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月底,恰逢盘点上半年所有培训文档及资料。
在整理这些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现象:
很多说做销售是想提升自己(包含但不限于提高收入、培养能力、收获知识等)的小伙伴,在这半年的时间里,确实成长飞速。
看到徐然在半年时间里从财税新人成长为了小主管,开始带着团队去拿结果。
看到毛总从0到1,搭建出了一个在线课程的渠道团队,单月流水近百万。
看到靠电销获客,曾经每天只能加到5个微信的杨杨,现在每天除了电销,还能额外加8~10个微信。
…
看到小伙伴们成长飞快的同时,不禁思考一个问题。
为什么他们能成长的这么快?
那今天,我们先不看勤奋度、方法技巧这些内容。
单从一个事儿上,找到那些成长迅速且快速拿到结果的人,在“学习”这件事上的共性,有哪些?
大多数人追求的是“速成”。
正式开始前,不妨先问自己一个问题:
“学习”这件事,你真的会吗?
早会上销冠分享了“怎么从公海中开发出意向客户”的话术:
“老板,咱们之前有同事和您说过代账1年只要1000的事儿,打电话过来做个回访,咱们现在是完全不考虑了嘛?”
开完早会后,你一定会看有一类人,立即开始用下面这段话术去联系客户“王总,打电话过来做个回访,之前他跟您说过的 1000 代账一年咱们现在是完全不考虑了是吧?”
没打几个电话,你就发现,他们的开场白又回到了之前的样子...
这时候,你问他为什么不用早会分享的技巧,他说“我知道呀”、“我会呀”,然后他开始给你列举出各种“看起来合理”的借口(没效果、打不出来等)告诉你为什么不用。
直到有一天,他告诉你,他选择换个行业,这个行业学不到什么东西、自己没什么成长。
然而,你回过头去听听他的电话录音,一定会发现一件事:他加入团队第一天打电话开场白是什么样子,直到从团队离开,打电话还是什么样子…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我们先不论“提供信息”的一侧,是否存在问题。
单从“接受信息”的一侧,听完(哪怕是看上去很有用的方法)后也不去试试。
这...你上哪儿说理去?
你说:为什么明明有好的方法,他为什么不去学,不去用?
因为,大多数人都不愿意踏出自己的舒适区,进入到学习区,去感受从不会到会的这个过程中的痛苦、挣扎、甚至是遍体鳞伤。
学习,本身就是反人性的事儿。
这时候就有人告诉你:我这有一套速成的办法,你想不想学?
你一琢磨,嗯,能速成的话,我的痛感就更少一点更快一点,然后果断选择报名。
再然后...你意识到,自己被当作韭菜了...“这哪是什么速成,不还是需要我去做嘛...”
你想一想,咱们学会一件事,真的有“速成”、“快速见效”的方式嘛?
正如你现在是保险经纪人,觉得只是开发重疾和医疗太累了,想开发高端客户。
这时候我和你说,你得去先了解高端客户他们懂的内容,比如:你得先懂历史与哲学、怎么用AI、培养点艺术修养、懂点家庭日常健康管理...
你大概率会觉得“我有毛病...”,觉得搞懂高端的年金险怎么卖就行了。
当你真的接触了高端客户,你就会发现,只去传递“产品信息”,客户对你不会有任何兴趣。
所以在碰壁后,你要么开始去恶补知识,要么为了“少点痛感”继续开发基础客户,回到四十年如一日的状态,直到退休。
如果现在,你依然不甘于自己目前的工作状态,觉得自己现在“累点”以后可以轻松点,你觉得自己还有勇气可以和这个世界再发生碰撞。
觉得现在还想好好通过“学习”,让自己的能力和见识得到成长。
请先尊重学习这件事,本身存在“反人性”的特殊性,放弃“速成”的妄念。
学习到底是学什么?
那你说:“我可以去和这个世界碰撞啊,我去学什么呢?”
我们终其一生,只能学会三件事:知识、技能、态度。
知识:已经被发现和证明的规律,知识是确定的,不需要你通过自身的成功、挫败去验证,然后恍然大悟的那些规律。
比如:crm销售,你一定要去了解的就是一家企业从线索到商机到客户管理的全流程,要去了解客户全生命周期理论。
比如:k12教育,你一定要去了解的就是3-6岁孩子的心智是什么样子,6-12岁孩子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子。
比如:法律顾问销售,你针对的是企业客户,你要了解的一定是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会遇到什么问题,合同法、公司法、劳动法...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请务必对知识做好相应的分类:哪些属于产品知识?哪些属于专业知识?哪些属于客观规律?哪些属于前沿报告?...
