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昌邑 ‖ 虾皮番瓜汤

文摘   2024-07-29 21:28   山东  


1













 

人生有很多味道无法复制,再简单的食物都有自己的灵魂,一年四季,几人三餐,走过多少路,见过多少人,开心或伤心,天知道,地知道,胃知道。



这是食物与心情的故事,也是我们与这个世界的故事。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味道,我们无法抵挡,有个地方,我们一生念想。


一道道家肴,从舌尖淌进心间,在味蕾之间回转,离乡多年不曾散去。行囊里装的不仅有梦想,还有父母放进包里的美食,这味道在哪,家就在哪,世界再大,不过一碗虾皮番瓜汤。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这世间纵有珍馐万千,也抵不过一口软糯鲜香的番瓜汤,因为烟火气,才是人生最高级的形态。


美食,既是寻常生活里的口腹之欲,又是内心深处的味觉基因和情感记忆。再平凡的食材,在父母的手中也能变成爱的珍馐。如果自然的至味是山珍,那么我的至味便是你——秋天到,番瓜俏。



番瓜属双子叶植物纲、合瓣花亚纲、葫芦目、葫芦科、南瓜属。茎蔓生,呈五棱形,无刚刺。叶五角状心脏形。花冠裂片大,黄色,分雌雄。果长圆、扁圆等形,果面平滑或有瘤,老熟后有白粉,夏末秋初果实成熟,呈红黄、黄褐、红褐、黄白等各色,是一年生草本瓜果类蔬菜。


番瓜在有的地方还被称为北瓜,日常生活里,大家可能对西瓜、南瓜、冬瓜比较熟悉,北瓜的叫法很少。北瓜之名最初出现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的《宣府镇志》(治所驻今河北宣化一带),本指南瓜中的一类品种,颜色绿或黄,瓜型弯长。



西瓜传入中国内地大概是在五代 (907-960) 时期, 最早记载在《新五代史·四夷附录》:“胡矫入契丹……隧入平川, 多草木, 始食西瓜, 云契丹破回纥得此种, 以牛粪覆棚而种, 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以其来自西域而命名为西瓜。


而冬瓜的称谓始见于三世纪魏人张揖的《广雅》:“冬瓜经霜后, 皮上白如粉涂;其子亦白, 故名白冬瓜”。西瓜来自西域,北瓜顾名思义,自然就是指来自北方的瓜。



但中国历史时期的政治中心一直是在北方地区,这个“天地之中”本身偏北,外来的瓜种叫“南瓜”“西瓜”“东瓜”(冬瓜)都有其合理性,“北瓜”则成了瓜类命名的视觉盲区。所以,夏纬瑛在《植物名释札记》中认为,本无“北瓜”之名,古人欲以瓜从四方之名,所以才有“北瓜”之名。


北瓜之得名应与最初种植于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地区有关,今河北、山东两省大部,江苏、安徽两省北部仍称南瓜为北瓜。清以来,有些地方开始称笋瓜、西葫芦为北瓜,这就导致一名多指的现象,不过我们这里没有北瓜这个称法,人们还是习惯把它称为番瓜。


南瓜与番瓜虽然是近亲,但二者还是有区别的。清初张履祥的《补农书》中就指出“南瓜形扁,北瓜形长,盖同类也”。《汝南圃史》又载:“南瓜,红皮如丹枫色;北瓜,青皮如碧苔色”。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就是把“北瓜”放在南瓜的条目下:“北瓜有水、面二种,形色各异“。


汪绂的《医林纂要》:“南瓜,甘酸温。种自南蕃,故名。又曰蕃瓜,或讹北瓜。”鲍相璈的《验方新编》:“南瓜,北人呼为倭瓜,江苏等处有呼为北瓜者。”汪绂和鲍相璈干脆认为“北瓜”就是南瓜。


民国《朝阳县志》专门记载:“南瓜,本作番瓜,结实形横圆竖扁而色黄者为南瓜,形似葫芦而色黑绿者为番瓜,其实一圃之中种形互出,农家亦未常强为区别也,今土人概称之为倭瓜,其一种色红者亦成为南瓜,止采以供玩不可食,南人谓之北瓜。”“南北瓜,亦名倭瓜,可为蔬,并可饱贫人,以之代饭故俗曰饭瓜。诗所谓七月食瓜食我农夫是也。按,俗以色白而圆者为南瓜,老而色红黄者为北瓜,或长或圆种种不一。”饭瓜、番瓜会不会是读音之误写?


