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时不食"这句老话,讲的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饮食传统。世间万物生生息息往复循环都有自己的规律,食物当然也有自己的时节。孔夫子早就说过:“齐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情而锡。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其中“不时不食”的意思就是在饮食上需讲究“时令”,到什么时候吃什么东西,根据时令安排合理的膳食。比如在清明时节不光要吃青团、单饼卷鸡蛋,还得吃波螺牛。
清明时节过后,雨水开始增多,也是波螺牛大量上市的时节。说起波螺牛,在农村长大的我们都不陌生。小的时候,田间地头,河边沟底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其实它的学名叫田螺,我们更愿意称它为波螺牛,当然和牛没啥亲戚,它是螺类的一种。
名字的称呼可能和蜗牛有关吧,蜗牛在各地叫法不同,钱曾怡教授《济南方言词典》说,济南郊区把蜗牛叫脖螺蚰,当地还有一首儿歌:“脖螺蚰,脖螺蚰,先出角(jia),后出头,阴天下雨钻阳沟”,“脖螺”,就是指螺,山东一带方言叫波螺牛。阳沟,就是排水的阴沟。我们本地也有叫它蜗了牛子的,波螺牛的发音大概就来源于此吧。
虽然波螺牛一年四季常见,但春天是最好季节,因为清明前后的波螺牛不仅肉质肥美,而且泥腥气小,是一年中最鲜美的时候。波螺牛它不仅是我们餐桌上的美味,还是上等保健食品。
据分析,组成螺肉蛋白质的氨基酸中,有谷氨酸,肌苷酸等多种增鲜物质,其中肉质中钙的含量超过牛羊猪肉的十多倍,磷、铁和维生素的含量也比鸡鸭鹅要高,所以民间素有“清明螺,赛大鹅”之说。
波螺牛算不上什么高大上的食材,但因其独特的味道,总有一大批吃货为之痴迷,有人称它为中餐蜗牛、平民鲍鱼,其实波螺牛和鲍鱼都属腹足纲目,一个是螺科一个是鲍科,也算是亲戚吧。
波螺牛作为一种大众美食,不论是在餐馆里,还是烧烤地摊上,家里的餐桌上总有一些人捏着牙签,举着啤酒在享受波螺牛带来的进食快感。
“佐料齐全款色多,和味价廉堪下酒”,看来蹲在街头吃波螺牛古代早已有之,难怪明代状元伦文叙曾赋诗赞道:“炒螺奇香隔巷闻,羡煞神仙下凡尘。田园风味一小菜,远胜珍馐满席陈。”面对如此肥美的波螺牛,没有人可以抗拒,在它的面前,所有的老饕宁愿放弃抵抗,做它的俘虏,对它俯首称臣。
波螺牛,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田螺科。其实我们老祖宗很早就发现这道美食了。1978年在广西桂林南郊甑皮岩洞穴发现的一处遗址,里面就有大量的螺壳,据测定距今已有7000-10000年历史,这可比我们很多古文明历史还要长。
对波螺牛有文字记载的最早是3000年前的《国语》,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境内大荒,缺食少粮,国库空虚,老百姓没办法只能迁往东海之滨,以蒲蠃为食。
三国时《魏书》也有类似的记载,连年天旱岁荒,民人相食,袁术在江淮一带率兵征战,下令拾蒲蠃为食。
蒲蠃(此字读luo,三声,好多资料把它写成赢,大概以为螺属贝类吧),即蚌蛤、海螺一类的贝类海鲜,可能有人认为“蒲蠃”是指海生的蛏蛤,但如果《三国志》对袁术割据地盘的记载无误,那么以江西、安徽为核心区的江淮势力,其东方入海口还有孙氏的东吴和陶谦的徐州等地区,在三国时期已经是中国最重要的水稻耕作区,与水田相伴而生的应该是田螺,而不是海螺。
还有蠃在康熙字典的解释是通螺,蒲是蒲草之意,而蒲草只能是淡水,所以说蒲蠃应该是田螺而非海螺。
另据辞海对蠃的解释为通螺,《易• 说卦》【原文】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甲胄,为戈兵。其于人也,为大腹。为乾卦,为鳖,为蟹,为蠃,为蚌,为龟,其于木也,为科上槁。【译文】离卦代表火焰,象征太阳、闪电、家中次女、防护的甲胄、打仗用的刀枪。以人类比,象征柔软的腹部。离卦为干燥之卦象,象征鳖鱼、螃蟹、田螺、蚌类、乌龟(肉身依附在甲壳内)。以木类比,象征腐朽中空的木头。
