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注意,类似鳞状上皮病变的良性病变,基底细胞增生,
基底栅栏状结构有时候会消失,不会很明显,仔细观察细胞核增大,相对有极性,口服避孕药、宫内节育器、妊娠、创伤、炎症、感染都会导致基底细胞增生,
通常叫反应性和修复性的非典型,
图片有明显的炎症背景,炎症背景会导致基底、副基底细胞明显的核增大,中表层出现假挖空,类似挖空细胞,但是仔细来观察它有炎症背景,副基底增生,有水肿,中表层细胞出现反应性的非典型,易误认为是挖空细胞,是感染性病变相关的炎症导致的假挖空。
所以见到炎症背景的时候,要小心,它不是真正的挖空细胞,可以出现这个现象。
萎缩,有时会把这样的图片诊断成高级,要理解什么是萎缩,不一定发生在老年人,因为正常的鳞状上皮,以体内雌激素的作用,足以维持从基底到副基底到中表层细胞,整个分化过程都可以有出现,这是正常的,
萎缩是由于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低,不足以支撑鳞状上皮全层的分化,分化到副基底层时候,不足以使他继续分化,雌激素水平太低了,造成看起来细胞很密集,核看起来比较深染,仔细观察会发现,萎缩上皮实际上是一致的、流水状的排列,核染色质很细腻,在破碎的活检组织里,仔细观察,和真正的异型增生和肿瘤性增生还是不一样的。
罕见情况下会出现移行细胞化生。上皮有极性、核沟、不要误为高级别。
LEEP刀造成的人工假象,不要硬把它凑成一体,同时观察周围有没有人工假象的地方,是不是什么样的病变?不要贸然诊断是高级别。
1)鳞状上皮内病变诊断的主要问题是HPV发生复制性感染,出现鳞状上皮形态学异常以后,才能做出低级别或者高级别鳞状上皮病变的诊断,不能根据持续性HPV感染,就一定要报出低级别或高级别。
2)因为低级别、高级别,临床上病变很慢,诊断是建立在形态学异常的基础上。
3)低级别鳞状上皮病变是非肿瘤性增生,鳞状上皮成熟分化梯度存在问题。这时识别挖空细胞是诊断低级别的关键,同时要排除非肿瘤性增生的副基底细胞,这两点是诊断低级别的关键。
4)高级别是克隆性的增生,识别肿瘤性增生的形态学特征,是诊断高级别的关键。
5)诊断中容易出现问题的是高级别累腺和鳞化、膨胀性浸润性癌和累腺,不要过诊断为膨胀性浸润,
6)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在日常工作中常被过度诊断,主要是副基底的非肿瘤性增生给它解读为肿瘤性增生。
7)P16免疫染色的过度解读,P16只能证实存在复制性高危性HPV感染。
8)对一些类似鳞状上皮内病变认识不足,比如萎缩、反应性和修复性的非典性,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加强对这些病变的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