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笔记】乳腺活检易误诊为癌的病理诊断(三)容易过诊断的是原位癌

百科   2025-01-08 07:05   陕西  
笔记内容是根据梅放老师的《乳腺活检中易误诊为癌的病理诊断》讲课内容所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用于学习!

 容易过诊断的是原位癌,过诊断为浸润癌,像这样的病人,如果马上手术无所谓,但是有时候原位癌体积特别大,可能3-5公分,没做免疫标肌上皮,直接诊断浸润癌,因肿块大而先术前治疗。延误至少半年的时机,激素治疗都是针对浸润癌的,原位癌未必能打动,治了七八个月都不带动的,最后没办法再切全是原位癌。

新辅助治疗适用人群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手术之前冶疗,缩一缩瘤子,只针对浸润性乳腺癌,

浸润的范围比较大,肿瘤最大径3-5个厘米以上太大了,或者区域淋巴结转移了,就是局部晚期,是要新辅助的,有时肿块可能没那么大,三个公分多一点点,有保乳需求,可以缩一缩给它降期,不能保守的给它变成保乳的。

新辅助治疗人群,往往肿瘤都是分期稍微晚一点,稍微大一点,不太好的免疫表型(三阴性乳腺癌,HER2阳性乳腺癌),这些癌往往组织学级别高,后续可能会出问题,所以这样的免疫表型通过新辅助,实际上是来筛药的,先给他打点化疗药、靶向药,看看效果好不好,然后再切下来,直接能看之前的方案行不行,不行的话术后再变方案,是筛药用的,这个时候对肿瘤最大限的要求更低,只要超过两个公分就可以做新辅助。所以现在新辅助的范围是越来越大。

对于到底是原位还是浸润,很重要的,不能纠结,不能犹豫。

新辅助治疗的主体治疗方式是化疗,没有化疗的新辅助严格意义上不叫新辅助,在此基础之上,根据他的免疫表型,看看要不要加新辅助靶向、新辅助免疫治疗等等,单纯的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不是很确切。

新辅助治疗时间很长,35个月起,知道了这些背景知识之后,就会发现肌上皮染色,很多场景下是必须要染的。

病例1 40岁,女,R乳外周型4c类肿物,3.4*1.8cm;外院CNB结果为IBC,NOS,低分化,三阳性,建议新辅助治疗。

浸润性生长,体积不小,外周型也只能做保乳,肯定要切,3.4公分,外院CNB结果IBC,三阳性, 一定要新辅助,病人要求切。

有粉刺样坏死,异型很大,有癌性间质,间质反应明显,腺体非常不规则,还有神经侵犯。

免疫组化所有腺体周围全有肌上皮, 

包括神经周围也有肌上皮,

所以乳腺里很神奇,其他器官其实也存在这个情况。进了神经束膜不一定是浸润,在乳腺良性增生过分的时候,良性的腺体完全可以浸润神经,原位癌也可以进去,原位癌也可以钻到静脉壁里去,带着肌上皮。

这个地方结构紊乱,修复乱七八糟,都在修复,神经在修复,腺体在修复,静脉在修复的时候,可能就乱七八糟钻到一起去了,所以不是说神经侵犯就一定是浸润癌,肌上皮都在。

这张切片都是原位癌,

再结合形态,尖角的腺体也就是稍微尖一点,沿着每个增生的腺体周围,都能看到红的基底膜样物质,这就是典型的原位癌,其实HE上面都有蛛丝马迹,形态不规则,但是轮廓光滑,基底膜都是完整。

所以这样的长法就要想到有可能是原位病变,或者压根不是癌的病变,良性增生都有可能。

这张切片粘附性很差,中间有坏死退变,周围E-Cadherin膜阳,P120染的不是那么完美,但是膜的信号比较清晰,有点纠结,β-catenin丢失,所以是小叶原位癌,小叶原位癌就是是一个复合体,就像窗帘杆一样,P120β-catenin,也就是窗帘环,有时候免疫组化正常,是因为这个抗原决定簇那一段还在,可能还挂在细胞膜上,但是不代表功能是正常的,肯定是出了问题了,所以β-catenin的窗帘环掉下来了,掉的胞浆里迅速降解没了,组织形态加免疫表型它就是一个小点。如果纠结可以几个联合去染。

组织形态给我们很多提示,小叶膨胀的特别厉害,因为它太厚了,没有血供,中央粉刺样坏死。可见腺体很小,就3-5层细胞也有坏死,核分裂像多见,免疫组化HER2强阳性,最后放在多形性小叶原位癌。原单位诊断浸润性癌就是因为没有染肌上皮。

把所有的切片病灶比较明显的都做了鸡尾酒,结果发现多灶性的浸润。原位癌周围的星星点点,其中最大的灶直径2mm,也就是T1a,背景的这种微浸润三五个细胞至少30个以上,这个形态也是浸润性小叶癌的形态。

 

染肌上皮之后,对着HE,才发现了浸润压根看不见,这就是小叶癌的特征。 

最后诊断还是先告诉整个背景,是多形性小叶原位癌伴多灶浸润,多灶浸润要先说最大的,因为最大径决定根基,两毫米,另外至少有30个灶的微浸润灶,浸润都是三阳性。

小灶HER2阳性,到底要不要上辅助治疗,在临床是有争议的,没有共识,小于5个毫米以下的原则上不用上新辅助化,但是这个又很特殊,浸润灶太多了,所以与患者协商,结合其经济情况,自己的心理预期。 

肌上皮染色在乳腺病变里用途非常广泛:

1)癌和非癌鉴别,要跟ER一起连用,

2)原位和浸润癌的鉴别,

3)辅助测量浸润癌大小,不是说乍一看满眼都是浸润性的腺体全都计进来。

肌上皮也是决定后续治疗方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有时候像分化比较好的,最大的特点就是浸润癌和原位癌相互穿插,乍一看看不出到底有多大,就应该标肌上皮。

4)穿刺标本,分化特别差,想知道是原发的就染肌上皮,当找到原位癌的时候,原发的概率是非常高的。

所以肌上皮在乳腺癌、非癌的诊断里应用非常广大,尤其是穿刺,在经验不足的时候,一定要染肌上皮,

肌上皮染色一定不要光染一个,一定是一组,没有一个抗体能染肌上皮的所有状态,推荐根据认识的程度,病人的经济情况等,至少染几个,

1)SMMHC的背景比较干净,一箭双标它不光染肌上皮,还能染静脉壁。乳腺癌浸润的时候,不光是淋巴管,小静脉侵犯非常常见,

2)CK5/6一定要染,因为它可以把幼稚的不成熟的肌上皮增生状态染出来。但有的时候原位癌,可能肌上皮受刺激,标记染不出来。所以这个时候先用一个非常广,结合组织形态可以标基底样表型的癌。

所以把做肌上皮染色作为乳腺穿刺活检的一种常态,养成习惯,

团团的柳暗花明
病理读书笔记及日常心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