通过“记忆”,把知识分门别类地存放在你的“存储脑”的某个抽屉里。
技能:那些你以为你知道,但是如果你没做过,就永远不会真的知道的事情。
比如:怎么挖掘客户痛点,我们介绍了SPIN模型,你不去练习,它永远都只是你的谈资。
比如:怎么找到目标客户,你得要先去做客户分析,你不去练习,它永远都只是你的收藏。
比如:怎么建立客户信任,你得对着建立信任的清单打造自己在客户眼里的人设,但你不去练习,构建客户信任的技能你永远不会,
在上一讲《想提高业绩,你需要的是学吗?是“事上练”!》中提到的,我们会把“谈判技能”、“沟通技能”、“演讲技能”称之为“技能”。因为你只是看,是学不会的。
你得通过刻意的“练”,习得这项技能。最终这项技能,才能变成条件反射,存储在你的“反射脑”中。
态度:你选择的用来看待这个世界的那副“有色眼镜”。
比如:你觉得客户都是“不诚实的”,那你只会觉得那些说“客户是诚实”的人,和客户是沆瀣一气,也是“不诚实的”。
比如:你觉得产品是不适配客户的,那你只会觉得那些说“产品帮客户解决了问题”的人,和公司是狼狈为奸,他们是有恶意的。
比如:你觉得自己是以客户为导向,那你一系列的动作都是围绕着客户的需求开展,了解客户详细的需求,需求背后的动机,对解决方案的期待,尽最大努力去帮助客户解决这个问题...
毫无疑问,最难学的,就是态度。
每人心中都有一扇门,无论外人如何呼喊,冲撞,这扇门始终只能从里面打开。
态度是没有人可以教的,态度是你的“心”的选择。
就像你对某个事物已经产生了“恶”的偏见,接下来不论这个事是不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你也只会看到“恶”的那一面。
心理学上称之为:自证预言。(人只会看到自己“想”看到的那一面)
用脑学习知识,用手学习技能,用心学习态度。把知识学以致用,把技能练成艺术,那么你用心相信的东西就会实现。
到底怎么学,才对你有帮助?
摆脱了“速成”的误区,也调整好了态度,理清了要学哪些知识,知道了要怎么提升技能的掌握。
怎么学?才对自己有真正的帮助?
给你3个我一路走来的学习锦囊:
第一、以教为学:把学到的这个知识,讲给身边任何一个人听,看他能不能听懂,知不知道该怎么做。
第二、情景演练:把学到的技能和同事、主管去做1v1的演练,你当销售,对方当客户,一轮一轮的对你的表现给出反馈和优化建议。
第三、客户现场:把学习到的知识,练习掌握的技能,以开放的心态,去客户那里实战、验证学习到的知识是否有偏差,练习的技能是否有边界?
这三种方式怎么用?
举个例子:
1、新产品上市推荐
情景描述:你的公司推出了一款新的产品,你需要向潜在客户介绍这款产品的特点和优势。
以教为学:
准备一份简洁的产品介绍,确保你能在3分钟内清晰地向任何人解释产品的核心价值。
向同事、新人介绍这款产品,观察他们的反应,请求他们进行转述,看他们是否能够理解产品的关键点。
情景演练:
与同事进行角色扮演,你作为销售,同事扮演潜在客户。
在模拟对话中,注意客户的反馈和问题,模拟完后,请求同事根据你的表现,帮助你了解客户可能的疑虑和兴趣点,话术的结构是否准确,销售流程是否无误。
同事或者主管的反馈务必记录一下,以便于再次坐优化。
客户现场:
与真实的客户的进行沟通,着重在介绍产品环节,做好录音准备。
一方面在现场,观察客户的反应,收集反馈,了解产品介绍的哪些部分最吸引对方?
另一方面,回去后听自己的录音,看看在产品介绍环节,是否存在“没介绍清楚”的地方?
2、解决客户异议
情景描述:在销售过程中,客户对产品或服务提出了异议。
以教为学:
总结常见的客户异议,并准备相应的应对策略。
向同事解释这些异议和你的应对方法,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并提出建议。
情景演练:
与主管或同事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客户提出异议的场景。
练习如何有效地回应异议,同时收集对方的反馈,优化你的回应策略。
客户现场:
在实际销售中遇到客户异议时,运用你的策略。
观察客户的反应,评估你的策略是否有效,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这些过程中找到可持续优化的点,再做针对性的练习,如此往复。
小结
这一期,我们重点聊了:销售想快速成长,到底该学什么,以及怎么练习? 帮你做个总结:
1、澄清一个误区:学习这件事,本身存在“反人性”的特殊性,所以,请放弃“速成”的妄念。
2、我们终其一生,只能学习到:知识、技能、态度。
3、怎么学才对自己有真正的帮助:以教为学、情景演练、客户现场实战。
每个你起心动念向学习的瞬间,都是未来的自己,在向现在的你求救。
祝你,早日成为“会学习”的销售高手。
我是智栋,你业绩增长上的职业幕僚。
如果你身边的小伙伴,希望能在“学习销售”上有所提升,欢迎你将这篇内容转发给ta。
期待你们的收获,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