另据《三农纪》载:“南人呼南瓜,北人呼北瓜。”南瓜的称谓有章可循,但是对北瓜的定义则争议不断。南瓜应是扁圆形,北瓜则多呈葫芦形,成熟的南瓜或黄或红,而北瓜皮色多为深绿或像西瓜一样有条纹。


南瓜应是首先落脚在南京一带,最初在南京为中心的地区逐步传开,北瓜则应是首先落脚于京畿地区,最初在北京为中心的地区盛传。从这描述看,此北瓜应为番瓜。 


有趣的是,光绪之前甚少见“南瓜”之说,多以“番瓜”“翻瓜”“蕃瓜”“房瓜”“窝瓜”称之,一方面是说它来自海外,一方面是说它体量巨大,此外还有“金瓜”一说,因为它色泽金黄,且有药用价值。鸦片泛滥时,常被用作药物,以治疗烟瘾。


据《滇南本草》载:南瓜性温,味甘无毒,入脾、胃二经,能润肺益气,化痰排浓,驱虫解毒,治咳止喘,疗肺痈与便秘,并有利尿、美容等作用。


从古籍上看,当时人们不仅吃果实,还吃叶,比如“以叶作菹,去筋净乃炒”,花亦能食,“泡以开水盐渍之,署日以代干菜”,但食花需去其心和须,否则太苦,而瓜茎则可以“织履及缫(音sāo)作丝为绦紃(绦:音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紃:音xún. 名. 用彩色丝线编成的圆形绳带)等物”。


此外还用它泡酒,被认为有利于保健,《本草求原》载:“蒸晒浸酒佳。其藤甘苦、微寒。平肝和胃,通经络,利血脉。”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南瓜种出南番,转入闽浙,今燕京诸处亦有之矣。二月下种,宜沙沃地,四月生苗,引蔓甚繁,一蔓可延十余丈……其子如冬瓜子,其肉厚色黄,不可生食,惟去皮瓤瀹,味如山药,同猪肉煮食更良,亦可蜜煎。”


《北墅抱瓮录》中说:“南瓜愈老愈佳,宜用子瞻煮黄州猪肉之法,少水缓火,蒸令极熟,味甘腻,且极香。”所谓“子瞻煮黄州猪肉之法”,就是苏东坡制作东坡肉的方法,可见人们已将其视为珍物。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夏末秋初,又到了番瓜成熟的时节,因其产量大、易成活、营养丰富,荒年可以代粮,故又称“饭瓜”“米瓜”。它易生长,不挑地方,房前屋后到处都是,既当菜又代粮,在农村很有人缘,特别是在那个饥不择食的年代,蒸着吃,熬着吃。


小时候对吃的记忆是个永远吃不饱的年代,冬天是萝卜白菜,夏天吃的最多的就是熬葫芦炖番瓜了。虽然现在各种反季节蔬菜随时可以吃到,但是感觉没有以前的味道了,原因可能是与饥饿有关吧,饥饿状态下吃什么都应该更香。


平淡朴实的番瓜不仅易种植产量高口感好,还有一定的食疗价值,它的营养成分较全,营养价值也较高。因为含有丰富的糖类和淀粉,吃起来又香又甜,其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低。



番瓜的营养价值主要表现在它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其中含量较高的有胡萝卜素,维生素B1 ,B2,C 。此外,还含有一定量的铁和磷。这些物质对维护机体的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


番瓜中还有一种“钴”的成分,食用后有补血作用,清代名医陈修园就说过:“番瓜为补血之妙品”。番瓜因为属瓜类,有种清甜的味道,除了蒸着吃还适合和虾皮海米搭配,制作过程简单,成菜鲜糯爽口,即补充膳食纤维,又清淡少盐,实为健康膳食之首选。


制作过程:

1、番瓜去皮去瓤,切成一厘米大小的丁。

2、锅中加适量猪大油,加葱姜末、虾皮炒香,加入番瓜丁略炒。

3、加水,因为虾皮本身有咸味,根据个人口感盐可加可不加,熬至番瓜熟即可。




1












              美食原创  请勿搬运

          13792618303(微信同号)

















食在陆记
用心做美食,找寻老味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