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1604-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2024-07-31 07:59
美国
偈文:
◎一切诸佛之道法,一切种智大觉者,一切众生之因种;一切道种菩萨行,能以声闻一切智,知佛一切诸种智。
《法华经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况复有人能持是经,兼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其德最胜,无量无边。
」
◎「譬如虚空,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无量无边;
是人功德,亦复如是无量无边,疾至一切种智。
」
释义:
◎譬如虚空,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无量无边:
虚空广大,不可度量;
无始有终,莫知边际。
◎如来法身融通三际,包括大千,一性圆明,诸尘不染故名「虚空法身」。
法身无为,慧命无量。
◎十方虚空,有三不思议:
一、过去无始不思议;
二、现在广大不思议;
三、未来究竟不思议。
◎是人功德,亦复如是无量无边:
与虚空等。
能修六度,则不惟安住于教义,而已见之于躬行,故功德益为无量无边。
前者非不应兼行六度,今但于此显兼行者之功德愈多耳。
◎疾至一切种智:修理观故,成一切智。修事行故,名道种智,理事圆融,故疾至一切种智。
【经文讲解】
一切诸佛之道法,一切种智大觉者,一切众生之因种;
一切道种菩萨行,能以声闻一切智,知佛一切诸种智。
听清楚,用心听!「一切诸佛之道法」,就是释迦佛他觉悟之后,所有涵盖的法。所有涵盖的法也是什么法呢?是「一切种智」,一切种智,完全含入在佛一切道法之中。这些法,是释迦佛与天体合一的觉悟,所以他是大觉者;所体悟的一切种智,也就是诸佛的道法。所以用心听清楚进去。「一切众生之因种」。意思就是,佛所了解的一切道法,那就是了解,「一切众生之因种」。什么众生是什么样的因、缘,佛了而如指掌。为什么会来做人?人类有百百种,无法去计算人类。人类才一种而已,为何说那么多种呢?就是形是一类,人物,却是人类的心态无数计种,无法去计量,也就是这段经文所展示出来。
前面一直说「无量数计」,很多很多恒河沙来比较,还是难数计。
我们人人的心态也是这样。
人的心态,你有什么心态,你就是什么种类。
这个种类不同,虽然人的形体叫做人,却是人的心灵的因之种类,实在是很多很多,无法去计量数。
不是只有心态种类,还有名相的众生种类也很多。名相的众生种类,那就是其他的动物,小生命、大动物这不同的形类,有同样的生命,生存在天地宇宙之间,哪怕是很微弱的昆虫类,这全都是众生类之一,很多很多。每一种的众生那个因缘种子,如何成为这样的种类?这样种类的众生,为大地适应什么东西?为人类有什么样的危害?有什么样的帮助?顺逆的缘都各有。不只是众生动物这些因种清楚,连天地之间,树木种类、草木种类,都是能够这样去体会了解。何种的树木,它有什么性?分析它对人有什么作用?我们人此时,现代科技发达了,发现这些植物全都能够去分析,它是何种类,能够提炼什么药?何种有毒,何种能够治病?什么毒性能够治什么药?合什么药治什么病?分析到最后实在是很多很多。所以天地万物,物物有用,是利或是害?这天地间事相、理相,没有一项不是大觉者的道法,完全都是大觉者所了解的道理,所了解的法。
这位大觉者的一切种智,能够涵盖这么多,所以是「一切种智大觉者」。
我们若知道,读到「一切种智」,那就是佛智,佛所拥有的,这叫做一切种智。
那就是大觉者,就是佛所拥有的,他的道路很开阔,包含一切天地万物,植物、动物还有微生物等等,众生包含在一起,所以这是大觉者。
若「一切众生之因种」,佛无不都是很微细彻底,这我们就是想要学的。
为什么我们要学佛呢?
学佛,不只是仅仅要了解人间事相,更重要的,也要了解我们自己。
我们自己到底是多少的迷,还未开呢?
这个迷茫不知不觉,这些的事情还有多少呢?
