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1650-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2024-10-23 09:33
美国
偈文:
◎为令众生自闻劝他,无非谓佛所说法时,欲令十方世界统合,一佛国土地必震动,令诸众生见闻说法,如佛说法殊胜之处。
《法华经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为人所喜见,口气无臭秽。优钵华之香,常从其口出,若故诣僧访,欲听法华经,须臾闻欢喜,今当说其福。」
◎「后生天人中,得妙象马车,珍宝之辇舆,及乘天宫殿。若于讲法处,劝人坐听经,是福因缘得,释梵转轮座。」
◎「何况一心听,解说其义趣,如说而修行,其福不可限。」
释义:
◎后生天人中,得妙象马车,珍宝之辇舆,及乘天宫殿:后得生人天中,所得往返用具,象马等座舆,若生天上,得乘天宫。
◎若于讲法处,劝人坐听经,是福因缘得,释梵转轮座:劝人坐听经,其福所感受,得生人天,或如帝释梵王,及转轮王,所坐之处。
◎何况一心听,解说其义趣,如说而修行,其福不可限:定心静听,解说义理,如经所说,依而行之,其所有福,不可限量。
◎须臾间闻,是人功德转身得与陀罗尼菩萨共生一处:陀罗尼总一切法,持一切善是诸菩萨共修法。
◎此〈随喜功德品〉、〈分别功德品〉:闻法自持法,复能劝人闻法,能深生信解,受此妙法华经者,即使是须臾间闻,千万劫难遇,如是自持、劝他修持,宏通是法其福难量。
◎于前第十七品,一会之大众,闻之得种种之功德利益,分别功德品者,即分别其功德之浅深不同。
【经文讲解】
为令众生自闻劝他,无非谓佛所说法时,欲令十方世界,统合一佛国土地必震动,令诸众生见闻说法,如佛说法殊胜之处。
这品就是第十八品,快要结束了。大家要很用心体会,这个《法华经》第十八品中,是在告诉我们什么话?我们含义、教育在哪里?所以我们要很用心,好好听,深心理解。来,要告诉大家,说法就是只是很期待,期待人人法若是入心,还能够与大家分享,成为他用。我们自己了解,与人分享,而他也一样了解,同样,他也能够应用。人人了解、人人应用,这就是佛陀想要传的法,希望要让众生人人普遍,而且不是一个、两个,他期待的就是「五十人」,五十代。岂是五十代就好呢?「五十代」只是一个譬喻而已,譬喻我们日常的生活,五根、五尘,日常生活中,是不是根对尘有清楚、明朗呢?意识去对这些根、尘,而识明朗,我们自然不会迷失自己。所以我们要好好用,听,要好好听。
所以,「为令众生自闻劝他」,这是佛陀的心意。第十八品就是要人人,将法好好对准传,一个传一个、一代传一代,不会让它偏差,这是期待。「无非谓佛所说法时」。这是佛陀说法,希望后世的人讲法也是这样,用最诚意的心,与佛同样的心。佛陀在说法,他对弟子的盼望就是说有根据,人要有心来接受,用这种的心态。所以,「欲令十方世界统合」,很期待就是人人,都同时一心志来接受,这「一佛国土」。「地必震动」,你的心地、我的心地、我们大家的心地,能够这样结合起来,难免它会动一下。看看自古以来,这个山河大地不是都没有变。山河大地的生态有变,那就是地震时,那个地方陷下去,那个地方浮上来;土地本来有分离,忽然间合起来;本来是合起来,后来分裂。这个天地之间,自古以来就是分分合合,就有变动。
佛陀也很期待众生,众生的心地,过去的分、现在的合。因为我们人人本具佛性,是为何大家找不回来,自己的真如本性呢?人人修行,同时修,却是无法同时得,这是凡夫。观念、见解各有偏差。这种的偏差观念,哪怕是听法,还是各人听各人的,见解不相同。佛法到底能够在人心,人的心中又是能够接受多少呢?各人有异见,有异见,不一样的见解,若这样,这人间,佛法要能够对准传是很难。
