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是我个人的分析和认识,水平很有限,欢迎大家后台留言指导和交换意见,可以添加我的微信:Ge-Andy。请备注姓名单位,谢谢!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单元内容简要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学习之前,学生知道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本单元学习的角就是在以上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包括:初步认识角,认识锐角、直角以及钝角,并在此基础上依据三角尺等工具判断直角、锐角、钝角,同时会画角。本单元一共包括了6个例题,其中例6是综合运用角的知识解决问题。
本单元的具体编写内容如下:
角的初步认识 | 认识角 | 生活中的角 主题图 |
认识角,包括角各部分名称、大小 例1 | ||
画角 例2 | ||
认识直角 | 认识直角 例3 | |
画直角 例4 | ||
认识锐角和钝角 例5 | ||
解决问题 例6 |
(上表参考《义务教育教师用书·数学》)
角是平面几何中比较简单的图形,与多边形比较,它更抽象,但是相较于线来说,它却稍稍具体一些,它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一个较简单的基本的平面图形。在研究多边形的特征时需要利用角的知识,因此说这节课也是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当然,作为一个初步内容,本单元只研究角的各部分名称、以及不涉及度量的角的大小比较和怎样区分直角、锐角和钝角。
第1课时
本单元设计了主题图的内容,其呈现的是校园的一角的情境图。在这个图中,包含了很多“角”元素:钟面的分针和时针的夹角、三角尺中的角、剪刀上的角、球门中的角、教学楼上的角等等。
当然这个情境图中呈现最多的是直角,窗户上、单杠上、三角尺上均有直角;而锐角、钝角的元素则少一些,钟面上是直角、剪刀和球门上是锐角。实际上,生活中直角更为常见一些,也易于发现一些,主题图的呈现符合生活的实际。同时直角也是区别三类角的依据,是认识锐角和钝角的基础。还有一点要注意,钟面上的角和剪刀上的角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是动态的;而三角尺和球门等物品上的角的大小则是不能变化的,是静态的。
本课时教学的内容从主题图引入,包括了例1和例2的内容。例1是教学初步认识角,例2则是画角。
例1的的编写体现了这样的层次:呈现主题图中的三个实物→引出“角”(从各物品中抽象出来)→角的各部分名称→角的大小。
具体来说,教材先呈现了主题图中的剪刀、钟面、三角尺;继而从中分别抽象出锐角、钝角、直角;继而给出角的各部分名称。抽象出的三个角的开口方向、边的长短不尽相同,这些不同的呈现更能使学生深刻体会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
对于角的大小的认识,教材通过两个部分来呈现内容。第一个是“角学具”,学生通过拨动两边,初步感知角是有大小的,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开口有关,开口越大角就越大,正因如此,角也是可以比较大小的。第二个是角的大小比较,教材呈现的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是叠合法:将两个角α和β的顶点及一条边重合,观察另一条边,如果角α的另一边落在角β的内部,那么角α小于角β,反之则角α大于角β。
例2是画角。教材首先呈现了文字信息,继而呈现动态的配图,展示画图的步骤和方法。这个内容的教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一方面培养画图技能。
做一做设计了2道题,第1题是对角的认识的巩固,学生要从具体的实物中抽象出角,要注意学生在找角的同时,尤其要注意找的“角”是否有“顶点”;第2题则是对例2的巩固。
在练习八中与本课时相关的练习题是第1题至第5题。
第1题是从具体的物品中抽象出角,要注意最后一幅图,要使学生明确此图形的最外缘拐角处为何不是角。
第2题则是对角的判断,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认识角的特点。
第3题让学生从平面图形中找出角,一方面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另一方面初步感知一些平面图形中的角的特征,因此这题也可以在第2课时后完成。
第4题是通过折扇使学生进一步感知角是有大小的:折扇展开过程中两边张开逐渐变大,角就逐渐变大;折扇收拢过程中两边张开逐渐变小,角也就变小。
第5题比较三角尺上各角的大小,这里是对叠合法比较角的大小的巩固,同时加深理解直角和锐角(第2课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