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之道丨78-2、皈依真义

2024-09-26 08:03   福建  

印顺法师


成佛之道


  佛佛道同,诸佛的功德从本质来说是没有差别的,这个佛陀度生是这样,那个佛陀度生也是这样,所以,即便按照《阿弥陀经》说,这个人生到极乐世界之后,所听的法是什么呢?“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如是等法”。幻想什么呢?幻想有个七日速成?可以有七日速成,但是需要你自己的根性是这样,而不在于法。同样的法,有人当下闻法证无学,有的人还要修行多少劫,所以不在于法快不快,而在于你的根熟不熟。



从前跟大家说过一个偈颂,谈佛陀或者佛法是如何令众生解脱的,叫作“诸佛非以水洗罪,非以手除众生苦,非移自证于余者,示法性谛令解脱”。特别在印度,有一些外道常常去河里去洗,因为他们觉得这条圣河的水能够洗尽自己过去的罪业。但是佛法不是这样的,“诸佛非以水洗罪”。水要能够洗掉罪业的话,那罪就是有形有质的,说明它能溶于水。我是学自然科学出身的,那请你告诉我,不同的罪业在水中的溶解度是多少?“非以手除众生苦”,也不是靠给众生摩摩顶或者怎么样,这些苦就消失了。你们去看一看佛说的这些经典,哪一个人的解脱是佛这样用水洗一洗,用手摩一摩,就得解脱了的?“非移自证于余者”,也不是佛把他自己所证的无漏智慧、清净的功德直接传递给谁,灌输给谁,copy给谁。不是给予,也不是拷贝,不是这样的。如果是这样,就有我刚才说的问题:为什么有的解脱了,有的没解脱?如果佛是万能的,直接赐予解脱的话,他不赐予一部分,赐予一部分,只能导致两个结论,或者不够慈悲,或者没有堪能,那这还是佛陀吗?佛陀,从他自身方面来说,他的慈悲是周遍圆满的,是没有局限的;从度众生的能力方面,他自己这边的因缘来说,他是具足的。那为什么有的众生没有在佛世的时候得度?因为得度与否,不仅仅是佛那边的因缘,佛作为殊胜的助缘,他已经准备好了,但是这个流转中的有情,他的因缘还没准备好,所以即便值遇佛世,也没有得到解脱。

佛的大悲确实是周遍的,《遗教经》中佛临入涅槃时是怎么说的?“应可度者,若天上人间,皆悉已度。”天上人间,因缘成熟的,可以得度、得到解脱的,佛都已经度了。“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缘。”这些因缘不成熟的人,我已经为他们作了得度因缘。问题来了:佛为他们作了什么样的得度因缘?是佛默运神通,悄悄地给每个人摩摩顶?还是佛默运神通,化身千百亿,去跟每个人结个缘、乞个食还是什么?佛所作的这个得度因缘,其实很朴实、很简单也很关键,就是佛说了法,并且由僧来住持,流传在世间。所以佛接下去就说:“自今以后,我诸弟子展转行之,则是如来法身常在而不灭也。”佛跟这些在场的弟子说:我灭度以后,你们能够将我所说的法,自己行持,然后也去为众生宣说,辗转行之,这就叫“如来法身常在而不灭也”。众生是由佛法的指引,依着佛法去正确实践,得以断惑证真,得以生起无漏的智慧,断除根本的烦恼,走向究竟的涅槃解脱。佛不是他力地用某种形式去赐予解脱,而是用佛法引导众生自己走向解脱,这叫“示法性谛令解脱”。佛陀是引路人,他指示方向,道路还得需要我们自己去走。需要我们自己一步一步走路去到达这件事,就叫作“自力自依止”,并不是说不需要佛法僧三宝去指路。佛陀是大医王,“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非医咎也”,我们自己去吃药这件事情,就是我们在佛法中的“自力自依止”。佛法中的“吃药”是怎么回事?是如说修习,是如佛所说的那样,如法所指引的那样,去真实的修习,在身心上实现它,这就是服法药,这就是“自力自依止”的意思,这样,我们才能够走向身心的痊愈,走向生命的圆满。



“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无劳我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楞严经》中阿难所说的这段话在中国现代佛教史上有位大德曾经引过,是虚云老和尚,他当时就谈到有一些人学佛学偏了,学成他力去了,也就是靠佛力救拔,好像自己可以不去如法地改变自己的身心,改变自己认识上的错误,增长智慧,调伏乃至断除烦恼,就可以直接不劳而获一样。虚云老和尚引了这段文就说,释迦牟尼佛不能惠人三昩,那阿弥陀佛就能吗?因为那些人是所谓学净土的。佛佛道同,诸佛的功德从本质来说是没有差别的,这个佛陀度生是这样,那个佛陀度生也是这样,所以,即便按照《阿弥陀经》说,这个人生到极乐世界之后,所听的法是什么呢?“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如是等法”。幻想什么呢?幻想有个七日速成?可以有七日速成,但是需要你自己的根性是这样,而不在于法。同样的法,有人当下闻法证无学,有的人还要修行多少劫,所以不在于法快不快,而在于你的根熟不熟。自己如果根未熟,资粮不具,就老老实实地去修因,不要在那儿幻想,不要总想着吃最后一张饼,不是那么回事,诸法因缘生。“一切还得靠自己去修习”,那个结果的到来,不可能是外界任何因素直接给予的,因为这个身心的运作是有它自己前后相续的因缘的。请讲!

