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宫腺肉瘤占所有子宫肉瘤的5~10%,
2)特点是有良性腺上皮和恶性肉瘤样间质成分构成的双相性肿瘤。和诊断癌肉瘤不同,癌肉瘤有癌和肉瘤的成分。
3)既往有盆腔放疗史、使用他莫昔芬、与外源性治疗雌激素或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与腺肉瘤相关。实际上或多或少肿瘤的发生与激素密切相关。
4)子宫腺肉瘤发病年龄比较大,有一部分也发生于年轻女性,往往是体内激素状态不正常,
5)绝大多数来源于子宫内膜,少数发生于宫颈管内膜,子宫外部位也可以发生,发生子宫外的很可能是发生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础上。
6)外观息肉样或者隆起性肿块,体积较大,平均5-6公分。
2 病理学特征:
1)基本形态:良性苗勒管上皮+上皮周围恶性间叶成分。
2)散在分布的腺体内衬各种良性或非典型苗勒管上皮:
前两个病例发生在子宫腔,多数是增生期子宫内膜的上皮成分,也有粘液性上皮、输卵管上皮(纤毛)、鳞化,第2个病例发生在子宫体,按道理黏液上皮不应该明显,如果是良性苗勒管上皮就可以理解,可以出现黏液性宫颈内膜、输卵管型或其他形态。理解是正常,因为这些都是苗勒管源性上皮,所以拓展一下在子宫腺肉瘤里的上皮只要是良性的,可以出现各种苗勒上皮的形态。
3)叶状结构和袖套样结构,主要体现间质细胞分布不均匀,可以和乳腺叶状肿瘤放在一起理解。叶状结构和袖套样结构是诊断子宫腺肉瘤最重要的结构。出现叶状结构和袖套样结构,不需要再看其他的,几乎都要考虑腺肉瘤。
间质细胞通常都是低级别的,高级别不容易漏,形态有肉瘤的区域,主要是低级别的容易低诊。大多数子宫腺肉瘤间质细胞都是低级别的,是同源性的,也可以出现性索成分,性索成分就是成巢或腺样结构。
10~15%的病例中会出现异源性间叶成分,比如横纹肌肉瘤、脂肪肉瘤、软骨肉瘤或者骨肉瘤,最常见的是横纹肌肉瘤,
4)间质细胞通常具有非典型性,核分裂象通常≥2/10HPF,
如果出现特征性的叶状结构伴腺体周围间质袖套,即使没有核分裂象也可以诊断腺肉瘤。
因为在良性、不典型间质肿瘤瘤里不应该出现显著的叶状结构或袖套结构。
5)多数腺肉瘤局限于子宫内膜或者宫颈黏膜,呈息肉样,如果出现肌层浸润是提示预后不良的指征。
肌层浸润更常见于腺肉瘤伴肉瘤性过生长,即肉瘤成分超过25%,和高级别腺肉瘤密切相关,所以愈后不良往往是和形态高度恶性密切相关的。
6)25~30%的患者5年内出现复发,复发几乎仅见于原有子宫肌层浸润和肉瘤成分过度增生的患者,所以在报告中应该报告肌层浸润有无及深度,有无肉瘤成分的过度增生。
显著的叶状结构,
叶状结构,上皮下间质细胞不均一,
叶状结构。
叶状结构,
叶状结构里出现大量的泡沫细胞,袖套样结构,
大量的泡沫细胞,
也可以出现在间质里。
肉瘤的过度生长。
遇到这样的结构,特别是年轻患者,一定要和横纹肌肉瘤鉴别,女性下生殖道是横纹肌肉瘤的好发部位,通常发生于年轻人。
有点像葡萄状肉瘤,息肉样增生的形态,有点像形成层,
典型的袖套结构,围绕着腺体,但是腺体没有挤压,如果挤压形成裂隙状经常会形成叶状结构,如果围绕着的腺体没有变形,就形成袖套。
袖套有时是半袖套,有时是少量袖套,并不是很均匀,并不是要一定围绕整个腺体周围360度都形成袖套。因为间质细胞的过度生长,肿瘤性增生导致的,可以是局部的。
子宫腺肉瘤,特别是低级别腺肉瘤,要理解间质细胞肿瘤性增生的异质性,即不均匀性。
腺内乳头,
叶状结构内出现,
间质细胞增生,上皮鳞化,很常见,
核分裂象。
高级别,有明显的多形性,可以看到叶状结构,
异源性成分,向横纹肌肉瘤分化,明显的胞浆,拖着长尾巴,
肉瘤性过生长,或肉瘤样过度增生,明显的以肉瘤成分为主,间质两侧明显不同。
上方区域是肉瘤集中区域,肉瘤样过度生长。
明显的肉瘤样形态,异型性多形性都很明显。
完全是肉瘤的区域,梭形细胞肉瘤。
3 免疫组化:
1)子宫腺肉瘤的免疫组化诊断价值非常有限,诊断主要是根据它的结构,看间质细胞的分布,和其他病变相比它很不均, 导致间质细胞密集的地方会形成袖套、叶状结构,这是诊断的重要形态特征。
2)免疫组化有时会有点帮助,间质成分,特别是低级别成分会表达CD10、WT1、ER、PR,P53通常是野生型,低级别腺肉瘤增殖指数也比较低,尽管比较低,在上皮下细胞密集区Ki-67明显高表达,即可勾勒出叶状结构或者袖套样结构。
3)腺肉瘤伴肉瘤样过度生长中,肉瘤成分可显示CD10、ER和PR表达缺失,因为肉瘤成分已变成高级别了,低级别的表达就有可能会缺失。
P53常为突变型,Ki-67明显增高,
4)在异源性成分里,会表达相应的异源性成分的标记,比如横纹肌肉瘤,会表达desmin和MyoD1.
5)calretinin和inhibin在性索样成分中表达阳性。
4 分子改变:
1)出现MDM2/CDK4/HMGA2和TERT扩增,所以需注意,如果在子宫发生很大的肿瘤,做了MDM2,扩增了,千万不要把它诊断为高分化或者去分化脂肪肉瘤。
2)FGFR2、KMT2C和DICER1突变,
3)出现NCOA2/3融合,
4)伴肉瘤样过生长的子宫腺肉瘤里常会出现MYBL1扩增和ATRX突变。
分子检测对于更深的理解是有帮助的,但是通常不需要。
5 预后:
子宫腺肉瘤的预后通常是好的,
1)没有肌层浸润和肉瘤成分过度生长的预后相对较好,
2)25%的患者可以死于肿瘤;
3)复发病灶通常仅仅是间叶成分没有上皮,
4)5%的患者会出现远处转移,
2)治疗通常是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通常不需要淋巴结清扫。
侵犯肌层、高级别和肉瘤性过生长是预后的不良因素。
FIGO分期,和子宫内膜癌的分期有点像,也强调浸润肌层的深度,最起码要写小于、等于1/2,超过1/2肌层,因为它和分期密切相关,还有肿瘤的累及、播散范围,这些都和其他肉瘤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