所以,「令诸众生见闻说法,如佛说法殊胜之处」。就是期待这样,人人与佛的心态一样。我们若是用凡夫心,人人心地各有偏见;必定希望人人要有这个心,心地要结合起来。看看佛陀说法,《法华经》开始佛要讲法了,地皆震动;这就是说法能够影响人的心地。因为我们的真如,还是如如不动着,要赶快将它摇醒过来。同样的道理,现在就说要让它心地整合,有移动才有结合,希望众生心就是佛心。佛心原来也是众生心,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希望这个无差别,真正显出了无差别相。
所以,「令诸众生见闻说法」。不论是佛的知见、众生的知见,希望众生听佛的知见、合佛的知见,所以,来以佛的心说法给众生,众生也能够受法教;受佛的教法,他也信受如法再传法。这是同一种的法,我们第一代传就是同一种。我们,佛心,佛展开心怀说《法华经》,我们也得打开心怀,接受佛陀所说法。而我们接受了佛陀所说法,我们要如佛修法,真诚来修。自己自修,再劝人修;自己闻法心开意解,再劝人闻法,同样心开意解。希望人人同用一个方法,如法对准。我们也说过了,传了第五十位,再回过头来与第一位没有差别,意思也就是这样。若这里不同、那里不同,一代一代偏了,这样差毫厘、失千里,这个法偏到第五十人,又是什么法?是很担忧,担忧法有所偏。
所以,我们现在第十八品,也将要结束,我们对准前面所说,是不是有偏差?我们现在听法,与古代,与佛的时代有没有偏?时代在变,当然时代可以变,法呢?法不可变。法是要应时代,适应现在的时代,但是精神理念是一样。佛陀那时说法,无法与现在这样的说法一样。就像佛陀在印度,用印度的语言,那个时代人类稀少,生活完全是与现在不同。曾告诉过大家,印度那个时代总人口数,以现在的科学去类推算出来,去探索出来,那个时代印度人口,是我们现在(二0一八年) ,台湾同样的人口数,差不多。台湾这么小,印度那么大,可见在印度会觉得人口很少。但是佛陀说法,虽然经典记载数字都很大,那是心灵。
就如在开医疗志策会,议题差不多是在脑神经系统。人生为何有这个脑的疾病?脑为何会长瘤?时代进步了,现在的疗法如何开刀?过去整个脑都要拿起来,现在不必,这样微微的微创,那么大的脑,脑瘤要如何将它拿起来,减少那个伤痕的创伤?甚至现在也可以,瘤不必开刀割它,是用药塞进去里面,与那颗瘤一起生活;结果瘤,那颗恶性瘤不见了。这就是表达现在时代,现在人有病,有各种方法可治疗。过去只是生、老、病、死,有病了就是等待,等待死。
现在的人有病了,找各种各种的方法来治疗,已经临危的人,他能够再得救。本来中风的,也有整个都瘫在床上,一边在治疗,就是走路偏了,无法走,一直到开刀、复健。这位年轻的少妇,她这样,不论在哪一家医院,去开刀,屡次开刀就是没有效果。后来来到我们大林(慈院),我们的医生为她开了,开了之后叫她如何复健。复健明显进步,再更明显,能走路;再更明显,能跑步。而且跑得就像运动员一样,没有差别,爬山、走平地,这非常的稀奇啊!若是过去的人哪有办法?一瘫下去就是等最后的一天。但是现在的生活,时代完全是不同。
现在的社会人口多,思想复杂,如何生活,很不简单,大家在相处,那个身心凹凸,起落不平,很不平,甚至说话相互会争端多。因为人愈密集,事情愈复杂,愈靠近,是非愈多。
不就是前面都在说的吗?口气以及那个五官形相,不离开在眼、舌、鼻、齿、唇,都在差不多这样的地方,这全都在为我们描述着,看事情不同。以前的时代在看事情很单纯,人也没有很多,山河大地很自然,而要说的话也没有很多话可说,因为要与一个人说话就不简单,而说话是走近来说的,远远也听不到。现在这个时代不是,我坐在这里,就可以借重现在的科技,就能够传遍千万里了。大家都听,能够了解师父这句话,大家同时听。「对,我很欢喜,这句话,我记得进去,我还能够传得出去。」这是在现在。
