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3-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2024-09-16 10:33   美国  
偈文:
◎天地人间同具谛理,天空太虚无体无相,地载体相生灭无常,人间心识随境变异。
《法华经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阿逸多!其第五十善男子、善女人,随喜功德,我今说之,汝当善听。」
◎「若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六趣四生众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若有形、无形。」
释义:
◎转根识行成业藏识,成所作智入妙观察,秉慧入微,平等性智,妙因极果,大圆镜智。
◎此明所校量之境。自卵生以下,若加非有形,非无形两类,共名十二类生。又四生亦可通摄十二类生,因化生可摄形,想等类也。此以生类为别。
◎若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六趣四生众生:假设为喻。六趣者,随所作之业趣向六道也。
◎六趣:天、人、修罗、地狱、饿鬼、畜生,此六者,随其所作,各趣一路。四生:即胎、卵、湿、化。
◎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卵生、胎生,此二易解。因于蒸湿而正性命,名湿生,如虫等。转蜕飞行,名为化生,如天人等。
◎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湿以合感。化以离应也。
◎若有形、无形:有形六道之中除无色界,余皆有形色也。无形即无色界,但有四阴,受想行识。
◎「若有」等,示四生体性及住止之处。有形欲色也。无形无色也。
【经文讲解】
大家要清楚,「天地人间同具谛理」。天、地,那个道理是永远配合、和合。人间呢?同样,人间是配合天地的道理在走。佛法说,凡是有物的东西,它有生、住、异、灭;有成就时,世界多大,地球才有多大,分成了这么多这么多的国土。每一个国土的生态,配合着日夜的时辰,一大早同样时间,虽然时有差,但是天地的生活没有差。我们一大早,其他的国家有的已经是半夜;是在我们之前的半夜,或是在我们之后的半夜?有的是中午,有的是一大早,同现在说的这个时间,在听法的人,分布在不同的国家,他们现在要说,「下午,我每天下午都有来听经,熏法香。」有人就说:「这时间,刚下班的时间,家中要做饭,差不多是要进厨房的时候,比较没有时间,就会将它录下来。」也有听到这样的。
时间不同,却是我们同样的生态,有上午、有下午、有晚间,这总是全天底下,有时差却是无秒差。这是天地间的生态,那就是地球公转、自转,所以这整个,很多的国家跟着这样转,跟着,什么时候是与太阳,将要对照之时?这种很自然有了时差的自然界,人也是跟着这样,前后出生在地球。生在台湾,台湾就是这样的境界;境界虽然有古早时代的,纯真朴素,古早时代的人生活很简单,凡事要劳作。但是山河大地,溪河水清,那是多么自然的境界!不断随着人类的增加,时间的变动,山河大地变了,溪床已经都是干了;山,青山流了泪,一条一条已经被破坏了,一溪一洼已经被开发了。这是人类累积长久的时间,这样将它破坏了。再如何的破坏,人的身体是逃不过自然法则。大自然受人类破坏,人类慢慢累积,就是人类在破坏大自然,大自然现在反扑,灾难偏多,这叫做因缘果报。所以,「转根识行,成业」,转这个根识行来成业。
在这太虚,「人间同具谛理」,道理都是这样,从「天空太虚无体无相,地载体相生灭无常」。地载着的万物,生灭,大自然分四季,供应人类。但是这四季不同生长的东西,配合人类身体所需要。看它种子落土,看它菜苗、稻苗生长,五谷杂粮随着岁月来生长。人,靠着大地,这样万物生长,这都是大地所载;大地供应人类生活,人类再来破坏大地,这也是一种法则。因大地供应给人,人反过来破坏大地。现在气象变迁,大地也在反扑了,气候也没办法像过去那么单纯。天地之间在滚动的,这是很感叹。这在时间、空间、人与人之间,在无声无息,这力量不断在变。所以,「人间心识随境变异」,就是因为人,这个心与意识,随境界不断不断在变异,不同。
