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王充《論衡·解除》
《漢語大詞典》據此立【逾世】,釋爲“謂超過當代一般人”。
宋顾临《宣仁圣烈皇后谥议》:“肇自治平,格於元祐,歷年踰世,家無一人翺翔任事乎顯要之路。”
“歷年”“踰世”連用。指經歷宋英宗、神宗、哲宗三代。“世”指世代。
明于慎行《菊齋賦爲習封君作》:“澤踰世而彌深,德歷年而逾朗。”
亦“踰世”“歷年”對舉。可知“踰世”涉及的是時間變化。
晉孫綽《喻道論》:“至于宣孟愍翳桑之饑,漂母哀淮陰之憊。並以一餐,極其懸餒。而趙蒙倒戈之祜,母荷千金之賞。斯一獲萬,報不踰世。”
謂本人報恩,不假後代。
晋曹摅《述志赋》:“道殊塗而同歸,要踰世而並榮。”
謂諸賢異代而同耀於史。
宋蘇轍《古史論·魯》:“自隱至昭而逐於季氏,凡十世。自宣至定而制於陽虎,幾五世。虎不逾世而敗,自是三桓微散没不復見。”
前言“十世”“五世”,而陽虎“不逾世而敗”,是没能跨越世代,一世即敗。
明何景明《雍大记·志献》:“百姓習聞薰液,純實同性,禮讓同俗,逾世而風猶存。”
謂教化之功,澤及後代。
清馮浩《庶孫父卒不爲所生祖母服三年論》:“《記》不云乎:‘爲慈母後者,爲庶母可也,爲祖庶母可也。’……謂父妾之有子,而今無者,亦可命己妾之子後之,特以閔其無子也。所不嫌於逾世者,謂此三母皆妾,皆可以妾子爲後。”
“父之妾無子者,亦可命己庶子爲後”(鄭玄注),這是跨了代。
章太炎《徵信論上》:“雖皮傅妄言,踰世則浸以爲典要。”
這是泛指經歷時代變遷。
故“逾世”可釋爲“跨越世代;經歷時代變遷”。
具體到“踰世之壽”,當是指壽命長到足以跨越世代,看到孫子、曾孫、玄孫……
宋楊傑《采衣堂記》:“婺源胡氏五世同時,子養其父,而逮養其祖之祖;父鞠其子,而及鞠其孫之孫。”
明許樂善《慶母八旬壽誕》曲:“幸兩孫枝生早,喜一門四世同堂,更五福八旬如少。”
《清史稿·何汝霖傳》:“汝霖母丁年九十,五世同堂,賜御書扁額。”
古以四世同堂、五世同堂爲大福,更勝於單純的歲數大,“踰世之壽”蓋謂此也。
2024年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