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江陵士子》讀解#2024-21

文摘   文化   2024-05-05 17:10   上海  
《太平廣記》卷一六八引唐盧言《盧氏雜説·江陵士子》:
江陵寓居士子,忘其姓名。有美姬,甚貧,求尺題於交廣間遊索去萬計支持五年糧食。且戒其姬曰:“我若五年不歸,任爾改適。”士子去後,五年未歸。姬遂爲前刺史所納,在高麗坡底。及明年,其夫歸,已失姬之所在。
以上標點悉依張國風《太平廣記會校》(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年,第2420頁)。中華書局2020年簡體本《太平廣記》標點亦同。

其中“求尺題於交廣間,遊索去萬,計支持五年糧食”頗難理解。我見過三種譯文,皆不信不達。
(1)到處借錢,夠用五年的。臨行前囑咐美妾説:“我如果五年不回,任你改嫁。”
(2)他在交遊的朋友中求題字,賣畫到萬錢,預計可以支持五年的糧食用度。他告訴妻子説:“我如果五年不歸來,任你改嫁他人。”
(3)他要出門去收集題詩書畫,準備了一些錢,夠妻子生活五年的費用。他對妻子説:“我如果五年不回來,你可以隨便改嫁。”
(1)將“遊索”解作“到處借錢”,迴避了“尺題”“交廣”“去萬”;(2)將“交廣”解作“交遊的朋友”,將“尺題”解作“題字、賣畫”,將“去萬”解作“到萬錢”,迴避了“遊索”;從敘事看,(1)、(2)皆未提及要遠行及其事由就突兀地來了個五年之約;(3)算是給了事由,將“尺題”解作“題詩書畫”,迴避了“交廣”,“遊索去萬”則用“準備了一些錢”含混過去。
句中這些現代人感到棘手的語詞難點很可能從宋代開始就已經不容易理解,古人在引述這一故事時往往也有所迴避。
宋錢易《南部新書》丁卷、宋阮閲《詩話總龜》卷二三作:
江陵有士子,遊於交廣間,而愛姬爲太守所取。
宋計有功《唐詩紀事》卷八十、宋尤袤《全唐詩話》卷六作:
江陵有士子,遊交廣五年未還,愛姬爲太守所取。
《全唐詩》卷七八四小傳引《盧氏雜説》作:
江陵寓居士子,忘其姓名,有美姬,甚貧,去遊交廣間,戒其姬曰……
除“交廣”以外,原文中其他難點幾乎全部略去了。
看不懂文意則句讀易誤,從汪紹楹開始以“遊索去萬”爲一讀的主流讀法是錯誤的。李時人編校的《全唐五代小説》則以“遊索去萬計”爲一讀,仍不知所云。
今謂此段文字當點作:
江陵寓居士子,忘其姓名,有美姬,甚貧。求尺題於交廣間遊索去萬計支持五年糧食,且戒其姬曰:“我若五年不歸,任爾改適。”士子去後,五年未歸,姬遂爲前刺史所納,在高麗坡底。及明年,其夫歸,已失姬之所在。
“忘其姓名”之後不能加句號,否則此句成了士子忘記自己姓名了。“江陵寓居士子”是主語,“忘其姓名”是插入説明,不連“有美姬,甚貧”則句無謂語。整句謂此不知名士子有美姬,甚貧,交代了其人基本情況,然後才進入事件——本文討論的重點。
以下逐一梳理語詞難點。

一、尺題

“尺題”在《太平廣記》中另有一例。

  • 《太平廣記》卷二三七引《酉陽雜俎·韋陟》:“每令侍婢主尺題,往來復章,未嘗自札,受意而已。”

尺題,今本《酉陽雜俎》作“尺牘”,皆指信函。

  • 《晉書·沮渠蒙遜載記》:“業,京兆人也。博涉史傳,有尺牘之才,爲杜進記室,從征塞表。”

  • 《北齊書·顔之推傳》:“之推聰穎機悟,博識有才辯,工尺牘,應對閑明,大爲祖珽所重,令掌知館事,判署文書。”

  • 《北史·曹世表傳》:“世表性雅正,工尺牘,涉獵群書。爲司徒記室。”

  • 隋《吕胡墓誌》:“得以尺牘,見知事嵇紹之官。”

“尺題”又可逆序作“題尺”。

  • 《舊唐書·李林甫傳》:“林甫恃其早達,輿馬被服,頗極鮮華。自無學術,僅能秉筆,有才名于時者尤忌之。而郭慎微、苑咸文士之闒茸者,代爲題尺。”

在中古,善爲尺題是一種專門技能,有此能者可充官宦之記室,代爲捉刀。江陵士子“求尺題”,指的是求取文書工作。甚貧,故須求職以餬口,邏輯順暢。而六年後士子通過賦詩打動“後任”,迎回美姬,其属文水平已先見端倪於“求尺題”,可以視爲伏筆。

二、交廣

交廣,指交州、廣州,今廣東、廣西及越南等地。對中原人而言,“交廣”無異於天涯海角。

  • 宋上官融《友會談叢》卷中:“某有兄官於交廣,連綿數任,留某京師,以至貧窶,地遠絶信,乃丐於人。兄適方歸,相見甚歡,衣裝僕馬皆兄與也。”

  • 清唐甄《潛書·善施》:“有賈于交廣者,或語之以欲得椰實。比及三年而反,其人已死矣,乃陳椰實于位而告以復之。”

