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顺法师
著
成佛之道
一个需要保障的人,总是因为内心没有安全感,内心没有得到真正的安顿,生命没有得到安顿处,所以他需要种种外在的因缘来给他生命的安全感、来给他保障。但是有什么真正能够做保障的呢?三界之中可有什么地方是可保信处?在三界中求外在因缘带来的安稳和保障,这是多么愚痴的一件事!什么能保障?又能保障什么?生命真正的安稳快乐、真正的安然自在,来自于内心的转变,来自于身心转变带来的生命根本性的变化,也就是涅槃解脱。离了这个,想要在三界中找一堆因缘来保障“我”的安乐,那是颠倒的事。一个真正认清了这一切的人,出世离欲的人,一个真正的出家人,就像闲云野鹤一样,他是没有必然的保障,可他也不需要,因为他自在的内心就是他最宽广的天地。
我说圆因法师的诗好,是因为从前我们读书的时候,演莲老法师跟我们介绍过一句诗:“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那首诗曾经被传成是明朝罗状元的诗,后来查一查应该是北宋圆因法师写的,特别有我们出家人的味道:
贪名逐利满世间 不及破衲道人闲
笼鸡有食汤锅近 野鹤无粮天地宽
富贵百年难保守 轮回六道易循环
劝君早办修行事 一失人身再复难
这是圆因法师的另外一首诗,这首诗肯定比他上一首诗出名,因为这首诗整个劝修意思特别适合我们出家人,义趣非常好,文字也好,这些祖师大德的文字是不是很能够震撼人心?这就是世法与出世法的结合。要是只想自利,世法这一块可以不太管,可要想很好地利他,世法的一些能力还是要培养的,所以你学一学语文,对于自己学习佛法能够少一些障碍,也是以后利他的一种必需(课间休息十分钟)。
我看到同学有一些很好的现象,比如说把板书中他认为一些值得记取的东西,在每次课前测验中都会写上。这是自从我在佛学院要求大家每一堂课有温故知新的形式开始,每一届每一班都有同学这样做,我也很欢喜!而且这样做,我也会给一些正面的反馈,这意味着同学们在课下更愿意用功,至少是表现出来用功,这有差别吗?有差别,不过后一种也会促进这个人开始真正用功,所以我是一定要赞同和鼓励的。
这首诗说“贪名逐利满世间,不及破衲道人闲”,看看红尘滚滚中的那些世间人,就像古书中说的“世上熙熙皆为利来,世上攘攘皆为利往”,熙熙攘攘皆是为利来往。不仅仅是为谁辛苦为谁忙的问题,是为何辛苦为何忙?归根到底不外是名与利、财与色。实际上这个利,涉及的不仅是财货上的利,其他一些受用上的也都可以归到这个利上,所以,简单说“名利”也就概括了世间人熙熙攘攘、来来往往的原因。“贪名逐利满世间”,这实在来说都是因为对世间的现象和本质没有真实认识造成的,所以他们的生活自然也就充满了种种系缚热恼,充满了种种的不安稳、不如意,也就“不及破衲道人闲”。“破衲”是一介衲子,他没有什么别的东西,连穿的衣服都是破旧的,但是内心中安然无事——“道人闲”。内心中安然无事叫“闲”,这种闲跟世间的那种闲极无聊又不一样,而是道人的闲,安闲适意的闲,是内心中没有那些纷扰,自己少欲知足,安住当下,那种随时的惬意自在和满足,用一个字来描述叫作“闲”。世间这些贪名逐利、为贪嗔痴所动的人,怎么能够想到无贪、无嗔、无痴乃至行舍相应的心是怎样的惬意自在、安然安稳而快乐呢?
“笼鸡有食汤锅近”:家里养在笼子里的鸡倒是每一天都有吃食,这譬喻为红尘世间所系缚的人,每一天忙忙碌碌,为名而来,为利而往,自己是好像吃穿等受用更好点,但是本质上这是笼鸡,是被三界、是被五欲所系缚的笼鸡啊!虽然不愁吃不愁穿,但是也更不愁屠宰和杀害,因为家里灶台上烧的那锅热水,说不定哪一次就是为它准备的。“野鹤无粮天地宽”:出家人呢?闲云野鹤,虽然不敢保证每一顿都有人来给送饭,不敢保证每一顿都能像笼鸡那样吃得好,不能保证每一天都住在暖暖的房子里,不过天地宽广任遨游,譬喻出家人闲云野鹤一样的生活,他不需要保障,因为他拥有内心的自在和安然。一个需要保障的人,总是因为内心没有安全感,内心没有得到真正的安顿,生命没有得到安顿处,所以他需要种种外在的因缘来给他生命的安全感、来给他保障。但是有什么真正能够做保障的呢?三界之中可有什么地方是可保信处?在三界中求外在因缘带来的安稳和保障,这是多么愚痴的一件事!什么能保障?又能保障什么?生命真正的安稳快乐、真正的安然自在,来自于内心的转变,来自于身心转变带来的生命根本性的变化,也就是涅槃解脱。离了这个,想要在三界中找一堆因缘来保障“我”的安乐,那是颠倒的事。一个真正认清了这一切的人,出世离欲的人,一个真正的出家人,就像闲云野鹤一样,他是没有必然的保障,可他也不需要,因为他自在的内心就是他最宽广的天地。
“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这句话非常有味道!我们在坐的师父,不少出家时间还短一些,需要常常品味这样的话,来真正地抉择到底什么才是自己该过的生活,为什么。抉择久了,你才会真正安心受用自己生命中种种福德因缘成就的难得的出家生活。这样的出家生活,真的是来之不易啊!说不定自己过去哪一生,就像今天所见到的一些很虔诚的居士那样,非常向往出家生活,可种种因缘又出不了家,于是在那拼命地、非常虔敬地修集各种资粮,希望自己以后能有更好的佛法因缘。现在,过去的这些善法因缘成就了,现了出家身,安然吗?受用吗?欢喜吗?这可能正是你往昔生流血、流汗甚至不惜生命搏来的所向往的生活,所以请珍惜它,珍惜这里的每一天,为自己也为其他有情用好它!