我们刚刚听到「一切种智」,天地万物有相生相克,连大小生物,都有对大地、人类的益处、不利益之处。
像牛、马、羊。牛、马,尤其是很久以前的时代,对人,人类,付出多少的劳力呢?做牛做马拖,多辛苦。但是人类将这些牛、马,牠们拖,替我们去劳力,到头来,牠们的下场是什么?所以说动物险恶,人类比动物更加险恶。牛、马付出,是与人这么的亲近,最后的下场是什么?想就知道了,何况其牠的动物呢!人喂牠、养牠,目的是什么?就是要被杀,食用,就是要吃。
人类对众生其他的生物,是如何的看待?其他的生物,各有牠的世界,人有人这样的世界,众生物有众生物,牠们对所有其他世界的看法。
所以在这个大世间的里面,就是彼此有相生相克,人被蚊子叮到,现在感染病很多。
不用什么,蚊子叮到就好,就开始登革热,什么感染病就很多。
这微生物对人类,而人类对动物,这种相生相克,说不完的道理。
这就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更是明显,更要知道。
尤其是在植物不断供应给人类,很好的生态,大树木,过去人口不是那么多,大树木在地球上,在这个地方供应很充足的氧气,吸收很多的水分,含蓄在地球里。
时间这样在过,人口这样一直在涨,涨升起来。
所以人类的需要,地球、水、土地,人类一直一直,就是去向这样挑战,树木要砍,草木要除,土地要占,水分要享受、要浪费。
所以现在已经人口很多,人类已经发现危机,这个时代已经大地被破坏了,水土破坏了,现在水已经亮起了红灯。不要说到很远的国家,就是说台湾,也是一样水资源欠缺了,声声都在告急,哪一个地方可能水库快要干了,电也要限,水也要限了,这才是开始亮灯而已。各位,这是整个大地的生态,因为人,人类的心态真的是很多。过去的人生活安分守己,生活可以过,开一个杂货店就很欢喜,生活很能够过了。现在不是了,什么科技、什么大公司、什么大建设一直连锁去,这真的是人现在愈扩愈大。所以人的心是没办法去分种类,很大、很大,而且种类实在是没办法,去分析很多。
总而言之,「一切众生之因种」,这都包含在一切种智,大觉者所清楚、所明白。
这就是我们希望,也能够彻底了解,你清楚了,自然你就不会去犯,你就能够来护,呵护天下的众生,你就是觉悟,这就是我们要追求。
我们现在人人都还是「我」,我在众生类里面还是迷,很多,我还是不觉,还不懂。
所以我还是不觉,我烦恼、我无明,我还要争、我还要取,这总是醒不过来的众生。
所以我们的因种实在是很多,我们现在是包括在这类之中。
我们人人还是,「一切众生之因种」,我们也是因种类之一。
我们现在才开始要发心,而我们到底,我们发心这个种类,是不是很殷切呢?
有长久吗?
或者是杂类,我们的心念,这粒因、这粒种子,到底是很坚强,或者是柔弱的种子呢?
就要看我们自己好好顾好;
假若顾得好,我们还有希望。
一切道种智,我们能够这样到一切道种智,那就是菩萨所行已经时间很久,从佛开始教化、接触,听了之后,了解道理,发大心、身体力行,一路走过来的道。佛陀开出来的方向,他们照着这个方向在走,所以行「六度万行」。这在这个「六度万行」中,在进行中,闻佛的法,如法修行,如法传法,广度众生。这菩萨他就是还在继续修,一切道种智,所以一切道种智,就是菩萨在进行中。我们有菩萨的芳踪,能够去追随菩萨的芳踪,我们能够得以发心,我们这种类的众生,有可选择菩萨的芳踪。我们跟菩萨走,自然就能够到佛的境界。而要跟菩萨走,你就要闻法,所以「能以声闻一切智,知佛一切诸种智」。这叫做「声闻」,声闻也是要发心,但是开头他要听法,将法听来,虽然根机参差不整齐。开头佛陀先随机逗教,随这个根机逗教,让他随他的根机来接受,就是像我们这样,我们现在就是这样,在这里坐的人,各人也有各不同的根机,虽然同样在这个地方,听同样法,感受不同。
