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说客户痛点时,到底是在说什么?

职场   2024-06-07 12:24   湖北  








“够痛,才够急”


这是在月初的内部私享会告诉所有销售的一句话。


上个月更新的《你理解的客户需求,80%是错的!》和《跟产品经理学如何有效理解客户需求?》中,反复提到:


只有客户觉得这件事很急,做决策的速度才会更快。


今天40℃的天气,下班后你正准备开着空调,拿出冰镇西瓜,开始享受下班后的休闲时光,结果,家里空调坏了…


你会怎么办?


赶紧先自己看看是不是遥控器电池没电了、空调电源没插好、亦或者是空调的电闸有问题…


待上诉操作都完成后,空调依旧没反应。你一定会打开本地生活app,开始搜空调维修,找个现在马上立刻就能出现在你面前的维修师傅,帮你把空调修好。


因为你知道,今天修不好,你会热的睡不着,影响到你明天的状态。


发现了嘛?


因为“空调坏了”这件事,引发了你“担心睡不好而着急”的情绪(痛)


所以你才会迫不及待的寻求帮助(做决策)


比如:客户想给孩子报个培训班,但是不知道选哪种培训以及选哪家,这是信息匮乏的痛点;客户想做税务筹划,但是没有园区资源,这是资源匮乏的痛点;你想提高自己的销售能力,但是不知道到底该从思维、话术、心态哪方面开始提升,这是认知匮乏的痛点;你想提高线上的获客效率,但是运营动作做了一堆,什么正反馈都没有,这是执行效率的痛点...


各行各业,你销售的产品不一样,面临的客户痛点一定不尽相同。


这一期,我们站在客户的视角,信息差、认知差、能力差、效率差四个维度,仔细看看:客户的痛点到底有哪些?


01


信息差:客户不知道


第一类:客户不知道。


你和同事老王做了5年的一线销售,今年年初,你和老王看准现在兴起的AI项目,便开始投入资金,正式开始自己宏伟的事业。


一开始,你们本着小步快跑的经营战略迅速揽获了一众客户,在当地的AI领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


各类行业交流会、当地媒体开始邀请你做分享、做访谈。每当走下台时,你心里都会倍感荣幸,觉得“这次创业,真没错。”


然而,在某天回公司的路上,你突然接到老王打来的电话,那头传来急促的语气:“你快看分享给你的文件!”


你顿感不妙,打开微信,看到老王分享的文件上赫然几个大字“劳动仲裁开庭通知书”!


你下意识的就想到前两天自己优化掉的那个程序员。


但是你又反应过来,不是给了赔偿吗?


怎么还是仲裁了?


详细看了后才发现,那名程序员是联合十多名被优化掉的员工,起诉你试用期内不缴纳社保。


为了不让这件事发酵,影响到公司和个人目前的品牌。


你一刻也不耽误的找了当地比较著名的律师进行了长达2小时的咨询,了解了关于试用期是否一定需要给员工缴纳社保、不缴纳社保被起诉的后果、目前的应对方式。


得到的结果是:要么提供你和这些程序员之间只是合作关系,并非劳资关系的证据;要么私下联系这些人协商解决;要么,赔偿。


你为了避免这件事对公司有影响,且最终赔偿金额可控,你又委托了律师,出面帮你进行协商。


因为“原来的公司在试用期就不缴纳社保”,所以你想当然认为“试用期不用交社保”,压根没注意“试用期员工不缴纳社保”属于违法行为,员工一经起诉,公司只能赔偿。


虽然最后协商完成,但前前后后,你总共支出一笔不菲的费用。


对于律师来说,你的痛点,就是信息差。


因为,你不知道,但我知道,我能帮你填补“常识上的空白”,所以,你需要向我支付这笔“信息费”,抹掉信息差(现在/即将)带来的影响。


类似的案例:


想回国求职,但不知道有哪些岗位、哪些机会的留学生;


想开始创业,但不知道怎么注册公司的个人;


想贷2000w的款,但不知道有哪些渠道、哪些方式的老板;


想把房子卖掉,但不知道谁是有买房计划的房主...