交廣“地遠絶信”,一去生死茫茫,故有五年之約。而士子必離江陵而適交廣者,蓋欲去偏遠地區、文化窪地尋找展才機會,不失爲一種“藍海”策略。

三、遊索

  • 《太平廣記》卷二二二引唐吕道生《定命錄·柳芳》:“歷校書郞,畿尉、丞,遊索於梁宋間。”
  • 《太平廣記》卷五百引唐無名氏《王氏見聞·沈尚書妻》:“挈其妻孥,寄于鳳州,自往東川遊索。”

  • 宋楊億《再乞解職表》:“親弟倚等,皆欲遊索江淮,捨親而去。”

《漢語大詞典》釋【遊索】爲“遇經濟困難,外出向人求索”。而從以上用例看,乃是“在各地游歷謀生”之意,與無付出的要錢、借錢不是一回事。奔波勞苦,不帶家眷獨自上路是當時慣例。江陵士子也是如此,他孤身南下打工挣錢,走前須對美姬此後的生計做好安排。

四、萬計

“萬計”是一詞,不得斷開。

  • 《太平廣記》卷二三二引《松囱録·浙右漁人》:“萬計窮索水底,終不復得。”

  • 《太平廣記》卷四五一引唐戴孚《廣異記·王黯》:“黯甚懼,許以厚利,萬計料理,遽出羅錦十餘匹,於通衢焚之。”

  • 唐王維 《京兆尹張公德政碑》:“貳過不已,萬計自脱。公命吏縛之,立死鈴下。”

  • 唐吕温《道州祭百姓鄧助費念文》:“是用疚心疾首,萬計討擒。廉使仁明,不貸兇惡。”

  • 唐崔致遠《再獻啟》:“萬計尋思,不如學也。百年勤苦,猶恐失之。”

  • 唐《張明集寫真讚》:“纏眠痾疾,萬計尋師。累月醫料,千方進藥。天命有限,難捨去留。”

  • 《舊唐書·李德裕傳》:“吐蕃得之,號曰‘無憂城’。貞元中,韋臯鎭蜀,經略西山八國,萬計取之不獲,至是悉怛謀遣人送款。”

  • 宋李清照《金石録後序》:“萬計求之,其餘遂牢不可出,今知盡爲吴説運使賤價得之。”

“萬計”就是想盡或用盡一切辦法之意,猶言千方百計。其用與“百計”同,不過是在數量級上更夸張而已。

  • 唐李商隱《代安平公遺表》:“檢驗方書,煎和藥物。百計療理,一無痊除。”

  • 唐白居易《論行營狀·一請勒魏博等四道兵馬却守本界事》:“今天下百計求取,不足充其數月衣糧。”

  • 唐《清河崔府君合祔墓誌文》:“次小二子百計經營,用充色養之費。”

  • 宋蘇軾《題西湖樓》詩:“千金用盡終須老,百計尋思不似閑。”

  • 宋洪邁《夷堅丁志·小孤廟》:“便若有物縶柁底,百計取之不能動。”

  • 宋朱熹《書釋奠申明指揮後》:“淳熙所鏤之版已不復存,百計索之,然後得諸老吏之家。”

  • 宋孫覿《與吴閣使帖二》:“某疏慵,承乏彫郡,百計求脱不獲。”

  • 宋陳亮《問兵農分合》:“猾者百計自免而安坐以嬉。”

有趣的是,此用只説“百計”“萬計”,而不説“千計”。《漢語大詞典》收“百計”,失收“萬計”。

五、支持

這個“支持”不得汎汎視同今之常言,而是專用爲糧食等資源的供給,唐宋時習用。

  • 唐玄宗《平糶詔》:“爰自二載,稍異有年,粟麥之間,或聞未贍。比開倉賤糶,以濟時須。雖且得支持,而價未全減。”

  • 唐敬宗《減奉先縣租役勅》:“奉先一縣,獨奉八陵,供辦支持,實爲繁併。”

  • 唐僖宗《南郊赦文》:“三處兵數近四萬,日食錢米,費用極多,全在諸道州使巡院饋運相繼,免失支持。”

  • 唐周行先《爲陜州盧中丞請朝覲第二表》:“今疆埸無虞,干戈已戢,軍儲戎賦,幸有支持。”

  • 宋蘇轍《乞以發運司米救淮南饑民狀》:“所貴米數稍多,救接饑饉,可以支持至秋。”

《漢語大詞典》立義項❸“開支,供應”,即此義,然所舉書證皆元、明例,過晚。

士子“遊索去”之前,想盡辦法供給美姬五年食糧,並與她定下“五年不歸,任憑改嫁”的約定。

這約定堪稱權利義務對等,且具有效時限。就像現在的“競業限制”,不設定合理的經濟補償與時限的“競業條款”就是耍流氓。美姬果然恪守其約,五年後改嫁。故事對女方也絶無苛責。試對比情節相類卻膾炙人口的《紅鬃烈馬》故事——

薛平貴投軍而去的告别辭是:“十擔乾柴米八斗,你在寒窯度春秋。守的住來將我守,守不住來就把我丟!”要注意的是,首先物資是有限的,而等待是没有時限的;其次,判定結束的唯一標凖是“你守不住了”。而王寶釧答辭是:“守不住來也要守,縱死寒窯我也不出頭。”即借女方之口給女方判了無期徒刑。薛平貴聽了説:“好哇。”這叫答應得一個脆生。結果是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年,才盼回來早就功成名就、做了駙馬的薛平貴。别人的老公薛平貴還擔心王寶釧已改嫁,先派人調查取證了。

比起蓋世英雄薛平貴,江陵士子最終也没什麽成就,但同在寒微中,他卻是爲伴侣做了Plan B,鼓勵她Move On的那個人。

2024年5月5日


吴铭训诂札记
个人阅读传世文献及简帛材料所得训诂心得,供同好一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