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4-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2024-07-31 07:59   美国  
偈文:
◎一切诸佛之道法,一切种智大觉者,一切众生之因种;一切道种菩萨行,能以声闻一切智,知佛一切诸种智。
《法华经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况复有人能持是经,兼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其德最胜,无量无边。
◎「譬如虚空,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无量无边;是人功德,亦复如是无量无边,疾至一切种智。
释义:
◎譬如虚空,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无量无边:虚空广大,不可度量;无始有终,莫知边际。
◎如来法身融通三际,包括大千,一性圆明,诸尘不染故名「虚空法身」。法身无为,慧命无量。
◎十方虚空,有三不思议:一、过去无始不思议;二、现在广大不思议;三、未来究竟不思议。
◎是人功德,亦复如是无量无边:与虚空等。能修六度,则不惟安住于教义,而已见之于躬行,故功德益为无量无边。前者非不应兼行六度,今但于此显兼行者之功德愈多耳。
◎疾至一切种智:修理观故,成一切智。修事行故,名道种智,理事圆融,故疾至一切种智。
【经文讲解】
一切诸佛之道法,一切种智大觉者,一切众生之因种;一切道种菩萨行,能以声闻一切智,知佛一切诸种智。
听清楚,用心听!「一切诸佛之道法」,就是释迦佛他觉悟之后,所有涵盖的法。所有涵盖的法也是什么法呢?是「一切种智」,一切种智,完全含入在佛一切道法之中。这些法,是释迦佛与天体合一的觉悟,所以他是大觉者;所体悟的一切种智,也就是诸佛的道法。所以用心听清楚进去。「一切众生之因种」。意思就是,佛所了解的一切道法,那就是了解,「一切众生之因种」。什么众生是什么样的因、缘,佛了而如指掌。为什么会来做人?人类有百百种,无法去计算人类。人类才一种而已,为何说那么多种呢?就是形是一类,人物,却是人类的心态无数计种,无法去计量,也就是这段经文所展示出来。
前面一直说「无量数计」,很多很多恒河沙来比较,还是难数计。我们人人的心态也是这样。人的心态,你有什么心态,你就是什么种类。这个种类不同,虽然人的形体叫做人,却是人的心灵的因之种类,实在是很多很多,无法去计量数。
不是只有心态种类,还有名相的众生种类也很多。名相的众生种类,那就是其他的动物,小生命、大动物这不同的形类,有同样的生命,生存在天地宇宙之间,哪怕是很微弱的昆虫类,这全都是众生类之一,很多很多。每一种的众生那个因缘种子,如何成为这样的种类?这样种类的众生,为大地适应什么东西?为人类有什么样的危害?有什么样的帮助?顺逆的缘都各有。不只是众生动物这些因种清楚,连天地之间,树木种类、草木种类,都是能够这样去体会了解。何种的树木,它有什么性?分析它对人有什么作用?我们人此时,现代科技发达了,发现这些植物全都能够去分析,它是何种类,能够提炼什么药?何种有毒,何种能够治病?什么毒性能够治什么药?合什么药治什么病?分析到最后实在是很多很多。所以天地万物,物物有用,是利或是害?这天地间事相、理相,没有一项不是大觉者的道法,完全都是大觉者所了解的道理,所了解的法。
