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透镜 | 精神分析理论入门(三):固着与退行

文摘   健康   2024-01-19 16:06   山东  

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成年前的心理发展有这样几个阶段,口欲期、肛欲期、性器期、潜伏期和青春期,然后进入成年。正常情况下,我们就沿着这个顺序发展了,不过有发展就可能会有对应的发展问题。


这个阶段理论中心理发展的问题有两种,一种是“固着”,另一种叫“退行”。

 

“固着”是发展停滞在早期的某一个阶段。


“退行”是指虽然发展到了后期,但身上有一种倒退的力量拉扯你回到以前的停滞点。


所以“固着”与“退行”密切相关。

 

关于“固着”,弗洛伊德曾经打了个比方:一个民族离开故乡去寻求一个新领地,我们可以肯定,他们必然不会全部到达那里,除了一些死掉的人,通常总有一部分移民在中途停下来,定居下来,而其他大多数的人,则继续向前行进。


这一部分在中途停下来的人就是停滞,这个停滞就叫做“固着”。


01


前面文章中,我们已经描述了孩童期性驱力正常发展时的阶段序列,并由此知道,不同阶段的儿童满足性驱力的方式会有所不同。


同时我们也看到,这些变化是渐进的,而不是跳跃性的。旧的满足方式甚至在新的满足方式已经建立以后,还要保持一段时日才会逐渐被抛弃。


也就是说,每个人在上一阶段转移到下一阶段的时候,那些在先前阶段中满足方式上的“力比多”会逐渐地脱离出来,但多多少少都会有一点残留。这个残留弗洛伊德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固着”——一种对刺激的保持程度,或者不断重复的心理模式或思维特征。

 

这里首先讲第一层含义,即一种对刺激的保持程度。

 

就是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在经过每一个阶段的时候,都必须应对某些挑战或危机。如果儿童在这一阶段遭遇到某种特殊的创伤体验或过度满足,会导致“力比多”的大量消耗或滞留,随之而来的是后面成长中的自我没有足够的能量维持正常的心理机能,往往就会表现出能量被固着了的那个早期阶段的特征。


如何来理解呢?


前面文章中讲过,弗洛伊德认为,我们人生来内在就有一种心理能量,叫做“力比多”,也称为“性驱力”(早期)。这个心理能量看不见,摸不着,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而且这种心理能量在我们早期发育过程中的不同时期,会聚集在我们身体不同的部位。


比如刚出生到一岁或者一岁半这个时期,这个叫“力比多”的心理能量,主要聚集在我们人的口唇及周围,所以这个时期的孩童就主要通过嘴巴来获得一种快感的满足,或者说主要是通过我们人的嘴巴与外界进行一个连接,因此弗洛伊德把这个时期叫做“口欲期”。

 

也就是说,在“口欲期”这个年龄阶段,“力比多”停留在口唇及周围是正常的。而过了这个年龄阶段以后,正常来讲,“力比多”就应当从口唇这个位置转移到下一个位置,就是进入到“肛欲期”,转移到肛门这个位置,表现为这个阶段的孩童会通过排便行为来获得一些快感。

 

但是如果一个人在“口欲期”的这段时间里,有一些不好的对待或经历,导致他的“力比多”这种心理能量,没有办法能够正常地流动、转移或推进到下一阶段去,而停留在了这个阶段,就是我们所谓的“固着”。

 

一般来讲,我们正常人的“力比多”这个心理能量,从“口欲期”、到“肛欲期”,再到“性器期”,分别一步一步地往下一个阶段推进或转移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有上个阶段的一点残留。而如果残留过多,就称之为“固着”。


所以,心理发展上的“固着”是指一个人被过分满足或受到重大的挫折,会使这个人的心理能量无法正常地进入到下一个心理发展阶段,而停滞在现在这个心理发展阶段的一种心理状况。

“固着”是过去的“刺激”继续在现在保持的一种状态,或者说是一种不断重复的心理模式。

比如一个女孩子从小害怕亲近严肃的父亲,并且认为父亲不爱她,这便是一个“固着”的心理和行为模式。那么在成年后,这个女孩子与异性的接触,将会保留过去与父亲接触的这个心理状态。

 

一个人的“固着”,在现实中的表现还有很多,比如“口欲期”的“固着”,就表现为虽然过了“口欲期”这个年龄阶段,但是他仍然停留在用嘴巴去获得某种快感满足这样的行为模式。


例如有的成年男性过度地爱抽烟,过度地喜欢喝酒,有的成年女性太过于唠叨等等,在心理学上的理解,往往都属于“口欲期”残留的一种表现。

 

很显然,这个“固着”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点,只要不过分,就不构成一个病理现象。

 

而有的时候则有可能会发展成为一个症状或者表现为心理疾病,比如特别典型的“神经性贪食”,就是好像和自己的嘴巴过不去,不停地吃,往嘴里塞,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口欲期固着”的表现。

 

当然,“神经性贪食”背后的原因很多,且更是因人而异,这里不做展开。


只是为了说明对于每个时期,都有需要我们父母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样一个重要的主题。


02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固着“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实际上,简单来说一句话:在某个阶段不恰当被对待,导致了这个阶段的“固着”。这里所谓的不恰当被对待,包括过多和过少,就是过度满足与缺乏。


还是以“口欲期”为例。这个阶段的孩子在父母养育的过程中,如果是被过度喂养的(这里的喂养不只是指饮食,就是物质上的喂养,还包括且甚至可以说,更多的是指精神上的喂养),就是孩子给的过多,比如孩子不想吃奶,拼命地塞给他,或者过度的“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等呵护,就是过多。


