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暗角探秘:童年创伤or成年创伤

文摘   健康   2024-10-29 15:30   山东  


01

 

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什么要探索过去?

 

因为过去如果真的已经过去了,那么不论我们经历的是什么,它们其实都只是沉淀为我们生活的一个过往。但是如果它们只是在时间上成为了过去,而在我们的内心世界里面,却并没有真的成为过去,那么它们就会持续地对我们施加影响。


或者说,会暗地里(无意识中)去影响我们今天的每一个选择或决定。

 

这些选择,小到今天早餐吃什么?出门穿什么衣服?···大到我们会被怎样的人吸引?与他人的相处方式?以及我们怎样开始或结束一段关系等等,都会由我们的潜在信念所决定。

 

所以,要摆脱童年阴影(创伤),首先我们就需要去了解什么是童年阴影,以及因为什么需要去摆脱它们?


而如果我们不能真真切切地看到它们,也就是说,不去了解它们,然后不能去深入地抚平自己的伤口。没有经历过这些步骤的话,是不可能摆脱、修复或疗愈童年创伤的。

 

基于这样的临床经验,这些文章,其实更像是一个所谓的“药引子”那样的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关于自己的知识来帮助自己,而能够看到长久以来自己忽略掉的那些部分,这是最关键的。


因为正如前面文章所说,创伤实际上都被储存在一个我们看不见的地方,然后以一种我们觉察不到的方式影响着我们。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我们说,不管大家觉得自己目前的生活是很好,还是糟糕的;是一个极其痛苦、无聊的生活,还是一个快乐、满足的生活;或者是一个纠结、矛盾的生活···

不管你正在过着哪种生活,目前的生活状态都是过去的自己所真正想要的。


也就是说,其实我们现在正在过着的生活,都是过去的我们(无意识中)所想要过的生活。



02


能够去理解自己目前的状况,了解自己到底在想什么?欲求什么?担忧什么?愤怒什么?···

同时去觉察自己是怎样变成现在的我的?去理解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在背后影响着自己每一步的决定,然后逐渐把自己引向了目前的生活,成为了现在当下的这个自己?···

 

——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这其间隐藏的力量有一些来自于我们特别小的时候,来自于我们的童年,有一些则来自于我们的成年。

 

这些力量来源不同,性质不同,决定了它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不同,以及影响的程度不同。

 

简单来说,就是童年时期受到的创伤和成年以后受到的创伤,对个体的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

 

那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童年创伤和成年创伤,对每个人的影响有什么不一样?留下的痕迹又会有哪一些?

 

概括来说,童年创伤和成年创伤,一个是来自于底层,一个是来自于上层;一个是根本性的,直接作用在人格层面,影响的是人的内核,一个是适应性的,影响的是个体性格层面的某些内容。

 

(关于人格和性格,从理解自我的这个层面,简单来说,人格就是“我是谁”,而性格是我怎么样去和外界打交道,或者说,是个体与外界打交道的方式或态度)

 

大家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是由各自特定的人格和性格共同构成的。

比如,假设世界上只有两种人格,自恋型人格和表演型人格。同时,假设这个世界上也只有两种性格,一种叫外向,一种叫内向。

那么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说这个世界上有四种人:自恋而又内向的人;自恋而又外向的人;表演型却又内向的人;以及表演型同时又是外向的人。

 

如果形象一点,再比如我们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叫圆球体的人,一种叫正方体的人,这是指人格。

那么,性格就类似于这些圆球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比方说它们是木头做的还是玻璃做的,表面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等等。

于是我们就得到了各种各样的“圆球体”和“正方体”。

 

我们说研究人的心理,其实研究的是人的行为,而人的行为主要包括会做什么,以及不做什么等等。

(不作为当然也是一种行为,就是什么都不干,这也是一种行为。就好像没有感觉,也是一种感觉一样)

 