这位大觉者的一切种智,能够涵盖这么多,所以是「一切种智大觉者」。我们若知道,读到「一切种智」,那就是佛智,佛所拥有的,这叫做一切种智。那就是大觉者,就是佛所拥有的,他的道路很开阔,包含一切天地万物,植物、动物还有微生物等等,众生包含在一起,所以这是大觉者。若「一切众生之因种」,佛无不都是很微细彻底,这我们就是想要学的。为什么我们要学佛呢?学佛,不只是仅仅要了解人间事相,更重要的,也要了解我们自己。我们自己到底是多少的迷,还未开呢?这个迷茫不知不觉,这些的事情还有多少呢?我们刚刚听到「一切种智」,天地万物有相生相克,连大小生物,都有对大地、人类的益处、不利益之处。
像牛、马、羊。牛、马,尤其是很久以前的时代,对人,人类,付出多少的劳力呢?做牛做马拖,多辛苦。但是人类将这些牛、马,牠们拖,替我们去劳力,到头来,牠们的下场是什么?所以说动物险恶,人类比动物更加险恶。牛、马付出,是与人这么的亲近,最后的下场是什么?想就知道了,何况其牠的动物呢!人喂牠、养牠,目的是什么?就是要被杀,食用,就是要吃。
人类对众生其他的生物,是如何的看待?其他的生物,各有牠的世界,人有人这样的世界,众生物有众生物,牠们对所有其他世界的看法。所以在这个大世间的里面,就是彼此有相生相克,人被蚊子叮到,现在感染病很多。不用什么,蚊子叮到就好,就开始登革热,什么感染病就很多。这微生物对人类,而人类对动物,这种相生相克,说不完的道理。这就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更是明显,更要知道。尤其是在植物不断供应给人类,很好的生态,大树木,过去人口不是那么多,大树木在地球上,在这个地方供应很充足的氧气,吸收很多的水分,含蓄在地球里。时间这样在过,人口这样一直在涨,涨升起来。所以人类的需要,地球、水、土地,人类一直一直,就是去向这样挑战,树木要砍,草木要除,土地要占,水分要享受、要浪费。
所以现在已经人口很多,人类已经发现危机,这个时代已经大地被破坏了,水土破坏了,现在水已经亮起了红灯。不要说到很远的国家,就是说台湾,也是一样水资源欠缺了,声声都在告急,哪一个地方可能水库快要干了,电也要限,水也要限了,这才是开始亮灯而已。各位,这是整个大地的生态,因为人,人类的心态真的是很多。过去的人生活安分守己,生活可以过,开一个杂货店就很欢喜,生活很能够过了。现在不是了,什么科技、什么大公司、什么大建设一直连锁去,这真的是人现在愈扩愈大。所以人的心是没办法去分种类,很大、很大,而且种类实在是没办法,去分析很多。
总而言之,「一切众生之因种」,这都包含在一切种智,大觉者所清楚、所明白。这就是我们希望,也能够彻底了解,你清楚了,自然你就不会去犯,你就能够来护,呵护天下的众生,你就是觉悟,这就是我们要追求。我们现在人人都还是「我」,我在众生类里面还是迷,很多,我还是不觉,还不懂。所以我还是不觉,我烦恼、我无明,我还要争、我还要取,这总是醒不过来的众生。所以我们的因种实在是很多,我们现在是包括在这类之中。我们人人还是,「一切众生之因种」,我们也是因种类之一。我们现在才开始要发心,而我们到底,我们发心这个种类,是不是很殷切呢?有长久吗?或者是杂类,我们的心念,这粒因、这粒种子,到底是很坚强,或者是柔弱的种子呢?就要看我们自己好好顾好;假若顾得好,我们还有希望。
