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對【風閨】的解釋如下:
❶通風的小門。南朝齊謝朓《游後園賦》:“敞風閨之藹藹,聳雲館之苕苕。”唐王勃《九成宫頌》:“風閨夕敞,攜少女於歌筵。”❷風吹内室。元馬祖常《贈客》詩:“露庭汎蘭叢,風閨透窗紗。”
所立兩個義項都有問題,是對句例的錯誤歸納。
義項❶的問題在“閨”字。《漢語大詞典》爲“閨”設置六個義項:❶宫中小門。❷泛指門户。❸宫室;内室。❹特指婦女的居室。❺看守閨門。❻借指婦女。對謝、王兩例而言,❺❻可以先排除,剩下四個,兩個一組,問題就成了“風閨”之“閨”指的是“門”還是“室”。“閨”本義指“門”,但早在上古已經引伸出“室”義,且常用。故在“風閨”一詞中,兩種可能都要考慮。
《漢語大詞典》認爲是“門”,蓋因兩句中都有“敞”字。門户敞開,順理成章。但並不是只有門户可以敞開。取“夕敞”爲例,有隋《韋秋母婁氏墓誌》“華堂夕敞”、唐薛曜《正夜侍宴應詔》詩“夕敞鳳凰宫”,可見王勃“風閨夕敞”之“風閨”無法因“敞”字而指實爲門户,完全可能爲宫室。究竟是“門”是“室”還要參考句中的其他信息。
——南朝齊謝朓《游後園賦》
此例“閨”字有異文,《藝文類聚》《古文苑》作“闥”。“闥”也有“宫中小門”與“泛指門户”之義,與“閨”同義,這異文可能也是誘使將“風閨”之“閨”解作“門”的原因之一。但“闥”同樣引伸而有“内房”義。況在此例中異文“闥”並不可取。原因有二。一、“風閨”是成詞,“風闥”不是,後者不見用例。二、“閨”“館”連文、對舉極常見,如南朝宋鮑照《傷逝賦》“閨館寂而深重”,唐《吴興沈君故夫人陳留虞氏墓誌》“肅容閨館”,宋之問《爲太平公主五郎病愈設齋嘆佛文》“戒環佩於中閨,邑山河於外館”,孫逖《簾賦》“少婦重閨,王孫華館”,權德輿《旅館雪晴又睹新月衆興所感因成雜言》詩“深閨旅館遥相憶”,五代劉兼《秋夕書事》詩“征閨搗月離愁遠,舊館眠云旅夢通”,宋孔武仲《送張文潛之淮南》詩“瀛館登仙俊,金閨引籍優”,蔡伸《惜奴嬌》詞“因念邃館香閨,玉肌花貌”,而絶無“闥”“館”連文、對舉之例。故異文“闥”字無關原貌,在釋“風閨”之時毋須慮及。又因爲凡與“館”對舉之“閨”皆指“室”而無指“門”者,則此與“雲館”對舉的“風閨”當不例外。
曹融南《謝朓集校注》(中華書局2019年,第39頁)云:
藹藹,微暗之貌。司馬相如《長門賦》:“望中庭之藹藹兮。”雲館,高聳入雲之館。苕苕,高貌。張衡《西京賦》:“狀亭亭以苕苕。”
下句“聳”“雲”“苕苕”一貫,則上句當“敞”“風”“藹藹”相應,今釋“藹藹”爲“微暗之貌”則與“敞”“風”渾不相涉,當非確解。同時期作品有可供對讀者——
南朝齊徐孝嗣《白雪歌》:“風閨晩翻靄,月殿夜凝明。”
藹、靄相通,謝詩“風閨”之“藹藹”當猶徐詩“風閨”之“靄”。後者因與“明”相對,很容易被理解爲昏暗義,其實不然。詩句的邏輯是:風閨至晚反靄(藹);月殿至夜更明。説到了晚上“反而”昏暗,自然不通。實際上從詩句的意境上也能體會,兩句方向一致,“靄”和“明”應該同樣是個“好詞”。
文學作品中“藹、靄”與“風”搭配,若作名詞對舉則多讀爲“靄”,“霧靄”義;若作謂詞則多讀爲“藹”,“和暢”義。後者之例如:《漢宮春色》“藹如春風之拂名花”,唐《韋頊墓誌》“清風藹如”,《裴同墓誌》“清風藹然”,張元晏《下元金籙道塲青詞》“藹真風而煦育”,宋王安石《祈澤寺見許堅題詩》“藹藹春風入水村”,曹勛《宫詞》“藹藹東風符帝力”,陳普《古田女》詩“沂風藹莫春”,行海《湖上》詩“鳳城樓閣藹春風”,元許有壬《李唐春牧圖》詩“花鳥春風藹筆端”。寫作“靄”字者如:宋張耒《同榮子邕登石家寺閣》詩“靄靄東風萬里春”,又《周氏行》“郎情何似似春風,靄靄吹人心自融”。
“閨”作爲内室,晚來就怕陰濕寒涼,但“風閨”不然,反而和暢宜人。故依字面,“風閨”當指有風(吹拂)之閨,“月殿”當指有月(照耀)之殿。一言通風佳,一言采光好,總謂房屋格局通透。董志翹先生曾釋此“月殿”爲“光潔的殿宇”,認爲“這裹的‘月’僅僅是取月之光明鮮潔”(董志翹《高瞻遠矚,真知灼見——於〈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修訂之際重温蔣禮鴻先生有關辭書編纂的論述》,收入氏著《文獻語言新探》,廣陵書社2020年,第408頁),竊所不取。若“月”不指月亮,則“夜凝明”三字落空,恐非詩意。
將“風閨”解作“通風良好的居室”,則亦可與謝詩中之“敞”“藹藹”調和無礙。
——唐王勃《九成宫頌》
“風閨”與“月幌”相對。《漢語大詞典》釋【月幌】爲“月光照耀的帷薄”。如此,“閨”爲門户,“幌”爲帷薄,似正相對。其實不然。
此句也有可資對讀者——
唐武三思《大周無上孝明高皇后碑銘》:“風閨少女,襲蘭蕙而馳芬;月幌仙娥,韻珩璜而動步。”
武三思顯然是襲王勃句意。“風閨少女”當與“紅閨少女”“香閨少女”“深閨少女”一類,肯定不可能是站在通風口的少女。“閨”只能是閨房。“少女”屬於“風閨”,“仙娥”屬於“月幌”,“仙娥”即王勃句“嫦娥”,如此,“月幌仙娥”就是月宮嫦娥。
晉張華《情詩》之二“明月曜清景,朧光照玄墀”,北齊劉晝《新論·兵術》“列宿滿天,不及朧月”,唐元稹《嘉陵驛》詩之一“野花撩亂月朧明”,然則“宵朧”者不是“月光照耀的帷薄”,正是月亮本身。“月幌”代指月宮。
王勃乃謂將居於“風閨”的少女攜出至歌筵,將居於“月幌”的嫦娥請下至舞席。這“風閨”又豈能解作“通風的小門”?