那么现在,假设我们把前面所谓的正方体和圆球体(的人),放在一个斜坡上。显然,他们的表现(行为)就会不一样:圆球有一点点的倾斜就会动起来,但是正方体可能没有那么容易。

 

同时,圆球的表面粗糙程度不一样的话,动的速度也会不一样。

这就类似于不同的人在面对相同环境的时候,他们的表现和感受都是不一样的。而且,人格相同的人,因为他们的性格不一样,所以他们对环境和他人的反应也会不一样。


03

 

在了解了人格和性格的差异后,我们可以知道,人格和性格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

比如同样粗糙表面的圆球,比起正方体来说,仍然更容易动起来。

那么一段时间以后,显然圆球的表面会更容易被逐渐磨得光滑。而正方体本来就不容易移动,粗糙的正方体就更难动了,因此一段时间以后,粗糙的正方体表面的粗糙就根本没有什么变化。

 

所以我们说,个体的性格与人格,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而且他们互相也会因为各自的特点而去塑造对方。

 

大家知道,童年阴影是个体童年创伤所留下的一个痕迹,童年创伤所影响的是整个人的结构,就是人格。也就是说,它会影响个体成为一个圆球,还是一个正方体。

 

所以,在咨询治疗临床上来说,要改变一个人的本质是非常困难的。

 

那么我们会知道,处理童年期创伤,且尤其是发生在三岁以前,以及更早一点,就是最重要的出生后18个月之前这一段时间所留下的创伤,是非常困难的。

 

与之相比,当一个人的内核,也就是说他的人格已经形成,并且定型以后,创伤影响到他的只是表面,也就是性格的层面。

 

或者比如说,当个体已经比较固定地成为了一个正方形或者圆球形的时候,他遭受的创伤打击可能就只是磕掉了他一个角,或者说使得它的表面磕出一个坑之类的。

但是我们会知道,一个磕了角的正方形,可以看出它仍然是一个正方形。

所以,我们说童年创伤是作用在个体更本质、更底层的层面。或者说,童年创伤影响的是个体整个人生的基调。

而成年创伤,更多影响的是个体(意识中)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或态度,以及与外在环境之间交互的方式。


04

 

现在我们做一个小测试,通过对两个问题的回答,来看看你的童年阴影(面积)有多大?

 

首先,大家坐得舒服一点,然后来感觉一下自己的呼吸。

 

关注呼吸时自己身体的感受,你可以轻轻地吸气,然后轻轻地呼气,同时关注一下自己呼气时候身体上的感觉——呼气的时候,你身体的哪一个地方最有感觉?


现在闭上眼睛,来想一想这个问题——我觉得我所处的这个世界安全吗?

 

这是第一个问题,大家感觉一下自己内心浮现出来的答案…

 

第二个问题——我觉得我自己是好的吗?同样的,大家也感觉一下自己内心浮现出来的答案…

 

不管这个答案是什么,首先我们说,这两个问题是我们在人生最初的阶段,通过和我们父母或者养育者之间的互动,而去回答的人生最重要的问题。

 

并且,这两个也是我们内心最底层、最根本的人生问题。

 

比如生活中,有人反复的暴怒,会有暴力对待家人,然后羞耻和愧疚…总是在愤怒和内疚中反反复复;


有的人会突然产生想去死的念头,这个念头骤然袭来,完全不知道出处;


也有的人,会时常感觉自己心不在焉,几乎处理不了日常的事情,或者感觉不到别人的感受,然后感觉到自己很糟糕;


还有的人,会觉得周围的人好像总是要占自己便宜,甚至可能大家都是要来害我的,或者说感觉自己对整个世界都充满了敌意,因为别人对自己也是充满敌意的…


这些都是童年创伤的表现,而这种创伤可能是持续性的情感匮乏,或者是连续的暴力创伤所致。

 

