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2-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2024-09-12 13:46   美国  
偈文:
◎闻法人不分贫富,思惟深心生信解;修行如法,不分尊卑,传法脉络,绵延永续。诚意精勤信力坚固,岂第五十人可限量?皆由一念信解随喜,深心开明与法相应。       

 

《法华经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是诸人等,闻已随喜,复行转教;余人闻已,亦随喜转教。如是辗转,至第五十。」
◎「阿逸多!其第五十善男子、善女人,随喜功德,我今说之,汝当善听。」
释义:
◎阿逸多!其第五十善男子、善女人,随喜功德:正取末后第五十人,但闻随喜,未能转教。
◎我今说之,汝当善听:佛欲显示至末法后,随喜功德,语弥勒知。随喜闻法及随喜演说,均不必得于经之全义。
◎意谓弥勒代众问疑,一念随喜能得几所福。佛答弥勒,你问一念随喜功德,能有几何?姑且不论,如辗转相传,第五十人之功德。我今说之,知五十人之功德,则知一念随喜之功德矣。
◎随喜者,随他修善,喜他得成也。谓佛转法轮,众生得益,我助彼喜,是名随喜品。
◎经云:若闻是经而不毁訾,起随喜心。          

 

【经文讲解】
闻法人不分贫富,思惟深心生信解;修行如法,不分尊卑,传法脉络,绵延永续。诚意精勤信力坚固,岂第五十人可限量?皆由一念信解随喜,深心开明与法相应。        

 

   
  

 

用心啊!大家用心看、用心听。闻法的人是不分贫、富,需要的是要深心思惟,思惟深心信解。要用心去体解,听法不是听过就好,还要再用心体解。体解之后,又再好好思惟;思惟之后,要再深心信解。这是我们学法者应该要有。要不然只是听、听,「知道吗?」「知道啦、知道啦!」其中的含意全都不知道,这样听法也是徒劳无功,浪费时间。所以我们听法就是要用。要用,你若不知道,没有透彻理解,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所以我们要修行,不论你是在家、出家,既闻法了,就是要听来用,我们要身体力行。       

 

所以,「修行如法,不分尊卑」。没有分富贵、贫贱,没有分是多么尊贵、多么卑微,法对人是都平等的。要好好提醒自己,最好就是肯发心,你听法之后,自己知道;知道,理解正确,身体力行,做了有体会,我们就要传法脉,绵续慧命。这种延续下去,绵延延续,要长长久久。接下来再一段,「诚意精勤信力坚固,岂第五十人可限量」。我们既然信解了,我们既然知、识、行,我们全都这样齐全行了,愿意传法脉,也要绵延永续下去,我们必定要「诚意精勤信力坚固,岂第五十人可限量」。             

 

不是只有第五十人,我们若有信力,我们听得进去、做得到,我们要再继续用我们的诚意,用心、用力要很坚固,不是仅仅五十人。因为我们经文已经看到了,若能够听闻,那个人继续、继续,这样一直一直传下去,从第一代传到第五十代。这不只是这样,又再「皆由一念」。这种不只是这样,限量在第五十代,只要在一念坚定,就能够一念随喜。「深心」,深心一直开明不断。众生迷茫,我们发心这样一路一直传,这就深心开明。       

 

这种一念的随喜,信解的随喜,又再深心开明,我们的心已经很深入了,我们的心也开阔明朗了,我们的心已经与法相应了。不是仅仅闻一知一,不只是闻一知十,已经是将心与法交会在一起,完全开朗了。这就是我们要「诚意精勤信力坚固」。传,不只仅仅五十人就好,还是无可限量,要再一直(传)下去,这全都是一念信解随喜。          

 

想到我们慈济的早期,早期的委员,从会员开始召募,将慈济他所知道的好,要做什么事情,支持、一起做,这样会员人人都知道。虽然我每个月捐十元、五十元,「哎呀!这样要捐到什么时候?除了我之外,我再替你邀其他的朋友等等。」就又另外一个人再邀很多朋友,也对他说得很清楚,让他很了解,人人也随喜功德。不只是人人参加,人人还会替他说:「这样我也可以替你邀。」        

 

