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童年的风雨,理解创伤的多维影响(上)

文摘   健康   2024-11-12 15:17   山东  


01

 

前面文章我们在探讨童年创伤与成年创伤的时候讲过,童年创伤更多的是作用在一个人更内在的心理结构上,即人格层面的影响。


比如文章中的这个比喻:它可以决定你是一个三角形的人,还是一个正方形的人,或者是个圆形的人…

 

说到童年创伤会怎样影响人格,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个心理学名词:原始防御。

 

它的概念,顾名思义,说的是比较原始的一个防御系统。或者简单来说,指的是一种童年经历所形成的无意识的防御机制。

 

大家知道,“防御机制”这个概念是精神分析理论中人格诊断的核心要素。那么,这里我们就需要对这个概念有一个比较具体,或者说清晰的理解。

 

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源自于精神分析理论,特别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在精神分析理论中,防御机制是个体在面对内心冲突、痛苦或外部压力时,采用的一种适应性的心理反应方式。

且不管是正常人格,还是所谓的异常人格中,都包含有多种防御机制。这些机制有助于减少痛苦或消极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并受非自主神经系统的支配。

 

“原始防御”是防御机制的一种。原本是指动物为了防范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生存,对本族群其它个体发出警戒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任何一种能够减少危险或伤害的行为方式。

 

这个概念应用在心理学上,则是指个体通过不自觉的、机械的、无意识的方式来缓解内心痛苦、冲突或紧张的一种心理机制。它通常在意识之外工作,与生命早期个体自我成熟度的发育密切相关。

 

所以,“原始防御”就是指无意识的初级心理防御机制。这种机制通常源自早年的心理发展阶段,主要用于应对早期出现的心理压力或冲突。

 

其中比较常见的防御类型包括分裂、否认、全能控制、投射、极端退缩、內射、投射性认同等等。

 

这些防御机制虽然能够暂时缓解不适,但长期来看,它们通常会使得问题更加严重。

 

总之,原始防御是童年经历所造成的无意识心理反应。而这里所谓的“童年经历”,则主要关系到童年时期所经历的性侵犯、躯体暴力、情感虐待和忽视等等严重的创伤。

因此,毋庸置疑,这些创伤会极大地影响个体人格层面的成长。


02

 

比如以“分裂”的防御机制为例。

 

在童年且尤其是生命早期,一、两岁或者说四岁以前,如果遭受过比较严重的创伤经历,那么我们经常会发现,这些创伤给个体所带来的人格分裂的后果。

 

强调一下,这里的“人格分裂”,区别于所谓“精神分裂”中的“分裂”,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理状况,或者说精神症状。

 

那么 “人格分裂”指的是什么呢?

 

“人格分裂”又称为“多重人格”,指的是个体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身份或人格的状态。且每种身份或人格状态均有其独特的体验、知觉、构想,以及与自我、身体、环境相关的模式。

 

或者说,至少有两种独立的人格反复地取得个体的自我意识,以及与他人、环境交流功能的执行控制权。同时包括日常生活具体方面的表现,如育儿、工作、人际或对特定情境的反应等等。

 

实际上,现在已经没有“人格分裂”这个诊断了,而是把它叫做“分离性身份障碍”或者“多重人格障碍”。

 

在心理临床上,有时候也会把它叫做(严重的)解离。

如果从病理学角度的理解,还可以简单地说,就是指一个人从自己的身体上走神了。

这里的“走神”,通俗理解,就是个体觉得自己一会变成这个人,一会又变成了另外的一个人…反正自己就不是自己了。

所以,这是一种很严重的“走神”。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会听到有人总是(痛苦地)在说:我的生活过得好像不是我自己,我好像活的不对,或者说总感觉哪里不对,我不是我自己了…

 

如果有这样一个很深切的感觉,我们会说,这可能是童年阴影残留下来的一个反应。

 

同时,如果能感觉到自己的这个想法或感受,那反而证明了,创伤可能还没有严重到影响了人格的程度。

 

但是可以知道的是,现在已经有了一系列的创伤反应和防御机制,且正在尝试应对当下的这种情况。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留意一下自己当下的心理状况了。

 


03

 

了解了“人格分裂”的概念,现在我们来看它的形成要素。

首先我们说,人格分裂一定和早年创伤有关。

 

这个“早年创伤”,就是个体在生命早期所受到的创伤或突发性事件,远远超出了他的理解和心理承受能力。

因而在这种情况下,个体无意识的通过“人格分裂”这样一种心理防御的方式,来使得自己免于承受创伤所带来的心理痛苦或冲突。

 

也就是说,早年的(严重)创伤或突发性事件,最容易造成人格的分裂。

 

因为人格分裂,是创伤作用到人格层面上,把人格“打碎”的一个过程。这在人格尚未定型的孩子身上,显然最容易“实现”。

 

其次,大家知道,对于年龄很小的孩子来说,他们没有办法真正理解什么是愤怒,什么叫快感等等这些情感内容或体验,更不懂得这些意味着什么,因为他们尚没有发展到一定的心智水平。

 

