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之道丨74、自誓尽行寿,皈依佛法僧

2024-07-11 17:48   安徽  

印顺法师


成佛之道


  “我宁今死殁,不邪命长活,我纵能久住,终是死苦性。”我现在就算马上死了,也不用种种不应该的手段去活。为什么呢?因为就算这个坎儿我过去了,还能再活一百年,到头来我不还是要面对死苦吗?那我现在付出的这一切所谓背叛等等,有什么真实意义?如果我们真的对此产生了胜解,也因此做了这样的抉择,身心确定,那你也就身心安然,所以在论的长行里说:“凡发愿受持皈依的,哪怕是生死关头,也不能中途变悔。”这不是强迫人不中途变悔,而是真正认识到“变悔才是傻呢,不变悔才叫作有智慧,才叫作对生命有正确的把握”,这是基于智慧的抉择,而不是基于宗教的狂热。



刚才同学问到,皈依之后怎么让三宝的这些功德,时时能在心中现起,乃至在自己的身语威仪中呈现出来对三宝的皈敬?这就涉及到修习皈依的问题,下面这一颂要谈的就是皈依仪式和修习皈依的问题。怎么样来完成最初的皈依?皈依之后又应该如何?就这里要说明的事情,跟同学所问的也是相关的。前面谈的都是抉择应该皈依,也就是皈依佛法僧三宝;现在抉择好了,就说到怎样皈依,和怎样来修习皈依。

甲二 皈敬三宝

 乙二 皈依事修

自誓尽形寿,皈依佛法僧。

至心修供养,时念诸胜利。

这一个偈颂中,实际上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皈依的事项,也就是皈依的仪式,应该怎样去完成最初的皈依。二是皈依的修习。通过皈依的仪式,完成了最初的皈依,那么,平时在自己的生命中,该如何从这个良好的起点来导正自己的身心,让自己的皈依转向深化,得到更大的利益?长行说:

佛法僧三宝,是没有污染的,具足功德的,所以是真正的皈依处。

这相当于把上面为什么皈依三宝的内容,做了一个非常简单扼要的概括。因为佛法僧三宝从他的真实功德来看,是没有污染的,具足种种清净功德的,这就给我们生命根本问题的解决,确实提供了非常可靠的帮助,所以我们应该皈依佛法僧三宝,三宝才是真正的皈依处。那如何来受皈依呢?

受皈依的,先要恳切忏悔,生恭敬心、清净心。

这是第一步,因为我们的皈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决定。我们决定皈依佛法僧三宝,用今天的话说,这是自己信仰的确立:“我已经确立了我这一生是以佛法僧三宝作为我生命中最根本的依靠,我要用佛陀的教导作为我人生最根本的原则、最根本的依据”,是这个意思。而不是世间报纸怎么说,别人怎么评论,就怎么来决定我的进止,不再是这样了。那这样重大的事情,是需要很殷重的发心的,也就是把这件事情看得非常非常重要的意思。比如世间人,有的去相亲,把这件事看的非常非常重要,左打扮右打扮,然后怎么怎么样的,那叫作他对这件事有殷重心;或者有的买彩票,又求又拜的,一定一定要怎么样,那叫对买彩票有殷重心。我们不一样,我们真的抉择了三宝是唯一可靠的皈敬处,对于皈依三宝这件事生起了殷重心。有了这样的殷重心,恭敬心、清净心才更容易生起,也才会真的把这件事看成是最重要的——不是一般的重要,是最重要的。然后对于三宝,包括面前的皈依本师,也才能生起非常的恭敬心、清净心。

说到恭敬心、清净心,前面那一句话说了一个方便,叫作“先要恳切忏悔”,这确实是。我们都是佛教徒,也都修习过,也都能感觉到自己在佛前恳切忏悔的时候,身心更加收摄、更加清净、也更加凝定了,所以确实有这样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引导信众的时候,也可以有这样的方便,上来先殷重忏悔,忏悔过去种种的问题,然后对于佛法僧三宝才更容易生起恭敬心、清净心。



长跪合掌,在皈依本师前,依师长教,“自”己立下“誓”愿说:“我弟子某某,‘尽形寿,皈依佛’,两足尊;尽形寿,皈依‘法’,离欲尊;尽形寿,皈依‘僧’,众中尊(三说)。愿大德忆持,慈悲护念,我是优婆塞。我从今者乃至命终,护生。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三说)(依《大名经》及律说)

