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笔记】宫颈液基细胞学鳞与腺鉴别(三)没胞浆没极性看核

百科   2024-12-30 07:00   陕西  
笔记内容是根据彭振武老师的《宫颈液基细胞学知识点串联-鳞与腺鉴别》讲课内容所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只用于学习!

三 鳞与腺的核特征:没胞浆没极性看核

看细胞核,一个是看染色质,另一个是看核膜/核型。

1核染色质相关的知识点:

1)鳞:粗糙,分布不均匀,核染色质聚集点,山脊样,炭块状。

2)颈管:细腻,均匀分布,核仁明显。

3)内膜:正常时候颗粒,深染,核仁可有可无,贴边;异常时候空淡,大核仁。

鳞状细胞:核染色质粗糙,不均匀,形成核染质的聚集点(不是核仁),相对淡染的时候会表现为山脊样、碳块状的排列方式。

颈管腺细胞核:是细腻的,核染色质分布均匀,常见核仁。

内膜细胞核:在这三种细胞里正常状态下,内膜细胞是最深染的,但他的核仁是可有可无,就算有也是多个小核仁贴在核边上;异常的时候,内膜细胞的细胞核淡然,有明显的大核仁。

高度病变,胞浆少,细胞分化不成熟。有核异型性,主要表现在核染色质粗糙,粗糙颗粒状的不规则分布形成聚集点,另有核膜的不规则,这两条就足以诊断为高级别。

对于这一团高级别,强调细胞与细胞之间大小形态存在明显的差异,图中小的细胞这么小,大的细胞这么大,每个细胞之间都长得不一样,还有多级的病理性核分裂象。

颈管腺细胞的核染色质有时也会增粗,但分布是均匀的。

颈管腺细胞里面的东西不是核染色质的聚集点,是增多增大的核仁。所以颈管腺的异常,它的细胞核可以表现为染色质增粗,但分布均匀,核膜是比较光滑,核仁数量增多,大小也明显增大。细胞核的位置是往比较宽的胞浆一端上移(核的位置偏移)。

正常的子宫内膜细胞,几乎看不到核仁,就算有也都是贴边的小核仁,甚至有时候会有多个的小核仁。

本身内膜腺上皮的周期性改变是不明显的,核仁往往不清楚,但是也可以看得到,一般不是居中,颈管腺是居中的小核仁,内膜细胞是贴边的、不清晰的小核仁。

图中核染色质是均匀的,没有粗颗粒感,有些细胞有核仁,有些细胞似乎有胞浆残留,似乎是四周环绕的,但是胞浆比较淡,

颈管腺细胞立起来的时候,会变成高核浆比、四周环绕的胞浆,所以胞浆一定要特别明确的时候才有诊断价值。

所以胞浆不足以帮助判断来源的时候,极性又不是很有特征的改变时,要根据核的细微结构,图中核染色质比较均匀细腻,有核仁,是腺细胞的来源,所以这是一团颈管腺病变。

如果说像这种细胞比较拥挤的排列,出现明显的大核仁,细胞核变得空淡,肯定要考虑是腺细胞来源,腺癌。

到底是不是子宫内膜癌,还要做一定的排除,因为有些转移也可以出现类似的表现。

这是子宫内膜的病例,单独拿出来不好判断。

这张是腺的来源,因为染色质是细腻的,有明显大核仁,鳞癌时也有可能出现这种特征,但是鳞癌细胞之间的大小差异要更加明显。

核形状相关的知识点:

1)鳞:核尖角,形状不规则,大小差异明显可达3倍以上。

2)颈管:圆形、卵圆形,核膜不规则表现为凹凸圆润不夸张。

3)内膜:圆形、卵圆形,正常时候等大中层鳞状细胞核。

这个病例当中,细胞核型是不规则的,有粗糙的感觉,细胞之间大小差异明显,形态差异也显著,所以是高级别的改变。

这堆细胞,圆形或者卵圆形,有大核仁,细胞比较圆润,核膜有不规则,稍微凹陷一点,这是腺癌。

这张核型不规则更加明显,有明显尖角,在鳞里面才会出现。

腺细胞异常,无论是内膜还是颈管腺来源,几乎看不到核尖角,如果细胞核拉长,两端钝圆,要考虑腺,如果一端尖,通常是鳞的来源。

这一堆乱七八糟,两端尖细,染色质粗糙,细胞核型明显不规则,所以是鳞的来源。

这一堆细胞,细胞核有很多核染色质聚集点,细胞大小形态差异明显,有核型不规整,是鳞的病变。

大量融合的胞浆,也支持鳞的改变。

这一堆细胞,在低倍镜下有典型的乳头状结构,似甲状腺片子里的微滤泡,对它敏感的话,滤泡性肿瘤就很容易识别出来。

对于这种非常明确的腺腔样结构、乳头状结构不敏感,很多腺的病变就会比较难。

对这堆细胞团的极性、核特征仔细观察,发现其形态是比较一致的。

鳞与腺有时候很多特点是相互交错的,特别是到达癌之后,低分化的程度,就变得很难区别了,

如果有大核仁、核膜光滑,要考虑腺的来源,如果核膜明显不规则,有核型不规则,要考虑鳞癌的可能性。

团团的柳暗花明
病理读书笔记及日常心得
 最新文章