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之道丨82、佛法中一切功德,都由闻法而来

2024-10-27 08:00   缅甸  

印顺法师


成佛之道


  如果有一天,这个世间又出现了什么对于佛法不利的因缘,你手中一本佛法书都不敢拿,或者是也找不到,假如说因为一次不幸的战争,或者一次非常强烈的太阳风暴,搞得很多电子设备都失灵了,你也依赖不了电子设备了,找书也不好找了,你心里就没有佛法了?那时,佛教真就只剩下一句佛号了?你可不可以成为一个“人形的小藏经”?你可不可以成为一个“人形的佛法播读机”?如果不训练自己在内心中去忆持佛法,到那时再想要学修佛法,那是没办法的事。



我们说到“若人自皈命,自力自依止,是人则能契,皈依真实义”,这是基于对佛法僧三宝,确切、准确而深刻地认识和把握之后,才能有的事情。如何来认识僧宝?如何来认识佛宝?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学习佛法。学习佛法,被古人称为听闻佛法,特别在佛世的时候,总是在说“闻法”。为什么用“闻”这个字?因为佛世的时候,诸比丘在人间游化,或者住阿兰若,有没有像我们今天佛学院这样,每个人都有几箱子书?学僧:没有。那他们怎么学习佛法?或者是听佛讲,或者是听持法的比丘们讲,因为当时主要是通过口耳相传来学习佛法,而“闻”字是跟耳根相应的认识过程,所以古人会将学习佛法说成是听闻佛法。从这也不难看出阿难尊者对于佛法住世的功德非常大,原因之一他是多闻第一,用今天的话说是“人形录音笔”,他能将听过的内容,一字不差地忆持下来。这样的能力从哪里来?就凭他是佛弟弟?这是他往昔的善业因缘。如果我们今天闻法,基本上是左耳朵听,右耳朵冒,上课听得很欢喜,下课铃一响就都没了,那就要自己意识到是自己过去相应的善法做得不够。那怎么办?自暴自弃啊?应该做合适的因缘,训练自己的能力(能力在于训练),也培养自己良好的等流(良好的习惯),以及为未来做良好的异熟因,这是很重要的!

能够持诵很多经典的,不仅仅是阿难尊者一个人,只不过他是最突出的,所以在第一次结集法藏的时候,他就起了特别关键的作用。我为什么要让大家来忆持这些佛法内容?尽管说同学们一开始可能不习惯,甚至还有一些抵触或者内心的不舒服,我还这样来要求,为什么?是要让大家明白:不要以为我们佛教刚过了几天还算不错的日子,就不知道世间是无常的。如果有一天,这个世间又出现了什么对于佛法不利的因缘,你手中一本佛法书都不敢拿,或者是也找不到,假如说因为一次不幸的战争,或者一次非常强烈的太阳风暴,搞得很多电子设备都失灵了,你也依赖不了电子设备了,找书也不好找了,你心里就没有佛法了?那时,佛教真就只剩下一句佛号了?你可不可以成为一个“人形的小藏经”?你可不可以成为一个“人形的佛法播读机”?如果不训练自己在内心中去忆持佛法,到那时再想要学修佛法,那是没办法的事。如果连佛法内容都装不下、装不住,甚至都忆持不起来,你说“我能够真实修行”,你信吗?我是不信。所以,闻法很重要,闻法之后的忆持也很重要。



“闻法趣入”这一章,上来就说明:皈依之后,要想得到佛法的利益,要能够趣入佛法才好。趣入佛法,要从认识佛法、掌握佛法开始,那就需要学习佛法。学习佛法,也就是所谓的闻法,所以“闻法”要在“趣入”之前,“闻法”是为“趣入”服务的,这一章就在皈依之后来讲“闻法趣入”。在这一章的序里说明了一些错误的知见,认为“佛法重在修行,听闻有什么用”。可是如果不听闻,怎么知道修行?要是不听闻,连佛法是什么都不知道,那修的是什么?接着就主要针对中国那个时候,因为净业行人居多,或者是禅行人居多,说了几种不闻法的过失:如果不闻法,都不知道有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不知道有禅宗所说的向上一着,甚至连皈依三宝都不知道,还谈什么向于佛道?所以闻法是非常重要的实践前提,是趣入佛法的必要。

第一个偈颂是在讲闻法功德:“由闻知诸法,由闻遮众恶,由闻断无义,由闻得涅槃。”上一节课只说了这一颂的要义,下面继续学习长行:

这是圣典中赞叹闻法功德颂,可说佛法中一切功德,都由闻法而来。

这样说,过不过分?有没有过度地推崇闻法的重要性?”一点也没有。原因刚才说了,如果不闻法,我们连三宝都不知道,那后面的成佛之道,会有我们份吗?

