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顺法师
著
成佛之道
我们有一些学佛人也发愿,发愿是好的,但是不落实到行动,你这个愿有什么用?那不就是空愿吗?欺天乎?欺人乎?自欺乎?我们要有这样的愿,同时也有这样的行才好,我们佛教有一句话叫作“行山填愿海”,要靠自己实际行持的巍巍功德山,来填满自己身心广大的行愿海。而不仅仅是发一些空愿,每一天都在那儿许个大愿,转头还是与过去一样的生活,一样的身语掉举,一样的放逸思维,那是不可以的。
下面我们向下学习,也就是《皈敬三宝》这一章最后的一个小题目,叫作皈依的体和义——“皈依体义”,这里面讲了两部分内容,一个是“皈依体性”,一个是“皈依真义”,我们首先来学习皈依的体性:
甲二 皈敬三宝
乙四 皈依体义
丙一 皈依体性
所说皈依者,信愿以为体,
归彼及向彼,依彼得救济。
皈依的体性是说,皈依到底是什么意思,能有什么作用。我之前也说过,寻求皈依意味着什么?就是在寻求一个生命根本问题的真实解决方案,这就是在寻求皈依。确定皈依之后,那皈依到底是什么?这就开始进入到一些深入的问题了,这最后其实是把皈依相关的问题深化了一下。我们来看长行:
皈依的要求,皈依的对象,皈依的仪式,都已经说过了。但“所说”的“皈依”,到底是什么呢?这是深切的“信”顺,信得这确是真皈依处,的确是能因之而得种种功德的。
首先谈的是皈依中必须要有真信——真实的确信。信什么呢?信所皈依的对像,确确实实是可值得信赖、可值得依靠的,确实能从这个皈依对象这里得到真实的帮助,来解决生命根本的问题,这是皈依中包涵的信的内容。有了这种深切的信顺之后,这个人的内心会怎样呢?就像一个人只相信钱才能解决问题,他会怎样呢?会掉到钱眼里,然后想尽办法去捞钱。同样,如果一个人真心信顺佛法僧三宝才是生命真正有价值、有意义,且能带来真正有价值东西的对象,那他会怎样?
知道三宝有这样的功德,就立“愿”做一佛弟子,信受奉行,恳求三宝威德的加持摄受。
他会真的把这些当作生命中最有价值,甚至唯一有真实价值的事,那就是学习佛法、实践佛法,这里用“信受奉行”来说;不是只有空愿。我们有一些学佛人也发愿,发愿是好的,但是不落实到行动,你这个愿有什么用?那不就是空愿吗?欺天乎?欺人乎?自欺乎?我们要有这样的愿,同时也有这样的行才好,我们佛教有一句话叫作“行山填愿海”,要靠自己实际行持的巍巍功德山,来填满自己身心广大的行愿海。而不仅仅是发一些空愿,每一天都在那儿许个大愿,转头还是与过去一样的生活,一样的身语掉举,一样的放逸思维,那是不可以的。为什么很多佛法的修习中,把皈依的修习放在前面,提得很重要:这个人真正把皈依这一法认识深刻了,修习坚固了,就能给他未来的整个修行道路打下坚实的良好基础。真实的皈依,就能够带来这样的转变。否则的话,万丈高楼从一个没有地基的地方开始盖,你敢住吗?你敢住,我都不敢想。
皈依,就是“以”此信愿“为体”性的。
皈依不是别的,就是这样的深信切愿,真的身心认同,确定佛法僧三宝有这样真实的功德,正是因为他们具有这样真实的功德,所以能够帮助我、救度我出离生死的苦海,能够帮助我解决生命的根本问题,是我唯一的希望所在,是我唯一的依怙所在,这是信;我们寻求皈依是为了解决生命根本的问题,光找到皈依处,自己没有行动是不行的,这就涉及到切愿。愿什么呢?愿以随顺佛法僧的教导,如说而行,最后出离生死苦海,得到究竟的安稳寂灭。是这样的信愿,真正的皈依是指这个。
如果以后有居士问你:“师父!我有没有得到皈依呀?”那你就要问了:“你有没有觉得佛法僧三宝有如是如是的真实功德?”“确实有!”“那你觉不觉得只有依靠佛法僧三宝,才可能得到生命真正的解脱安稳?”“确实是这样!”“那你的身心有没有愿意去按照佛法僧三宝的教导去实践呢?”“也有。”“那你的皈依很好!你确实有皈依!”人家问你有没有皈依,肯定不是问这个皈依仪式,因为仪式都经历过了。“师父!你看我身心里,现在有没有皈依体?”不用你的天眼,有也不要用,“所说皈依者,信愿以为体”,只要用这样的佛法对照着看一看,你就知道他这个皈依到底有没有。
好,下面是“归彼及向彼,依彼得救济”:
所以受了皈依,就要将自己的身心,“归”属“彼”三宝,不再属于天魔外道了。
什么叫“将自己的身心归属彼三宝”?也就是让三宝成为我们最根本的判断依据。真正有了皈依之后,即使世间所有人都说这件事情是对的,但是你用佛法一判断,这是杀生的恶业,不是善法,你是依靠佛法来作判断的,不是在看报纸、电视、大人物怎么说的,也不是看人多人少了,哪怕举世滔滔都是那样认为的,你拿佛法一判断,不是那样的,你可以自己一个人保持自己的清醒,当然了,不一定满世界打个旗子找揍,自己安稳住也很好,这叫归属彼三宝。自己的行为准则,再也不是世间人怎么说就怎么好了,而是真的依于三宝和三宝的教诫来作判断,身语意依此而发生转变,这是真正的“归彼”。
随时随地,都要倾“向彼”三宝,投向三宝的怀抱。
这种心情就像什么呢?