所以我们就委员,负责拿一本(劝募)簿子、两本簿子,三本、四本、五六七本,有的拿了十几本。一本簿子,一个人负责,这个人负责的,募后委员还要再几本簿子。就像这样,同样的道理,这种精诚深心信解,点滴累积,每一点、每一滴清楚分明。捐的人清楚,知道我这钱捐了,可以成就什么事情,做什么好事,所以他们清清楚楚,这就是随喜功德。那段时间开始,人人都是在随喜功德,随分随力去勉励,人人方向正确,人人欢喜。        

 

这就是我们已经走过的路。这个路,随喜功德,是不是能够绵续一直下来呢?这就要看能够有多少人,愿意这样一直下去传法脉,我们就要去再探讨,这种「闻法(人)不分贫富,思惟深心生信解;修行如法,不分尊卑」,传法脉络总是绵延永续,那个心志还在吗?这是我们要再去追,是不是有呢?所以常常说「感恩」,永远珍惜早期以来,就是这个精进的念,大家是精诚的、是诚意的,「诚意精勤」,这个信力的坚固,对这相信。「师父这样说,要做这样很有意义的事情」,相信、随喜。大家随喜,就是这样一直,一个一个一直传,这些人不只是传到五十人。            

 

有时候我们若看到,老菩萨在回忆过去,她的幕后委员,现在(成为)资深的委员,已经多少了。一呼吁,是很资深的委员,站到台上来,几十个,都说:「我们就是某某师姊,那个时候将我们劝募出来。我们就是跟着她走,就鼓励我们进来慈济,承担师父要做的。而我现在我的会员,已经有几个、几个,我又传几个几个了,也已经将近将要培训,将近将要受证。」前前后后,资深的委员不知又引导出了,多少中生代的委员。就是这样,我们现在委员这么多,年年受证,这都是在这样,「随喜功德」         

 

期待我们随喜功德,方向没有偏差,能够人人,「诚意精勤信力坚固」。这样就不只五十,这样将它限住,都是要由一念信解随喜,都是从第一念的信解随喜开始。这就是我们要「深心开明与法相会」,我们一定要,心要开阔。现在看到,「这个也很能干,而那个对法与事也有体会,可惜心量不够」。这种「深明」,深心开明与法相会还没有。若有,就是心包太虚,对人,人人该善解就该善解,该错误,该要辅导他,要辅导。现在你若让任何一个人,尤其是权力愈大,他的错误是愈多。那是危机,很危险的事情。所以要「深心开明」,该包容的就要包容,任何一个人都好。       

 

我们度人就要关心,要去关心,该关心的要关心。在一个大团体中,彼此关怀,法亲关怀、同修关怀、同修行者关怀,这种包容的心。一直在寻寻觅觅,到底谁才是真正心包太虚、深心开明的人?这就是我们法脉要传承,所以大家就要很用心。〈随喜功德品〉,在经文看来都没有什么,但是其中的意义是很深,绝对不是用经文,这样轻松就说过了,请大家要很用心。       

 

前面的经文这么说:「是诸人等,闻已随喜,复行转教;余人闻已,亦随喜转教。如是辗转,至第五十。」       

 

    
 

 

这是前面的经文,这样告诉过我们了。「是诸人等」,这些人,不论在城市里,不论在乡村里,为乡亲、为知识、好友,辗转在相传,这样一直延续传承下去,听经、弘法,这样辗转到第五十辈,后辈再后辈,一辈一辈这样,一直一直就是代代相传,这样一直传,有办法传五十代。这样才开始表示,这个法这样真正传下去。        

 

接下来这段经文,大家要再用心:「阿逸多!其第五十,善男子、善女人,随喜功德,我今说之,汝当善听。」        

 

 
  

 

还是要好好听,不要听一段,忘记了前面一段经文的意。现在要再好好听。佛陀称「阿逸多」,大家知道就是弥勒菩萨。「阿逸多!其第五十善男子、善女人,随喜功德,你就要用心听。」因为弥勒菩萨开始替大家问,所以佛陀还是面对弥勒菩萨,这样说。「随喜,不论是男或是女,那个随喜的功德,你要好好听。」重点一直到最后面,「你这样一个一个、一代一代,一直传法,传到最后的五十代」,五十代了。       

 

常常听委员都这样说:「师父,我们这已经第四代了!」不是他们家的第四代,是法亲的第四代,已受证已经第四代了。第四代,现在还有培训中的第五代。同样的意思。而这些是第十代,第十人,就是这样一辈一辈,这样一直延续下去。我们现在若说,到了第五十个人,我们现在,我所听到的,这几十年来,一个能够不断不断,传到第五十位,而这个第五十位,他又再另外再延续下去。            