波螺牛在中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对干燥及寒冷有较强的适应性。冬季潜入泥土中呈冬眠状态,翌春出土活动。以水生植物的叶子及低等藻类为食。它形态壳大而薄,圆锥形。壳盖角质,有环纹,螺旋形的壳层,顶端尖,头顶两侧有触角,眼在触角基部的外侧,腹脚发达。壳表面黄褐色或深褐色,除生长线外,很光滑;壳口近圆形,周围有黑色框边。
爬行时,壳盖开启,附着在脚的后上方,头和脚部伸出壳口,身体靠脚部负壳爬行,如遇刺激,头和脚立即缩回壳内,以壳盖封闭壳口。
波螺牛雌雄异体,区别雌、雄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其右触角形态。雌性的触角左右相等,雄性的触角左长右短;雄的右触角向右内弯曲(弯曲部分即雄性生殖器),此外,雌螺个体大而圆,雄螺小而长。波螺牛是一种卵胎生动物,其生殖方式独特,它的胚胎发育和仔螺发育均在母体内完成。
我们春天吃到的波螺牛那种沙沙的口感,其实就是嚼到了来自它体内的籽螺。波螺牛从受精卵到仔螺的产生,大约需要在母体内孕育一年时间。一般分批产卵,每年3月~4月开始繁殖,在产出仔螺的同时,雌、雄亲螺交配受精,同时又在母体内孕育次年要生产的仔螺。一只母螺全年约产出100~150只仔螺。
波螺牛肉质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还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是高蛋白、低脂肪美食,具有滋阴补肾、止渴和清热利尿的功能。每百克螺肉含维生素A130个国际单位,维生素A又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所以波螺牛还是明目佳品。
明代龚延贤《药性歌括四百味》载:“田螺性寒,利大小便,消食除热,醒酒立见。”李时珍《本草纲目》也曾记载:“利湿热,治黄疸”。
《中国药膳大辞典》就有一款“田螺汤”,其文曰:“味甘、咸,性寒,入膀胱、脾、胃、肝经。功能清热,利水。主治热结小便不利,黄疸,消渴,水肿,目赤肿痛,痔疮下血等症。煮食,生浸取汁饮或配制药膳服食”。
中医认为,波螺牛有清热养阴、利湿解毒之功,《医钞类编》中载:肉捣烂可进行各种疾病的敷治,如小便不通、腹胀,可用“田螺二枚、盐半匙、生捣敷脐部一寸三分”。
清朝著名医家汪昂就曾经提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熊彦诚得了“鼓胀”的病,具体表现为肚子胀大如同鼓一样,而且不大小便。医生们都束手无策,但他遇到了一个异人,这个人告诉他,去水中采集一只大田螺,然后用盐腌制一下,把壳捣碎。再将其用帛系脐下一寸三分,熊彦诚听从了这个方法,还没等坐下,想大小便的感觉就汹涌而至,他再回去寻访这位异人,却再也找不到了。
其次还可治疗黄疸、中耳炎、痔疮等症,如民间偏方“冰螺散”,就是将螺肉塞入冰片,取其分泌液滴入耳道,每天2至3次,可治中耳炎。螺肉晒干,炒焦,每日服3次,每次15克,可治菌痢。
现代医学研究:波螺牛可治疗细菌性痢疾、风湿性关节炎、肾炎水肿、疗疮肿痛、中耳炎、佝偻病、脱肛、狐臭、胃痛、胃酸、小儿湿疹、妊娠水肿、妇女子宫下垂等多种疾病。但因波螺牛为性寒之物,故有脾胃虚寒之人不应多吃。其次波螺牛还可以作为禽畜和各种名贵水产品饲养的极佳饲料。
说到田螺,大家可能会联想到螺蛳,它们虽亲缘关系较近,但产地分布却有所不同。螺蛳只是我国的特产,而田螺世界各地都有。螺蛳的壳面花纹更粗糙,有许多螺旋形的肋纹,壳高约为3厘米。
而田螺壳面无滑无肋,呈黄褐色,壳高可达6厘米。就口感而言,螺蛳的口感相对细腻鲜嫩,而田螺肉吃起来更为的丰腴肥厚。
其次是繁殖方式,螺蛳一年四季都在不停的繁殖着,而田螺则是在每年的3月-4月才开始繁殖。所不同的是田螺每一胎有胚好几十个,而螺蛳每一胎一般只有3-7个胚,如果单从这一点看螺蛳的繁殖能力要比田螺差得多。
