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47
如何理解素养导向的评价?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强调了改进教育评价的具体要求,包括更新教育评价理念、创新评价方式方法和提升考试评价质量,其中,在“提升考试评价质量”里,要注重伴随教学过程开展评价,促进“教一学一评”有机衔接。《课标2022》在“课程实施”部分,也进一步明确了要“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并从“教学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两个方面提出了若干具体的评价建议。教师应如何在学科中理解和把握素养导向的评价呢?
一、调整评价理念:从“知识本位”迈向“素养本位”
《课标2022》体现了素养本位的课程取向,将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设计的内在线索和课程实施的导向。这不仅要求课程教学要从重视“学会知识”转向指导学生学会用知识解决复杂情境的现实问题,也要求评价理念要从“知识本位”迈向“素养本位”。
“知识本位”的评价理念,重视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与技能训练的纯熟程度,忽略了学科育人的本质。“素养本位”的评价理念则将关注过程,或者说评价本身也是教育过程的组成部分。而且,作为教学评价取向的“素养”,不仅应包含学科课程标准中的学科核心素养,还应该包括学生发展所需的共通素养。如数学课程教学中的评价,不仅应指向“四基”“四能”“三会”,学生数学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情况,还应该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关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创新性、批判性、反思性等思维能力的综合发展表现,关注学生在交流、合作、探究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情况,即“科学思维、信息能力、合作能力、态度责任”等共通素养。
二、明确评价功能:从“静态结果”转向“动态全程”
“素养本位”的课程教学设计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融通,也就要求评价内容从主要关注知识学习的结果转向关注知识学习、运用的全程,即以“全面描述、把握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为旨归,覆盖评价“对学习的评价、为了学习的评价、作为学习的评价”的功能特点。
数学教师最熟悉、最常用的评价就是用纸笔测试检验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及技能纯熟的程度。这是“对学习的评价”。而“为了学习的评价”和“作为学习的评价”旨在收集与学习过程和结果的相关信息,用于支持师生进行正确决策,调整和改进学习计划。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是静态的、线性的,而是动态的、发展的、实践的,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检测、阶段小考的同时,还要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表现,设计学生自主进行评价的环节或内容,帮助学生发现“我是如何解决问题的”“我和别人的思路有哪些不同”“我获得了哪些经验”“我还需要做哪些努力”等,使得学生能够清晰把握自身发展情况,包括总结取得的成就、反思存在的不足等,从而把握下一步的学习方向,激发学习的动机,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激励功能。
三、扩展评价视野:从“零散、课时”转向“整体、长程”
素养导向的数学课程设计,进一步强调了内容的结构化。以小学数与代数领域“数与运算”主题内容为例,《课标2022》的调整提示教师应立足小学生对此主题学习的整体发展、进阶表现来理解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这同样也是对评价提出的要求。新课标也提出了“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建议,进一步提示教师评价的设计不应仅是用以检测的一个教学环节,应将评价作为单元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有机部分,与教学内在地联系在一起,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教一学一评”有机衔接的应有之义。
而且,无论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还是共通素养的培育,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逐渐达成。因此应以单元为基本单位,结合数学课程内容的横向关联和纵向发展,合理确定学生素养发展的阶段表现和进阶节点,从发展的、长程的视角制订课程教学计划,并同步设计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如“数与运算”内容涉及“数感、运算能力、推理意识”等多个数学核心素养,课程内容延续整个小学阶段,应整体规划各年级、各单元的教学中评价的内容,以评价检验、促进学生素养的进阶。(执笔人:王艳玲)
END
极深研几
扫码关注更多精彩
编 辑:牛 静
内容来源:本文摘至马云鹏 吴正宪等编著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50问(小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