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顺法师
著
成佛之道
就像这个杯子正在落向地上,马上就要摔得粉碎,这个人还在上面画画呢!有什么意思?我们很多人这辈子做的事,不就是在这样一个马上就要摔得粉碎的瓶子上面泼墨作画,提字留念吗?“到此一游!”是,好好提,马上就碎了。想想是不是这样?
讲到这儿,因为在场很多是年轻的师父,出家不久,有一些对于无常的逼恼,无常的逼迫,生命的苦,可能感受不是那么明显。当然不是说年轻的师父们就都这样,从前也说过,有个师父曾跟我说,从他小时候六、七岁记事开始,一想到死亡就特别心生恐惧。六、七岁时,别的小孩玩泥巴玩得不亦乐乎,他每天吓得躲在被子里瑟瑟发抖,为什么?想到了死亡。当然现在肯定不会了,因为他现在安住正法。那个时候他那种恐惧不是一种杞人忧天的恐惧,那是他善根发的一种表现,没有这个,就没有他的年少出家。他的义趣就很真实很强烈,原因也很明确,我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生命里其他的一切在我面前都是那样苍白无力,就像这个杯子正在落向地上,马上就要摔得粉碎,这个人还在上面画画呢!有什么意思?我们很多人这辈子做的事,不就是在这样一个马上就要摔得粉碎的瓶子上面泼墨作画,提字留念吗?“到此一游!”是,好好提,马上就碎了。想想是不是这样?但是并不是每个年轻的师父都有这样的义趣,不过我们能出家也是善根发的一种表现,只是这个方面的意识可能一时没觉醒,那有一些过去古人说的话可能对我们就有所策励。
禅宗分五家,其中法眼宗里有个了不起的祖师叫文益禅师,他有一首诗对我们领会无常、领会空是很有帮助的。因缘是什么?南北朝时,南唐后主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是他写的),他爸是李璟,在文艺上算是比较有成就的。李璟请法眼文益禅师入宫应供,请禅师赏花、作诗。过去很多祖师大德是样样拿得起来、放得下的,他们作诗本身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学、能力,而是为了点化应机的众生,所以即席作了一首:
拥毳对芳丛 由来趣不同
发从今日白 花是去年红
艳冶随朝露 馨香逐晚风
何须待零落 然后始知空
禅宗语录上有记载,这是法眼文益禅师应南唐主李璟请,赏花时作的诗。“拥毳对芳丛,由来趣不同”:“毳”本身是指鸟兽的细毛或细羽,“拥毳”指当时禅师自己穿着一件细毛织的僧衣。我们都是一样赏花,恐怕我们内心的运作不一样,你看花可能是耽着于色香,乃至于五欲驰骋,但我看花不一样,怎么不一样呢?你看花只看眼前,我看花是想到“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老僧头发今天已经开始白了(其实是刹那刹那无常变化的意思),但是花看起来还是跟去年一样,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但是,难道你看着跟去年相似的花,真的是常恒住不变异的吗?真的是常法吗?其实它也是刹那刹那无常变化的。你认识不到它刹那无常的变化,那我跟你说一些它显著的变化——
“艳冶随朝露”:你现在看到的花,是这样的娇艳美丽,但这个美丽是这样的短暂,就像朝露一样。有一首乐府诗里说到“朝露待日晞”,指的是早上叶子上的露水,太阳一出来马上就没了,所以用朝露来譬喻那些美好但不久住的事物。这花顔色的鲜艳美丽,实际上也是跟朝露一样短暂不久住的。“馨香逐晚风”:你闻着花很香,陶醉于此,可是晚上一阵风吹来,它也就没了。为什么?花零落了,难道香还能永远如故吗?有一个词说“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但那是暂时的,晚上吹一阵风就散去了。这是从色、香两方面来说明花的美丽现象不久住。唐主看到的花,在法眼文益禅师那里只是在逐色、逐香而已,你眼睛看到的不就是光线吗?鼻子闻到的不就是香吗?你不就是把这些组合在一起,认为有一个花的实体吗?实际上就是在逐色逐香而已,你所追逐的色就像朝露一样不久住,所追逐的香会随晚风飘去。请问:现在的美丽在哪里?所以就有下面一句——
“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你所贪着的现象,本质上就是这样一些缘起假合、非常的东西,你认为有一个属于它的美丽,那只是你自己内心的计执而已。你如果真认识到这些,何必要等到花儿零落了才知道原来到头一场空?说的是花,实际上是在喻人——不仅仅是外境的人,更重要的是有情生命的当体。这就是我说的,我们虽然在一切有为法上来认识无常,但更重要的是要反观生命的当下。这是一首好诗!特别对于诸位年轻的师父来说,对于你们未来过个二三十年、四五十年,白发出现了,但是你当下就应该知道“发从今日白”!如果没有这样认识的话,你内心中不叫作有佛法。还有这一切所贪着爱恋的境界,你要常常问自己一句——“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不管是身心的境界,还是外在的境界,要有这种观察。
“拥毳对芳丛,由来趣不同。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艳冶随朝露,馨香逐晚风。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文益禅师的这首诗很好,这不是世间人的诗,是我们过去祖师大德用来说明佛法的诗句,所以大家要背一下!一方面我们自己来受用,一方面我们日后可以用来方便说法,这是自利利他都有用的东西。
这里说“发”、说“花”,让我很自然地想起北宋另外一位禅师的诗,这位禅师叫圆因法师,他这首诗说得更白。圆因法师有几首诗特别好,都是劝世诗性质的。劝世诗的意思是说,他诗句很白,没有特别讲究工整对仗(但不意味着没有),意思看起来浅显,但内容都很好!这样的诗,希望大家多学点,因为这里面说的都是佛法。也是谈花,也是谈白发,你看他是怎么谈的。
去岁残花今又开 追思年少忽成呆
数茎白发催将去 万两黄金买不回
有药驻颜真是妄 无绳系日转堪衰
此情莫与儿郎说 直待儿郎自老来
“去岁残花今又开”:出家人的看花草,真的应该跟一般世俗人不一样,世俗人是贪色逐香,出家人看到的是今年的花,但是他心没有黏在所谓的现在相上,他看到的是流动的因缘。法眼文益禅师那首诗里有过去的因缘“花是去年红”,也有未来的因缘“艳冶随朝露,馨香逐晚风”。他是在一个动态流中来认识观察诸法的,心并没有黏着在现在的色香味触的和合上,所以他内心中总是有无常法印住持。他看到了法的前后关联,就是缘起的无常。缘起的无常,又不是断灭的,现在的花盛开跟去年的残花有关系,但又不是去年的花,这叫“去岁残花今又开”。然后他想到“花残花落花复开,年少一去不复来”,花今年残了落了,但是明年还会再开,年少的光阴一去还会再来吗?所以这位禅师看着正在盛开的花心里想:我那年少的时光都哪去了?“追思年少忽成呆”!