例如迷了路的小孩,在十字街头乱闯,车马那么多,不但迷路,而且随时有被伤害的危险。正在危急时,忽见母亲在他的前面,那时,他投向母亲的怀抱,归属于母亲而得到平安了。皈依三宝的心情,也应该这样。能这样,就能“依彼”三宝的威德,“得”到“救济”。
确实有这样身心的改变,自然就能够得到皈依三宝的利益,最后得到生命终究的救济。
在梵语中,皈依是含有救济意义的。所以,三宝的功德威力,能加持受皈依的,摄导受皈依的,使他能达到离苦常乐的境地。
三宝功德确实是这样,不过下一个偈颂(自力自依止)也说了,不是外在的三宝直接把那些功德给我们,这个道理从前也讲过:“诸佛非以水洗罪,非以手除众生苦,非移自证于余者,示法性谛令解脱。”不过也要认识到:确实是依三宝的功德,我们才能得到生命真正的安稳解脱。最后这句话是总承:
总之,从能皈依者说,皈依是立定信愿,恳求三宝的摄受救济。从所皈依的三宝说,不思议的功德威力,加持受皈依的,引摄众生,迈向至善的境地。
这是从两个角度来看,第一、从能皈依的人这方面来说,皈依是什么呢?“皈依是立定信愿,恳求三宝的摄受救济。”有的居士说:“师父!您帮帮我,我的烦恼比较重,自己有时候认不清”,这就是向三宝求救济的一种表现。“从所皈依的三宝”说,从被皈依的这一方——三宝来说,不可思议的功德威力,能够加持受皈依的有情,引导摄受众生,一步一步走向生命的真正圆满。
“所说皈依者,信愿以为体”,这是在说皈依到底是什么,这是说皈依的体。后面“归彼及向彼,依彼得救济”,是说皈依能有什么用。什么为体?信愿以为体。有什么业用?依彼得救济。“所说皈依者,信愿以为体,归彼及向彼,依彼得救济”这一颂,讲的是皈依的体性。
像今天说的“所说皈依者,信愿以为体”,在我们实际修行中有什么用?你看了这句话,学了这个偈颂,对于你修行,对于你修皈依,有什么帮助?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不往身心上学,不把它转化为身心如理如法的运作,我们学习佛法就所得甚少。那这一个偈颂对于你修皈依,有什么启发?很简单,既然皈依是这样的内容,是这样的确信、这样的切愿,那我要想加强我的皈依,想要修习皈依,就是在这两个方面去用功:如果自己的信受还不够确定,那就反复再去抉择。前面不都是在抉择吗?三宝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只有三宝才是归是向,余处非皈依(世乐非依,外道非依),为什么?这样反复地抉择,真的认同只有佛法僧三宝才有这样的功德。内心真正地认同了,就有了真正的信。然后,这个人真的信这一套了,他也就会行动起来,如果没有行动起来,总是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更信另一套。这个人对自己、对别人说:“佛法说的,我都懂,但我总是不能行动起来”,这不是因为别的,归根到底是他对佛法所说的这一套还没有成为生命中底层的东西,他底层还是世间法或者过去邪见那一套,认为世间是有种种究竟的快乐。他说:“没有啊,我没那么想啊。”但是在这个人耽着世间乐的时候,他的底层实际是觉得世间乐是真正有意义的,这就是一种乐颠倒想,就不是随顺佛法。
真的想在佛法中发起修行,首先真的得认识到:生命存不存在问题?是什么问题?有什么表现?(这要到“三乘共法”章才会广泛展开)对这些没有深切的认识和真切的感受,修行很难真正发起,甚至都不好说皈依能坚固到什么程度。
光明讲堂
依下能起上 依上能摄下
随机五三异 归极唯一大
不滞于中下 亦不弃中下
圆摄向佛乘 不谤于正法
图片来源丨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