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昌邑 ‖ 热合菜

文摘   美食   2024-10-17 22:22   山东  


1














 

大白菜,是冬季日常生活里最常见的蔬菜之一。其实它最初的名字叫“菘”,草字头,下面是松树的松,难怪它不畏严寒临风傲雪。


大白菜可是我国“元老级”的土著菜,最早发现于西安半坡遗址,距今约6000年,这说明中华民族食用白菜历史之久远。春秋战国时期已有栽培,“菘”得名于汉代。


大家可能觉得因为色白,所以叫白菜,白菜最早可不是现在的模样,唐代前白菜是青色的,后来出现了白色的白菜,并广泛种植。宋之后正式称之为白菜。


生活在农村的人都知道,白菜必须经过霜打才更甜美,所以民间有地冻拔萝卜锛白菜的民谣。



陆游曾写过一首诗:“雨送寒声满背蓬,如今真是荷锄翁。可怜遇事常迟钝,九月区区种晚菘。”《齐书》中也有一段记述,南齐周颙隐居钟山,文惠公子问他蔬食何味最胜?周颙答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因为白菜有了抗击风雪的本领,所以人们才选择在秋天播种,初冬收获。


在没有温室大棚的年代,大白菜可是伴随我们一个冬季的蔬菜。特别是九十年代前,那时虽然细粮在我们的日常膳食里已占据了主导地位,食材日渐丰富,但是冬季仍然吃不上新鲜蔬菜,如果没有白菜的支撑,那是无法度过漫长的冬季和春季。



在小时候的记忆里,那个时候的白菜大小是现在的好几倍,足足有十几斤重。立冬后,要把地里的大白菜用草绳捆起来,一是防寒,二是让白菜紧密,用昌邑话说叫瓷实。


初冬过后,人们会把收获的白菜在太阳下暴晒几天,等外表稍微干透,就可以存放了,这样既防冻,又防止水分流失。


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都在院子里挖上一个一两米深的窝子,摆上白菜,上面盖上玉米秸,再盖上一层土,这样就可以防止白菜被冻了。



大白菜在那个年代之所以受老百姓欢迎,不光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过冬,还因为它全身都可食用。


菜帮菜叶可以剁剁喂鸡,菜心包包子、炒合菜、炖豆腐、炖松蘑,菜根腌腌做小菜,可生可熟,可荤可素,可炒可拌,可炖可腌,吃腻了可以换个做法换换口味。



大白菜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素净平和,平淡纯正,淡泊如水。它的根部能在土里扎下二十多厘米,喜水,需要经常灌溉。


因为有水的性格,大白菜兼容并蓄,以自己的本味同一切味相谋,相济,而互不相侵扰。它平易近人,不巧言令色。正像“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辅助一切食物成为至美味道。



大白菜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水分含量高达90%,但热量很低,一杯大白菜汁能提供一杯牛奶同样多的钙质。


不仅好吃,大白菜还有药用价值。据中医介绍,吃大白菜可以降低胆固醇,软化血管,防止动脉硬化,有养胃,生津,清热,排毒,化痰,止热咳,润肤养颜,解酒利尿通便的功效,民间流传着大白菜治疗感冒,过敏性皮炎的验方。



大白菜自古就受名人追捧,唐代韩愈和朋友煮酒论诗,写下“晚菘细切肥牛肚,新笋初尝嫩马蹄”的佳句,盛赞“菘”之美味。宋代范大成写了一首《田园杂兴》:“拨雪挑来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浓。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


苏轼赞的更夸张,“白菘似羔豚,冒土出熊蟠”,将白菜和羊羔,熊掌相媲美。清代王士雄在《随食居饮食谱》中称白菜“荤素咸宜,蔬中珍品”,可见古人对白菜之爱。



白菜虽然有很多吃法,昌邑人最爱的还是炒热合菜。正宗的热合菜只有在昌邑可以吃到,这道菜是正宗昌邑特色。


合菜,顾名思义,许多菜合到一起也。昌邑热合菜酸中带鲜,浓香扑鼻,大蒜、醋、香菜、与白菜菠菜的味道全部合到一起,妙不可言。



热合菜既经济又平凡,到了昌邑的任何一家餐馆,都可以让厨师来做这个菜,而能点热合菜的,保证是昌邑本地人或者到过昌邑的老熟客。


热合菜的主料有白菜、菠菜、香菜、粉条,大蒜等,看起来像是乱炒,然而这道菜的关键不光在于食材,还在于火候,食材下锅放的时间很重要,早了不行,晚了也不行。




制作过程:


主料 :大白菜

辅料 :五花肉丝、粉条、菠菜、大蒜、香菜、醋、酱油、香油、葱姜。


做法:将白菜帮顺刀切丝,锅内加底油烧开,放葱姜蒜片煸出香味后,加肉丝煸炒,加酱油,放入白菜翻炒。约八成熟,加菠菜,泡好的粉条,醋(多放)、盐,味精,香菜后拌均匀,为了突出蒜的胡闹味,再加入捣好的蒜泥(这是制作热合菜的灵魂)。翻炒均匀淋香油出锅即可。




1











                美食原创  请勿搬运

           13792618303(微信同号)









食在陆记
用心做美食,找寻老味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