而若一句,觉得大家担忧啊!传,担忧。师父说,现在的时代是这样这样。「是我有这样的问题,我担忧。」又有人说:「不是你的问题而已,我也是有这样的问题。」这彼此的问题互相检点。也有听到这个法,想到我与谁如何,或者是想到谁与谁有什么事情。他听法没有受用,又将法拿去用在人我是非,这也有啊!各人不同的心态,各人听法受用不同。有的人就是听法之后,对自己有受用很大,过去的错误人生,听法,他改变了;有的人借听法来攻击别人,也是有。总而言之,人心就是这样凹凸不平,佛陀希望让人人的心,心地平。所以前面告诉我们,要看重因果,我们要如何与人结好缘?缘,就是人与人互相见面,见面,你说的话我很欢喜;你与我的缘很好,恨不得你与我常常见面。
这种,要如何将人缘建立起来?佛陀会成佛,那就是福缘;造福人群,人缘很好,一直累积到最后因缘具足,他成佛了。任何一世无不都是,教化众生、利益人群,这就是修学佛法。我们听法,我们也希望与佛同等,我们转变我们的心,凡夫心转过来,行菩萨道,最后我们也期待造福缘,能够因缘成就,也能够成佛,所以叫做学佛。我们不是仅仅学菩萨,我们学菩萨行菩萨道,盼望将来成佛。所以我们也很期待,不要做那个,让人看到就讨厌的形象,或者是口出恶言,就像臭气一样,不可以。所以希望大家要好好结好缘。
所以前面的法就是这么说:「为人所喜见,口气无臭秽。」
我们说话口不出恶言,就是不臭;你若口出恶言,说臭话,这就是臭气。所以,要像优钵花之香;说出来句句都好话,人听得进去,又能够改变烦恼成菩提,这叫做优钵花之香。这「常从其口出」,能够帮助人的话,我们能够常常说,说好话,让大家去掉无明、去掉烦恼,成就菩提。这也就是我们需要学的。所以,「若故诣僧坊,欲听法华经,须臾闻欢喜」。我们听人讲法了,之后我们还是常常要亲近,能说法的人。听,听经须臾,不用很久才听懂,因为他常常在听。若是有常常来听,须臾间一句话,他就能够体解很多。这种心法喜、欢喜;我们劝人听的人也欢喜,听法的人也法喜。所以「今当说其福」,现在开始说他的福了。
接下来这段文说:「后生天人中,得妙象马车,珍宝之辇舆,及乘天宫殿。若于讲法处,劝人坐听经,是福因缘得,释梵转轮座。」
这些人听法之后,须臾间闻就欢喜,这样的人听法之后,他有什么福?现在告诉我们。
「后生天人中」。就是这辈子听法,听得很欢喜了,法入心,想到这个法就欢喜,道理常常在我们的心,得法,心欢喜。这样,「得妙象马车」,以前的交通是骑马、骑象,或者是用象、用马来拖车,富贵的人,他们有象、有马、有车,可做他们的交通工具,他们里面装饰得很好。「珍宝之辇舆」,座车的车位,将它做得那个椅子,这样装饰得很漂亮。你们有看到人家现在,在抬辇轿吗?那叫做辇椅。而这装在车子的里面,车的位置、椅子等等,他都用珠宝等等来装饰它。
「及乘天宫殿」。有的不是仅仅,坐象、马载来的车,不是,有的是连宫殿就全都来了,这是天人。因为生于天人中。人间虽然富贵人,他进出交通的工具也很漂亮;因为一辆车几千万,还要装修得很好,还不如天人,他连宫殿都这样同时下来。他,人连移都不用移,宫殿这样就出来了。这是很不简单,修多少福才能够在人天中,享受这么大的福。所以,「后得生人天中,所得往返用具」,就是这些东西,这些交通器具。「象马等座舆」,在坐的那个椅子。「若生天上,得乘天宫」。这就是这样过来。
「若于讲法处,劝人坐听经,是福因缘得,释梵转轮座」。劝人坐,听经;「来啦!来这里坐,来这里听经。」或者是人进来了,我赶快移一个位子让你坐,拿一张椅子让你坐,坐安稳下来,来专心听经。「其福所感受」,只是这样移一个椅子,一个位子让人坐,这样他的福所感受的,就「得生人天」。因为他很虔诚,让人来听经,听经这个人若有感受,他能够再将他的法再传给别人。这个传法,因为是传法的福报,所以福报很大。
「或如帝释梵王」,或者是将来生在天宫,就如帝释一样,梵天王一样,这样的生活自在。所以,「及转轮圣王」。若来人间,又有那个因缘寿命长,国家和平,人民相处祥和,好的国王来领导,能够教化众生用法化治。这譬如轮王所坐的地方。这就是我们讲《法华经》,劝坐、令坐,或者是拿椅子让人坐,这样都有功德。大家心会想:怎么这样?真的要修成佛,就没有那么简单了,怎么会只是拿张椅子,就那么简单?让一个位子给人家坐,就那么简单有福?这样就不用修行了!
