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錢謙益《南京浙江道監察御史曹汝蘭授文林郎制》
《漢語大詞典》據此例立詞目【風簡】,釋爲“訪查察閲”。
如此解釋蓋見“監察御史”之官而想當然耳,未究根窮原。“風簡詳密,藻思清華”八字評價非錢氏創爲,乃襲用舊語。
《册府元龜·帝王·命相二》:“銀青光禄大夫、守刑部尚書、上柱國、廣平郡開國公宋璟,器宇凝峻,執心勤直;銀青光禄大夫、行紫微侍郞、兼知制誥、上柱國、許國公蘇頲,風簡詳密,藻思清華。”
“風簡”罕見,《册府元龜》裡恰還有一例。
《册府元龜·總録·名望二》:“鄭述祖字恭文,滎陽開封人,少聰敏,好屬文,有風簡,爲先達所稱譽。”
看到此例已可知“訪查察閲”云云離題萬里。
《册府元龜》這兩條記録各有源頭——
唐玄宗《授宋璟吏部尚書蘇頲同平章事制》:“銀青光禄大夫守刑部尚書上柱國廣平郡開國公宋璟,宇量凝峻,執心勁直;銀青光禄大夫行紫微侍郞兼知制誥上柱國許國公蘇頲,風檢詳密,藻思清華。”
《北齊書·鄭述祖傳》:“鄭述祖,字恭文,滎陽開封人……少聰敏,好屬文,有風檢,爲先達所稱譽。”
故罕見的“風簡”實即常見的“風檢”。中古慣以“有風檢”評價人物。
《北齊書·斛律羌舉傳》:“子孝卿,少聰敏幾悟,有風檢,頻歷顯職。”
《南史·王悦之傳》:“悦之少厲清操,亮直有風檢。”
《新唐書·崔日用傳》:“子宗之,襲封,亦好學,寬博有風檢,與李白、杜甫以文相知者。”
同樣用途的“風”字一族可稱不勝枚舉,如:有風氣、有風力、有風操、有風味、有風則、有風器、有風概、有風尚、有風儀、有風度、有風格、有風望、有風貌、有風骨、有風神、有風裁、有風彩、有風姿、有風鑒、有風韻、有風節……
而用“檢”字的也不少,如“有行檢”——
《晉書·劉耽傳》:“耽字敬道。少有行檢,以義尚流稱,爲宗族所推。”
《陳書·周確傳》:“確字士潛,美容儀,寬大有行檢,博涉經史,篤好玄言。”
《北齊書·趙郡王琛傳》:“子整信嗣。歷散騎常侍、儀同三司。好學有行檢。”
《北齊書·李密傳》:“密性方直,有行檢。”
《北齊書·盧懷仁傳》:“懷仁有行檢,善與人交,與琅邪王衍、隴西李壽之情好相得。”
《周書·蔡祐傳》:“祐性聰敏,有行檢。”
《隋書·梁睿傳》:“睿少沉敏,有行檢。”
《隋書·李禮成傳》:“及長,沉深有行檢,不妄通賓客。”
《隋書·誠節傳·劉弘》:“少好學,有行檢,重節槪。”
《隋書·孝義傳·陸彦師》:“彦師少有行檢,爲邦族所稱,長而好學,解屬文。”
《隋書·循吏傳·趙軌》:“軌少好學,有行檢。周蔡王引爲記室,以清苦聞。”
《北史·陸卬傳》:“騫弟摶,字雲征,好學有行檢,卒於著作佐郞。”
“有規檢”——
《北齊書·袁聿修傳》:“聿修少平和温潤,素流之中,最有規檢。”
《隋書·循吏傳·梁彦光》:“魏大統末,入太學,略涉經史,有規檢,造次必以禮。”
《舊唐書·魏少遊傳》:“少遊居職,緣飾成務,有規檢,善任人,果於集事。”
“有檢操”——
《世説新語·方正》“何次道、庾季堅二人並爲元輔”劉孝標注引《晉陽秋》:“庾冰字季堅,太尉亮之弟也。少有檢操,兄亮常器之,曰:‘吾家晏平仲。’”
《晉書·虞潭傳》:“潭清貞有檢操,州辟從事、主簿,舉秀才。”
《文選・曹丕〈典論・論文〉》:“譬諸音樂,曲度雖均,節奏同檢。”李善注引《蒼頡篇》:“檢,法度也。”故“檢”可與“操行”之“操”“行”、“規矩”之規組成並列結構“檢操”“行檢”“規檢”。
合“有風操”等與“有行檢”等,則“有風檢”之大較可得。而這一句式中並不見用“簡”字者,益知“簡”非原文。
與“風檢詳密”類似的措辭也有不少——
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法雲寺》:“彧博通典籍,辨慧清悟,風儀詳審,容止可觀。”
《梁書·王僧辯傳》:“器宇凝深,風格詳遠,行爲士則,言表身文,學貫九流,武該七略。”
《南史·徐羨之傳》:“嘗與傅亮、謝晦宴聚,亮、晦才學辯博,羨之風度詳整,時然後言。”
對讀可知,“風檢詳密”當指其人品性嚴謹縝密。
《漢語大詞典》收【風檢】,設兩義項:❶指對自身言行方面的檢點約束。❷猶風紀。
這二義之分頗不可解。看❶之句例——
《晉書・江統孫楚傳論》:“江統風檢操行,良有可稱,陳留多士,斯爲其冠。”
與❷之句例——
《世説新語・規箴》“蘇峻東征沈充,請吏部郎陸邁與俱”劉孝標注引《陸邁碑》:“邁字功高,吴郡人。器識清敏,風檢澄峻。”
這兩句中的“風檢”有何區别?“風檢操行”者,猶“風操”“檢操”“操檢”“檢行”“行檢”。“風檢澄峻”者,亦“風鑒澄爽”“風神澄澹”“風格高峻”“風標整峻”“風操凝峻”“風骨峭峻”“風裁雅峻”“風體弘峻”“風儀挺峻”“風襟朗峻”之類誇人的套話,跟“風紀”毫無關係。“風檢操行,良有可稱”與“風檢澄峻”都是對人風操品格的褒揚,其中“風檢”無二致,以“風操品格”括之即可。
至於【風簡】,則當點明與“風檢”的關係,釋義與【風檢】統一,並換用《册府元龜》等更早的用例。
2024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