 

光是他直属的委员,这些资深的,直属第五代,而一代是培养几个人?他们一代出来受证都好几人,这叫做一代;一代培养好几个,又同样这个委员,又再明年又承续,也是好几个,这样已经第五代了。可见这五代,同一个委员所带出来的,这个五代委员是将近百人,他们每一个人又再去延续,每一个人又再下面延续,那是多少?而现在若是说延续到第五代,现在才要受证的这一辈,这一辈的来受证,他们的精神、能量,是不是有像第四代、第三代?而第三代有像第二代吗?而第二代有像第一代吗?这就要看法如何流传了。所以,〈随喜功德品〉意义很深,实法要如何流传?人人都没有让法走样。         

 

就像佛陀传迦叶,迦叶入鸡足山,入山、封山,在那里入定,在等弥勒菩萨。法交给阿难,阿难很用心,是直接听佛说法的人,丝毫没有偏差。在他的时代,他就会听到「百岁不见水老鹤」,阿难吓到了,怎么会是这样?「百年不知生灭法」,变成了「不见水老鹤」,这真的是很严重。          

 

阿难看,是一团的比丘团在说这句话,而这个比丘领导,是听他的师父说的。阿难直接向这位比丘领导者,这样直接说:「你错了,佛陀说的是『若人生百岁』,已经人生百岁的时间,还不见生灭法,还不知生灭法;不解、不知这个生灭法,不如一日,生一日,能够见到生灭法。」就像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听法,若没有听到真理;听了真理,没有透彻信解,随便听一下就传出去了;同在阿难的时代,法就已经偏差了,何况经过二千五百年后的现在?大家在传法,说的人说得很热烈,听的人听得很踊跃。到底说得这么精彩的法,听得这么欢喜的法,这些人他们的见解又是什么?       

 

尤其是现代人,那种自我。那种自我,听到一项,把握住这个时间,将那件事情偏掉了,这就是错。而这个错若没有很猛烈说:「不对就是不对!」要不然是不是无奈?听到这样就是放弃了?不是。我们有听到,我们就要赶快更正他,看什么样的人,真的要用力更正,不对就不对。总是我们这个时候也类似在受证,「他不错,这样就受证哦!」这是不是呢?这也是我们要很用心。在这样的时代,那个见习,训练课程等等,都很好。以前是没有这些课程,但是都很真、很实。         

 

现在随着时代,我们也是有很多的课。「这个课是在说什么?」「不知道,你们这样说得这么深。」反过来,我常常说:「你们说得这么复杂、这么深,课这样在开,很忙。」这种。但是你现在说是知识的时代,就要有办这样、这样、这样,才是有算团体,才是叫做有内涵的课程。这是很复杂。不过,我们还是那个诚,诚恳,那个诚还是不要断了。那种的真诚,深心思惟,真诚、精勤,信心的坚固,这都不能不见了。不论时代如何变,我们还是要用诚意、精勤。同样,错的,我们就要导正,不是某某人,我不敢说他。常常听到:「某某人,我不敢说他。」这就不对,用诚意告诉他。总而言之,要好好用心。         

 

现在的重点就是「第五十人」。你开始没有问题,一直一直下来,那个问题愈来愈大,到了第五十人,是不是有正确?「但闻随喜,未能转教」,只是随喜,但是无法去转教。  

 

   
 

 

所以,「我今说之,汝当善听」。「我现在要恳切告诉你们,这种敷衍过去的,不可以,我现在要很坦诚告诉你们。」这是佛陀这样说,「你还是要好好听」。现在「佛欲显示至末法后」。就是要显示到末法的以后,就是我们现在,现在叫做末法。末法,这个随喜功德,我们现在处在末法的人,佛陀在交代的,让阿逸多要听清楚,未来众生在末法中,要传法的,听法要如何传。「阿逸多,你要听好。」所以语弥勒菩萨。         

 

    
 

 

「随喜闻法及随喜演说,均不必得于经之全义」。未来说随喜说、随喜传,佛陀说不一定在那经文,光是靠着经文中。意思就是,回答弥勒,就是这样告诉他。       

 