这个「简单」是要告诉你们,我们平时就是要修行,修到这么诚意。我们能够放下身段,什么时候都有办法让位给人坐,有办法拿椅子给人坐,这是因为你很有修行,该修的行,你都修了,该听的法,你都听了,该做的事,你都做了。就是哪怕这么低微,你还是很虔诚,没有漏过一个人,你都希望他们安稳坐、安稳听,是不要听错了。就是要说,我们很有修行的人很愿意,还是虔诚要教人听。人家来听,我们很欢喜成就听法、安心听。这是表示至高无上的诚意,是表示我们修行修得很好,能够做出这样的事情,当然功德就大了。
有时候我们若看到,某某人是很有成就,进来在这样的团体,他还愿意,慈诚就是愿意去站交通,去替人搬东西,凡是大家都在做的事情,他全都做,没有人知道他是什么身分。但是他做比人家还多,做环保做得全身汗,但是他做得很欢喜。回去摇身一变,哇!是某某大机构单位的董事长。他总是有这样的福,再来造这样的福。因为位级高,人人称叹,来做那个弯下身体,去将人家丢掉的东西,去捡回来,去回收,这样做极低微的事情,这让人很赞叹。同样的道理,你很有修行,你做很卑微的事情,这叫做「诚意」。
接下来就说:「何况一心听,解说其义趣,如说而修行,其福不可限。」
这段文就为你们说出来了。我们不是仅仅让位给人坐,拿椅子给人坐,让人安稳心听法,我们自己一心听,我们的心都没有偏掉,从头到尾现在还在,还是在听。这种一心听经,都没有让它漏掉,这样经与法都入我们的心里。不只是入我们的心,我们还「解说其义趣」。经听得很详细,人间事与理,脱离世间法,这个真道理能够会合起来,这不简单。所以,「如说而修行」。你就像这样一心听,还能够解说,解说之后,我们自己还能够身体力行,这种福是无限量。
所以这是定心,我们修行已经修到心很定,没有偏差,没有起心动念,听法始终一贯,从头到尾无漏。这种「定心静听」,心要很静来听,静寂清澄,就是这样很寂、很清,这个心来听,听了之后,如法来解说。佛的心,他的本怀来讲这部经,这部经是佛心所宝藏着,现在畅演了。这样很欢喜,佛陀终于有机会将它说出来了,所以我们静心听。我们要解说,佛心中所保留着的这部经典,我们要替佛解释义理。因为时代的不同,原理不变,道理没有变,但是人事变迁,随这个人事的生态,我们要说出了佛心所宝藏着的这个经典。说,解说义趣;我们用很定的心听法之后,我们来解说,佛陀心怀这部经的意义。「如经所说」;就像经所说的,「依而行之」,我们要身体力行。「其所有福不可限量」。我们若能够照这个道理,原原本本全都将它会合,能够法没有偏差,这样照这个义、道理,这样说得很清楚,这实在是很不简单,福不可量。
何况在「须臾间闻」。前面我们说「须臾间闻」,这个人「功德,转身得与陀罗尼菩萨,共生一处」。
我们过去就是这样,长长久久在薰习,知道、知道,到现在有那个因缘,不论是劝人听法的人,过去一直就在听法;
让他劝,来听法的人,过去也已经有薰习。
所以因缘会合,在这个地方同一场的听经,同一个时间「须臾间闻」。
我们过去听很多,不一定每一段文我们都很清楚,但是今天这段文,我了解,很清楚了,法喜充满,转一个身,就得与陀罗尼菩萨共聚一处。
「陀罗尼」,我们之前说过了,就是「总一切法」叫做「陀罗尼」。我们「总一切法」,要「持一切善」,这叫做菩萨。所有的法全都知道,没有漏掉,还得要发心立愿行菩萨道,就是奉行一切善。一切善,就是造福人群、度化众生。所以,佛陀所有的法,全都「总一切法」,我明白了,因为现在听到这句很契机,我终于全都明白了。因为这样,我将所有的法,就用在我要行菩萨道,所以「总一切法,持一切善」。这是诸菩萨共修法处,大家共同要修行的地方。
「此〈随喜功德品〉、〈分别功德品〉」。这段文现在要结束了,再提醒我们一下,这就是随喜功德。前面是第十七品,是分别功德,现在这品是随喜功德。所以,「闻法自持法」。我们在这个地方听法,听了之后,我们自己又自持,还再「复能劝人闻法」,再劝人去听法。「能深生信解」;我们自己听,我们劝别人听,让大家都能够很深入,这本经内含的意义。这种受,能够解,了解之后还能够很深的感受,感受到这部《妙法莲华经》,这就是要让我们,很用心体会得到。
所以,「即使是须臾间闻」,哪怕让我们这样一下子接触到,这是「千万劫难遇」,这是我们要很了解。一下子接触到,其实刚刚就说过了,已经过去就是一直听、一直听,我们要长久听经,虽然不知道,我也再听,一直听到现在,「这句话,哦!终于我听懂了、了解了。」就是很耐心听。所以听,在这个很紧要的关头,这句话我听懂了。
(
所以,不是非常长全都听、全都懂;有的人听很长就是懂一句,这一句就概括了一切,这很重要
)。
这部经全部的意思,原来关键就是这样。」这就是「须臾间闻,千万劫难遇」,果然这部经是千万劫难遇。「劝他修持,宏通是法其福难量」。自己自修持,又劝他人修持,这种这么宏大的道理,我们再将它弘扬出去,这样实在是很不简单,福绝对是很多,难量啊!
所以,这是在前面十七品,一会之大众,闻之,得种种之功德利益;在那个时,这样听了之后已经也有受益。
〈分别功德品〉,那就是分别我们功德的深浅不同。这在上面,就是所说的种种福、种种善,将它做一个分别,将它衡量一下,现在是劝听经的功德,大小也将它衡量一下。
总而言之,经典不论你是如何看、如何听,我们的根机,时、机,我们会合起来之时,这就是我们心所得。最重要的,我们听经要根、尘与识会合,我们随时心地,大家共同一致。过去的凡夫心这样浮浮沉沉,现在大家要听经之后,过去如何修?修多少?又再能够这么虔诚,放下身段等等,这无不都是表达那个诚,诚心不退,这种分毫就是功德,有这么大。请大家要多用心!
本文选自: 静思电子书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xOTc4ODM3MA==&mid=2247506589&idx=1&sn=abce333990f5e462d535120ca1ee7ff9
静寂清澄
「静寂」即心不动念,心念清静,心能平静,智慧就会明朗,判断力也就会增强,好比一面明镜,自然能清淨地映照外境,犹如清静的湖水可以映照明月. 菩萨的志愿要如青松一样,经得起风雨的考验,更要有将强的魄力,勇于接受磨练。
最新文章
1654-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53-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50-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51-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52--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49-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48-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47-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46-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45-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44-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43-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40-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41-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42--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39-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38--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37-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36-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35-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34-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33-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30-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31-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32-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12-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1629-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28-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27-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26-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25-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24--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23-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20-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21-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22-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19-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18- 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17-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16-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15-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1614-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1613-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1610-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1611-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1612-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1609-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1608--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1607-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1606-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