天地有成、住、坏、空,我们人因为心态,生、住、异、灭,我们的身随着我们的心,我们的心想要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外面的环境原来是这样的环境,我就要将它制造,变成这个环境。乡村变为都巿,我要将这片绿草,这片自然的草地,它就是变成柏油地。这种从内心「生」,「住」得了吗?在「住」的过程就是在变动。变动,因为将要发达,社会要发达,一条路分成几层,高架桥的上面再有高架路,一层一层叠,高楼大厦一层一层建。都会区,以前山上的人、乡村的人,要往大都市去。大都市繁华建设,发觉到都市污浊,现在就是要去山上,或者是环境美的地方,去盖别墅。还有不断开发观光、游览胜地,一个一个一直兴起,都是要破山断水,一直要造景,变成水脉干了、溪水断了,变成现在,所以成为大自然在反扑人间。
这都是累积时间,在每一个空间,不断不断逆行地变动,所以难免大自然它就会变态了。人力真的能胜天吗?一旦气候极端,再如何一阵风一来,强烈的挡不住,再强的建设,你建设愈坚固,风力愈大;你建设,路再好,雨水愈大。看看现在动不动,急时来一阵大水、大风,山崩地裂;他们来不及搬,水就已经一楼、二楼、三楼,一直上去。这种天地之间,人的心不顺,同样天地威力会愈强,这是很担心的事情。因为我们这样做,人类是这样,「人间心识随境变异」。
有了这样,所以我们「转根识行」,就「成业藏识」。我们这样造作、造作,造这么多的,转逆天地的事情有这么的多。说不定我们觉得:这些事情不是我开山?不是我去开发土地?我难道有关系吗?众生本来就是共业。因为他们为了这样在开山,就是说制造生活机会。我们也会说:「我与他没有关系,他在开发,与我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我有时候认真想起来:有啊!我若要去台北,我就要搭火车。以前花莲到台北八个小时,现在两个小时就到达了。这样的开发,我难道没有用到吗?有啊,所以我就与他共业了。同样,现在大家平时在用的,拿起就能够用,用了就能够丢掉,人人都共业。塑料类,谁没有享用到。塑料类就是造成大地,现在大家都知道、都了解。但是继续(用) ,都市建设,水沟有限,这些东西丢了,很多东西浸在水里是不会烂,垃圾塞住,水涨了,这也原因之一。众生共业。
所以,「转根识行,成业藏识」。
我们举止动作,我们去造作享受,这些做与不做,全都是同样在这个大生活中。我们多多少少都有这样,这种的成业识、藏识;业识造来就是藏在我们识里,外面所做的一切,藏,就是藏在我们的心识,我们的藏识「第八识」。我们有六根、六识、六行。造成了业,就回归我们的藏识了。所以我们「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回过头来,佛法要告诉我们的,我们就是这样、这样去做了,六根缘着六尘接触去造作。而我们若是懂佛法,了解,我们这些东西都是,什么东西要如何造作、如何造作,这叫做「妙观察智」。我们用很清楚来思考它,我们所成的这些东西,山,你若懂得开,为了什么开发?将它追究来,到现在造成祸端,这个成所作的过去,我们已经将它分析出来,我们入「妙观察智」,要将「智」深思去想它。
几天前说「禅」,那就是「静思惟」,就是细思,好好去想,想清楚我们人类如何在造作?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那就是要进入「妙观察智」,可行不可行?这是入佛教这个知识,我们能够从六根、尘,所造作这种的业力,归在我们第八识中。这是一般,一般的凡夫,不知觉这样一直造作。开始学佛,我们就知道,做这项会成就这项,而这项成就这项,会有什么结果呢?那就是用「妙观察智」来归纳。这种在造作的过程,可做不可做,我们比较深入就能够知道,「秉慧入微,平等性智」。我们若能够秉持着,我们的「妙观察智」,很用心去体会,过去的时间、人类,现在的时间、人类,人类,人与人之间,我们若一直去将它好好「妙观察智」。我们多用一点分析,「成所作智」,慢慢去追究,慢慢回归来「妙观察智」。这需要了解之后,我们入我们的智慧,这种「秉慧入微」,秉持着我们的慧,智慧,我们能够将它分析到进入到很微细,那个微细到「平等性智」。生命是平等,所以我们要素食,我们将它究竟彻底,天地空污,空气污染,大地愈来愈是受感染,这是因为东西在大地无法负荷,空气污染是因为超过生命力了。这种呼吸污染,污秽、排泄物很多。在这些生命,生命有多少,每一天被杀这些生命?每一天哀号着,含冤、仇恨。这些生命,牠是与人一样的生命体,虽然形不同,生命是一样;生态环境不同,但是牠们的生态,有牠们的生态。为什么有这样的生态分别?那就是因缘果报来的。
所以,「秉慧入微,平等性智」。众生生命平等,不只是人类平等,所有的生物都是平等。所以,「妙因极果,大圆镜智」。我们若能够全都了解,我们回归我们的本性真如,这叫做「妙因极果」。修行就是要到这样的程度,成为「大圆镜智」。这叫做「四智」。