有的人愿意发心很强烈,也是很快就能够要身体力行;有的人认为,我还得要时间;有的人觉得:有啊,我也有听进去,我也是要修行,但是,我也要先顾好自己。是啊,这三项都没有错。声闻,你独善其身,小根器,佛陀没有舍弃我们,也是耐心教我们:人人本具佛性,没关系,你用心了解、体会,将自己的心修好。有的烦恼先去除,去除烦恼,然后你再断无明。小根机的人先扫除烦恼,然后再来断无明。烦恼是对外面的事,「这项来让我烦,那项来让我知道,烦啊」,这叫做「烦恼」。
若是无明,「没有的,我要去找,我本来就满足了, 但是我要再做更大、更大」,这叫做无明。
贪,贪更多、更多。
这种已经都足够了,相安无事很好,但是,「我还是不够,我还能再扩更大些」。
这种争来身外物,还一直争,名更大更大,这都叫做无明。
怕别人比我们更好,就要排除比我更好的人,不可亲近过来。
类似这种的人,叫做无明。
这个烦恼、无明,现在听法了解,「我应该要去除,两项都要去除」,但是那个习气还没办法除。这种习气,「我向来就是这样,要叫我全都改掉,好像对我等等,就是人、我那个相还在,人、我相,这种一层一层烦恼、无明、惑,这就是一层一层。我们现在,我们虽然还未到达法身菩萨,我们现在能够成为发心,还不是法身;法身就是已经来来回回了,有愿、有力,再来的菩萨。我们现在是有愿还未有力;就是我发心,现在的人间菩萨,我随力,随力量来做,这种的菩萨。凡事还是由不得自己,我们还有,还有烦恼带着,我们还有无明仍未开,我们还有不知觉的惑埋藏着。
所以我们现在,这是有幸,有幸在菩萨群中,在佛法中,我们真的要学习,所以要听。
佛虽然不在人间,法留在人间,有人能了解、用声音,我们也要听进去,道理是同样,佛世的理想、佛世的教育传到现在,所以我们应该听进去。
听进去,吸收世间一切的常识,了解一切智慧原来是如何来。
所以「知佛一切诸种智」。
我们虽然还未得,至少我们能知道,因为我们还未行,所以就还未得;
我们还未起行动,还未身体力行,所以还未得。
但是我们以声而闻,能知,知一切道法,知大觉者他所明了的境界,知道一切众生的因种,因缘各不相同;
我们知道菩萨身体力行,他就是向着佛开阔的道路在走,有路走,能够直通佛的境界。
这条心道是开阔的,我们现在知道了,透过声音,我们了解。
所以「知佛一切种智」,知道佛的法是这样,我们现在才开始知道,这叫做声闻。
所以「一切智」就是声闻的智,知道世间的事情,从佛那个地方听来,佛法中所说的,种种的名词、名相,「我知道了,声音听来了、文字看来了,这些一切的名相,我知道了」,我们现在就是这样。所以请大家要很用心,这些事情不可疏忽了。这一切众道法,佛陀的大觉,一直到声闻,我们现在就是以声来听,听入我们的耳根,我们也就要去知道,知道这些法。所以真正体悟的是大觉者,身体力行在道上的是菩萨,我们现在学习的,才是只有「知道」。所以一切智是开始用声音,依声音而了解,这叫做「一切智」;身体力行在这条道路上,叫做「道种智」;而觉悟了,这叫做「一切种智」。
所以这「三智」,这与我们的修行,日常生活是很密切,所以请大家要多用心!
