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修复(二)| 经历风雨,遇见自己——创伤对我们的影响

文摘   健康   2024-05-21 16:29   山东  

01

谈到创伤对人的影响,其实是个非常大的话题,这里我们首先从国外一个著名的研究开始说起:

 

2002年,在美国圣地亚哥疾病控制中心,推出了一个新的健康保险的险种,然后他们对参与这个险种的17421个成年人,进行了一个关于童年期创伤与成年后出现各种身心障碍的相关性的研究。

 

这个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因为新的健康险种会把各种身体疾病、精神疾病、甚至于自杀风险都纳入到保险当中,那么他们就需要做这样的研究,然后做出评估:把这样一些疾病和风险纳入进来以后,投保人发生这些情况的风险有多高?


这一切自然与保险公司的利益休戚相关。

 

在最后的报告中,他们把童年期的虐待和家庭功能失调总结成了八个主要的类别,包括三类童年期的虐待和五类童年期家庭功能失调(后面文章我们会对这些创伤类型进一步展开阐述)。


其中三类主要的童年期虐待包括:反复发生的躯体虐待、情绪或情感虐待,以及性虐待。


五类家庭功能失调包括:家庭中有人坐牢;母亲被暴力虐待;家庭中有人酗酒、药物滥用或者吸毒;家庭中有人患有慢性抑郁、精神障碍或者出现过自杀行为;童年期失去直系亲人等等。

 

在这个研究中,他们设定对每一位成年人来说,如果有过一类这样的事情就算一分,如果两类就是二分,三类是三分,以此类推…

 

然后就发现,在研究对象群体中(

这个群体主要来自于中产阶级,要预测童年期的创伤经历对他们50年后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所以这是在他们平均年龄57岁的时候做的再研究

),一半以上的人都有过一类或者一类以上的童年期创伤经历。

 

也就是说,大多数人至少经历过一次上面八类情况中的一种。

然后统计显示,其中

25%的人有过两种不幸经历,4%的人有过四种不幸经历。

 

研究同时发现,这些不幸经历与他们成年后很多的身体问题或不良习惯都有直接地相关。


比如发现童年期的不幸经历越多,成人后烟草(尼古丁)的消费往往就会变得越多。

 

还有一种称之为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与高血压、心肌梗死有直接关系的一种慢性的、致命性的疾病

)的发生,也是童年期的创伤越多,成人后出现的比例越高。

 

而且研究中发现,得分在4分或4分以上的人成年后出现慢阻肺的概率,比没有童年期创伤的人的可能性要高390%;

其他比如患肝炎的比例要比没有童年期创伤经历的人高240%;患性病的比例比没有这样经历的人高250%。

 

可以看到,这样一些童年期的创伤经历,与其成年后罹患慢阻肺、肝炎、性病等等躯体疾病都有明显的高相关性。

 

此外研究显示,与成年后的吸毒现象也有显著的相关,童年期创伤经历越多,成人后吸毒的比例也就越高。

 

以及,童年期创伤性经历与成人后的自杀、自残行为也有一个高相关,即童年期创伤经历越多,成人之后尝试自杀的可能性也越高。

 

02


我们如何来理解这些现象呢?


有些原因很简单。比如为什么会有更多的吸烟、酗酒或者吸毒的行为?是因为童年期创伤成为了一个痛苦的记忆深埋在我们心中,当这个创伤记忆被唤起的时候,自然会感到非常痛苦,而需要用烟草或酒精来麻痹自己;用吸毒来平复自己内心的创伤体验…

 

虽然这些应对创伤的方式因而就成为了一个中介变量——因为酗酒,所以我们的肝脏会被酒精损伤;因为吸烟,所以我们的肺会被烟草破坏…

 

但是当时的我们需要通过这些问题行为,来疏解自己不良的情绪、情感体验。

 

此外问题行为还包括混乱的性行为——痛苦的时候希望通过性活动来麻痹自己。

 

当然,更严重的问题就是通过自我伤害、自残甚至自杀的行为来消减自己内心的痛苦。

 

介绍这个研究是想告诉大家,所有的这些症状和相关说明——生命早期的创伤会对我们造成深远的、重大的影响,会导致成年后的各种身心障碍。


简而言之,我们很多内心的痛苦源自于生命早期的创伤。

 

所以我们说,心理治疗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治疗记忆——治疗我们早年的创伤记忆。

