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修复(十六)| 忽略感(上):被遗忘角落中的无声之痛

文摘   健康   2024-08-27 15:25   山东  

01


首先我们说,情感忽视(忽略)是一种无声而温柔的伤害,不管是习惯忽略别人,还是被人忽略,其实都是受害者。

 

比如一位男生的女朋友过生日,他又是买蛋糕,又是邀请对方吃饭,还制造惊喜,送了女友期待已久的礼物。但是女友回应很冷淡,甚至饭桌上男友向她表达爱意的时候,女友也只是埋头在玩手机;

 

再比如你有一个非常冰冷的朋友,当你向他讲述你遇到的困境,他完全体会不到你的难过,而只是让你自己去搞定那些事;

 

曾经有这样一位伤心的女生和我说:为了与男友在一起,她家里给买了房子,而且房子离男友的工作地方更近,她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很多,但对方总是视而不见——是不是自己真的不值得被人爱?——这是她一直困扰的问题…

 

你有过上面这些类似的体验吗?——

觉得自己的感受没有被好好地回应或照顾到,或者此刻你可能才意识到,自己也曾这样无视过你身边的人…

 

我们在之前讲童年的十种逆境体验时就曾说过,“情感忽视”是一个关乎存在感的创伤,或者具体一点来说,是指我们早年没有能够从父母那里得到相应的情感回应或支持。

从其成年后带给我们的影响来看,我们有时候会说:对一个人最大的恶意不是恨他,而是不在乎他,完全不回应他。

 

所以,如果一个人在小时候曾经经历过情感忽视造成的童年创伤,那么他长大后就极有可能忽视自己的感受,或者很容易被一些小事所触发,再次觉得自己总是被忽略。

同时,他也有可能成为一个忽略他人情感的人,而经常让自己最亲密的人也成为情感忽视的受害者…

 

这一切,通常都是在他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境下发生的。

 

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到,刚才上面讲的三个案例中,有的人之所以意识不到自己忽略了别人,可能是因为他自己并不知道怎样去表达回应和关爱;有的人因为遭遇过被忽视的对待,而唤起了小时候被情感忽视的体验,因此就变得一味地否定自己…

 

02

 

大家知道,“情感忽视”和“情感虐待”是不一样的。它没有充满刺耳的羞辱、谩骂或者不断的抱怨,但是它会静悄悄地让你感受到,自己被遗落在某一个角落里…

 

而长大成人后,这个童年被忽视的体验,和“情感虐待”所带给我们的一样,往往潜移默化地又转化为我们对他人或者对自己的某种僵化的行为或情感反应模式。

 

那么,被情感忽视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

 

主要体验在下面这五个方面:

 

一是体验到被拒绝感。

当我们在生命早期,无法从照顾者那里获得回应,就会觉得这个世界对自己是关闭的…

 

比如前面例子中那个给女友过生日的男生,他觉得自己在表达爱意时,对方回应冷淡,就会产生同样的、深深的被拒绝感,认为对方对自己是关闭的,不愿意进行亲密的肢体接触,觉得对方不愿意与自己进行深层的交流等等;

 

二是会感觉到被无视感。

被忽视者会觉得自己的需求被对方无视了,且经常是只感到对方将他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第三,会有一种不对等感。

 

在被忽视者的童年,他能感觉到自己和养育者之间的“实力”(或地位)的悬殊,意识到自己可能是被忽视的,就渴望得到对方给予的注意力…

 

而当他在成年后的某一段关系中,再次遇到情感忽视的时候,比如那位买离男友工作近房子的女生,就会觉得自己在这段关系中并不对等,尽管自己付出了那么多,对方却没有提供同等的爱和支持…

 

那么这个时候,往往就会唤起自己小时候遭遇到的不对等的对待,而这会让她更加挫折地觉得自己仍然处于不对等的下风;

 

第四,则更严重一些,可能会体验到一种绝望感。

 