義項❷的問題是“風閨”的“風”可以理解爲動詞“風吹”,將詞的結構看作動賓嗎?這還要問過“露庭”。
——元馬祖常《贈客》詩
這首元詩將“露庭”“風閨”對舉,有其前文本——
南朝齊劉繪《和池上梨花詩》:“露庭晚翻積,風閨夜入多。”
主題是“梨花”,詩中隱而不言,句實謂梨花飄落的花瓣晚積於露庭,夜入於風閨。“露庭”“風閨”皆地點,顯然是名詞。《漢語大詞典》釋“露庭”爲“庭院, 院子。 上無任何遮蓋, 故稱。”是。“露庭”不是“露濕庭院”,“風閨”亦勢不能是“風吹内室”。
元詩學習“露庭”“風閨”對舉的用法,“露庭”“風閨”當同樣是兩個地點名詞。其不同於前作的是没有“梨花”這樣貫穿的主題,上下句是各言其事。
上句之事是“露”。“汎(泛)”是常與“露”搭配的動詞。如唐王勃《青苔賦》“引浮青而泛露”,裴度《幽蘭賦》“汎皓露則花飛九畹”,韋應物《府舍月遊》詩“泛露忽驚秋”,元稹《蟲豸詩·蟆子》之三“崇蘭泛露光”,李群玉《初月》詩之一“娟娟泛露輕”,聶夷中《起夜來》詩“桃花帶露泛”,宋曹勛《和王應夫見貽》之二“光泛崇蘭露”,李處權《月夜鼓琴》詩“清風泛寒露”,司馬光《和鄰幾金鈴菊》“露泛蜜房香”,宋祁《馬上見殘月》詩“氣清仍泛露”,張耒《種芭蕉》詩“凉葉泛朝露”。其中元稹、曹勛二詩“泛露”的是“崇蘭”,語本《楚辭·招魂》“光風轉蕙,氾崇蘭些”。王念孫《讀書雜志餘編·楚辭》“氾崇蘭些”條云:“崇蘭,猶叢蘭耳。”“叢蘭”與“露”正是常配。如唐孫氏《聞琴》詩“露濕叢蘭月滿庭”,劉禹錫《憶江南》詞“叢蘭裛露似沾巾”。倒文“蘭叢”亦然。如唐楊巨源《酬于駙馬》詩之二“會看春露濕蘭叢”,李商隱《擬意》詩“蘭叢銜露重”,宋寇準《奉和御制中秋耫月歌》“香濕蘭叢浥零露”,梅堯臣《風瑟聯句》“秋露滿蘭叢”。
下句之事是“風”。“透窗紗”者“風”也。如前蜀魏承班《訴衷情》詞之四“金風輕透碧窗紗”,宋蘇軾《少年游·潤州作》詞“風露透窗紗”,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三折“晚風寒峭透窗紗”,侯正卿《醉花陰》套曲“痛恨西風大薄倖、透窗紗吹滅殘燈”,鍾嗣成《駡玉郎過感皇恩采茶歌·四時佳興·夏》曲“熏風吹透碧窗紗”,湯式《望遠行·四景題情·春》曲“杏花風習習暖透窗紗”。
故詩句實言:露庭中露汎蘭叢,風閨内風透窗紗。向地點“露庭”“風閨”中借出“露”“風”二字是其妙處。
如果單看此詩,不顧語言社會性,可以有更多解釋途徑。如:露濕庭院汎蘭叢,風吹内室透窗紗。或:露在庭中汎蘭叢,風在閨内透窗紗。又或:庭露汎蘭叢,閨風透窗紗。庭汎蘭叢露,閨透窗紗風。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但既有地點“露庭”“風閨”對舉的前文本在,又乏支持這種種靈活解釋的用例存在,則於此一詩獨有别處不用之義的思路實不可取。
觀察上揭這些用例,“風閨”歸納爲“通風良好的居室”這一義足矣。
2024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