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内容分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第7课时(吨的认识及单位换算)

学术   2024-09-24 21:13   湖南  
这只是我个人的分析和认识,水平很有限,欢迎大家后台留言指导和交换意见,可以添加我的微信:Ge-Andy。请备注姓名单位,谢谢。

第三单元:测量
第7课时

本课时教学例7、例8。这两个例题是《吨的认识》这一节的内容,根据两个例题的内容容量可以安排在一个课时进行学习。其中例7是教学吨的认识,例8教学质量单位间的单位换算。在例7的内容之前,教材先介绍了“吨”,并呈现了它的字母表示方法:t,同时指出它是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质量时所用的单位。

例7教材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内容:首先呈现了一个问题:10袋100千克的粮食重多少千克?→“吨”和“千克”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吨”的质量感觉(或者说质量观念)

在这三个层次中,第一个层次是对第二个层次的准备,目的是引出“1吨=1000千克”,需要注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计量标准”(单位)的确定是为了计量的方便。学生通过感知10袋粮食的重量,体会“吨”是比“千克”更大的质量单位。

第3个层次则是联系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感知“1吨有多重”,学生通过对一个学生的体重的感知,间接地通过学生的数量感受“1吨”的质量大小,可以让学生对“1吨有多重”产生体会,感受到“1吨”是比较重的。


例8教学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学生已经有足够的单位换算的经验,在方法上,单位换算的解决办法都是一致的,因此,这不算一个难的内容。若说难点,则在于对“1吨=1000千克”这个关系的应用。教材呈现了由“大单位换算小单位”的式子,也呈现了由小单位换算大单位的式子,通过“想”帮助学生构建换算的推理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解决办法。这个推理过程的呈现是文字的,也可以用数学的语言表达。

例7的“做一做”设计了2道题目,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用“吨”做单位的情况的例子,这里是为了丰富学生的感知,学生可以举一些例子,通过集体评议来说一说这些例子是否恰当;第2题则是根据“吨”和“千克”的关系完成填空,这些物品的重量学生实际没有具体的感受,因此要间接感受其中的重量,从而进一步感知“1吨有多重”。


例8对的做一做也是设计了2个题,这是对例8的巩固,但这里的单位换算设计在了情境当中,使得学生更加能感受单位换算的价值。学生在经历这样的换算的活动中要认识到:单位换算实际上只是数字和单位改变了,重量大小没有改变。






数学梦想园
一个老师和一群孩子的数学成长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