被忽视者会感觉到自己有越来越多的绝望感,那么他们的行为就可能会变得越来越极端,而想用各种激烈的手段来激起对方的注意。比如变成叛逆、疯狂的孩子,又或是成年后的某一段情感忽视的关系中,变成对忽略自己的伴侣实施暴力,以求得对方的关爱;

 

第五,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关于自我评价的挣扎感。

 

很多被忽略者,他们成年后经常将被忽略归因为自己的问题,认为是因为自己不够好,所以没有能够吸引对方的注意(得到关爱),或者是我不值得被爱,于是自我价值感越来越低…

 

也就是说,许多被忽视者意识不到是自己被忽视了,他们反而会为对方找借口,比如告诉自己他们确实太忙了。他们甚至会否认自己的情感,认为自己不应该为对方的冷淡而生气,觉得是自己不够宽容。

 

03

 

那么,这些“情感忽视”是怎么造成的呢?

 

回顾我们此前的文章可以知道,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尤其是生命早期),没有被养育者好好的回应过——哭时没有人去理他,需要抱时没有人去回应他…——身外世界于他而言,是非常不友好的。

 

具体来讲,在我们的家庭中,如果有以下三种类型的养育者,则可能更容易让他们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造成情感忽视。而如果不给予反思和修复,孩子成年后的人际关系和恋爱关系也容易与这些类型的人发生纠缠,再次陷入到情感忽视的状态里面。

 

首先第一种,养育者是“回避型依恋”的人。

 

关于依恋类型及相关理论,我们此前的文章多有介绍和阐述。现在大家知道,依恋理论反映了生命早期小婴儿与主要养育者(妈妈)之间的关系,主要分为“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矛盾型依恋”和“混乱型依恋”。

 

其中“回避型依恋”的人,常常表现出惧怕亲密关系,拒绝信赖他人的倾向。而“回避型依恋”的父母作为养育者,往往同样也很难和自己的孩子建立起亲密的关系…

 

比如当孩子哭闹或者表现出高需求的时候,他们通常很难给予(及时的)回应和支持,那么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自然则很容易觉得自己没有存在感;

 

其次第二种,养育者是“自恋型人格”特征的人。

 

当一个养育者过于自恋的话,你会发现他对孩子的好,很多时候和孩子自己的需求没有关系,而经常是养育者将他自己认为的好,硬加给孩子…

 

因为这些父母把孩子看作是自己自恋的延伸,或者是利用孩子来满足自恋。比如一些父母不顾孩子的喜好和愿望,让孩子一定要学习弹钢琴等等一些他们自己认为的所谓“高大上”的兴趣、特长培训…

 

在这里,他们并不在意孩子是否真的对钢琴感兴趣,而是因为孩子弹钢琴,他们自己可能会获得更多的关注。

而且孩子如果弹钢琴获得好的成绩和表现,还可以进一步提升父母自我感觉的价值,比如人们在夸赞这个孩子的时候,可能会说某某的小孩好厉害,钢琴弹得这么好,他的爸爸妈妈培养的真好…

 

当然,在这个例子中(包括所有父母安排孩子的特长等培训或辅导),父母的原初动机或愿望各不相同,不可一概而论。

比如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可能是,父母为了弥补自己幼时因为现实条件限制而不得所带来的补偿心理。而父母对孩子成长的殷切期望、关注和付出,毋庸置疑更不在此列;

 

第三种,养育者可能是有社交焦虑的人。

 

大家知道,社交焦虑的人倾向于更少的表达,甚至习惯了在沟通中隐瞒自己的情感。而现实生活中,这种模式难免不会泛化到对孩子的养育中…

那么孩子在这样的养育环境下,就会因为难以得到必要的回应,而觉得父母根本不在意自己的情绪…

 

比如小孩子和妈妈说自己在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被谁欺负了,很难过,但是妈妈无动于衷;或者自己获得了老师的表扬,妈妈也不为他高兴等等,好像自己的情感表达,妈妈都没有反应或回应…

 