学僧:法师!玄奘取经回来把我们人分为五种根性,菩萨种姓、声闻种姓、缘觉种姓、不定种姓、一阐提种姓,请问是怎么区分的?

这是瑜伽行派对于有情的一种分判,这个问题问的有点早,应该到大乘不共法中再去说。对于大乘道,在后来的佛教中是有一些不同认识的,瑜伽行派认为,有情是可以分为像刚才这位同学说的这五类。定性声闻基本上就没有菩萨道的因缘,不定种姓就要看他闻熏的情况,等等这样一些说法。现在说的“得解脱”,不一定在强调一定是得佛果的解脱,因为现在还没有到抉择大小乘,或者是声闻、菩萨哪一个道路更符合佛陀本怀,还没到那个时候,我们现在还在皈敬三宝这儿,所以这个话题我也就回答到这儿。那是瑜伽行派对于众生根性的一种判摄,你说到对有情根性的判摄,从佛陀、部派佛教一直到后来的大乘佛教,是有很多不同说明的,如果想做一个比较深入的探讨,是需要我们学习更多佛法的。学习佛法,应该注意一点,不要以偏盖全,不要只执着一家之言,应该在更广的时空框架内来看佛法、学佛法和认识佛法,这也是我之前为什么跟大家说学习佛法的经线和纬线、一纵一横的原因。

像你说的这个问题,你仅仅做瑜伽行派的法义探讨,当然可以,但是如果没有跟其他相关学派的一些看法以及上探佛法根本义趣的对比,这种认识恐怕容易粘执在一端。现在这个问题不去深说,这是在大乘不共法中应该去探讨的问题,如果到那个时候有因缘,我们不妨再深说。大家平时自己学东西是很好,不过也不要忽视现在这些打基础的课,预科班阶段千万别好高骛远,觉得所学的东西无甚神奇,自己就去找一些神奇的东西来学。预科班的课之所以这样安排,就是考虑到如何给整个佛法的学和修打下一个坚实而正确的基础,所以大家在这些安排的课程内容上也要下功夫,当然学有余力能学更多,那更好!



所以皈依的深义,是皈向自己(自心、自性):

如何理解皈依的深义?那就是要皈向自己。如何皈向自己?

自己有佛性,自己能成佛;

这个“佛性”,在我们汉传佛教如来藏一系,常常把它说成是真常心、染净依等等这样的胜义妙有的东西。实际上,朴实地说佛性,就是一切众生都有成佛的可能性,这叫作“众生皆有佛性”,每个有情都有成佛的可能。

自己身心的当体,就是正法涅槃;

这可以从浅深两方面来说:当下的这个身心五蕴,如果能随顺法运作(闻思修、戒定慧),就可以由“对观正法”而“对向涅槃”。从大乘不共的般若慧来观察的话,“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涅槃与世间,无有少分别,涅槃之实际,即是世间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身心的当体就是正法的涅槃”,本质上是无别的。一个是说事修,一个是说本质,这样来深刻地认识皈依法。

自己依法修持,自身与僧伽为一体。

从事相上来说,僧伽是随佛修行者,住持着正法。如果自己能随佛的教导,随顺佛法去真实修行,能够让佛法在自己身心上得以分分实现或者全体呈现,那他就是在做随佛修行的人,也就在用他自己的实践和实证来做佛法住持世间的事。如果他确实证悟了正法,证入了涅槃,那叫作胜义僧。“理和”讲的也是这个意思。什么叫理和?一切佛弟子所证悟的真理或正法是一致的,涅槃的解脱是一致的。这是从理和与胜义僧上来说明自己也可以成为僧宝的一分子,不管是在家的还是出家的都有份!

佛法僧三宝,都不离自身,都是自己身心所能成就显现的。

这是说明皈依的深义,是在“自力自依止”中得以呈现的。自己能够成佛,自己有成佛的可能性,然后自己珍视、尊重这种成佛的可能性,自己去努力实现它,这是所说皈依深义中“自皈依佛”的意思。认识到自己身心的当体就是正法涅槃,我刚才讲了一浅一深的两个意思,一个是从事相上的趣证来说,一个是从理体上的当体性空来说,这叫作“自皈依法”。下面说“自皈依僧”,自己依法修行,自身就与僧伽是一体的,因为当下就在做随佛修行的事,同时,佛法在自己身心上分分的实现也好,全体实现也好,都是在住持佛法的真实义。乃至于说自己胜义有份,那就是胜义僧;对于佛法有真实的体证,那就有僧的理和的意思。我再提问一下:理和意味着什么?指的就是佛弟子对于真理的体证、对于正法的体证是无二无别的,没有说这个人证悟的时候是这一套,那个人是那一套,那样的话就叫作理上不和。真正的佛法中,佛弟子的证悟(所证的法也好,所证入的涅槃也好)是没有差别的。我们皈依的深义就是要在这样的实践中去完成的。



