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听力损失是可预防的,病因是什么?

健康   2024-09-30 07:01   中国台湾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订阅哦!


为什么有些人口的听力能保持到老年?如何预防老年性听力损失?更多有关本主题的文章,您可以在文末的“延伸阅读”中找到。请于文章最下方观看本文视频。


本文为此视频的字幕文字版。请参考视频以观看任何格雷格医生所提到的图片、图表、引文和特定文献。您可在文末找到所有参考文献的列表。


在美国,老年性听力损失影响大约25%的60多岁老人、超过50%的70多岁老人、80%的80多岁老人。

超过95%的百岁老人患有严重的听力损失。

由此带来的交流障碍,可能使他们陷入社交孤立、孤单、抑郁。而且,听力障碍使他们更有可能遭遇交通事故,对生命造成威胁。

那么有什么措施能预防老年性听力损失呢?

有人说这是衰老的自然现象,但这只是我们过去对高血压等病理状态的看法——“绝大多数人最终都会患上高血压”,听起来就像“绝大多数人最终都会失去听力”一样。

所以,这一定是衰老的必然结果吗?后来,有人发现生活在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农村人口,他们吃得更健康,生活也更健康,而他们的血压并没有因年龄增长而升高。

由此看来,听力损失和高血压一样,与其说是一种衰老效应,不如说是生活方式的后果。

研究发现,生活在苏丹沙漠的马班部落,他们到老年时仍然能保持听力。对这些与世隔绝的原住民进行的其他研究发现,接触现代文明,似乎削弱了他们的听力。

究竟现代社会出了什么问题,使得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丧失听力呢?

老年性听力损失是内耳的毛细胞过早死亡造成的。毛细胞负责将声音振动转化为电信号,传给大脑。而毛细胞一旦死亡就不会再长。因此,预防至关重要。

问题是:是什么杀死了毛细胞?一项对2000多对双胞胎进行的研究发现,与年龄有关的听力损伤遗传率仅为25%

因此,大部分风险是由非遗传因素造成的。

这些因素包括:反复暴露于噪音、吸烟、耳毒性(或损伤听力的)药物。生命早期接触噪音似乎会使内耳更容易老化。

动物研究表明,暴露于低水平但持续超过60分贝的噪音下也可能有害。

这一点尚未在人类身上得到证实。但如果有使用白噪声发生器入睡的,不妨检查一下是否低于50分贝。

已知具有耳毒性的药物包括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阿米卡星、新霉素和卡那霉素),他们是具有毛细胞毒性的最高风险药物之一。

此外,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萘普生等消炎药,以及襻利尿剂(例如以Lasix出售的呋塞米)也与渐进性听力损失有关。

然而,马班部落老人的听力得以保持,其关键可能在于,他们的饮食

马班族的饮食可能是他们没有老年性听力损失的原因。研究人员能得出这一结论是因为马班族似乎也没有另一种疾病——冠状动脉疾病

在工业化时代,有什么病能比冠状动脉疾病更容易夺去生命?

但马班族似乎完全没有患上这种疾病。他们的血压也很完美。70多岁时也一直保持在110/70左右,而我们从平均40多岁开始就会患上高血压,血压超过130/80。

这也难怪,他们的饮食几乎不含动物蛋白,並以全谷物(高粱)为主。

因此,研究人员认为,除了嘈杂的噪音外,动脉粥样硬化堵塞了供养内耳的小血管,可能是世界上其他大多数人患上老年性听力损失的根本原因。

不过……不试验一下,怎么知道呢!我会在讲完某种减缓老年性听力损失的补充剂后再来分析。

延伸阅读:

格雷格医生专题报告:《长寿》

格雷格医生专题报告:《吃饱瘦身》

格雷格医生的”每日12清单”

“每日12清单”正餐规划指南

如何将营养最大化:格雷格医生的独家建议

《基于实证的饮食指南:打造健康生活》图片版


原创文章,欢迎快捷转载


如欲开白全局转载

请将公众号ID发至后台


参考文献:

Goman AM, Lin FR. Prevalence of hearing loss by sever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Am J Public Health. 2016;106(10):1820-1822.


Mao Z, Zhao L, Pu L, Wang M, Zhang Q, He DZZ. How well can centenarians hear? PLoS One. 2013;8(6):e65565.


Wattamwar K, Qian ZJ, Otter J, et al. Increases in the rate of age-related hearing loss in the older old. JAMA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17;143(1):41-45.


Wu PZ, O’Malley JT, de Gruttola V, Liberman MC. Age-related hearing loss is dominated by damage to inner ear sensory cells, not the cellular battery that powers them. J Neurosci. 2020;40(33):6357-6366.


Wang J, Puel JL. Presbycusis: an update on cochlear mechanisms and therapies. J Clin Med. 2020;9(1):218.


Nieman CL, Oh ES. Hearing loss. Ann Intern Med. 2020;173(11):ITC81-ITC96.


Shukla A, Harper M, Pedersen E, et al. Hearing loss, loneliness, and social isol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20;162(5):622-633.


Lawrence BJ, Jayakody DMP, Bennett RJ, Eikelboom RH, Gasson N, Friedland PL. Hearing loss and depression in older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Gerontologist. 2020;60(3):e137-e154.


Attarha M, Bigelow J, Merzenich MM.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of white noise therapy for tinnitus-otolaryngology’s cobra effect: a review. JAMA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18;144(10):938-943.


Folmer RL. No evidence of broadband noise having any harmful effect on hearing. JAMA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19;145(3):291-292.


Rosen S, Bergman M, Plester D, El-Mofty A, Satti MH. Presbycusis study of a relatively noise-free population in the Sudan. Ann Otol Rhinol Laryngol. 1962;71:727-743.


Rosen S, Olin P. Hearing loss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rch Otolaryngol. 1965;82:236-243.


Goycoolea MV, Goycoolea HG, Farfan CR, Rodriguez LG, Martinez GC, Vidal R. Effect of life in industrialized societies on hearing in natives of Easter Island. Laryngoscope. 1986;96(12):1391-1396.


Joo Y, Cruickshanks KJ, Klein BEK, Klein R, Hong O, Wallhagen MI. The contribution of ototoxic medications to hearing loss among older adults. 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 2020;75(3):561-566.


Momi SK, Wolber LE, Fabiane SM, MacGregor AJ, Williams FMK.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age-related hearing impairment. Twin Res Hum Genet. 2015;18(4):383-392.


Donnison C. Blood pressure in the african native. Its bearing upon the qtiology of hyperpiesia and arterio-sclerosis. Lancet. 1929;213(5497):6-7.


Morse WR, Beh YT. Blood pressure amongst aboriginal ethnic groups of szechwan province, west china. Lancet. 1937;229(5929):966-968.



文:格雷格医生 / 能救命的营养学

翻译:Yuyu Deng

编辑:Man Sze Ho / Hailey Chang


格雷格医生 

◾全科医生,专攻临床营养学

◾毕业于塔夫茨大学医学院及康奈尔大学农业学院

◾公益组织NutritionFacts.org“能救命的营养学”创办人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

◾营养、食品安全、公共卫生等主题国际知名讲者


公众号ID

nutrition_facts_org

长按二维码关注格雷格医生

(Michael Greger M.D.)


微博:NutritionFacts能救命的营养学

B站:格雷格医生







NutritionFacts能救命的营养学
格雷格医生为美国医生、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专攻营养学及公共卫生领域,提供您免费、非盈利的最新科学实证营养研究。此处所发布的信息非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任何健康相关问题,请咨询您的医生或专业医疗人员,切勿忽视医疗建议或延误治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