我们可以想象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是不是会有更大的可能,成年后要么会选择对自己进行情感忽视的人做伴侣;要么自己成为情感忽视的人,然后以这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此外,我们还可以更深入地来看待这个问题——

 

比如从“代际传递”的角度来理解这种情感忽视的形成。养育者无法回应孩子,是因为养育者本身在成长过程中,也缺失了怎样去爱一个人,怎样去情感回应他人的学习。

 

大家可以想想自己父母那辈人,五、六十岁的大人,很多都不怎么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因为在他们的上一代,也就是我们的爷爷奶奶那代人,大部分都是严父、严母,讲规矩多过于哄孩子——

生活中有太多关乎生存的事情需要去操心,谁又会或者说能够去关心或回应(那么多)孩子的情绪、情感呢?!

 

而通常是在这些家庭中,家里人如果要牵手和拥抱,都会觉得很尴尬。因此这样环境下长大的人不知道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对他们表达关爱,则难免造成我们所体验到的情感忽视。

 

也就是说,给我们带来情感忽视的养育者,往往可能他们自己也是情感忽视的受害者。他们因为自己小时候的影响变成了现在这样的父母,从而继续影响着我们。

 

04

 

现在我们来看看,长期被情感忽视,到底会给身处其中的人带来哪些影响?

 

如果一个成年人从小被情感忽视,情绪体验的感受被压抑,会变得不允许去感觉,或者看不到自己情感的需求,他们没有办法感受到自身的情感,也无法定义自己是谁,然后往往就会陷入到自我迷失的状态。

 

或者说,这些影响包括首先会觉得自己不够好,逼着自己去讨好,来换得关注。

 

很多被情感忽视的人会认为是自己的问题或错误,而导致了被忽视。于是,她可能会变得极其小心翼翼。那么当忽视发生时,她首先会严厉地责备自己,并试图去讨好养育者或者身边的伴侣等能够给她们关注的人…

 

她们通常会认为,只要自己变得更好,就能挽回这些人的关注和爱。

 

比如能把房间打扫得一尘不染,也许他就会回来表扬我,或者如果我身材好一些,他可能就会更乐于和我亲热…

 

然而现实中她们逐渐发现,无论自己怎么努力,忽视也未必会停止,伤害依然在持续。而且没有办法得到关爱,反而加重了一部分被忽略者的信念——我果然不够好…

 

显然,她们并没有意识到很多时候不是自己的错,因而背负着愧疚和羞耻;

 

其次,情感忽视会带来自我忽视。

 

很多时候,自我忽视的人擅长关心他人,却往往无法很好地进行自我关怀。他们可能会轻易地原谅他人犯下的错误,耐心地倾听他人的苦恼,但是当自己遇到问题或困难的时候,他们不会(也不知道如何)去抚慰、支持自己,反而经常是进行苛刻地自我批评,为自己的无能感到愤怒;

 

第三,情感忽视的人对自己的情绪其实是不熟悉的。

 

在情感忽视中成长的孩子,长大后对自己的情感并不熟悉,自然他们就很难识别自己的情绪,也很难区分情绪与情绪之间细微的不同…

 

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没有能够帮助孩子学会识别自己的情感。

 

比如一个会照顾孩子情感需求的养育者,在孩子哭泣的时候会关心孩子的情绪——“你现在是不是很难过?”——孩子慢慢地就会明白自己当下的情绪是难过…

 

而那些情感忽视的家长,可能会无视孩子的眼泪,甚至嘲讽孩子的软弱,久而久之,孩子可能就会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哭,或者说,不明白自己的内在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情绪波动?

 

现在,我们了解了忽略感背后的情感忽视,以及引发的原因和所带来的影响,也许会激发起大家一些异样的感受或体验。

那么,在忽视的海洋中,如何寻找自我内心的灯塔,下一篇文章,我们将会从自我调整和关系调整两个角度,来聊聊如何调整和改善情感忽视的状态。



   

服务号

本号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服务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翊心心理
识别、澄清、修通自我路上的陪伴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