「一念随喜能得几(所)福」。这是弥勒菩萨他替后世的人问。佛陀答,回答弥勒:「你问一念随喜功德,能有几何?」「你代替这些人来问,随喜到底能够得到多少福?」这暂且不要说,告诉你们如能辗转相传,到第五十人之功德,我现在来说这第五十人的功德。佛陀说,先说这些,所以「知五十人之功德,则知一念随喜之功德矣」。这第五十人的功德,其实回溯回来就是一念。这念是很重要,那个一念是正念,或是错误的念呢?不论你从一传到五十,这种的念头,你是正念或是一念偏差?一念。             

 

 
所以「随喜者,随他修善」。随喜很多种,你只是看到别人在修善,你就欢喜,欢喜他修善之后,做好事之后,还能够这样成功,这就是也是叫做随喜。也是说,佛陀转法轮,众生得益,要说它什么叫做善?就像佛陀在转法轮;佛陀一转法轮,众生皆受益。我们现在的知、我们现在的念,是沿用佛陀来的时候,佛法教我们正知、正见、正念、正思惟、正行、正业等等,我们能够清楚了解,这对人群受益很大。只要你念正,所做一切就不会偏差。所以佛转法轮,那就是众生得利益,这就是善。我们看人做善,做善又能够成就。     

 

就像佛一样,他说的法真正有利益人,那个人还能够辗转相传,不是只有传,人人都能够去做善事,都是做对、做救人,让苦难的人,菩萨缘苦众生,苦难众生得到利益。这就是善事,我们要赞叹,我们要随喜。所以我们要赞叹人,就要用智慧,对的,我们赞叹,不是「样样都好,赞叹哦!赞叹哦!」有时候赞叹错误,差毫厘,失千里!所以举这个例子,佛,就像佛在转法轮,对众生的利益,若是这样,真的,这就是利益众生的善,我们要赞叹。不只是赞叹,「我助彼喜」。我要再帮助他,做好事让他做得很欢喜;我随喜,他做对,我赞叹他,这个做的人他也很欢喜。若在做对的事情,被人(打)压,被人中间阻碍,这有时候也很泄气。总而言之,我们要随喜人家,我们要去评估是不是对的事情、利益人群的事情。正确、利益,我们赞叹他,赞叹到他自己觉得:我做对了,有利益到众生,有人这样赞叹我,所以我也欢喜。这就是我们如何来随喜。            

 

  

 

这就是佛陀要告诉我们,说到最后「第五十人」,那就是指末法这个时候。到底从佛陀的时代一直传下来,到了末法的时代;正法过了,像法也过了,现在是末法。若想到阿难的时代,让阿难心灰意冷,提早入灭,这就可见佛法在传很不简单。传法的第二代人,就已经心灰意冷了,何况二千多年了,到底几代的传法?所以这是很困难。佛陀回答弥勒的,是在末法的现在,到底是如何传?这实在是很困难。    

 

    
 

 

若能够听,这个正法在传不只是随喜,又可以不去诽谤它,「不毁訾」,不要去想方法,去毁灭这种的善法。「毁訾」这个「訾」字,那就是对贤、对好,他想方法要将他压住,去将他消掉。不要有这样的念头。这就是佛陀对弥勒菩萨,希望他们了解随喜功德。我们要好好赞叹,而且要赞叹得对,赞叹若赞叹不对,也是偏差。所以这个赞叹,对的事情,我们要赞叹;或者是对的,我们若没有赞叹,反过头来又毁訾他,这是大错误的。        

 

所以各位菩萨,传法是这么需要,不只是我会讲经,我来传法,不是只有传法,你要法有用在人间,利益在人群,不是只有在那个地方「如是我闻」。经是要说给人听,经就是道,要如何开好这条道?能够让人这条路,走得通、走得平坦,这才是真正我们要传的法。所以大家心要正、念要诚,心念要正念虔诚,深心信解、身体力行,所以时时要多用心啊!           

 

      

 

本文选自: 静思电子书

         

 

    

静寂清澄
「静寂」即心不动念,心念清静,心能平静,智慧就会明朗,判断力也就会增强,好比一面明镜,自然能清淨地映照外境,犹如清静的湖水可以映照明月. 菩萨的志愿要如青松一样,经得起风雨的考验,更要有将强的魄力,勇于接受磨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