02


认知差:客户不懂行


第二类:客户不懂行。


劳动仲裁的事情告一段落,经过这件事,你和老王都长了个教训,回公司后便先和所有员工宣布,缴齐所有员工试用期社保,避免仲裁事件的再次发生。


一段时间里,你和老王推掉了各类无效社交,潜行专研起《公司法》、《劳动法》,并对照着调整公司各类规章制度和劳动合同,想确保公司和员工的利益在合法的基础上达到平衡。


但是,你和老王把公司法看了6~7遍,面对办公室里堆起来的一沓劳动合同、员工制度、报销制度... 不知如何是好。


就拿竞业协议来说,开始签了,就意味着员工离职要给赔偿,对公司来说就是成本;不签,员工一旦离职,特别是技术人员,对公司来说就是潜在的巨大隐患。


再比如,保密协议一旦开始签了,相当于市场部无法再面向市场提前放出风声做热点,将市场热度炒起来,但是不签,又担心技术信息泄漏。


你和老王仿佛在各种死胡同里打转,时间和精力一直在和这些文字内耗。


情急之下,你找到了帮你协调劳动仲裁的律师,请他帮你和老王出出主意。


你给律师支付了费用,律师仅用了半天时间,结合你和老王公司的利益,以及员工各类行为上的主动性,做出了专业的建议,并给出了各类合同和制度的修改意见。


你看,你和老王、律师都知道法律规定下的合同和制度的正规性尤为重要,但在你和老王这里,这些“重要的法律法规”成为了利益的矛盾点,而在律师这里,是帮你排除矛盾点,明确方向的工具。


这一次,对于律师来说,你的痛点,是认知差。


你知道,我也知道,但是因为你理解的不全面、没深度,而我能通过我的专业、经验、见识帮你明确“行动上的方向”,所以你需要向我支付这笔个性化的“指导费”,消除认知差(现在/即将)带来的影响。


类似的案例:


知道注册公司的流程,但是没意识到股权分配、经营范围上的坑;


知道从小训练孩子的注意力,但是没意识到,同样关联的还有创新思维;


知道要给家里人配置保险,但是没意识到,医疗险和重疾险的到底怎么分配;


知道得做公司品牌设计,但是没意识到,除了logo,不同阶段公司的品牌的作用与定位不一样。


03


能力差:客户做不了


第三类:客户做不了。


你和老王在听取律师的建议修改完所有的合同和规章制度,并带着大家重新签署后,长舒一口气,想着公司法务上的事儿终于可以告一段落。


停下来半个月的对外活动,又可以重启了。


在市场部门的安排下,一个周末,你和老王被盛情邀请,将出差去深圳的参加为期3天的一场年度行业峰会,并且作为嘉宾进行分享。


要知道,这场峰会,是你和老王在前任公司时,就一直特别想参加的,苦于当时只是一线销售,没有这类机会。


更重要的是,能参加这场峰会的,都是目前在AI领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成就并且得到认可的公司,


你说,这能不好好准备吗?


时间有限,你和老王在周五上午就先到了深圳,和主办方一起熟悉整体的流程、顺序、交流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让你和老王更荣幸的是,你们是作为本次峰会倒数第二家企业进行发言。足以见得主办方在此次活动中对你和老王的重视。


然而,麻绳专挑细处断。就在你和老王参加峰会的第二天下午,台上嘉宾还在分享技术变现路径时。


你的助理给你发来消息:“公司技术被举报侵权。”


你当即面露难色的将手机递到了老王面前,老王一时间有些坐不住,嘀咕了一声,你们俩起身来到了会场外。


通过和助理的沟通,你知道,就是那名仲裁你的程序员,早在被辞退前,便和竞争对手的高层有联系,透露了昨晚上刚发布的产品版本信息,谁曾想竞争对手抢先一步,仅仅是比你早了3个小时发布。


听到这个消息,老王已经炸开了锅,恨不得现在就飞回去找到那个程序员投河。


你仔细想了想,知识产权侵权中有一条“全面覆盖原则”,希望能通过知识产权的技术比对,进行不侵权的抗辩。


然而,一下午的时间过去,对比进度仅完成50%,峰会上的内容,仿佛是BGM,一直对冲着身边老王的“怎么样了?”、“有结果没?”...


你明显感觉到这样一直对比下去不是办法,依旧是联系到了熟悉的律师,请他帮忙在深圳当地找个律师,进行协助。


因为你知道,为了避免事件发酵,这时候,时间就是生命。


在路上和律师提前沟通好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约定好需要哪些资料、信息、文档,以便于后续工作的开展。


到了所里,你把准备好的资料发给了这位律师。他看了看说,“没问题,资料都全了,我就先做对比,不用太有压力,对比中哪怕有一点不一样,咱们都有权做不侵权抗辩。你们好好参加峰会。有需要的我第一时间跟你们说。”


因为你和老王明天还有发言环节,今晚还得回现场。便把这一切全权委托给了律师,时间紧急到,你已经无暇顾及,能否保证最后做到不侵权抗辩,就直接先支付了委托代理费的定金。


