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检方式有粗针、旋切,取样一般是在超声引导下活检,必然有影像资料,不管是哪一种活检方式,都有取样的片面性,所以无论是什么样的活检,光看HE做诊断就有风险!因为对整体的情况不是很了解,而活检的目的又是很认真严肃的,片面跟定性其实就是一对矛盾。
做穿刺活检,是因为在影像上特别超声上有一些不良的指征,比如结构变形、边界不清、有可疑钙化等恶性风险。所以做穿刺、旋切活检之前,超声资料一定要全面。
活检,无影像不诊断,这是所有的活检的原则,看不到整体的情况,只看显微镜下是非常有危险的。
活检中把非癌诊断成癌的可能性有:
1)最可怕的就是乳腺的良性增生;
2)诊断癌的性质没有太大的错误,但是把级别升高了,本来应该是原位癌,诊断成浸润癌。这种情况如果穿刺完马上去做手术,影响不大;如果是新辅助治疗,把原位癌误诊成浸润癌,本来可以立刻手术,结果一拖再拖,导致不必要的新辅助治疗;
3)可能是恶性病变,但不是乳腺上皮性的,转移性或间叶性等,虽然都是恶性,但不同种类的恶性肿瘤临床治疗方式差异特别大,手术范围不一样,如果是乳腺癌要全切、淋巴结清扫等等,如果是间叶源性或者转移性,范围就会缩小,
一 把良性增生误诊为恶性,其原因可能是,细胞异型性不是很大,但是病灶结构变形显著,腺体成角,尖角状的浸润性外观,
常见的病变有:
1)放射状瘢痕和复杂性硬化性病变是一大类,放射性瘢痕体积稍微小一点,不超过一个厘米,大的就是复杂性硬化性病变,这一类病变外观就是浸润癌样的外观,很吓人,临床觉得就是癌,中央纤维化比较明显,周围上皮增生的乱七八糟,所以尤其是没有经验的,特别是冰冻上是最可怕的,特别容易冲动。
2)硬化性腺病,也是结构显著变形。
3)导管内乳头状瘤伴复杂增生及硬化,在乳头状瘤基础之上,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增生,同时可能有导管壁或者乳头间质的硬化。
硬化,会引起结构变形!
在腺体增生的基础之上,伴有不均质的间质硬化,腺体挤压、萎缩,形成像匕首样的浸润性外观,就特别容易冲动往前冒!
乳腺病理中最重要的事:截然区分“非癌”和“癌”!
在癌和非癌之间画线,两侧临床治疗方式截然不同,左边是比较保守的观察随访,如果有肿块,单纯切除加强随访,一旦诊断癌,无论是原位还是浸润,一定是要大切,至少要切到区段,乳腺就变形了,甚至整个乳腺要下来,器官丢失,所以要把癌与非癌区分开。
认识到乳腺增生如此复杂,要有敬畏之心,粗针活检不是冰冻,有的是时间机会纠偏纠错,所以别着急下结论,要认识到自己认识的可能不够全面、不够深入,只要能认识到做组化就解决了,就怕不认识。所谓无知者无畏!
24岁女性,乳腺外周型结节,超声提示形态不规则,浸润性毛刺样,直立着长,直立在表浅器官是不好的指征,是破坏性的。因为就一个结节,年轻,所以做了旋切,
病灶中央间质纤维化很厉害,上皮增生的一塌糊涂,各种各样,有些很旺盛实性的,有些腺体浸润性很吓人,浸润性的细胞核增大,周围玻璃样变的结缔组织反应,有点黏,像癌性间质,
一旦硬化增生的复杂组织揪在一起的时候,要冷静,别冲动,有机会去证实,做免疫组化,
鸡尾酒抗体里是4个抗体,其中P63、CK5/6、SMMHC都是染肌上皮,染成棕色,红的是CK8腺上皮,增生的太旺盛的地方没事,有棕色的信号,CK5/6是阳性,跟ER是互补的状态,也就是旺炽增生。
良性腺体增生时,它周围的结缔组织也是跟癌性一样,是新生的,没有问题,所以只要能想到这种病变的复杂性,去做染色,认真判读,都不会出问题.
这些增生特别旺盛的就是UDH,普通型导管增生。发报告的时候要先解释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