所以不管是早年性侵犯,还是一个早期的暴力事件,他们唯一能感觉到的就是别人做的事情让我很疼,我快要死了…

 

而且,自己是处在一个被控制,完全没有办法逃离,或者说,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生命这样的一个境况中,周围的环境也让他们感到很害怕。

 

因此对于这些孩子来说,这个时候经历的就是生死存亡的边缘,甚至他们会觉得自己正在直接面对死亡。

 

所以当处在这样一个境地的时候,他们心里首先会采取措施,帮助自己免受这些痛苦…

 

我们前面文章中讲过人的“爬虫大脑”,就是我们大脑中首先发育的最原始的那个部分,然后才慢慢发育形成一个逻辑思维的大脑。

那么,在这样事情发生的时候,为了让自己不去感受这些事情所带来的恐惧和痛苦,首先他们会把自己的逻辑大脑给关闭掉,直接退回到最原始的那个“爬虫大脑”的状态。

 

比如成语“呆若木鸡”那样的状态,实际上指的就是退回到了一个动物大脑里面去。

 

但是同时我们也需要知道的是,这里的人格分裂,以及生活中某些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有人会晕过去等等这些反应,其实都是我们的心理系统,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创伤的痛苦而做出的反应。

而且,这个心理保护系统,在创伤或者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通常是我们的大脑自动(无意识中)去启动的。


04

 

这个心理保护系统,包括我们前面所说的心理防御机制,现在大家知道了,显然是非常有效的。

 

但是同时我们会说,虽然有效,它肯定也会有相应的代价。

 

一个重大创伤在人格层面上的“打碎”,必然会使得我们的人格变得非常不完整。

 

也就是说,虽然在我们小的时候,这样一个“人格分裂”的机制保护了我们免受创伤的伤害或影响。但长大以后,我们会知道,你不可能每天以各种不同的人格去跟别人接触。

 

因为每一种不同的人格,实际上相对应的,都会有一些自我方面的不协调。

 

当然,这里所说的“人格”,不等同于人际或生活中所谓的“人格面具”。虽然这个荣格学派的心理学名词,就是自我心理学理论中所谓的“防御”。


05

 

回答一个问题。

 

有人问:看了文章后,现在有什么问题,常常就会不自觉的归咎于童年时父母的不当养育。但很多时候,自己也不能确定这些问题真的就是童年所造成的。

那么,怎样判断自己的问题,与童年经历的相关性呢?

 

首先我们说,一个人童年时期过得“好”与“不好”,成年后都会有影响。但我们经常可能会忽视的是,如果童年时期没有过任何的挫折,这可能是最大的创伤(之一)。

 

现在有些人的学习,经常容易会学到走火入魔、矫枉过正,或者说常常是“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或认识。说童年创伤不好,所以我不能给孩子任何的挫折,不能给他任何的负面情绪等等。

 

这里混淆了“创伤”和“挫折”的区别。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过,孩子要有“恰到好处的挫折”,以及做“足够好的父母”,

 

这里所谓“恰到好处的挫折”,指的是孩子能够承受的,可以处理的挫折。

 

而且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父母,对孩子能够做到没有任何一点错误对待或挫折,甚至是带有创伤性的养育和教养。

 

所以我们会说,如果真的有这样的父母,可以让孩子的成长中没有任何的负面情绪,没有任何挫折的话,那实际上对孩子来说,同样也是一个巨大的创伤。

 

或者可以肯定的说,成长中(特别是生命早期)没有一些不当或不足的挫折,孩子是不可能“长大”的。

 

因此,童年经历中,何为“创伤”或“创伤性事件”;什么创伤会给成年后的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以及什么是“挫折”和“恰到好处的挫折”等等,这是我们首先需要在学习中去理解和厘清的。

 

此外,我们回到创伤的童年。当然了,父母可能是因为某种代际传递的继承,或者基于他们在自己生命早期成长中受过创伤的局限性,不但没有能够做一个“足够好的父母”,甚至是给孩子带来了很多的创伤…


就算是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我们还是有选择的。

 

因为我们已经长大成人了,也许以前得不到,但是现在我们可以有自己的选择和决定。

 

打一个比方,我们的父母可能都不懂外语,所以我们从小到大,他们不可能教我们学习外语,但是难道这就是他们的错吗?!

 

也许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尤其是当我们自己还没有长大的时候。

但是现在我们已经长大了。

 

那么,当想去国外的时候,你会发现,由于家庭状况或者成长过程中,从来没有人教会过自己外语,但是现在我已经长大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了,我可以自己去学这些东西。

 

也就是说,原生家庭或者说父母给我们带来的可能就是一些根深蒂固的情感、行为和基本的思维、认知模式,甚至是创伤等等。

 

但是成年以后,如果我们能够发现这些模式以及它们带给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然后能够识别出这些模式背后的无意识冲突,并澄清这个无意识冲突产生的根源,那么,我们就可以重新去学习自我的成长,或者说,完全有可能去重新成长。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是持有或者说抱有一定责任的。

 

合集回顾

创伤修复


更多交流请
加服务号

翊心心理
识别、澄清、修通自我路上的陪伴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