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笔记】浆膜腔积液(一)正常细胞特点

百科   2025-01-01 15:19   陕西  
笔记内容是根据李道宏老师的《浆膜腔积液细胞、原发及转移性肿瘤的特点》讲课内容所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用于学习!

 正常浆膜腔积液及细胞特点:

浆膜腔:包括胸膜腔、腹膜腔、心包腔

1)浆膜分为脏层浆膜和壁层浆膜,正常情况下两层浆膜紧密相贴,形成一个密闭的浆膜腔,内含少量液体起润滑作用以维持脏器的运动。

2)腔的表面由单层扁平间皮细胞构成的浆膜覆盖,浆膜下是含有血管和淋巴管的薄层纤维结缔组织。

3)正常浆膜腔内液体表现为无细胞或少量间皮细胞及炎症细胞,许多疾病可引起浆膜分泌大量注体,称浆膜腔积液。

浆膜腔细胞学诊断的目的:

1)鉴别积液的良恶性,识别病变的类型和探讨肿瘤的原发灶。

2)积液是良好的自然培养基,给细胞诊断学探讨新技术和开展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条件。(免疫细胞化学,分子PCRDNA倍体分析等)

浆膜腔是密闭的,积液较长时间积存,可见不同程度细胞比如退生长活跃的,各细胞都会有。积液是良好的培养基它的细胞来源比较多,上皮非上皮性原发转移,细胞不繁殖,形态多种多样。

制片中,离心或者片过程中的挤压,会造成一些假象,这些都需要了解。

间皮细胞:

1)核居中或轻度偏位,圆形或卵圆形,可有多核,可见小核仁,核膜光滑,染色质分布均匀,呈颗粒状。

2)常呈单个散在或松散平铺片状,有时也可聚成小的细胞团。

3)细胞边界模糊(微绒毛结构),呈现花环,裙边样。

4)相邻细胞间有空隙(开窗现象)。

5)间皮细胞的中间丝聚集于细胞质的中间部分,使核周染色深染,外缘胞质浅染。

日常工作中间皮细胞大部分是偏的,居中的并不多见,常见的单个散在松散平铺片状的,也有三维小细胞团,因为生长比较活跃,各种不同阶段的细胞都会出现

细胞边界比较模糊,比如绒毛结构,花环样裙边样的特点。

箭头指的细胞核偏位,真正居中的不多见,靠近核的中间是深染的,往外慢慢浅染

态小规则核居中或稍偏位,核膜光滑,胞质略深染,蓝箭头指的是边窗,因为细胞之间多微绒毛在一起,中间是有缝隙的,所以叫开窗现象,红色箭头分裂像,细胞生长活跃。

电镜下间皮细胞的微绒毛,

组织细胞:

1)积液中的组织细胞类似于间皮细胞大小,直径10-20μm

2)常常松散成片或散在分布,一般不拥挤重叠排列,胞质透亮呈泡沫状,有小空泡。

3)胞浆内可见红细胞、中性粒细胞、核碎片颗粒、脂滴、黑色素颗粒、含铁血黄素等。

4)细胞核偏位于胞质中,常呈肾形,有时为圆形,亦常见双核或3个核。

实际工作中组织细胞比间皮细胞要大一些,胞浆松散,不会紧密重叠,胞质透亮,泡沫状,有小空泡,有吞噬功能,胞浆可见吞噬。

炎细胞:

1)常见的是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

2)穿刺时往往因损伤造成出血,可含有少量污染的血源性细胞,如红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

反应性的间皮细胞:

1)见于良性病变或恶性肿瘤:可排列呈球形或扇形,但边缘光滑、开窗现象。

2)较正常间皮大,多圆形或卵圆形,偶尔也可呈不规则。

3)核增大,居中或偏位,染色质不规则,粗大而浓染,可见突出的嗜酸性核仁,多核或双核,胞浆增多,可见核分裂。

4)单个散在细胞核浆比可失常,但细胞核膜规则,染色质分布均匀

退行性改变的间皮细胞:

1)胞质由于退行性改变可出现胞质内空泡,呈碱性深染。

2)印戒型、空泡型、模糊型、固缩型等退变间皮细胞。

增生活跃的间皮细胞,成团分布染色质稍高核仁比较明显,可双核,镜下腺癌的改变,但是它的核是居中的,核膜光滑有边窗现象,中间的缝隙。核周围深染,边缘浅染。于转移性的。

主要是细胞紧密相连核增大,染色深,分布均匀,形态转移有时很难鉴别,所以如果有病史的话,一定要加免疫去鉴别

退变的间皮细胞,有大的空泡,边缘整齐,虽然是印戒样,但是胞浆不含粘液,染色密集这是他退变特点,一定要和转移性的印戒细胞癌相比,

间皮细胞散在红染易与鳞状细胞癌混淆核异型性不大,不像癌的核,是固缩深染的。

团团的柳暗花明
病理读书笔记及日常心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