上面的文,那就是说:
「况复有人能持是经,兼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其德最胜,无量无边。
」
因为前面佛陀说,「如来将入灭」,大家要把这个经要传,用什么方法传?佛陀在世的时候,读、诵、抄写等等、等等。要如何用什么方法传下去?用你的身体力行如法修行,读经、诵经,要知道经之中的道理,这是佛灭度后。因为佛在世之时,佛叫人传。佛若要不在,除了要讲经传法,那就是意思要译,把佛陀的法要传,而要传法就是要诵,要背诵、要读;若要读,你就要先抄起来才有得读,所以才会提倡,提倡要有人诵,口口传诵,传诵就要有人写下来,佛世的时代比较没有用这样,但是慢慢就会有了。
所以慢慢来,果然,听,这个传诵文字会漏掉,就是口诵也是同样会漏掉。
有的人开始就有用刻、用写的,就慢慢这样一直发展下来。
所以抄经是在佛陀的时代,为了要传经用种种的方法,原始的时代要如何传,所以才有办法,将这个经法留下来。
这样要读、要诵、要抄、要写,这就是我们需要,我们现在才有这样,会这么的盛况,这么多的经典可读,所以需要「能持是经」,不论是读、不论是诵、不论是写等等,这全都是。
所以,传、说、讲法,这样一直传。
所以「兼行布施」。不是只有认真一直传法而已,就要将经典中的法,开始要去身体力行,要平行,就是「兼行布施」,就是先去付出。不是仅仅读诵,你开始有了经、有了法,就开始要兼行,要去付出。所以从付出开始,你要付出给别人,要从你自己,要受持;受持才能够专心去弘法,才能够专心去付出;所以要守戒,你若没有守戒,将来人人的心守不住,众生因种很多,心守不住,贪念一出,就没完没了时。为了在追物欲,所以那个心念复杂,烦恼无明就跟着生起来,所以佛陀的时代注重戒,所以人人要守戒。守戒就分好几种的戒了,在家有在家要守的戒,五戒,这很简单,但是若守得住,社会人类就改善。可惜,也很困难,你要教人的人,弘法的人──比丘,你也得要守戒。守多少戒?几百条戒──二百五十、三百多条戒、五百戒,怎么会那么多?你不犯无戒,有犯就要戒。
可见佛陀在世之时,多少人在犯戒,多一个犯戒,就再多一条戒律出来。
是不是佛在世,就已经这么多戒呢?
是愈来、愈来,后面愈来的戒、律的师,他们就愈订愈多。
总而言之,用法来戒止人的犯错。其实最好的戒止,是人人将自己的心守得好,所以持戒。而你若没有持戒就会犯,犯的人很多,而你要修行的人要如何?「唉呀,要忍辱;要忍,要让他,要不然没完没了」。「不要与人计较,专心精进就好了」,所以就要专心精进。这一心在道上,不要计较,精进、忍下来,你自己守好你的规矩,做你的本分事付出,这就是我们这样做,这就是修行者。佛陀的时代,现在的时代,应该就是一样,所以「一心」,我们专心于道。
「智慧」,自然我们的智慧,那就开始随着时日,知识,「转识为智」,就一切种智,我们成就了,但是要经过「道种智」。
才有办法到达「一切种智」。
要从「一切智」开始,才「道种智」,就「一切种智」,就是到佛的境界。
这就是智慧了。
若能够这样,「其德最胜,无量无边」,不论是一切智或者是道种智,这都已经在法之中。
守护法,有规律。
这虽然在经文看起来没什么,其中的意是很深,大家要耐心、用心。
接下来这段文再说:
「譬如虚空,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无量无边;
是人功德,亦复如是无量无边,疾至一切种智。
」
现在你想要知道一切种智,前面已经大概这样说过了,再用心听。
「虚空广大」,不可量「不可度量」。虚空很大,没办法去量,所以不可度量。「无有终始」,到底什么时候有虚空,没办法知道,莫知其边际。
其实,虚空是表示什么呢?
