连城,无法去比量,金,柴和金比是无法比量。
所以,「如是布施,不如闻经一偈」。你虽然一大堆的柴供应人去烧,但是这不如一个宝、一块金子,这样给他的那个价值,所以我们常常会说「苦既拔已,复为说法」。你给他一堆的物品,只是安顿他的一时,我们给他一个法,他能够受用很久,影响今生,还能够带去来世。常常说八识田中给他一粒种子,让他深入心地,进入心田里,比那一大袋,让他去插秧在土里、田里,更重要。在田里,他能够一季收起来,一家人几个月的生活,就又没有了,或者是这务农的过程,假使气候若不好,这些东西也泡汤了。所以给他好话,他们能够永远在内心,善解了,他们能够知足,所以他们自然生活中,虽然贫困也是生活得乐天命。
所以闻经是很重要,所以给他那么多的布施,「如是布施,不如闻经一偈。彼以其福,我以其慧,彼有其权,我有实法。即施充满四百万亿世界之诸珍,施有漏,然一念心,含遍虚空法界之深心信解,随喜无涯。」
就是说看世间,虽然能够得到人救,那是有福才能够被人帮助。所以,我们要造福,在贫困的人的身上,我们入人群去付出。而我能够去布施他,因为我有智慧,我愿意施舍,我能够入人群去,施舍给这些贫困的人。他们的生活苦难无穷,我们要如何让他们安顿生活,同时还能够让他们接受到法,永远在心里,所用无穷?有形的物资给他一段时间,无形的实法能够给他永久。
所以施是「充满四百万亿世界之诸珍,施有漏」。我们虽然这样在施,布施,还是凡夫,对凡夫需要这些布施,这都叫做「有漏」。你再怎么给他,他若是法没有入心,还是来生来世,只是有善福,没有善根。就像这样,容易今生帮助他,来生受福,但是凡夫还未真实入法。所以这就是佛陀在分析,不是发心去布施没有功德,是比较起来,比较。我们已经入人群了,发挥爱心了,这全都是有功德,只是我们要再发心、用心,要接受法。不是只仅仅会做好事,我们要明道理,能够很明白道理,又是大乘法。所以《法华经》一直强调,你听《法华经》,你要弘扬《法华经》,能说、能传,传到第五十人,第五十人道心还是坚固,还在「法华」的精神理念,没有偏差,这功德确实大。第五十人,可能已经就是好几百年后了,《法华经》还是一样,这么地受用,在人类还是很令人受用,当然这功德就很大了。
所以大家听经要用心,尽管我们现在入人群,我们自己的烦恼没有除,又没有听法,那就是一般的善士。而若是有在闻法,去除自己的烦恼,愈来愈了解,将《法华经》的精神,一直一直传下去,一代一代,功德还是很大。
所以「一念心」,「含遍虚空法界之深心信解」。对《法华经》,我们的心,不断不断展开,开阔来。心包太虚,就是一念心含遍虚空,叫做「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个法界之中,我们全都深心信解。我们若能够这样,对《法华经》很深入、很相信、很了解,随喜就无涯,就很大了。
「论其教」。若要说《法华经》的教育,或者是说一般的教育,那就是偏果,「岂敌圆因」。你若用一般,说:「佛经就是这样说,做善事有好因、好果、好报。」这只是偏在「我若做好事,我就有好因果」,这无法到「大圆镜智」的境界。「转识成智」,我们了解道理之后,我们自己的心也会一直清净。前面说「三轮体空」,付出无所求,每天很欢喜,这种就像心是一面镜子一样,三轮体空了。这就能够知道,我们一般的布施,还一直想要求回报,大乘,入法来,自然我们就三轮体空了,就大圆境界了。
而
若「论其行」,就是事,「则事度」。「这件事情,我帮助你,你有这样的事情、有困难,所以世间事,我帮助得到,帮助你」。若像这样哪有办法,这种「加减」做的,要如何与那个等同,与「平等性智」了解的道理,来比较呢?所以,若「论其理,我今分明语汝」。文就是这样说,我现在清楚告诉你,「则遂渐显明,同入大乘」。不论你是小乘,渐教;小乘,现在慢慢你一定要进来,我很明显对你说出了《法华经》,一大乘法是成佛之道。
所以,「论其人」,若要说人,「则从麤识人」。最初了解佛法的人,这个意识去了解,「莫与深心细解」,已经转识成智的人比,这么浅的人,与这位识将它转成智慧了,转识成智过来要与那位浅,都完全对佛法不清楚,与在深究佛法,能够知识变成
智慧
,这来相比论。这些人这样来将他们相比论,你懂的多少,他懂的多少,互相来比论一下。
法,法呢?「说权施教则易」。说方便法这样来教育,但是「说一乘妙法则难」。所以,人的知识与
智慧
如何比较?说权教与实教这道理。所以所懂的深浅要如何去比较?所以还是有一个校量比较。所以「论法门,则小乘与大乘」,差别很大了。
「如斯」,用这样来校量它,「彼布施之功」,是要说宽或者是要说短呢?那个麤识的人所认识的布施,那个功德就是狭又短。而这样随喜功德,就是我们同样在做,善事这样在做,我们还能够了解,佛法深长的意义,能够听到深广的大法,再这样来随喜,这「广而长也」。其功德岂算数所能够去比较呢?这我们就是要很清楚,要知道、要理解。
所以我们要了解,这「不如是第五十人」。
刚才「四百万亿」,我们去帮助他们,很多类的生命,我们都去疼惜他、去爱他,但是不如听闻经典。在听经典的人,第一人当然很直接,到了第五十人,已经时间很长了,他又照常听到《法华经》,一偈随喜。就像这样的人,这个布施,他所得到的功德。
我们想想,佛法到现在二千多年,到底闻《法华经》是第几代了?现在我们还能够闻而随喜,这功德当然就很大。大到什么程度?「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
去布施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这些众生,那些人的功德,要拿来到《法华经》,这个深广的道理,身体力行这样一直传下去,这个功德,当然百千万亿分都无法去比较。所以,「次第减少,至于亿分之中,亦不及一」。就是从百分、千分,这样一直减、一直减,减到让它最近到了亿分之中,还不及。不论他再如何做,还是同样,是这样不及闻大乘法一偈一句。
所以,「乃至算数譬如所不能知」,随喜功德,殊胜难及。
这用言语要去告诉他,如何譬喻呢?要将这个大乘法,就是《法华经》,其中的一句一偈,那个受用的随喜功德,真的是殊胜难及。所以,各位菩萨,发心听经要很深心信解。一段时间一直告诉大家,深心信解是很重要的。大家要很用心、很细腻,不是这样粗闻法、粗知识,我们要转识成智,将经文所说的,我们要用细腻的心去思考它。所以闻法者要时时多用心!
本文选自: 静思电子书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xOTc4ODM3MA==&mid=2247506216&idx=2&sn=058d825b434254e6e87a69e6e27cf3e4
静寂清澄
「静寂」即心不动念,心念清静,心能平静,智慧就会明朗,判断力也就会增强,好比一面明镜,自然能清淨地映照外境,犹如清静的湖水可以映照明月. 菩萨的志愿要如青松一样,经得起风雨的考验,更要有将强的魄力,勇于接受磨练。
最新文章
1654-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53-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50-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51-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52--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49-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48-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47-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46-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45-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44-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43-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40-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41-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42--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39-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38--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37-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36-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35-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34-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33-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30-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31-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32-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12-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1629-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28-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27-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26-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25-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24--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23-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20-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21-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22-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19-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18- 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17-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16-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15-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1614-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1613-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1610-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1611-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1612-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1609-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1608--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1607-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1606-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