(这才是真正的螺蛳)
螺蛳粉作为广西柳州的一种让人又爱又恨的特色美味,可是美女吃货心目中的最爱。其实我们现在吃的基本是田螺的一种,无非是南北方的叫法不同而已。
因为真正的螺蛳仅在云南的滇池、洱海,茈碧湖里才有,分布狭窄,而且其他地方没有,目前该物种属于濒危,需要保护。
现在已经被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列为二级保护动物,所以你吃的那碗又香又臭的螺蛳粉不过就是一碗波螺牛粉而已。
(福寿螺)
此外,南方还有一种和田螺模样差不多的入侵物种福寿螺,个头比田螺大,它是瓶螺科圆瓶螺属,原产自中南美,在中国目前分布范围在秦岭淮河以南但不排除继续北上的可能,成年个体直径3-5厘米,壳薄脆,多黄铜色或青铜色,雌雄异体,卵生,卵呈红色块状,主食水生植物,几乎什么植物都吃,生活在浅水,浅泥,静水或缓流的水域,喜欢温暖的水体,不耐低温,极耐缺氧,会爬上陆地产卵和迁徙。
20世纪80年代作为食用螺被引入中国,但后来因其口味不佳并携带寄生虫,市场接受度低,被养殖户弃养。随后,福寿螺凭借其“能游”又“能爬”、“能生”又“能吃”的特长,迅速扩散到江河、湖泊、稻田等水环境。
福寿螺,听似吉祥的名字背后,却隐藏着对生态安全、农业生产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的严重威胁。专家不建议食用福寿螺,更不建议养殖、售卖。福寿螺体内寄生虫较多,它还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约10%至20%的福寿螺携带有广州管圆线虫,如果生吃或食用未煮熟的螺肉,极易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病,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波螺牛虽然味道不错,但它的处理和烹炒要花很大的耐心。波螺牛一般是生活在水沟边,外壳上有大量的污渍和青苔,壳里还有细菌和寄生虫。所以做的时候一定要清理干净和彻底加热。
处理时首先盆中倒入清水,水中放入一点食用盐和几滴香油,搅拌均匀后倒入波螺牛,让它吐泥、排便,每日换水二次把水中杂质倒净后重新倒入清水,每次重新注水后需补充食盐和香油。基本上泡两日就可以了。
然后看看螺壳表面是否是干净,有无淤泥或青苔等,如有用小刷子清理干净,然后用钳子把它尾部剪掉,一来可以把波螺牛排泄物大部分清除,二来可以炒制时更加入味,三是利用头尾空气贯通,吃的时候也更方便,只需要轻轻一嘬,螺壳里面的螺肉就进入嘴里。
酱焖波螺牛
调料:葱、姜、蒜、干辣椒、料酒、酱油、甜酱、鸡精、花椒(20粒)、大料,香菜(可根据个人喜好准备)。
制作过程:
锅中加底油,烧热加葱、姜、蒜、干辣椒段,花椒,八角炒香,加甜酱炒沸,然后加入波螺牛略炒,加入适量水,调味,小火焖十几分钟即可。
由于不易入味,建议炒制后连原汤加波螺牛一起装入盆中泡着,例如我们经常在小吃摊上看到,波螺牛连锅坐在炉子上小火煮着,就是为了充分入味。民间还习惯在炖制过程中加入一点咸菜缸里的水,可能是为了压制它的土腥气吧。
田螺姑娘的传说故事
中国古代的历史传说故事是十分丰富多彩的,田螺姑娘就是其中之一。这个传说故事来自陶渊明的《搜神后记》。
原文:
晋安帝时,侯官人谢端,少丧父母,无有亲属,为邻人所养。至年十七八,恭谨自守,不履非法。始出居,未有妻,邻人共愍念之,规为娶妇,未得。
端夜卧早起,躬耕力作,不舍昼夜。后于邑下得一大螺,如三升壶。以为异物,险以归,贮瓮中。畜之十数日。端每早至野还,见其户中有饭饮汤火,如有人为者。端谓邻人为之惠也。
数日如此,便往谢邻人。邻人曰:“吾初不为是,何见谢也?” 端又以邻人不喻其意,然数尔如此,后更实问,邻人笑曰:“卿已自取妇,密著室中炊爨,而言吾为之炊耶?” 端默然心疑,不知其故。