我们从前面说,「天地人间同具谛理」,其实回归到那个真理来,真正就像「妙观察智」,就像「大圆镜智」。天地、天空,本来无体、无相、无一物,就是人,这天盖地载,这个体相,就是在人间去生灭、破坏。环境不断地变迁,人间不断不断这样的造作,所以,心识随境变迁,我们人间的人,心识都是这样随环境在转变,就是这样在破坏、造作,这全都是在六根识前。现在我们就要一直转,转成为「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学佛就是要能够透彻了解入微,回归到清净无染,就像大面镜子照什么环境,照得很清楚;这面镜子,境迁了,这面镜子没有受感染,就是要到这样的程度,这就是叫做学佛。
佛陀讲经,从经文之中,大家看了没什么感觉,这都大家看了就是没什么感觉,因为境界太高了,不清楚;不清楚,不要去追究,那就是这样过。但是佛陀那个时代,要说到这么的入微,初闻佛法也无法去接受。所以他就要从很浅显,循循善诱,应「转根识行成业藏识」,才从苦、集、灭、道,这样开始一步一步,让大家知道因缘果报;造作的业就是归纳在八识田中,这个「藏识」之中。佛陀才要开始,入「方等」来说法,「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归纳进了「般若」,「秉慧入微,平等性智」;一直到「法华」,那就是要我们「妙因极果,大圆镜智」。你们入人群,不受人群污染,天地万物,都是需要我们发菩萨心,入人群而不受人群所污染,这面的「大圆镜智」才能够完成。
我们这品,是叫做〈随喜功德品〉,要人人互相赞叹、鼓励做好事,见闻都要随喜。能够坚持,道心坚固。志业,因为人人都需要事业,需要职业,在世间人群中,我们就开一个志业精神理念,就是菩萨没有计较时间。志工半夜哪一个地方有事情,半夜就要跑,就要走。
因为世间无常、灾难偏多,什么时候在大火灾了,半夜,慈济人听到,有消防车,有救护车,慈济人翻身起来,「蓝天白云」随着声音跟着走,这都是去了解,要急救的人救出来了,之后就跟着安抚。「是去医院吗?有家属可以照顾吗?」慈济人去,送哪一间医院,哪一个地方去帮忙照顾。不认识,照顾到他们的家属来,这叫做慈济人,这叫做没有时间限制。这种善或不善?善啊!该随喜、该鼓励。而我做得到吗?我就做不到,但是我赞叹。我若做得到,我发心,我与他一起做,就是「见作随喜」,随他作,欢喜,这就是随喜功德。这种赞叹。
所以,前面的经文说:
我们要大家守志奉道,再前面的经文,你就是要去守志奉道,你就要去再听了之后再去传、说。传、说,陪他做,像这样的人,要不断传、传,传到第五十,有办法一个人,这样一代一代、一辈一辈,一直传下去吗?若能够这样,是很不容易啊!所以功德,多久才成就功德,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传。前面也向大家说过了,迦叶尊者从佛陀接法,年纪大了,为了守护衣钵,迦叶尊者走入鸡足山去,洞封起来,法就让阿难接;阿难来接,阿难虽然百岁了,还在努力传法,竟然所听到的,立刻为他见证。却是说:「阿难已经老了,阿难说的话不准了。」你想,这种情何以堪。果然阿难是老了,所以他也该放手了,又再让第三代传下去。
总是到第二代就已经变形了,还能够到第五十代,能够传到这样吗?没有变形,有办法吗?是难啊!不过,能一、二、三这样传,这是说到期待能够到这样,五十代。这个善男子、善女人,他们能够这样随喜下去。「我今说之,汝当善听」。就是要好好听,大家听起来,觉得:好像知道,也好像不知道。我就告诉大家,用委员来说大概应该会知道;委员说:「这位是我带出来的,第一代的,而我第一代不是带一个,我带二、三十个。」每一个第一代,他们又带第二代出来,第三代,一直传下去。一直传下去,那个精神理念有相同吗?以前的第一代,一个人可以,好几本(劝募)簿子,写得密密麻麻;现在若传给第三代、第四代,已经将我们家的人全写进去,就写得满了,没有延续了。现在是变这样。所以大家要很用心去了解,传法之困难,尤其是善法并不简单。
下面接下来这段文这样说:
这光是随喜的功德,(经文)又走入这么多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时间、空间,这再扩散开来就是很大。这么大的空间、这么长的时间,在这「六趣四生众生」。六趣,天、人、地狱、饿鬼、畜生,加上阿修罗,这六趣。你们想,这当中还包括了卵生,用卵孵出来的,或者是直接生出来的,有在水中、湿气中的,也有这样,因为那个环境化生出来的。不论有形的、无形的,眼睛看得到、看不到,都是生命。这我们就知道,要如何去护生生命,生命的理论要如何去解释它,是很深!不是只有看到人善,随喜,这其中会很深。所以,「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这全都是一层深过一层。