从表面看来,皈依是信赖他力的摄受加持;而从深处看,这只是增上缘,而实是激发自己身心,愿其实现。

如果从表面来看,我们前面说“自誓尽形寿,皈依佛法僧”的皈依仪式,乃至六时修习等等,这些好像都是信赖他力的摄受加持,但这只是初步,只是表象,而深处,佛法僧三宝(包括僧宝所摄的善知识、师长等等这些)都只是增上缘,作用是激发自己的身心,让自己内心有所向方——“诸阿罗汉,断尽烦恼,身心清净,安乐涅槃,我也要那样”,或者“我也要成为像佛那样的人,如何发心、如何行持……”;或者是“僧众过着这样清净的生活,随佛修行,住持正法,我也要……”,这是讲“激发自己的身心,愿其实现”,这才契于佛法中皈依的真实义。这里其实是讲深一层的意思,也就是说,在皈依这件事情上,我们不要以理害事,也不要以事碍理,是这样的理事圆融,是从事相而向于真实实现来说的。

所以说:“若人自”己“皈命”——命是身心的总和,皈命是奉献身命于三宝。

“皈命”就是将自己整个身心都放到佛法中去。这句话说起来很容易,但是不容易做到。为什么有的人不肯放下?就是没有真实地皈依三宝,他依靠的还是世间那一套,所以觉得世间那一套真实、有意义。如果这个人真的说“将此身心奉尘刹”,将自己的身心奉献于三宝,我的一切都按照佛说的来,都按照法的教导来,都按照亲近僧伽的摄化来,这叫“奉献身命于三宝”,而不是把我胳膊砍下来供养给师父。“奉献身命于三宝”,是说完完全全顺于佛法的教化,顺于佛陀的教化,顺于清净僧伽的摄化;是完完全全地顺于法,不再随顺自己过去的烦恼和习气,错误的认知,世间的那些流俗知见,不再顺于这些,而是完完全全地投入佛法中,投入法流中,随顺于法流。如果——

能依“自力,自”己“依止”自己而修正法,而不是阿难那样的,以为“恃佛威神,无劳我修”,那么,“是人”也就“能契”合于“皈依”的“真实义”了。

这是讲“自力自依止”的义趣,说明了皈依的真实义。这一颂很重要,原因就在于,如果你真的深切地体会、认同了佛法这种根本义趣的话,你以后的学习和修行,有一种弯路基本上就不会走了,那种弯路就叫作“我等现成的”。没有现成的可等,解脱在于自己的如法实践。



接下来大家一起划一下偈颂的核心内容。上一个是皈依体性的偈颂:“所说皈依者,信愿以为体,归彼及向彼,依彼得救济。”所说的皈依,到底是什么呢?这是深切的信顺,信得这确是真皈依处,的确是能因之而得种种功德的。立愿做一佛弟子,信受奉行。皈依,就是以此信愿为体性的。所以受了皈依,就要将自己的身心归属彼三宝,随时随地都要倾向彼三宝。能这样,就能依彼三宝的威德,得到救济。这个你真的认识清楚了、掌握了,以后你自己修行就有了清晰的路线,你引导居士也好,以后教诫徒弟也好,都有了一个清晰明确的目标,而不在于你去磕多少多少头,好像这就是修皈依——这可以是修皈依,也可以是锻炼身体,就在于有没有相应的正确的内心运作。

最后这句话不做要求:总之,从能皈依者说,皈依是立定信愿,恳求三宝的摄受救济。从所皈依的三宝说,不思议的功德威力,加持受皈依的,引摄众生,迈向至善的境地。(课间休息十分钟)

下一个是皈依真义的偈颂:“若人自皈命,自力自依止,是人则能契,皈依真实义。”佛教诫弟子说:“自依止,法依止,不余依止。”从表面看来,皈依是信赖他力的摄受加持;而从深处看,这只是增上缘,而实是激发自己身心,愿其实现。若人自己奉献身命于三宝,能依自力,自己依止自己而修正法,是人也就能契合于皈依的真实义了。

我是用长行里的原话,尽可能简单地把偈颂中所包含的重要内容给呈现出来,主要是供大家参考。大家在解释偈颂的时候,这一部分内容至少应该体现出来,但不一定是原话,你只要把握住意思,用自己语言表达出来,也完全可以。不过,用自己语言表达,不要缺内容,要把内容表达全面了。如果自己能够有更深入、更广泛的把握,那就更好!







光明讲堂

依下能起上 依上能摄下

随机五三异 归极唯一大

不滞于中下 亦不弃中下

圆摄向佛乘 不谤于正法


图片来源丨网络


光明讲堂
佛法学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