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顺法师
著
成佛之道
我们今天读到的一些经书、论典,都是用什么换来的?是用生命换来的!是一般人的命吗?不是。是那些为教、为众生的人,用他们自己的生命换回来的。你翻开这些经书,难道只看到这一句一句费解的佛法吗?或者有时候还用不上的佛法吗?你难道没有看到先贤们那种如钢铁一般坚强的意志和他们抛洒的热血吗?
说到从经典闻,说到“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翻译名义集》里有一首关于西行求法的诗,非常著名:
晋宋齐梁唐代间,
高僧求法离长安。
去人成百归无十,
后者安知前者难。
路远碧天唯冷结,
沙河遮日力疲殚。
后贤如未谙斯旨,
往往将经容易看。
佛法传来中国,是由天竺或西域的大德传进来的,也是由我们汉人的出家师父们、这些大德们西行去求法请回来的,这首诗谈的是这些西行求法的人。中国古时候比较重视史料的记载,能看出西行求法的人在整个历史上其实是络绎不绝的,如果把今天我们跟南传佛教、藏传佛教的交流也算上的话,那就叫作到今天仍然在继续。
这首诗说“晋宋齐梁唐代间”,从两晋到宋齐梁陈,一直到唐朝,这个期间,“高僧求法离长安”,很多高僧为了去求佛法,从长安出发,一路向西。当时中国西行求法,主要是陆路。结果怎么样呢?“去人成百归无十”,史书上有名有姓被记载的,都是当时很有影响力的西行求法的人,有人统计过,到唐为止,大概是一百四十三人还是多少,只会比这多,不会比这少。回来的有多少?不到十个,“去人成百归无十”,不到十分之一。那些没回来的都怎么样了呢?很多就在路途上舍报了。这都是在说有名有姓的。因为一位法师出行,都会有很多随从,当时那些大德,有很多他的同修或者是弟子众,在西行求法史上就有这样的记载,有一位大德西行求法,随从是几十人,都是出家人,当他们过今天的帕米尔高原的时候,有一处非常险要,险要到什么程度?当地的人在那块陡立的石壁上打了并行的圆孔。大家怎么样过这个天险呢?一人手里拿一个圆的堪硬物,硬木棍或者是其他的金属棍,把它插到孔里,然后攀上去,之后再挪再上,睡觉就挂着睡,这样要走两三天。在过这个天险的时候,就有一些人掉下去摔死了。
还说到过一个悬索桥,下面是汹涌奔腾的江水,黑风(大风)吹来,就有人被吹下去了,你觉得还找得回来吗?包括法显大师,他说西行路上,在戈壁中,有时候失去了方向,靠什么作方向的辨认?白骨道标啊,就沿着倒毙的骆驼和人的尸骨往前走,“去人成百归无十”。当然了,也有没回来的,是觉得那边佛法环境好,佛法味道纯正,就留在那边学修了。不过,史书载的,有名有姓去求法的,如果存活了,很多基本上都回来了,著名的像法显、义净、玄奘等等这些都能说出来的,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大德。“去人成百归无十”,换句话说,我们今天读到的一些经书、论典,都是用什么换来的?是用生命换来的!是一般人的命吗?不是。是那些为教、为众生的人,用他们自己的生命换回来的。你翻开这些经书,难道只看到这一句一句费解的佛法吗?或者有时候还用不上的佛法吗?你难道没有看到先贤们那种如钢铁一般坚强的意志和他们抛洒的热血吗?
“后者安知前者难”:我们今天看经卷容易了,你随时去学戒堂那边,都有不少于好几百本、上千本等着你看,等着你挑,等着你拿。这样的好日子也没有几年啊。我刚才讲的那些,不用说八十年代,从九十年代到现在,也不过就二十年,为什么好像就一直如此,还将会如此?你这常的颠倒想也太强烈了吧?
“路远碧天唯冷结”:西行这一路,那可真的不容易,特别是一路上很遥远很漫长,“路远”。“碧天唯冷结”,往远处看,能看到什么?也就是蓝蓝的天。特别是西域这一条路上,都是地广人稀的道,特别是戈壁滩上,你指望看到点别的东西都很难。
“沙河遮日力疲殚”:大沙漠、戈壁滩上。说到大漠,大家熟悉的诗句,可能像什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很有意境、很美、也很壮丽,但是你要配上这句来想呢?“沙河遮日力疲殚”,哎呀,一天没喝到水了,走得已经没力气了,地上五六十度的热沙烤得人头晕眼花的,往前一看,太阳都看不到了,被热沙烤晕了。不是太阳晒晕了,太阳都被大大的沙丘给遮挡住了,这叫沙河。要没有点意志力啊,可能一头就栽倒在地上了。干嘛呢?“让我休息一会儿”,然后就成了后来人的白骨道标,享年三十九岁。包括玄奘大师,我们都知道他西行求法,如果他当时没有“宁向西方一步死,不向东方半步生”的决意,后人研究他的路线发现,如果顺着那种动摇、怯弱的意志,所谓想走回头路的话,那他就死定了,因为他当时唯一的活路就是向西!
“后贤如未谙斯旨”,我们这些后来的人——人家写诗的人很客气,尊称“后贤”——如果不懂得这里边这个历史的话,“往往将经容易看”,就会把这些经典包括佛法看得很容易,甚至说:“又在逼着我学!这个法师又逼着我背这个!”
这首西行求法诗,大家应该常常地跟自己提醒一下!可能大家未必不知道,但是未必起作用。为什么知道而不起作用呢?因为思择得不够。我们很多人学习佛法,知不知道这个道理?“知道。”那你为什么还这么做?“我光知道道理,但是不起作用啊!”问题是为什么不起作用?就像《广论》里说到类似的情况,有的人说:“这个法我知道,我也思惟了,但是不起作用。”知道那位大德怎么回答他的吗?“你夜则睡眠,昼则放逸,何时思也,莫作妄语。”你说你自己思惟佛法了,晚上也没看你正念正知地摄持着入眠,白天又时时地放逸身语,你什么时候有思惟佛法?不要妄语!之所以佛法不起作用,是因为你没有用它起作用的方式来对待它。
这是说到从经典闻法这里,从阅读经论中去了解佛法这儿,跟大家说了一下来之不易的佛法因缘。如果我们不重视佛法,不重视佛法的载体——经卷的话,不尊重,没有殷重心的话,我们的善根会日渐纤薄,最后会远离佛法。远离佛法,也就踏入了人生的黑暗,前途绝对没有亮光,叫作前途无“亮”。
光明讲堂
依下能起上 依上能摄下
随机五三异 归极唯一大
不滞于中下 亦不弃中下
圆摄向佛乘 不谤于正法
图片来源丨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