 

这些创伤记忆虽然可能没有多么直接地引发我们现在的问题,但是它们往往会通过很多间接的方式来影响或决定到。


比如说感到内心痛苦,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为什么痛苦。


因为创伤记忆不仅仅是一叙事和喻义的记忆,同时也是一种情感和情绪的记忆。

 

也就是说,很多时候我们都不记得自己曾经经历过什么,但是在遇到类似于那些虽没有记住,但是确确实实发生过的情况的时候,往往还是会有强烈的情感唤起。


甚至有的时候我们连情感唤起都没有那么明显,但是身体会有各种不良反应或症状,而这些是我们的“躯体记忆”。

 

大家知道,记忆本身有不同的类型和层面。

 

我们可以把所谓的“情感记忆”和“躯体记忆”理解为弗洛伊德所说的无意识,所以很多时候影响我们行为的并不是我们清晰记得的、曾经经历过的事情,而是这些事情也许通过否认、压抑、隔离、遗忘、理智化等等防御方式,使我们自己也不是记得多么清楚。

 

或者说,虽然都没有意识到这些事情(创伤经历)对我们的影响,但实际上它们还是会以情感记忆、躯体记忆、身体不适或者情感崩溃等方式让我们知道——其实我们是有过这样的经历的。

 

因此临床上有这样一句话——创伤经历不可改变,它只能被修复或减轻。

 

这里我们需要强调一点:

 

这个系列文章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谈及很多创伤的知识和案例等等内容。大家知道,我们人人都有心理伤痕,因此谈及的哪怕是别人的创伤,也有可能会唤起我们自己的创伤记忆,或许没有多么清晰和强烈,但还是可能会有些许苦楚。


如果这种痛苦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能力,你可以停下来,或者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加以处理。

 

03

 

可以看到,童年期创伤经历对我们的一生都会产生重要且深远的影响。


而创伤事件本身也会引发我们很多强烈的情绪、情感和躯体的反应。

那除了前面报告中所提到的童年期创伤对成年后身心以及行为上的影响以外,创伤事件还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影响和反应呢?

 

我们前面讲过,创伤事件其中的一个角度来说,意味着这个人经历了生死(或重大伤害)。


而在没有经历一些生死的事件,或者说在我们自己和家人没有经历这样一些突然性的生死(或重大伤害的)事件之前,其实每个人都生活得很平静。

 

因此,我们通常会有这样的一些观念或感觉——


我们会觉得一切可控,每天上班、下班,日常生活都进行得很顺利,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或者身边亲密人的生命会受到威胁。


我们会觉得自己的生活是可预期的,明天会发生什么,好像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安排和进行之中,且通常我们对自己的将来有比较清晰地认识和预期。

 

可能我们会感受到这个世界有这样火那样的问题,但是总的来说还是公平、公正的——因为劳动了就有收获;与人为善,别人也会回报…

 

我们会觉得这个世界是有意义的,基本能够一直这样安稳地享受自己的人生历程等等。


所以,这种情况下,大概率我们每个人都会确信这一点——我是安全的,我不会遇到伤害…


但是天灾、人祸或者某些所谓的“技术性灾难”往往不可避免地会猝然降临。


这些创伤性事件通常是意外突发并危及生命,

同时最重要的是,对于经历意外突然发生,威胁到生命的创伤事件的那些人来说,在自己生命受到威胁都不能保护自己的时候,会感到强烈的无助感和无力感。

且这样的感受通常会一直延续,在创伤事件发生以后往往会延续很久。

 

毋庸置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会有很多的心理反应。


这些心理反应我们把它分成两个层面,一个叫做“阳性反应”,另一个叫做“阴性反应”。


“阳性反应”指是我们会有的一种比较清晰性的反应。

 

比如感到非常的惊讶、悲痛、恐惧或愤怒,可能我们会变得话多、激越,同时脑海中会不断地重复着一种闪回的画面——就是刚刚经历过的悲痛、可怕、惊恐的这些画面,在自己的脑海中不断闪现,像过电影一样…

 

然后可能会做恶梦,或者晚上做梦的时候,像重新又在经历创伤事件一样,比如经历过地震的人,在不断地做梦楼塌方了…

 

