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篇文章我们主要围绕着“俄狄浦斯期”这个特别重要的时期进行了一个简单的阐述和讨论,包括男生和女生在“俄狄浦斯期”不同的发展路径,以及这个阶段一个特别重要的人格结构“超我”的形成和确立。
到现在为止,我们基本介绍了经典精神分析理论中的核心内容,这里简单地做一个总结:
首先是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决定论”和“驱力理论”,人生来具有性驱力和攻击驱力两种本能;第二个是“意识层次说”,即所谓的“冰山理论”,指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的心理结构;第三个介绍了“人格结构理论”,包括自我、本我和超我;第四个就是性心理发育阶段的口欲期、肛欲期和俄狄浦斯期等等这些理论。
那如何用这些理论来理解我们生活中的人和事呢?在讨论这个内容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些理论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比如“意识层次说”和“人格结构理论”,这两个理论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
这个图片把意识层次说和人格结构理论对应起来,从中我们可以发现,首先“本我”这个部分是在潜意识层面运作的。
这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实际上有体现,大家知道,他认为潜意识里面压抑的就是那些不被我们和社会所接受的欲望、冲动等等“本我”的这部分内容。
其次图中可以看到,“自我”这个部分可以在几个层面运作,包括意识层面、前意识层面和潜意识层面都有运作。同时“自我”在进行运作的时候,绝大部分是在潜意识层面,而意识层面中“自我”的运作比例比较少。
举个例子:
比如你对一个人非常愤怒,但是你和自己说,现在是公众场合,我不能随意地去跟他说一些特别不礼貌的话,以及做一些出格的事,这会影响我个人的形象…
那么怎么办呢?——现在先忍着,不理他,以后再说…
当你这样想的时候,显然是你的“自我”在意识层面的一个运作,就是你在意识层面运用了所谓的“压制”这个“自我防御的机制”,把自己对这个人的怒火压下来了…
但是很多时候,比如同样的场合,这个人对你做了很过分的事情,你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跟他说——
哎呀,算了算了,别生气了,这个不是这么着的吧,你也不至于对我这么大喊大叫的
——就是你不但没有对他发火,反而是笑嘻嘻的…
这里有可能就是你的一种“反向行成”。
虽然在心里你对这个人是充满了愤怒的,但是你觉得我是一个好人,不能轻易地跟别人发生冲突,不能轻易地对别人表达我的不爽…
那么这个时候又会怎么办呢?
你把自己这个愤怒的感受直接压抑下去,反而取代的是一种对他笑嘻嘻、乐呵呵的态度…——这个运作就是一种潜意识的运作。
所以我们说,“自我”在执行功能的时候,特别是“自我防御机制”的操作,绝大部分都是在潜意识层面进行的。
然后我们从这个图上还可以看到,“超我”的操作,同样绝大部分也是在潜意识层面进行的,只有极小的比例是在意识层面运作的。
比如你知道随口吐痰,不是一个好公民,这是“超我”在意识层面的一个操作。但是我们的“超我”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潜意识层面运行,是我们所意识不到的。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是不是就能理解到那句话——
你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了解你自己。
因为一个人的人格结构组成中的自我、本我和超我,几乎全都是在潜意识层面运作,而你对自己的潜意识内容又不知道,不了解,所以我们人真正能够做到自我了解的比例微乎其微。
只有在搞明白了自己的潜意识里面到底是什么的时候,我们才可能说有真正的自我了解。
02
关于潜意识,弗洛伊德在提出潜意识存在的时候,给出了几个例证来证明,比如我们每个人都会做的梦,生活中的口误、笔误等失误现象,以及日常中的段子、玩笑、诙谐等等,都可以作为我们潜意识存在的证据。
那么反过来,也就意味着我们的失误和所做的梦,都是我们的潜意识在支配,而不是我们的意识层面能够管得了的,所以我们就可以拿潜意识来理解这些现象。
比如日常生活中的失误,如果认为它是潜意识在“捣鬼”,那么也就意味着通常口头上给出的一些说明或表达,是在意识层面对事情做的解释——
不好意思,我今天迟到了,是因为路上塞车了等等。
这些意识层面的表达是非常苍白的,真正的原因往往可能要到他的潜意识里面才能找到。
首先来看口误,分享一个心理学界广为流传的真实发生的事例:
在一个心理学方面的国际联合授课培训的开班仪式上,主持人在宣布开幕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现在宣布我们中*班第*期培训顺利闭幕…
大家可以看到,主持人居然在开幕式上把开幕说成了闭幕。当时台上台下坐着的都是心理学界人士,立刻领悟到这是一个明显的口误,这句话自然引来了大家的哄堂大笑,主持人自己也不免赧然。
那么这个口误如何去理解呢?