「如来法身融通三际,包括大千,一性圆明,诸尘不染,故名虚空法身,法身无为,慧命无量」。
这个虚空就是譬喻。若要说「一切种智」是什么?是如来法身。法,如来法身是「融通三际」──过去、现在、未来。因为虚空没有边际,过去的过去什么时候,时间在什么时候开始,真的是辽阔无边际,没有时间可说。所以「包括大千,一性圆明」,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所有的一切都含括在内。「诸尘不染,故名虚空法身」,虚空是什么样的东西,都污染不到。虽然我们现在说空污;是空气污染,不是虚空污染,空气污染,也是在一个阶层而已,人感受得到,超过这个阶层,虚空还是清净。所以「法身无为,慧命无量」。虚空之中,那就是如来的法性。
所以,「十方虚空,有三不思议」。
「一、过去无始不思议」,这个虚空要说过去是多久?无始!不是有办法去计量出来,「无始不思议」。「二、现在广大不思议」,现在的人科学这么发达,去测量虚空到底多大?不思议,没办法。「三、未来究竟不思议」,未来到底是什么?现在科学家能说地球多大,无法说虚空多大。虚空还有很多的星河,还有很多……。
总而言之,无法去推测。
所以「三、未来究竟不思议」,到底未来的究竟要说它多大,也没办法。
所以佛的法身就是这样。
而佛的法身是这样,我们在修行,「是人功德,亦复如是无量无边」。
我们也是将来会成佛,我们现在对这样佛陀告诉我们,所有的法,我们好好守护、好好弘扬。
将这个佛,如来的慧命法身,我们将慧命法身,透彻虚空这么广大的法,我们若能够这样好好去守护着。
所以「与虚空等」。
这个虚空,平等,所以「与虚空等」,就是与虚空一样。
要说这样在守持经、护持经,守持着这样的法,他的功德多大?
与虚空一样。
与佛的如来本性,佛的法身同样。
因为你守护佛的法身,就等同佛的法身。
所以「能修六度,则不惟安住教义,而已见之于躬行」。就是我们若能够行六度,则不只是仅仅说,只有安住在教义,只有我会读经、我会抄经、我写经,若只有这样还不够。因为你没有将它弘扬出去,这样不够。芸芸众生苦难,经就是法;法就是要为苦难人,如何去解除苦难的方法,所以仅仅这样而已是不够,所以也得要躬行,躬行就是身体力行。你知道这些法,不是只传给人,你要再身体力行。「故功德益为无量无边」。你自己做,你再传,不是你一个人做,人人,大家一起做。一个人就可以做很多,无量的人更无边际可以做更多,这就是要传的功德,所以「故功德益为无量无边」,与虚空一样无所计量。这个观念若对,大家推动无所计量。
所以「前者」,前面说过,「非不应兼行六度」。
人人都能做菩萨,因为这「六度万行」,大家都能够做。
这功德更大,所以能够这样,那就是「疾至一切种智」,若这样要到达成佛,那就是很快。
因为他「修理观故,成一切智」。
「修理观」就是先知道道理,这叫做一切智,一切智就是声闻智,大家要记得。
一切智,听到声音,了解世间的事情,要如何法,那个正法、邪法懂得去分别,邪、正,知道,这叫做一切智。
「修事行故,名道种智」。
而不是只有在经典中,懂得去分别,就是人情世事,你也得要去清楚,这就是菩萨。
菩萨除了一切智以外,他身体力行,行在这条道路之上,道理清楚,人事更清楚。
世间一切的世事都很清楚,而能够走入人群去广度众生,这叫做菩萨,叫做道种智。
「理事圆融,故疾至一切种智」。
道理也都很清楚,走入人群也不受影响,能够度尽一切众生,这就是到达成佛的境界。
一切道理清楚,一切理清楚,一切道走得通,能够到达佛的境界,这就是我们要走的路。
所以说起来,修学佛法,这些理,我们都要清楚,这样我们才有办法,读这部经真实的重要。
这部经才是真正入人间,铺一条的道路。
所以请大家要时时多用心!
本文选自: 静思电子书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xOTc4ODM3MA==&mid=2247504977&idx=1&sn=1bca0d2dad549d0c7d0c9379a32171b4
静寂清澄
「静寂」即心不动念,心念清静,心能平静,智慧就会明朗,判断力也就会增强,好比一面明镜,自然能清淨地映照外境,犹如清静的湖水可以映照明月. 菩萨的志愿要如青松一样,经得起风雨的考验,更要有将强的魄力,勇于接受磨练。
最新文章
1654-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53-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50-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51-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52--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49-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48-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47-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46-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45-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44-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43-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40-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41-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42--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39-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38--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37-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36-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35-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34-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33-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30-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31-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32-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12-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1629-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28-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27-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26-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25-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24--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23-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20-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21-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22-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19-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18- 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17-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16-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1615-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1614-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1613-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1610-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1611-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1612-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1609-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1608--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1607-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1606-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