自己要长跪合掌,在皈依的本师前,听从师长的教诲,自己立誓愿来说下面的话。这就要说到一件事,就是我们大家对于现在常看到的皈依仪式,和皈依最核心的东西之间,有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皈依最核心的内容,也就是这个要皈依佛法僧三宝的人,真诚恳切地发自己皈依佛法僧三宝的誓言,是他自己诚心诚意、自觉自愿地皈依三宝,而且把这个宣诸于身、语,身体是恭敬的——长跪合掌,语言是真实恳切地说皈依三宝的誓言,这就是皈依最核心的东西。

那么我们现在汉传佛教传皈依的时候,请师、请圣、忏悔等等这些事情是怎么回事?其实这些仪式是有一定作用的,前面说生恭敬心、清净心,包括恳切忏悔等等这些,都是皈依之前应该具足的身心状态。比如请师,是有助于要受皈依的这个人建立或者强化他的恭敬心的;忏悔容易让他生起清净心,特别是在家众,心平时可能比较散乱,可能跟一些染污意相应的比较多,那现在通过忏悔自己过去身语意的问题,清净心会强盛一些,这也是一些方便,当然,这个方便是可用可不用的,看在什么场合、什么人、什么情况。

皈依最核心的东西就是“自誓尽形寿,皈依佛法僧”,大家以后如果去看律典,律里记载这些在家众的皈依都是自己说誓言的:“我从今以后,尽形寿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为优婆塞……”。如果现在的信众自己不知道这样说,也可以依师长教,教一句说一句,但是应该在皈依仪式之前,让信众懂一点皈依是什么、皈依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要皈依等等有关三宝功德的事情,这样,对于他在皈依的仪式中能够生起更强的殷重心、清净心、恭敬心以及更强的皈依意乐都是有帮助的,这是针对我们现实的情况和皈依本来的义趣,跟大家介绍一下。

中间那些自誓的内容,首先是三句皈依的话:“我弟子某某,尽形寿,皈依佛,两足尊;尽形寿,皈依法,离欲尊;尽形寿,皈依僧,众中尊(三说)。”大家早就知道了。那“愿大德忆持,慈悲护念,我是优婆塞”这句话是对皈依本师说的:希望您记得也证明这件事,我从今以后是个优婆塞了,希望您能够慈悲护念于我。然后说三结的话:“我从今者乃至命终,护生”,这是不杀生义。最后是三结:“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三说)”。要在皈依本师前来这样说,这就是最简单的皈依仪式。当然,如果时间允许、环境允许,也可以前面先顶礼——礼佛法僧;然后再忏悔,令身心清净,堪为道器;然后再做这样的三皈;最后如果愿意,可以做一个回向。这就是一个很简单的皈依仪式,最核心的元素都具备了,这样的皈依可能五分钟,最多不超过十分钟,就能够做完。不一定非要那么吃力——动员很多人,铺张其势。也不一定,看因缘。



凡发愿受持皈依的,哪怕是生死关头,也不能中途变悔。

这是不是有点勉强人?或者说要求有点高?这其实就是皈依的意思。为什么生死关头,这个人会变节、改悔?

学僧A:心志不坚定。

再深层的原因呢?

学僧B:对三宝没信心。

人们抉择一件事情,如果有A和B两个方案的话,总是抉择他认为对自己最有利的那个方案,对不对?在生死面前,你或者作为一个佛弟子去死,或者你舍弃三宝而活;对于我们出家众,你或者破戒而生,或者持戒而死,这道选择题就两个答案:A和B,你怎么选?

这要是答考卷很容易,肯定选“宁死也不舍弃三宝,宁死也不破戒”,但是,如果生命中这个考卷摆在面前,你怎么选?为什么这么选?还是那句话,不是跟大家鼓吹狂热的信仰,或者是鼓吹狂热的宗教热情,而是理智地抉择:怎样才是真正对我生命有意义、有价值、有真正更大好处的,那我就选哪个方案。那这两个方向,哪一个对我生命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好处更大?如果前面抉择“世乐非依”、“三宝为依”,真学明白的话,你哪还用考虑呀?在《大庄严经论》里有一个偈颂:“躯命极鄙贱,云何违圣教?我今受佛戒,至死必坚持。”如果你真的抉择清楚了,所谓生和死的抉择,不也是“世乐非依”里所抉择的吗?“有生无不死”,你再怎么贪生怕死,再怎么出卖别人乃至出卖自己的信仰,你还能一直活下去呀?你还能不老、不病、不死呀?那不是妄想吗?既然这个五蕴身是没有什么真正坚实的,必然朽坏的,那你为什么因此而伤害自己,舍离能给自己带来真正利益的三宝?这个选择题很容易做,人们只是颠倒想而已,认识不到这个生命的危脆,躯命的没有坚实,是自己的颠倒想——常想、乐想、我想,导致了自己在抉择上出了问题。