后以鸡鸣出去,平早潜归,于篱外窃窥其家中,见一少女,从瓮中出,至灶下燃火。端便入门,径至瓮所视螺,但见女。乃到灶下问之曰:“新妇从何所来,而相为炊?”女大惶惑,欲还瓮中,不能得去,答曰:“我天汉中白水素女也。天帝哀卿少孤,恭慎自守,故使我权为守舍炊烹。十年之中,使卿居富得妇,自当还去。而卿无故窃相窥掩,吾形已见,不宜复留,当相委去。虽然,尔后自当少差。勤于田作,渔采治生。留此壳去,以贮米谷,常不可乏。”
端请留,终不肯。时天忽风雨,翕然而去。端为立神座,时节祭祀。居常饶足,不致大富耳。于是乡人以女妻之。后仕至令长云。今道中素女祠是也 。
译文:
晋朝时,侯官县有个名叫谢端的孤儿,很小父母就去世了,好心的邻居收养了他。谢端忠厚老实,勤劳节俭,到了十七八岁的时候,不想再给邻居添麻烦,就自己在山坡边搭建了一间小屋子,独立生活了。因为家中一贫如洗,所以他一直没有娶妻子。邻居们很关心他,帮他说了几次媒,都没有成功。
谢端也没有因此而失望,仍然每天日出耕作,日落回家,辛勤劳动。一天,他在田里捡到一只特别大的田螺,心里很惊奇,也很高兴,把它带回家,放在水缸里,精心用水养着。一天,谢端照例早上去地里劳动,回家却见到灶上有香喷喷的米饭,橱子里有美味可口的鱼肉蔬菜,茶壶里有烧开的热水,他想,一定是哪个好心的邻居帮他烧火煮饭。
没想到,第二天回来又是这样。两天,三天……天天如此,谢端心里觉得过意不去,就到邻居家去道谢。他走了许多家,邻居们都说不是他们做的,何必道谢呢?谢端心想,这一定是邻居好心肠,硬是一再致谢。邻居们笑着说:“你一定是自己娶了个妻子,把她藏在家里,为你烧火煮饭。”谢端听了心头很纳闷,想不出个头绪来,于是想探个究竟。
第二天鸡叫头遍,谢端像以往一样,扛着锄头下田去劳动,天一亮他就匆匆赶回家,想看一看是哪一位好心人。他大老远就看到自家屋顶的烟囱已炊烟袅袅,他加快脚步,要亲眼看一下究竟是谁在烧火煮饭。可是当他蹑手蹑脚,贴近门缝往里看时,家里毫无动静,走进门,只见桌上饭菜飘香,灶中火仍在烧着,水在锅里沸腾,还没来得及舀起,只是热心的烧饭人不见了。
一天又过去。谢端又起了个大早,鸡叫下地,天没亮就往家里赶。家里的炊烟还未升起,谢端悄悄靠近篱笆墙,躲在暗处,全神贯注地看着自己屋里的一切。不一会儿,他终于看到一个年轻美丽的姑娘从水缸里缓缓走出,身上的衣裳并没有因水而有稍微的湿润。这姑娘移步到了灶前,就开始烧火做菜煮饭。谢端看得真真切切,连忙飞快地跑进门,走到水缸边,一看,自己捡回的大田螺只剩下个空壳。他惊奇地拿着空壳看了又看,然后走到灶前,向正在烧火煮饭的年轻姑娘说道:“请问这位姑娘,您从什么地方来?为什么要帮我烧饭?”姑娘没想到谢端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大吃一惊,又听他盘问自己的来历,便不知如何是好。年轻姑娘想回到水缸中,却被谢端挡住了去路。谢端一再追问,年轻姑娘没有办法,只得把实情告诉了他。
原来,这位姑娘是天上的水素女。天帝知道谢端从小父母双亡,孤苦伶仃,很同情他,又见他克勤克俭,安分守己,所以派神女下凡帮助他。水素女又说道:“天帝派我下凡,专门为你烧火煮饭,料理家务,想让你在十年内富裕起来,成家立业,娶个好妻子,那时我再回到天上去复命。可是现在我的使命还没完成,却被你知道了天机,我的身份已经暴露,就算你保证不讲出去,也难免会被别人知道,我不能再呆在这里了,我必须回到天庭去。”
谢端听完神女的一番话,感谢万分,心里很后悔,再三盛情挽留水素女。水素女主意已决,临走前,水素女对谢端说:“我走以后,你的日子会艰苦一些,但你只要干好农活,多打鱼,多砍柴,生活会一天一天好起来。我把田螺壳留给你,你可以用它贮藏粮食,能使米生息不尽,壳里的稻谷都不会用完。”正说话时,只见屋外狂风大作,接着下起了大雨,水素女讲完最后一句话飘然离去。从此以后谢端依靠勤劳的双手和神女的帮助,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起来,几年之后,他娶了妻子,并向仕途发展,中举当上县令。谢端为了感谢水素女,立了庙,就是今天的素女祠。
1
美食原创 请勿搬运
13792618303(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