“数茎白发催将去,万两黄金买不回”:他追思年少的岁月,看看自己今天头发开始有几根变白了。仅仅是几根变白,他就知道这是自己衰老到来了。一个人衰老到来了,死亡离他还遥远吗?秋天都到了,冬天还遥远吗?而且这逝去的光阴,黄金也好,权位也好,买得回吗?我们在讲世乐非依时提过,就在现实生活里,真的有富豪进了ICU重症监护室,家属拿着几百万现金往那一堆:“你一定要把人给我救回来!”把医生想成什么了?他要能救回来,绝大多数医生肯定给你救回来,不一定说他的医德高不高尚,他职业习惯就是把人捞回来。你要说每一位都特别高尚,像天使一样,那可能也不是,但他的职业习惯就是救人,不需要特别怎样,你以为这样就可以改变什么?“万两黄金买不回”啊!
“有药驻颜真是妄”:有人说有长生不老药,能让人永不老去,这可真是虚妄事。我们都知道诸行无常,说有一个药能够让人一直驻颜不老,乃至长生不老,那可真是妄言。虽然说长生不老药,青春永驻药,很多人好像一想是妄语,但内心深处总希望有一个什么东西能让“我”一直存在下去,那不是一样的妄执吗?这个药可以是广义的,不一定是吞服的,也可能有个什么法,修了就长寿了、不死了,很多人不就在求这样的法吗?特别是一些外道,没有这种无常正见,不就是在求这样的法吗?这可真是颠倒虚妄。“无绳系日转堪衰”:日头东升西落,光阴也在这东升西落中一天天逝去,所以想要抓住时间时,人们往往说“系日”,拿根绳子把太阳系住,好像时间就可以停住,年华就不会老去一样。可光阴是系不住的,找不到这样的绳子来系住太阳,也没有办法来抓住时间不让它流逝。
“此情莫与儿郎说,直待儿郎自老来”:他内心对此感叹道:“这件事情可不要向这些年轻人讲。为什么呢?等他们自己老了就明白了!”那我现在跟我们年轻师父们讲这话,不是正好违背他老人家的叮嘱了吗?他最后一句太有意思了,当然了,我们都能理解这是他老在说反话。“这个事情,你不要向那些年少的儿郎说啊,说了也没用,因为他们就知道执着于自己好像可以这样一直年轻下去,生命可以这样一直持续下去,被眼前的一些妄相所迷惑了,心黏着在眼前这一点点事情上,认识不到生命之流就像川流不息的河一样,没有任何一个刹那是停住的,也不可能永远这样。因为你现在跟他说这些道理没有用,你等到他自己老了,饱受岁月摧残了,他就都明白、都知道了(也晚了)!”这是他老反话的教诫,告诉年轻人:不要依恃着自己年轻,以小卖小。以老卖老固然是不应该的,以小卖小更是愚蠢!哪个老人没有年少的光阴?哪个病患没有过少壮时?但是又如何?“数茎白发催将去,万两黄金买不回。”
(学僧:圆因法师太有才了!)你们也要如圆因法师这般,不但有才,最主要是要有法。光有才,没有法,有什么用?前一阵去厦门参加讲经交流会,然后去拜望我师父,在我师父那有一个在家众,练武出身,当时就在说一些世间人他们的意志力多么坚强,包括他们怎样在自己领域里因为下过工夫,所以怎样地与众不同。特别是说到一些练武之人,意志力坚强到什么程度。我就跟他说,他意志力是有,坚强像金刚石一样也是可能的,但是他如果没有智慧来判断该怎么用、该用在什么上,那不就是拿一个钻头到处乱钻吗?很多世间人称叹的有才、有能力、有毅力等等,或者是这些世间的才能,为什么不是佛法中真正值得赞叹的?就是因为他们有着战略的问题,有着方向上的错误,只懂得用那些在生死中搏浪。生死大海,你再怎么搏浪,最后还是淹没无余!没有把它用在正确的方向上。这也是同学刚才赞叹有才,我说有智慧才更重要!他如果光有才而无法,他写的东西我也不会谈,为什么?对我们无益。正是因为这里有法,才跟大家谈一谈。
光明讲堂
依下能起上 依上能摄下
随机五三异 归极唯一大
不滞于中下 亦不弃中下
圆摄向佛乘 不谤于正法
图片来源丨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