而对应的过少则是孩子想吃的时候,总是没有,或者对孩子缺乏温暖、涵容的陪伴和情感的连结等等,这就是缺乏了。


所以过多和过少,都是不恰当。


谈到具体的“口欲期固着”可能的病理性结果,比如物质喂养过分的同时叠加了精神“喂养”的缺乏,到青春期开始,就可能会出现所谓的“神经性厌食”,拒绝吃饭,吃一点点都会觉得自己的体重增加的太多了,体型要变了,所以不允许自己嘴里有一点点的食物进来。


而物质喂养和精神“喂养”同时缺乏,则往往可能会导致我们前面所说的“神经性贪食”,就是用不停地吃,来“填充”或补偿幼时在物质和情感世界没有得到满足的“固着”。


可以看到,“神经性厌食”和“神经性贪食”好像都是和嘴巴过不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都是一个“口欲期”问题的外在表现。


当然,“固着”不只是在“口欲期”,“肛欲期”和“性器期”同样存在。区别在于不同阶段的“固着”以及这个阶段的过多或过少,对应的症状不一样。


所以我们说,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的每个时期都需要被恰当对待,就是不多也不少。


03

 

说回性驱力“力比多”,这里补充一个内容,就是即使早期童年的“口欲期”、“肛欲期”和“性器期”都正常度过了,在后来生活中遇到一些重大挫折的时候,有些人也有可能会退回到原来曾经度过的某一个阶段。

 

举个例子:

 

比如一个小男孩在他五岁的时候,妈妈又生了一个小妹妹(或者弟弟,下同)。本来这个五岁的小男孩,早已经不会像很小的时候那样,老是吸吮自己的大拇指了,但是妹妹的出生,对他的冲击是巨大的,因为自己不再是家里的中心了,妹妹现在成为了大家的焦点,他被忽略了…

 

那么这个时候他就很有可能会重新出现吸吮大拇指的这个行为。

 

大家知道,吸吮大拇指是“口欲期”孩子比较常见的一个行为,这里的手指就相当于那个替代奶嘴。

 

现在这个五岁的小男孩显然早已经度过了“口欲期”,但是因为碰到了一个(对他来说)重大的困难或挫折,导致他又退回到早前已经过去了的某个时期的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退行”。

 

“退行”往往是在不利的条件下产生的。就是人们在受到挫折或者面临焦虑应激状况的时候,容易放弃比较成熟的应对方式,而退行到使用早期生活阶段中的某种行为方式,以原始、幼稚的方式来应付当前的情境,以降低自己的焦虑。


回到上面这个例子中的五岁的小男孩,具体说来,他肯定是过了“口欲期”了,但是有了妹妹之后,他可能会觉得,家人都围着妹妹转,以前家人投注在他身上的爱和注意被分享了,自己被忽略了,这就让他十分不爽,甚至说非常痛苦…


那么他在潜意识中就很渴望能够变成妹妹那样(或者说甚至希望自己变成妹妹),再度成为家庭关注的中心或焦点。这样的话,他就能够得到家人像以前他更小时候一样的关爱、呵护和照顾。


因此这个再度变成像原来更小时候的自己的这个(潜意识)愿望,导致他在外在的行为上,真的像一个很小的孩子那样去行为、去做事。


这就是典型的退行到“口欲期”的一个外在的行为表现。


04


“退行”有很多种方式,比如大孩子的再次尿床,也是二胎家庭中,有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大家知道,正常来讲,大几岁的孩子早已经不会尿床了,但是有了弟弟或妹妹不久后,有些孩子会再度出现尿床的情况。这通常让父母非常的不理解,然后有些父母往往就会对孩子大加训斥。


但是这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的方法,而是要看到孩子通过尿床的这个“退行”行为,在和你(家长)表达什么。


此外,生活中不但某些重大挫折或创伤能够引起“退行”,还有一种大家非常熟悉的,通常也会引起“退行”的情况,就是热恋。

 

热恋中人的心理往往是非常“退行”的。比如热恋中的女生,日常中很多明明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就很想让对方帮她做,就像一个小婴儿需要对方照顾一样,这也是一个典型的心理“退行”的表现。


当然,这也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只是理论层面的阐释。


关于“退行”,生活中最容易理解的例子就是老小孩。老人一方面由于生理老化,另外一方面心理上要面对一天比一天更近的死亡现实,这对于老人来说,每天都在遭受焦虑和恐惧,那么这些焦虑就会让老人退化成一个小孩子的状态,来减缓他内心的焦虑和恐惧。


所以,需要注意的是,“退行”并不等于就是病理现象,而且可以说,它是人类共同的弱点。事实上,人的一生中,难免会有重温旧梦以获取满足的时候,只要无伤大雅都可以用“退行”来进行心理调节。


再比如父亲与孩子捉迷藏,像个小孩子一样趴在地上玩,这种短暂的“退行”现象,不但是心理生活的正常现象,而且是极其需要的。

当然,如果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出现“退行”,使用较为原始而幼稚的方法来应付困难,或者利用自己的“退行”来获得他人的同情和照顾,以避免现实问题带来的痛苦,那就是一个问题了。


精神分析理论入门(一):潜意识

精神分析理论入门(二):心理决定论与驱力理论

   

更多交流请加

服务号

本号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服务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翊心心理
识别、澄清、修通自我路上的陪伴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