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讀書雜志》札記(91)——有如日#2024-56

文摘   2024-12-04 16:50   上海  

夏四月戊申,有如日夜出

——《漢書·武帝紀一》

《讀書雜志·漢書一》“有如日”條云:
此言星狀如日而夜出也,“有”下脱“星”字,則文義不明。《漢紀·孝武紀》《通鑑·漢紀九》並作“有星如日夜出”。

清周壽昌《漢書注校補》卷三駁之,言:
依此《紀》爲是。蓋恍惚有物如日夜出,既難指爲日,又不得名爲星也。若云“星”,則必有所指名,且當出於何度。況謂之如日,更不得名爲星矣。《紀》何不云“夜有星如日”乎?王念孫謂當從《漢紀》《通鑑》加“星”字,竊謂不然。孝昭元年“甲申,晨有流星,大如月,衆星皆隨西行。”曰“流星”,曰“西行”,此皆有指名、有度數之證。錢泰吉曰:《文獻通考·日變》載此條無“星”字,《會要·日變異》載此條亦然。案,無“星”字是。若作“有星如日”,不當言“夜出”矣。
周氏所言有可取處,若原文有“星”字則不必再言“夜出”,冗贅。今之校點本無從王説補“星”字者。

不過,王氏《雜志》用“有如日”爲條目,理解爲“有星如日”,周氏雖理解爲“有物如日”,思路仍同,我認爲都不合句法句意。

  • 《漢書·五行志》:“成帝建始元年四月辛丑夜,西北有如火光。”

“有如火光”指出現好像火光的天象,則“有如日夜出”指出現好像夜晚出太陽的天象。其邏輯爲“有|如日夜出(者)”,而非“有如日(者)|夜出”。
此天象亦稱“夜明”。
  • 《史記·天官書》:“夫雷電、蝦虹、辟歷、夜明者,陽氣之動者也。”

《春秋》《左傳》有記載。
  • 《春秋經·莊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恆星不見。”

  • 《左傳·莊公七年》:“夏,恆星不見,夜明也。”

  • 《論衡·説日》:“其言夜明故不見,與《易》之言‘日中見斗’相依類也。日中見斗,幽不明也;夜中,星不見,夜光明也。”

  • 《漢書·五行志》:“夜明,故常見之星皆不見。”

白天看不到群星,是因爲日光太亮,遮掩了星光。如果夜晚也亮到看不見星星,那豈不就“如日夜出”。這大抵是種大氣光學現象,不是有一個“如日”的星體或其他什麽東西發光所致,至少《漢書》没有作此歸因。
《論衡》所謂“相依類”的“日中見斗”與“如日夜出”“恆星不見”兩個異常天象又合稱“晝冥宵光”,日間暗如黑夜,晚間亮如白晝。
  • 《淮南子·泰族》:“逆天暴物,則日月薄蝕,五星失行,四時干乘,晝冥宵光,山崩川涸,冬雷夏霜。”

  • 《漢書·張敞傳》:“方其隆時,感動天地,侵迫陰陽,月朓日蝕,晝冥宵光,地大震裂,火生地中,天文失度,祅祥變怪,不可勝記。”

來看下幾種《漢書》注譯本對“夏四月戊申,有如日夜出”的翻譯。
劉華清、李建南、劉翔飛《漢書全譯》(貴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47頁)譯作:
夏季四月戊申日夜晚,天上出现象太阳一样的巨星。
這是雖未補“星”字,但完全照有“星”字理解。
張烈《漢書注譯》(南方出版社1997年,第140頁)譯作:
夏季四月戊申日,有像太阳夜间出现的现象发生。
這是符合原文的一種翻譯。
安平秋、張傳璽《二十四史全譯·漢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年,第64頁)譯作:
夏四月戊申日,如像白天變成了夜間。
這是最差的一種翻譯。不但將“日”誤解爲“白天”,還將事實完全顛倒了。
最後,我認爲王校非是,傳本《漢書》無誤,“星”字是《漢紀》以己意擅增,還可以舉一個旁證。
  • 《漢書·五行志》:“成帝河平元年,長安男子石良、劉音相與同居,有如人狀在其室中,擊之,爲狗,走出。”

  • 《漢紀·成帝紀一》:“長安男子石良、劉歆相與同居,有物如人狀在室中,擊之,爲狗而走。”

《漢紀》將“有如人狀”增字爲“有如人狀”,正猶將“有如日夜出”增字爲“有如日夜出”,皆不可倚之爲據反改《漢書》。


2024年12月4日


吴铭训诂札记
个人阅读传世文献及简帛材料所得训诂心得,供同好一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