说到“闻法”,龙树菩萨说:由三处闻:一、从佛闻法;二、从佛弟子闻法;三、从经典闻法。

这个“闻”字,做“学习”讲是最合适的,所以“闻法”也就是学习佛法。学习佛法,主要是三大类来源:一是从佛亲闻,这是说有因缘遇佛的。第二是从佛弟子闻。你是不是佛弟子?要说“是”,不要说“我又没有亲闻佛的教导,我说我是佛弟子,是不是有点高抬自己”?一点都不高抬,我们就是佛弟子,就是世尊的弟子,一定要非常清楚自己的这个身份,所以我们是要成为人家听闻佛法的来源的,那我们内心中有没有盛满正确纯粹味道的佛法?因为佛法这两千多年,从这一味的乳,变成各种味道了,可能有酸奶,搞不好还有臭奶,那你心里装的到底是什么?每个人都觉得是最纯净的醍醐味,但实际上肯定有酸奶也有臭奶。只有我们内心中所装的佛法是纯正的,然后才可以成为别人听闻佛法的来源,这是我们自身建设的问题。



在这里学习佛法,不要越学越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为什么学?“为佛教,为众生。”你要是没有这样的发心,仅仅说“我为了自己了生死”,那你读佛学院不相应,为什么?急了生死很简单,你只要跟对一个正确的人,学习一个正确的法,然后精勤地去用功就够了。只为了生死来读佛学院,浪费了佛学院的资源,也浪费了佛学院的因缘。来佛学院学习佛法、实践佛法,实在来说,必须得有一点为佛教、为众生的情怀。不然会有什么问题?只为自己学,只是自我中心、自我指向的学习,会有什么问题?“这门课我不相应,我不爱学”,到处都是“我”字为先,以自我需求为动力,这样的话,佛学院这么多门课,你怎么能都有热情、热忱和一个良好的心态、意乐去学好呢?这一切的因缘,在于自己刚开始的这颗心发得不够勇猛,纯粹是为了我自己——为了我自己的解脱,为了我自己了生死,那样的话,读佛学院对你来说有点浪费了。或者以后佛学院也可以开个“了生死班”,我们就专门讲这一门,你一个星期学明白了,就可以毕业走人了,也不发证。你要了生死的人,要证干嘛?证这东西,是给在生死中的人用的。我们就可以这样。

在佛学院学习,你如果真的认识到“我是在为佛法、为众生而学”的话,心就不一样了:“这门课,我本人可能是不太相应的,而且在我的判断上,这门课的内容可能也未必那么了义,但是,在这两千多年,各种时间、空间的因缘下,佛法呈现了这种姿态,它的因缘是什么呢?有没有哪一类有情特别需要这一类佛法的摄化呢?那为了真正全面、清晰、脉络分明地把握佛法,不管我个人喜不喜欢这门课,我也要学习它,要对于全体佛法有一个统贯条理的把握”,这是从佛法本身的角度来讲。从众生角度讲,如果下至有一个有情,会受这样法的摄受而趣入佛法、向于佛道,我要为了这一个有情去学,实在来说,任何一个法类都能摄化无边有情。你真有这样的心了——“为佛教、为众生”,你学什么都有动力,都会发心去学好它。不会出现世间学习中所谓的偏科现象,偏科意味着什么?带着明显强烈的贪嗔之心,才有偏科这回事,为什么?“这个我喜欢学,那个我不喜欢学”,喜欢、不喜欢就是贪嗔的表现。再说了,佛法中,你自己搞出个我不喜欢,也不怕断善根?最多只能说:“我现在跟它的因缘可能不太相应,但是为了整体的佛法把握、认识和抉择也好,为了利益有缘的众生也好,我还是要勉力地去学”,应该是这样。我们在佛学院里学习佛法,实际要有这样的心态,不然的话,你所谓的学习佛法,问问自己是什么样的心态。

这是说到从佛弟子闻法的时候,展开来说的一些事情。我们不仅从佛弟子闻法,还要成为别人闻法的对象与来源,所以要加强自身建设。在古时候学习佛法,确实主要有这些来源,那今天有直接地从佛弟子闻法,也有间接地从佛弟子闻法,比如听录音、看视频;当然也有从经典闻法。


 

从佛及弟子闻法,是亲闻语言的开示,所以经上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不过释迦如来涅槃以后,我们只能从佛弟子闻法了。虽然十方诸佛——东方药师、西方弥陀佛等现在说法,但对于此时此地的我们,除非已经闻法修行到相当程度,是不可能亲聆佛说的。从经典闻法,就是自己“以古为师”,从阅读经论中去了解佛法。

从佛及弟子闻法是亲闻语言的开示,从经典闻法是从阅读经论中去了解佛法。其中说到虽然也有十方诸佛现在说法,但如果我们没有修行到相当程度,也就不能够神足自在,去到他方世界见佛闻法,那就老老实实地从我们这个世界的佛弟子以及经典闻法。

所以,从佛弟子闻法,或者阅读经教,都称为闻法,学佛法就从此下手。

我们《成佛之道》的起点是皈敬三宝,起点之后想要向于成佛之道的进展,那就要学习佛法、实践佛法。学习佛法的起点是闻法。







光明讲堂

依下能起上 依上能摄下

随机五三异 归极唯一大

不滞于中下 亦不弃中下

圆摄向佛乘 不谤于正法


图片来源丨网络


光明讲堂
佛法学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