一切道种智,我们能够这样到一切道种智,那就是菩萨所行已经时间很久,从佛开始教化、接触,听了之后,了解道理,发大心、身体力行,一路走过来的道。佛陀开出来的方向,他们照着这个方向在走,所以行「六度万行」。这在这个「六度万行」中,在进行中,闻佛的法,如法修行,如法传法,广度众生。这菩萨他就是还在继续修,一切道种智,所以一切道种智,就是菩萨在进行中。我们有菩萨的芳踪,能够去追随菩萨的芳踪,我们能够得以发心,我们这种类的众生,有可选择菩萨的芳踪。我们跟菩萨走,自然就能够到佛的境界。而要跟菩萨走,你就要闻法,所以「能以声闻一切智,知佛一切诸种智」。这叫做「声闻」,声闻也是要发心,但是开头他要听法,将法听来,虽然根机参差不整齐。开头佛陀先随机逗教,随这个根机逗教,让他随他的根机来接受,就是像我们这样,我们现在就是这样,在这里坐的人,各人也有各不同的根机,虽然同样在这个地方,听同样法,感受不同。
有的人愿意发心很强烈,也是很快就能够要身体力行;有的人认为,我还得要时间;有的人觉得:有啊,我也有听进去,我也是要修行,但是,我也要先顾好自己。是啊,这三项都没有错。声闻,你独善其身,小根器,佛陀没有舍弃我们,也是耐心教我们:人人本具佛性,没关系,你用心了解、体会,将自己的心修好。有的烦恼先去除,去除烦恼,然后你再断无明。小根机的人先扫除烦恼,然后再来断无明。烦恼是对外面的事,「这项来让我烦,那项来让我知道,烦啊」,这叫做「烦恼」。
若是无明,「没有的,我要去找,我本来就满足了, 但是我要再做更大、更大」,这叫做无明。贪,贪更多、更多。这种已经都足够了,相安无事很好,但是,「我还是不够,我还能再扩更大些」。这种争来身外物,还一直争,名更大更大,这都叫做无明。怕别人比我们更好,就要排除比我更好的人,不可亲近过来。类似这种的人,叫做无明。
这个烦恼、无明,现在听法了解,「我应该要去除,两项都要去除」,但是那个习气还没办法除。这种习气,「我向来就是这样,要叫我全都改掉,好像对我等等,就是人、我那个相还在,人、我相,这种一层一层烦恼、无明、惑,这就是一层一层。我们现在,我们虽然还未到达法身菩萨,我们现在能够成为发心,还不是法身;法身就是已经来来回回了,有愿、有力,再来的菩萨。我们现在是有愿还未有力;就是我发心,现在的人间菩萨,我随力,随力量来做,这种的菩萨。凡事还是由不得自己,我们还有,还有烦恼带着,我们还有无明仍未开,我们还有不知觉的惑埋藏着。
所以我们现在,这是有幸,有幸在菩萨群中,在佛法中,我们真的要学习,所以要听。佛虽然不在人间,法留在人间,有人能了解、用声音,我们也要听进去,道理是同样,佛世的理想、佛世的教育传到现在,所以我们应该听进去。听进去,吸收世间一切的常识,了解一切智慧原来是如何来。所以「知佛一切诸种智」。我们虽然还未得,至少我们能知道,因为我们还未行,所以就还未得;我们还未起行动,还未身体力行,所以还未得。但是我们以声而闻,能知,知一切道法,知大觉者他所明了的境界,知道一切众生的因种,因缘各不相同;我们知道菩萨身体力行,他就是向着佛开阔的道路在走,有路走,能够直通佛的境界。这条心道是开阔的,我们现在知道了,透过声音,我们了解。所以「知佛一切种智」,知道佛的法是这样,我们现在才开始知道,这叫做声闻。
所以「一切智」就是声闻的智,知道世间的事情,从佛那个地方听来,佛法中所说的,种种的名词、名相,「我知道了,声音听来了、文字看来了,这些一切的名相,我知道了」,我们现在就是这样。所以请大家要很用心,这些事情不可疏忽了。这一切众道法,佛陀的大觉,一直到声闻,我们现在就是以声来听,听入我们的耳根,我们也就要去知道,知道这些法。所以真正体悟的是大觉者,身体力行在道上的是菩萨,我们现在学习的,才是只有「知道」。所以一切智是开始用声音,依声音而了解,这叫做「一切智」;身体力行在这条道路上,叫做「道种智」;而觉悟了,这叫做「一切种智」。
所以这「三智」,这与我们的修行,日常生活是很密切,所以请大家要多用心!