大家都知道,生命早期我们还太小,心里能承受的压力也很小,同时我们把自己最纯真的一面都直接暴露在外面。


那么,在我们最需要得到保护,并因此感受到了安全的时候,才会觉得自己是被爱护的,是好的,也是值得被爱的。

 

而童年创伤最大的问题在于——在我们最需要保护,最需要爱的时候,却因为某些原因受到了创伤的打击。


并且这个打击很多时候不需要多么严重或巨大,只要是超过了那个时候孩子的承受能力,通常就会直接摧毁他最基础的安全感、信任感,以及对内在自我和外在环境的看法。

 

两百多年来心理治疗的临床经验告诉我们,这些对自己和周围世界的看法是根深蒂固的,是没有办法通过理智可以来解决的。就像有句话所说的那样:我们懂得了那么多的道理,却仍然无法过好这一生。


也就是说,单纯的道理和理智是不能解决“如何过好一生”这个问题的。

 


05

 

现在我们回到前面的两个问题。

 

对于第一个问题来说,如果你觉得自己所处的世界是不安全的,那么接下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在这个不那么安全,或者说我们不确定它安不安全的世界里面,有没有一个你可以想象出来的,能让自己觉得内心安定一点点,或者至少让自己的内心可以得到放松的地方?…


这个地方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


如果你能找到,或者至少能够想象出来一个这样的地方,那么我们会说:


或许你的童年时期曾经有过一些创伤,不管是虽然轻微但长期持续的情感匮乏、虐待和躯体暴力,还是一些突发性严重的创伤性事件。


能找到这样的一个地方,或者说至少能够想象出来的话,那么就可以看出来你的心理韧性,或者我们此前所说的“心理复原力”还是不错的。

 

而对于这个问题,如果你觉得自己很难想象出某个地方是安全的话,建议你或许需要考虑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去进一步地了解一下:之前到底发生过一些什么事情,而使得自己的“柔韧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因为当一个人变得特别僵硬或者僵直的时候,是非常容易“折断”的。

 

对于第二个问题,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不好的,或者说答案是不确定的,甚至也弄不懂在问什么,那么就需要引起自己的注意了。


因为这个问题涉及的同样是人格里面很深层的一个问题,即人格的自我评价以及最底层的自尊。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在心理治疗临床上会发现,通常很多人内心真正的声音是——我的存在就是个错误。


觉得自己的存在是个错误,不是说我做错了什么,而实际上是一种羞耻感、负罪感。且这个内心(自认为)真实的声音,往往会引导自我走向实现这个声音的道路。

 

也就是说,一个觉得自己的存在就是个错误的人,会有很多种方式来实现这个“声音”。


比如,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很糟糕,让周围的人来告诉他,你就是这么的一无是处;


或者通过精神层面的自我毁灭来实现;


还可能会出现一些比较轻的情况(症状),比如焦虑、抑郁以及部分的拖延症等等,它们的核心问题可能也在这里。

 

但是我们同时会说,上面这些情况,实际上就像身体发烧一样,它们本身只是一个症状,或者说外在表现。

 

大家知道,我们会因为感冒而发烧;会因为肺炎而发烧;也会因为感染等原因而发烧。那我们在治疗的时候,要真正退烧,就需要解决导致发烧的根源。


同样,在我们识别、澄清、修通自我,或者说接受心理咨询治疗的时候,也需要解决导致“发烧”的根源。


就是去解决自我真正的内在冲突。


而只有真正了解了导致各种症状出现的根源,我们才算是真正地实现了自我的蜕变,从童年的阴影里走了出来。


合集回顾

创伤修复


▶全面解析:心理创伤的定义及其常见类型


▶看清童年创伤:遇见婴儿期的自我


▶羞耻感(中):我的存在就是个错误


▶信任感(上):焦虑和恐惧的背后


▶空虚感(下):理解并重塑意义,面对真实的自我


忽略感(上):被遗忘角落中的无声之痛


更多交流请
加服务号

翊心心理
识别、澄清、修通自我路上的陪伴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