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动物,比如不朽水母,可以有效地永生,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呢?更多有关本主题的文章,您可以在文末的“延伸阅读”中找到。
本文为此视频的字幕文字版。请参考视频以观看任何格雷格医生所提到的图片、图表、引文和特定文献。您可在文末找到所有参考文献的列表。
我的著作《救命:逆转和预防致命疾病的科学饮食》并不是关于永生,也不是教人如何不死,而是如何活着,不在长期慢性致残疾病之后处于疼痛中、过早死亡。
我分享的好消息是,我们对于自己健康的命运拥有巨大的力量,因为绝大多数过早死亡和残疾都可以通过足够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来预防。
我最新的著作《长寿》也有类似的前提。问题不在于永生,而在于如何优雅而充满活力地老去,而不是遭受虚弱和衰老的摧残。
但为什么我们不能阻止衰老并永生呢?从4000多年前的《吉尔伽美什史诗》到最近庞塞·德莱昂追求不老之泉五百周年,人类一直渴望能够治愈衰老的神秘长生不老药。
为什么不呢?衰老并不是自然界中不可改变的常数。进化让动物的寿命可相差5000倍,从只能活几天的动物到寿命超过500岁的蛤类。就像莱特兄弟从鸟类那里获得灵感一样,如果可能的话,我们也可以从衰老较慢的动物那里获得灵感。
为什么我们不能永远活着?有些动物就是。我说的不是一头有200年历史的鲸鱼,甚至不是一棵有1000年历史的树。我说的是不朽。实际上,有一些物种(例如不朽水母)事实上不会衰老,并且严格说来可以永远存在。那为什么我们不行呢?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是不朽的,因为我们的一些细胞仍然存在。精子或卵细胞幸运地找到了彼此。我们的每个孩子都是从我们的一个细胞中成长起来的,仅此一点。我的意思是,单个细胞可以成长为一个人。
这一事实相比之下,让我们的身体无限期地运转的想法在生物学上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一个受精的微小斑点可能会变成已知宇宙中最复杂的物体——人类大脑。其860亿个神经元在你的大脑中跨越16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四圈,形成了150万亿个连接。
一切都是从一团微小的斑点中出现的。如果这在生物学中是可能的,那么什么是不可能的呢?
尽管如此,科学界仍然存在很多怀疑。许多人认为衰老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抗衰老”被比喻为“反重力”。
老年学界的直言不讳的批评者指责那些提出人类寿命可能大大延长的观点是“可鄙……欺骗公众的”,并暗示“任何超过130岁的都是荒谬的”。
这种怀疑得到了支持者的可靠反驳。他们“引用了昔日杰出科学家的观点,提出了类似的绝对主义主张,但这些主张后来被证明是过时的”。
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将核能的前景称为“空谈”,一个“完全不科学的乌托邦梦想,幼稚的小事”。开尔文勋爵被认为是他那个时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臭名昭著地断言:“比空气重的飞行器是不可能的”。显然,他在1902年,即小鹰号首次飞行前一年,更加强调了它们的不切实际性。
在实验室中,基因突变可以使寿命延长10倍,至少对于一种微小的蠕虫来说是这样。在小鼠中,通过饮食和基因操纵,寿命增加了70%左右。
单一调整,例如蛋氨酸限制(这是我的抗衰老八仙秘诀的一部分),可以将大鼠的平均寿命和最大寿命延长约40%。
这可能意味着将人类的平均寿命提高到110岁左右,甚至罕见达到140岁的百岁老人。这些结果尚未在人体中复制。但如果我们发现干预措施不仅能减缓衰老,还能积极修复累积的损伤,那就充满了无限想象。
该领域乐观的科学家们想象时间可以有效地消失,就像那幅超现实主义绘画下垂的时钟一样。“你的身体焕发活力,最终导致一个永无休止、真正永葆青春的夏天”。
人们设想了一种“长寿逃逸速度”。在这种速度下,我们只需要活得足够长,科技创新就会增加比逝去更多的时间。在这个临界点上,我们每年至少可以增加一年的预期寿命。从理论上讲,这可以使人类拥有基本上无限的寿命。
我仍然不知道这样的突破是否可能,但我确实希望我的新书无论如何都会有所帮助。无论你是想努力活得够久以永远活下去,还是只是想越长寿越好,而且到最后都能保持年轻状态。
如欲开白全局转载
de Magalhães JP. The scientific quest for lasting youth: prospects for curing aging. Rejuvenation Res. 2014;17(5):458-467.
Minor RK, Allard JS, Younts CM, Ward TM, de Cabo R. Dietary interventions to extend life span and health span based on calorie restriction. 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 2010;65(7):695-703.
Furrer R, Handschin C. Lifestyle vs. 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 for healthy aging. Aging (Albany NY). 2020;12(1):5-7.
Barja G. Updating the mitochondrial free radical theory of aging: an integrated view, key aspects, and confounding concepts. Antioxid Redox Signal. 2013;19(12):1420-1445.
Kirkwood T. Why can’t we live forever? Sci Am. 2010;303(3):42-49.
Herculano-Houzel S. The human brain in numbers: a linearly scaled-up primate brain. Front Hum Neurosci. 2009;3:31.
Pakkenberg B, Pelvig D, Marner L, et al. Aging and the human neocortex. Exp Gerontol. 2003;38(1-2):95-99.
Hayflick L. “Anti-aging” is an oxymoron. 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 2004;59(6):B573-578.
Finlay BB, Pettersson S, Melby MK, Bosch TCG. The microbiome mediates environmental effects on aging. Bioessays. 2019;41(10):e1800257.
Underwood M, Bartlett HP, Hall WD. Professional and personal attitudes of researchers in ageing towards life extension. Biogerontology. 2009;10(1):73-81.
Richmond CR. Population exposure from the fuel cycle: review and future direction. ANS topical conference on population exposure from nuclear fuel cycle, Oak Ridge, TN, USA. Sep 1987.
de Grey ADNJ. Like it or not, life-extension research extends beyond biogerontology. EMBO Rep. 2005;6(11):1000.
Ayyadevara S, Alla R, Thaden JJ, Shmookler Reis RJ. Remarkable longevity and stress resistance of nematode PI3K-null mutants. Aging Cell. 2008;7(1):13-22.
Bartke A, Wright JC, Mattison JA, Ingram DK, Miller RA, Roth GS. Extending the lifespan of long-lived mice. Nature. 2001;414(6862):412.
Richie JP, Leutzinger Y, Parthasarathy S, Malloy V, Orentreich N, Zimmerman JA. Methionine restriction increases blood glutathione and longevity in F344 rats. FASEB J. 1994;8(15):1302-1307.
Miller RA. Extending life: scientific prospects and political obstacles. Milbank Q. 2002;80(1):155-174.
Campbell S. Will biotechnology stop aging? IEEE Pulse. 2019;10(2):3-7.
Faragher RGA. Should we treat aging as a disease? The consequences and dangers of miscategorisation. Front Genet. 2015;6:171.
de Grey ADNJ. Escape velocity: why the prospect of extreme human life extension matters now. PLoS Biol. 2004;2(6):e187
文:格雷格医生 / 能救命的营养学
翻译:Yuanyuan Li
编辑:Nina Manukian / Hailey Chang
◾全科医生,专攻临床营养学
◾毕业于塔夫茨大学医学院及康奈尔大学农业学院
◾公益组织NutritionFacts.org“能救命的营养学”创办人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
◾营养、食品安全、公共卫生等主题国际知名讲者
长按二维码关注格雷格医生
(Michael Greger M.D.)
微博:NutritionFacts能救命的营养学
B站:格雷格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