上面的文,那就是说:「况复有人能持是经,兼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其德最胜,无量无边。
因为前面佛陀说,「如来将入灭」,大家要把这个经要传,用什么方法传?佛陀在世的时候,读、诵、抄写等等、等等。要如何用什么方法传下去?用你的身体力行如法修行,读经、诵经,要知道经之中的道理,这是佛灭度后。因为佛在世之时,佛叫人传。佛若要不在,除了要讲经传法,那就是意思要译,把佛陀的法要传,而要传法就是要诵,要背诵、要读;若要读,你就要先抄起来才有得读,所以才会提倡,提倡要有人诵,口口传诵,传诵就要有人写下来,佛世的时代比较没有用这样,但是慢慢就会有了。
所以慢慢来,果然,听,这个传诵文字会漏掉,就是口诵也是同样会漏掉。有的人开始就有用刻、用写的,就慢慢这样一直发展下来。所以抄经是在佛陀的时代,为了要传经用种种的方法,原始的时代要如何传,所以才有办法,将这个经法留下来。这样要读、要诵、要抄、要写,这就是我们需要,我们现在才有这样,会这么的盛况,这么多的经典可读,所以需要「能持是经」,不论是读、不论是诵、不论是写等等,这全都是。所以,传、说、讲法,这样一直传。
所以「兼行布施」。不是只有认真一直传法而已,就要将经典中的法,开始要去身体力行,要平行,就是「兼行布施」,就是先去付出。不是仅仅读诵,你开始有了经、有了法,就开始要兼行,要去付出。所以从付出开始,你要付出给别人,要从你自己,要受持;受持才能够专心去弘法,才能够专心去付出;所以要守戒,你若没有守戒,将来人人的心守不住,众生因种很多,心守不住,贪念一出,就没完没了时。为了在追物欲,所以那个心念复杂,烦恼无明就跟着生起来,所以佛陀的时代注重戒,所以人人要守戒。守戒就分好几种的戒了,在家有在家要守的戒,五戒,这很简单,但是若守得住,社会人类就改善。可惜,也很困难,你要教人的人,弘法的人──比丘,你也得要守戒。守多少戒?几百条戒──二百五十、三百多条戒、五百戒,怎么会那么多?你不犯无戒,有犯就要戒。
可见佛陀在世之时,多少人在犯戒,多一个犯戒,就再多一条戒律出来。是不是佛在世,就已经这么多戒呢?是愈来、愈来,后面愈来的戒、律的师,他们就愈订愈多。
总而言之,用法来戒止人的犯错。其实最好的戒止,是人人将自己的心守得好,所以持戒。而你若没有持戒就会犯,犯的人很多,而你要修行的人要如何?「唉呀,要忍辱;要忍,要让他,要不然没完没了」。「不要与人计较,专心精进就好了」,所以就要专心精进。这一心在道上,不要计较,精进、忍下来,你自己守好你的规矩,做你的本分事付出,这就是我们这样做,这就是修行者。佛陀的时代,现在的时代,应该就是一样,所以「一心」,我们专心于道。
「智慧」,自然我们的智慧,那就开始随着时日,知识,「转识为智」,就一切种智,我们成就了,但是要经过「道种智」。才有办法到达「一切种智」。要从「一切智」开始,才「道种智」,就「一切种智」,就是到佛的境界。这就是智慧了。若能够这样,「其德最胜,无量无边」,不论是一切智或者是道种智,这都已经在法之中。守护法,有规律。这虽然在经文看起来没什么,其中的意是很深,大家要耐心、用心。
接下来这段文再说:「譬如虚空,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无量无边;是人功德,亦复如是无量无边,疾至一切种智。
现在你想要知道一切种智,前面已经大概这样说过了,再用心听。
「虚空广大」,不可量「不可度量」。虚空很大,没办法去量,所以不可度量。「无有终始」,到底什么时候有虚空,没办法知道,莫知其边际。
其实,虚空是表示什么呢?「如来法身融通三际,包括大千,一性圆明,诸尘不染,故名虚空法身,法身无为,慧命无量」。