世上的人贪名逐利,所求者无非富贵而已,但是人间富贵最极百年,你难道看到哪个人享受富贵超过一百年的吗?从前在家时听过一个电视主题曲,里面有句话叫“真的好想再活五百年”,这得多颠倒啊!这得黏着妄想到什么程度!实际的情况是“富贵百年难保守”,你人间的富贵最多受用百年而已,谁能保得住?“金玉满堂,莫之能守”!“轮回六道易循环”:你想保有这样的富贵达到百年都很不容易,就算达到了又怎样呢?这一期生命结束舍报了,还是随业流转不知漂流到哪里去了。
“劝君早办修行事,一失人身再复难”:可以明确地说,这个世间这么多的人,绝对是这一生之后,“得人身者如爪中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这是从《阿含经》就明确说的事。你别看这个世间这么多人,特别中国人口密度大,哪怕一个二线城市都熙熙攘攘,给人错觉好像人身很容易得,实际是不容易!我们是很稀奇地凑在了一起,各位,珍惜因缘吧!这一期生命结束之后,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下一次什么时候再得人身不一定,那怎么办?修行。真的修行的话,可以不失人身,这是正确修行的人最低可以达到的效果。什么叫正确修行?你至少应该持守五戒。如果能够上品地持守五戒、修习十善,可以生天。很多人说:“生天跟修行没多大关系”,但是有多少人是为了修行而活着的?现世看到一些学佛的人,求来求去还是“安乐”两个字。不一定是富贵,但是一定有安乐两个字,又不是究竟的安乐,是这种三世生活的安乐,那天报对于他来讲就是很好的东西。不过对于真正修行人来说,天报不如人身,因为人身是修行最好的道器,对于这样的人,就要发愿来人间修习佛法,在佛法中胜进,自利利他。
不修行的话,这一生结束之后,人身真的很容易就失去了,再来人间不一定是什么时候,但是修行就不一样,这是劝修。并不是说“不管修行不修行,都是一失人身再复难”,那修行有什么意义?只要我们真正修行,应该说我们的未来是可控的!有一种修行里的劝修论调,总把我们的未来说成不可控,那其实是对业果法则的误解,错误的宣说。对于这,龙树菩萨在《十住毗婆沙论》里有很明确的抉择,是说到菩萨道的事,因为按一般人想法,菩萨在生死中利益众生,不速取涅槃,那怎么保证自己不堕恶趣,怎么保证自己能得人身来行菩萨道?龙树菩萨就回答了两个字——因果。他种的就是这样来人间修学佛法、实践菩萨道的因,何必担心他的果?因果就是这样的。因果可不是说完全随机的,那不叫因果,那叫无因无果,完全随机不就是无因无果吗?但是很多人说的就是无因无果,好像完全随机,那可不是。这里面是有一定原则的,这在后面讲业果的时候会讲。“劝君早办修行事,一失人身再复难”,不修行一定是这样,修行可以改变!
这首诗很好:“贪名逐利满世间,不及破衲道人闲。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富贵百年难保守,轮回六道易循环。劝君早办修行事,一失人身再复难!”这都是在三法印中解说诸行无常的时候给大家说的,因为诸行无常这个法印,是我们现在相对来说最容易认同、最容易把握的佛法印。
很多人将自己已经懂的佛法放在一边,专门去钻那些不懂的,钻不懂的应该,但是谁说懂的就要放在一边不再理了呢?懂得佛法,只是开始实践佛法的起点而不是终点,然后你要一遍一遍在内心随顺运转,让它真正沁入骨髓,改变自己生命中一些底层的认知,变成自己的智慧知见。不再是“佛法中这样说,我需要特别地想一想、推理推理,才能够把这个理顺”,而是变成自己当下生命直接的洞见,这就不一样了。也是因为诸行无常法印,大家容易理解、容易把握,也相对容易运用,所以在这里多说了一些。
光明讲堂
依下能起上 依上能摄下
随机五三异 归极唯一大
不滞于中下 亦不弃中下
圆摄向佛乘 不谤于正法
图片来源丨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