慢慢地我们会出现睡眠问题,可能会有失眠,会反复思虑一些事情…


接着逐渐发现自己注意力不能集中,同时可能会伴有过度的紧张和警戒,好像随时都会发生危险一样…

 

这导致我们可能会情绪失控,会容易发脾气,容易跟别人发生冲突…


也许还会有强烈的内疚感,觉得一定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情,所以导致了这样糟糕、悲惨的事情发生,因此我们会自我责备…

 

当然,我们也可能会同时伴有很多躯体症状,如头痛、胃痛、容易疲乏、紧张、不安等等。


这些表现和体验,都是创伤后的“阳性反应”。


而所谓的“阴性反应”,指的是

一类阴性的症状,包括行为的缺失,以及可能会出现的某种心理或精神上的“解离”症状,比如抑郁、健忘、隔离、遗忘等等。

这实际上是一种“否认”的心理防御机制,或者简单来说,我们没有了反应,麻木、否认等等。


这两类反应可以用一个太极的图案来表示。

也就是说,这两种反应之间可以相互影响、互相转化。

 

04

 

我们说,经历过创伤事件的人往往或多或少都会经历上述的一些症状。那么接下来,我们对这一些症状进行更深入地理解——


人们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这些症状背后的意义又是什么?

 

首先,我们来看具有病态程度的四类创伤后应激症状:

 

1、侵入性症状和再体验症状

 

比如说闪回,就像脑海中过电影一样,在闭上眼睛甚至睁着眼睛的时候,我们会看到经历过的那个创伤事件的画面,而且是最可怕的画面…

 

所以说,经历过创伤事件的人是痛苦不堪的,可能会梦魇,会有某种侵入性的思维或记忆。而这个侵入性的思维和记忆有非常戏剧化的一个特点,就是当这个情况出现的时候,会让我们好像重新又回到了创伤事件的现场,重新经历这个创伤事件一样。

 

也就是说,事情已经过去了,但是好像现在还在发生似的。

 

2、回避症状

 

就是回避创伤相关的刺激,包括回避到可能是一种麻木或者一种精神病性的否认状态,好像这件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根本没有经历过一样。

 

以及一种反向的过度警觉回避,比如有的人经历了车祸以后就不敢再开车了;或者有人经历了某人的意外去世,所以就不敢再经过他出事的现场…


这些也都是一种典型的回避症状。

 

显然,我们每个人通常都可能会有这些回避性的行为,这是非常常见的反应。之所以把它称为症状,是因为这些回避往往给我们带来社会功能损害的后果。

 

3、过度唤醒的症状

 

表现为一个人睡眠减少,出现失眠或者睡眠质量下降的情况。因为自我始终处于某种高度警觉的状态,随时要准备做出或战斗、或逃跑的反应,那么导致身体肌肉就会一直处在一种紧张的状态中。


同时可表现为易激惹,以及注意力短期内非常集中,但是长期是涣散的,即出现注意力集中困难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过度唤醒实际上是有保存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或者说,具有生存意义。

 

4、解离症状

 

即一种所谓的“魂不附体”的症状,比如说去人格化,人格解体;现实化,现实解体;以及遗忘,对时间的缺失感等等,都是比较典型的解离症状。

 

 

可以看到,这些症状都是我们对所经历的(严重)创伤事件的应对。


05


现在我们可以发现,症状其中也蕴含着一定的积极因素。


比如前面提到的过度唤醒和高度警觉状态,实际上会增加经历创伤事件后,尚处在事件威胁中的人的生存几率。

 

再比如解离症状中最“高级”的人格解体,就是因为严重的创伤经历,令人如此难以忍受,所以可能会把自己的人格分裂,或者说进行了解体。

 

虽然这种人格解体会产生一个很特殊的,我们称之为“多重人格障碍”(

也叫解离认同障碍或解离身份障碍

)的精神疾病,但是一个人把自己的主人格分成若干子人格,在这里是因为他需要通过分裂人格来应对创伤,降低痛苦,以及

创伤事件对自己情绪、情感的负性影响。

 

总之,所有这些症状都是我们经历了创伤事件之后的正常反应。也就是说,所有这些症状都是我们用来应对创伤、减轻痛苦和提高生存的可能性以及规避风险的应对方式。


因此我们经常会说,症状本身是具有功能和意义的。

 

   

更多交流请加

服务号

本号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服务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翊心心理
识别、澄清、修通自我路上的陪伴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