所以这是在明,我们的校量要如何比较,一层一层去比较,从环境、时间、人类、众生类等等,一层一层比较。
卵生以下,有形、无形,有形的是我们眼睛看得到;无形的,你放大镜拿起来,显微镜拿起来,空中充满了很多形类,这大家都应该要清楚。佛陀的时代已经向我们说到这样的程度,看得到、看不到,空间的细菌、浊气很多,所以不是我们平常,凡夫能够感觉到。
四生能够通摄十二类生,因化生可摄在形、想。我们用想的,这样的东西无中生有很多。我们人,这种无中生有,我们的思想等等去造作;看得到极微细的东西,用极微细的仪器去看,还有是真的看不到的,是我们的思想,无中生有的事情很多。
「若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六趣四生众生」。这无法去计算,时间、空间、世界。六趣、四生;这个六趣,天、人、地狱、饿鬼、畜生、修罗。这六趣、这四生之中,这样的空界、时间界都是很大,将它假设、譬如。「六趣,随所作之业趣向六道」。在我们人间就是这样,你造什么业就是归纳,你第八识藏识的种子中。无常,什么时候忽然间要离开,什么都带不走,就是第八识的种子带去了。不论你包山、包海、包天地,你想入非非,一切无中生有,去造作出来的业力,最后就是业随你去。来生世,你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有的人一生下来,手脚都是蜷缩的,从幼年一直到老,就是在人间让人看得到的地狱。贫穷苦难中,六不俱全,六根都不俱全,生在有苦难言。时间不短,就是这样长长,一直过去。所以这是很苦的世界。
所以,「六趣:天、人、修罗、地狱、饿鬼、畜生」。这层层、层层的世界,真的是很多,无法去分析很多。所以在天的享受,人间苦乐参半。修罗不分贵贱,就是他自己的脾气,时常对人造成人的困扰,对自己折磨自己,这是修罗的境界。地狱的苦无法分析,苦不堪;饿鬼的苦,在人间看得到。这种人间没得吃,若有得吃的,就像牲畜;吃一吃,剩余,很多会拿去丢掉,牲畜再捡来吃。这是世间看得到,很多活生生在人间的生活,这种各种各类的生态,「各趣一路」,同样就是这样。
「四生」从胎生、卵生、湿生,在这人间路,这些六趣,都在我们的世间所看得到。所以,「卵生、胎生」。「四生」当中,这都是因缘果报来,就生在这个世间,因很湿气、湿热,这种的生命中,这样(投生)去,所以「名湿生」。就像虫等等,这些四生的生态。
所以说起来,那个想,这种「唯想生」,就是卵生。胎生就是因情而生,因为父母的感情所以生。湿生,这就是「合感」,这种的生态谓水气湿生,有热气,这样的合起来,那种的湿气就会容易孳生蚊虫。这都在湿生中。「化以离应」,就是这种离什么样的环境,就会产生这些东西。
「若有形、无形」。六趣,「有形,六道中除无色界,余皆有形色」。除了无色界天,剩下的都有形。所以这要说得很清楚,时间很长。「无形即无色界」,就是无色界,看不到,只是用思想在生活。无形,其实我们人也有无色界,就是光是想,但是想的都无法实现,这都是理想的世界,无形、无色。
「但有四阴,受想行识」。我们的想法,我们做不到,但是有所感受:我很烦恼,我很想要这件事情,但是得不到,我有感受,我苦啊!所以有「想」,我一直将这个东西放在心中,念念不忘,就是这样的记忆,这样一直想,一直去。「行」,若「行」就一直想要做,只是做不到。这种满心都是,他的理想、他的烦恼,这种的受、想、行、识。五蕴,做不到的,集来为烦恼,这就是。
所以,「若有等,「示四生体性」,有生,有这个体性,「及住止(之处)」。「有形欲色」等等,无形等等。这全都是要,为大家分析到能清楚。所以说起来,《法华经》听起来,念过好像很浅就过去了,要这样一句一句,一字一字,去分析人生世界的形态,那个生态,这都有生态、道理存在,在天地之间。我们要分析到最后是很微妙。
总而言之,我们要如何做到随喜?要如何「平等性智」?如何能够达到「大圆镜智」?这还要很努力。总是凡事要善解,要好好勤精进。这「大圆镜智」是入群心无染着,这叫做菩萨道。很多人去做了之后,回归回来,只是自己心欢喜,赞叹别人的勇敢,其他无所求,这叫做「大圆镜智」。人人做得到,本有,只是我们要如何去分析,我们的习气,是如何去做这些事情?这就是要看我们人人是不是时时多用心。
 本文选自: 静思电子书  
             

静寂清澄
「静寂」即心不动念,心念清静,心能平静,智慧就会明朗,判断力也就会增强,好比一面明镜,自然能清淨地映照外境,犹如清静的湖水可以映照明月. 菩萨的志愿要如青松一样,经得起风雨的考验,更要有将强的魄力,勇于接受磨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