真正有佛法知见来抉择的话,这道选择题还用想吗?我们前面为什么反反复复地抉择,就是为了形成这样的胜解。“胜解”这个词,同学们可能还不太熟悉,也就是对于某个道理、某件事生起了确定无疑的认知,不会被其他所改易。比如火烧手这件事,我们想都不用想,所以我们也不会没事把手放在火上烧一烧,这是基于我们对于火能烧手的胜解。那我们对于生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在这个生命中,哪些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哪些是没有什么真实意义的,有没有一个胜解?这就是我们学习佛法,明白道理之后,要下的功夫,你真的把它内化、上升、强化为自己坚固的胜解,那这个人的修行就稳妥了,一定要上升到这个程度。



在《菩提道次第广论》里有一个类似的偈颂:“我宁今死殁,不邪命长活,我纵能久住,终是死苦性。”我现在就算马上死了,也不用种种不应该的手段去活。为什么呢?因为就算这个坎儿我过去了,还能再活一百年,到头来我不还是要面对死苦吗?那我现在付出的这一切所谓背叛等等,有什么真实意义?如果真能认识到这点,这个选择题就容易:“我宁今死殁,不邪命长活,我纵能久住,终是死苦性。”这叫作有正确的佛法认识,这叫作有正确的抉择。上学期我们在抉择世乐非依、外道非依、三宝为依那儿,为什么反反复复这样来抉择?因为你对于这件事情如果没有成为不假思索的一种确定、一种胜解的话,我们很难说自己的这个信仰或者是这种抉择是真实坚固的,那也很难说能从此得到更多的利益。如果我们真的对此产生了胜解,也因此做了这样的抉择,身心确定,那你也就身心安然,所以在论的长行里说:“凡发愿受持皈依的,哪怕是生死关头,也不能中途变悔。”这不是强迫人不中途变悔,而是真正认识到“变悔才是傻呢,不变悔才叫作有智慧,才叫作对生命有正确的把握”,这是基于智慧的抉择,而不是基于宗教的狂热。

就是说笑,也不可说我不信三宝,或者说我不是三宝弟子。

说笑也不能说“不信三宝”的话,就像一个孝子,他跟谁开玩笑也不会拿他爸妈的生命开玩笑一样,他不会说:“等过两天,我爸妈死了……”,一个孝子会说这样的话吗?以此来譬说我们作为一个佛教徒,就算说笑都不能说“舍弃三宝”这样的话。

如皈依而又弃舍,生生世世,受苦无穷。

为什么?因为我们弃舍三宝,意味着内心是邪见占了上风,是贪嗔痴这些烦恼占了上风。你被烦恼占了上风,有后面的苦报有什么奇怪呢?烦恼从来都是给我们带来痛苦的,这不就是苦集二谛所说的道理吗?我们生命的当下有种种的不圆满——无常和苦,根本原因就是烦恼,这不就是苦集谛所说的义趣吗?这个人如果皈依而又弃舍,那只能说明他那个时候邪见炽盛或者是贪嗔痴等烦恼炽盛,导致未来的苦果是很正常的。所以,我们自己也要注意,不要让烦恼炽盛到那个程度。那怎么办呢?这就要说到下面怎么样来让自己的心多多地随顺佛法,多多地培养自己内心中对于三宝的信重,使皈依三宝的这种认识得以深化,这都是下面修习皈依里要说的事。最后是这一段的结说:

所以,要切记“尽形寿皈依”的誓言。

这主要是在谈皈依的仪式——“自誓尽形寿,皈依佛法僧”。







光明讲堂

依下能起上 依上能摄下

随机五三异 归极唯一大

不滞于中下 亦不弃中下

圆摄向佛乘 不谤于正法


图片来源丨网络


光明讲堂
佛法学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