这个虚空就是譬喻。若要说「一切种智」是什么?是如来法身。法,如来法身是「融通三际」──过去、现在、未来。因为虚空没有边际,过去的过去什么时候,时间在什么时候开始,真的是辽阔无边际,没有时间可说。所以「包括大千,一性圆明」,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所有的一切都含括在内。「诸尘不染,故名虚空法身」,虚空是什么样的东西,都污染不到。虽然我们现在说空污;是空气污染,不是虚空污染,空气污染,也是在一个阶层而已,人感受得到,超过这个阶层,虚空还是清净。所以「法身无为,慧命无量」。虚空之中,那就是如来的法性。
所以,「十方虚空,有三不思议」。
「一、过去无始不思议」,这个虚空要说过去是多久?无始!不是有办法去计量出来,「无始不思议」。「二、现在广大不思议」,现在的人科学这么发达,去测量虚空到底多大?不思议,没办法。「三、未来究竟不思议」,未来到底是什么?现在科学家能说地球多大,无法说虚空多大。虚空还有很多的星河,还有很多……。
总而言之,无法去推测。所以「三、未来究竟不思议」,到底未来的究竟要说它多大,也没办法。所以佛的法身就是这样。而佛的法身是这样,我们在修行,「是人功德,亦复如是无量无边」。
我们也是将来会成佛,我们现在对这样佛陀告诉我们,所有的法,我们好好守护、好好弘扬。将这个佛,如来的慧命法身,我们将慧命法身,透彻虚空这么广大的法,我们若能够这样好好去守护着。所以「与虚空等」。这个虚空,平等,所以「与虚空等」,就是与虚空一样。要说这样在守持经、护持经,守持着这样的法,他的功德多大?与虚空一样。与佛的如来本性,佛的法身同样。因为你守护佛的法身,就等同佛的法身。
所以「能修六度,则不惟安住教义,而已见之于躬行」。就是我们若能够行六度,则不只是仅仅说,只有安住在教义,只有我会读经、我会抄经、我写经,若只有这样还不够。因为你没有将它弘扬出去,这样不够。芸芸众生苦难,经就是法;法就是要为苦难人,如何去解除苦难的方法,所以仅仅这样而已是不够,所以也得要躬行,躬行就是身体力行。你知道这些法,不是只传给人,你要再身体力行。「故功德益为无量无边」。你自己做,你再传,不是你一个人做,人人,大家一起做。一个人就可以做很多,无量的人更无边际可以做更多,这就是要传的功德,所以「故功德益为无量无边」,与虚空一样无所计量。这个观念若对,大家推动无所计量。
所以「前者」,前面说过,「非不应兼行六度」。人人都能做菩萨,因为这「六度万行」,大家都能够做。这功德更大,所以能够这样,那就是「疾至一切种智」,若这样要到达成佛,那就是很快。因为他「修理观故,成一切智」。「修理观」就是先知道道理,这叫做一切智,一切智就是声闻智,大家要记得。一切智,听到声音,了解世间的事情,要如何法,那个正法、邪法懂得去分别,邪、正,知道,这叫做一切智。「修事行故,名道种智」。而不是只有在经典中,懂得去分别,就是人情世事,你也得要去清楚,这就是菩萨。菩萨除了一切智以外,他身体力行,行在这条道路之上,道理清楚,人事更清楚。世间一切的世事都很清楚,而能够走入人群去广度众生,这叫做菩萨,叫做道种智。
「理事圆融,故疾至一切种智」。道理也都很清楚,走入人群也不受影响,能够度尽一切众生,这就是到达成佛的境界。一切道理清楚,一切理清楚,一切道走得通,能够到达佛的境界,这就是我们要走的路。
所以说起来,修学佛法,这些理,我们都要清楚,这样我们才有办法,读这部经真实的重要。这部经才是真正入人间,铺一条的道路。所以请大家要时时多用心!
本文选自: 静思电子书
         

静寂清澄
「静寂」即心不动念,心念清静,心能平静,智慧就会明朗,判断力也就会增强,好比一面明镜,自然能清淨地映照外境,犹如清静的湖水可以映照明月. 菩萨的志愿要如青松一样,经得起风雨的考验,更要有将强的魄力,勇于接受磨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