这一次,对于律师来说,你的痛点,是能力差。


你能意识到利益点,我也能意识到风险点,我们能达成认知上的共识。但是,因为你没有足够多的时间、精力、资源、技术等客观行动能力,你需要我为你提供“能力上的支持”,所以,你需要向我支付这笔专门的“委托费”,消除能力差(现在/即将)带来的影响。


类似的案例:


客户知道通过申报高新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但是自己不会申报高新;


客户知道家里装修需要做哪些事,但是自己没时间、没精力、没更低成本的材料;


客户知道自己需要用软件管理财务流程,但是自己没团队、没闲余资金投入研发;


客户知道孩子高中得重点抓数学成绩,但是自己的学识有限...


04


效率差:客户不擅长


第四类:客户不擅长。


三天的峰会结束,你和老王心里可谓是忧心忡忡,好在峰会进行的过程中,整个侵权事件并没发酵,峰会结束的第一时间,你和老王就赶到所里,了解最新的进展。


律师这时候对你表示:完全覆盖原则不可否认是满足的,竞争对手在这件事上可以说是做足了功夫。只能说到时候在当地开庭时,采取先用权或者公知技术的方式进行抗辩。


因为你所用的技术今年年初就已经被社会公众所知晓,甚至还做了开源,而对方公司在市场上被知晓,还只是在4月份。


从先用权和公知技术上,你还是有很大的概率赢得抗辩。


但是对你不利的点,也同样存在,他们的专利证书很奇怪,是在去年就提交申请了,正好在你们产品发布会的前一个月拿到专利证书。


从专利的申请和发证时间上看,他们一定会在这件事上做文章。


你和老王一时间有些无奈。


因为你们知道,之所以今年敢出来创业,正是去年看到这项技术正在被上一家公司很多技术人员单独申请,并且有些技术人员还单独开发出了测试产品,你和老王才赶上了这波风口。


半年前着实没想到,前任公司的技术大牛团队,竟然有一天也会出来自己单干,而且动静一点都不小。


所以在这件事上,你和老王心里清楚的很,想让对方撤诉几乎不可能,唯有法庭见。


虽说做了多年销售,巧舌如簧,可在法庭辩护申诉这件事上,无论是你,还是老王,一点经验都没有。


随即你便问律师:“之前这样的案子有抗辩成功过吗?”


律师斩钉截铁的告诉你:“有!”


你没问其他,再次给了律师一笔费用,真诚的说了一句:“拜托了!”


律师看着你,仿佛看出了点什么,但他知道,他是你的辩护律师,他要对你的委托负责。


这一次,对于律师来说,你的痛点,是效率差。


我们哪怕在能力上是一致的,但因为你处理的效率没我高,且结果并没有我来做的可控。你需要我为你提供“结果上的保障”,所以,你需要向我支付一笔专门的“保障费”,消除效率差(现在/即将)带来的影响。


类似的案例:


客户有精力去看装修材料,但是没办法30天内装修完;


客户可以自己拍短视频、做推广计划去获客,但是没办法每天稳定10~15条线索产出;


客户可以自学考研,但是失败过,没办法找到重要考点;


客户有自己的微信群做维护,但是没办法准确知道每个客户的消费信息和复购周期,需要做什么活动促活。



05


小结


今天,我们用一整个故事,串起了一个客户面对同一类需求,在不同阶段的痛点类别。


总结一下,销售说客户痛点时,到底是说什么?


1、客户痛点主要分为四类:信息差、认知差、能力差、效率差;


2、第一类,客户的痛点阶段处于信息匮乏阶段,你给出方案的重心,是帮客户填补常识


3、第二类,客户的痛点阶段处于认知匮乏阶段,你给出方案的重心,是帮客户明确方向


4、第三类,客户的痛点阶段处于能力匮乏阶段,你给出方案的重心,是给客户行动支持


5、第四类,客户的痛点阶段处于效率匮乏阶段,你给出方案的重心,是给客户结果保障


祝你,在定位客户痛点这件事上,能够更上一层楼,找的更精准,方案更匹配。


我是智栋,你业绩增长上的职业幕僚。


如果你身边的小伙伴,在销售过程中经常出现客户痛点上找不到、找不准的问题,欢迎你将这篇内容转发给ta。


期待你们的收获,下一期,我们将痛点这件事探讨的更深入一点,帮你理清客户的痛点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销售教练智栋
在销售方法论泛滥的时代里,坚持做“长期主义”实战体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