在后来和主持人的交流中大家才知道,这位主持人在培训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因为太忙的原因,身体状况非常差,那么接下来要连续几天的时间搞这么一个大型的培训,她可能真的会吃不消,所以在她的潜意识(包括意识)里面,当然就非常希望这个培训能早早结束,这样自己就可以松一口气,可以歇一歇了。
因此她在开幕式上就把开幕说成了闭幕。
关于笔误,生活中也不乏类似的例子,而现实中显而易见的是在绘画心理分析与治疗应用的呈现。作为一个在现实生活和心理咨询治疗中常见和应用的流派,具体事例在此不做赘述。
弗洛伊德说过一句话——
即使是你本人,没有意识到失误及与其有关的现象是你个人有目的、有意图的行为(这里的有目的、有意图自然指的是潜意识中的目的和意图,是不为我们所能意识到的),也意味着所有的这些口误、笔误,以及你的过失和遗忘等,都有心理分析的价值。
03
关于失误,有一些理解相对比较简单,有一些则相对复杂一点。如果从弗洛伊德的理论结构中去理解失误,我们说失误是因为潜意识里面的一些思想、欲望或者冲突等等想往外冒。而往外冒的时候,看过前面文章的朋友们都知道,“自我”就要压着它,不让它往外冒。
但是总会有压不住的时候,稍微松懈了一点点,可能就往外冒一点,然后就表现为在你正常说话或写字,本来能够很正确的说(写)下来的时候,中间可能就会出现一些小差错。而这就是压抑不住的那部分冒出来所导致的结果。
而遗忘,则是“自我”把潜意识中的某些欲望、冲突或思想完完全全地压了下去,不让你记得这个部分,或者说完全不让它们出来。
所以,失误在理论的角度中,如果从潜意识这个层面来看的话,它主要是指潜意识里面的东西,想要往外冒。
关于诙谐,弗洛伊德认为也和我们的潜意识有关系。他为此专门写了一本书,叫做《诙谐与潜意识》,这也是他的一本专著。
弗洛伊德认为诙谐中的话语,让我们在笑的同时,实际上我们的心理能量就得到了释放。而释放的这个心理能量主要是我们内在的一些攻击或者性的想法或欲望,或者直接说,就是我们的攻击驱力或性驱力的一种表达。
弗洛伊德对这个部分的阐述,对比一下”失误”,现在大家能够看到,诙谐通常是指我们的人编出来的一些段子,或者是说一些很搞笑的口头禅等等。让我们在乐呵的同时,性能量和攻击能量得到了一定的释放,这是“自我”主动操作的一个过程,是一个不受“超我”管控的主动的推行。
但是“失误”与“诙谐”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失误”不是我们的“自我”主动导致的,而是冲动要出来,但是“自我”暂时功能不良,没有能够把握、控制住(这不就是功能不良么),然后就冒出来了。所以我们可以说,这也是“自我”失功能的一种表现。
可以看到,从“自我”的这个角度来对比“失误”和“诙谐”的不太一样,则更容易理解这个部分。
更多交流请加
服务号
本号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服务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